語文教案8篇(精)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品讀語言,感悟母愛,啟發學生融進愛的世界;
2、了解小小說特點,理解小小說驚奇結尾的意義;
3、適時進行語言和思維的訓練,倡導批判性學習。
二、教學重點
1、重點:感受母愛親情。
2、難點:發散性思維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訓練。
三、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小小說,故事情節較簡單,但立意深遠,所以怎樣讓學生從簡單的情節中體會缺位母愛的無所不在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2、運用直觀教具吸引學生注意力,采用討論,分組交流和談話的方式教學,注重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打開,鼓勵學生表述自己的意見。
3、教時:1課時
四、教學進程
1、情境導入: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背影》,文中談到了父子間相互眷念的深情。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篇文章——《甜甜的泥土》,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又會感受到什么樣的情感呢?我們先不談,請大家看一副圖片(展示圖片),看了這副圖片,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感受)母愛的偉大、無私。
2、引出文章體裁(小小說):老師展示這副圖畫的用意何在?和文章主題有關,母愛和泥土有什么關系?文章哪些地方寫到了甜甜的泥土?文章結尾,講的是埋在土里的奶糖化掉了,不是大家想的埋起來,還做好標志,下次挖起來再吃,結尾顯得有點突然。美國作家歐亨利講過有一種文章體裁結尾很具有驚奇性,大家可能依據自己的文學知識積累來猜猜這是什么文體?小小說。
小小說:人物、環境、情節,“微型小說”、“超短篇小說”。
3、小說的人物、環境是圍繞情節來設置的,這篇小說是圍繞什么樣的情節寫的呢?請同學讀文章(設置小組交流活動),歸納總結文章情節。
4、請一位同學用自己語言簡單復述文章內容:一位離異母親給在新家庭中受虐的孩子送奶糖吃的故事。離異母親是“她”,受虐孩子是“王小亮”,這是文章的'兩個主要人物,主要情節呢?
(板書)送奶糖
吃奶糖缺位母愛
埋奶糖無所不在
融奶糖融于社會
5、師生交流:讀文章時感覺文中哪些語句對你觸動比較大,怎么樣體現出母愛的無私、偉大,缺少母愛的艱辛、悲慘,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歸納點撥。
6、寫法透視,延伸主題:母愛在兩個主要人物之間展開,但是文中也寫到了只有在夢中“過去的媽媽”才能再回到小亮的身邊,時時刻刻給予他無私的母愛,但畢竟是不現實的,那怎么能說是“無所不在”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文中除了這兩個主要人物,還有沒有其他人物(怎么刻畫的)?這些人物的存在有沒有必要,起到了什么作用?
傳達室老頭:“面帶慍色”、“不耐煩”,“疑惑中嘆了口氣,似乎明白了什么”——對缺位母愛的理解支持
同學們:“嘻嘻哈哈”——快樂被分享才是快樂;老師:“背過了身”——老師是成人,對小亮的處境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那么這些小亮身邊的人把母愛化做自己的理解,融于生活的一絲一縷當中,給予小亮以幫助和支持,相信小亮必
將在這種總匯“母愛”的關愛之下,茁壯成長,因為他把這種愛融入了他的心田,才有了“甜甜的泥土”!
7、發散思維:你認同文章的立意嗎?它的所述符合你所見所聞嗎?你是怎么想和做的?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葉圣陶先生寫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兒童詩。詩歌以優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展現了孩子想飛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全詩韻律和諧,語言通俗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課文插圖生動形象,能引起孩子對夜空無限的暇思,對美麗神奇夜空的深切感受,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
設計理念
看月亮、數星星,是孩子們非常愛做的一件事。教學本課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豐富、生動的畫面之中,情境之中,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想像世界,讓他們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體驗,自由誦讀。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愿意傾吐自己的感受,釋放自己的真情。激發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學目的
1、認知目標:認識8個會認字,會寫天、兩、兒、只4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理解彎彎的月兒和小小的船之間的聯系,發揮想像,體會晴朗夜空的美麗景色。
教具準備
掛圖、錄音機、錄音帶、小黑板、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一、趣味猜謎,激發興趣。
1、猜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學生猜)。
2、你們平時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3、多么神奇的月亮,現在老師帶你們到美麗的夜空去看看。
二、情境導入,入情入境。
1、出課文插圖,請同學認真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
亮船就在大海里飄啊飄!同學們,想不想上去坐坐,讓我們閉上眼睛跟著音樂,展開想象的翅膀,開始飛翔。
2、放歌曲《小小的船》,讓學生到太空去感受一下。(學生可以邊聽邊隨著音樂比動作。)
3、學生說說聽完歌曲后的感受。
師小結:太美了,太令人陶醉了,有位葉圣陶老爺爺把它寫成了一首兒歌,便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小小的船》。
三、出示課題。
1、船字誰會讀?誰還想讀?大家一起讀。你們都見過哪些船?
2、在船的前面加個小小的,你讀一讀,你感覺這艘船怎么樣?(小小的、很輕、很可愛)
3、那你讀給大家聽一聽。
4、多可愛的一只小船,讓我們來輕輕地讀課題。
四、初讀課文。
(過渡語:現在讓我們到文章中去,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輕輕打開課本68面,準備好了嗎?先聽聽錄音機智里的叔叔是怎么讀的,可要仔細聽好每一個字。)
1、聽錄音機范讀。
(過渡語:同學們喜歡這首兒歌嗎?那我們自己來讀一讀。注意碰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讀或請教同學、老師。)
2、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兒歌。
3、挑戰讀。
①誰愿意來讀讀兒歌?(讀完其他同學評價。)
②誰向他(她)挑戰。
4、齊讀兒歌。
5、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并說說為什么?
五、課間放松。
學生邊唱《摘星星》邊跳舞。
六、認讀生字。
(過渡語;表演得真好。連淘氣的字寶寶都呆不住了,它們也跟著跳出了課文,變成了一顆顆小星星,跑到這兒來了。現在我們來做摘星星的游戲。每個星星后面都有一個字,誰讀對了,星星就跟誰回家。)
1、做摘星星的游戲。這時上來做游戲的學生可以帶同學讀,也可以當小老師考考同學,也可就讀音方面給同學提個醒。
(過渡語:看來同學們都和這些字寶寶交上了朋友,我相信,不用拼音朋友的幫忙,你們也一定能認識它們,對吧?)
2、開火車讀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
3、學生交流記住生字的方法。
4、你能用哪個字來組詞或說一句話?
5、齊讀生字卡片。
七、學寫天兩兩個生字。
1、學生說說這兩個字的筆順。
2、學生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在寫時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教師范寫。
4、學生書寫。
5、同桌互相交換欣賞所寫的字,說說別人寫的字哪些值得自己學習,還有哪些地方你可以當小老師指出它的缺點。
6、教師檢評。
八、布置作業
語文教案 篇3
俺會連
這個活動布置四組練習,目的是復習漢語拼音、鞏固學過的生字字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鼻音和邊音。通過練習,發展同學的思維,培養同學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過程建議
1、出示拼音卡片:z、zh、c、ch、s、sh、n、l,問:這些拼音娃娃都是俺們的朋友,你還認知他們嗎?(指名認讀,教師提示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鼻音和邊音。)
2、出示生字,分四組認讀,第一組:子、足、真、座、紙。第二組:春、唱、草、穿。第三組:是、傘、師、色、聲。第四組:流、亮、南、暖。(注意:在讀字的過程中要糾正讀得不準的字音,尤其注意平翹舌音的讀法。)
3、游戲:小蝌蚪找媽媽。八名同學扮青蛙媽媽,頭飾上寫著八個字母,十八名同學扮小蝌蚪,頭飾上寫有十八個字。讓小蝌蚪分別找到自身的媽媽。其它同學和老師當評委,看哪個青蛙家庭動作最快,評出“最佳青蛙之家”。
4、打開書,自身觀察,根據書上的例子連線。
5、全班交流,一起訂正。
讀讀比比
這個練習目的是比較形近字。通過認讀和比較,發現漢字的奧妙,激發同學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培養同學的觀察和理解能力。
過程建議
1、今天有六對雙胞胎兄弟來俺們班做客,這六對雙胞胎都是俺們以前認知的生字嬰幼兒,俺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2、大屏幕出示六組生字。看,每對雙胞胎兄弟長得都很象,你能區分他們嗎?
3、小組討論上面三對“雙胞胎”,先一對一對地比較,字的音、形、義有什么不同?再看這三對雙胞胎有什么一起的特點?(都是后面的比前面的多一筆)
4、匯報,重點突出字形的比較。
5、用同樣的方法分析下面的三對雙胞胎。(這三組都是獨體字加了偏旁)
俺會找
此項活動目的是復習所學的偏旁。以游戲的方式讓同學把帶“氵、辶”的字分別找出來,讓同學在玩中學,在樂中學,鼓勵同學在生活中識字,培養同學識字的愿望,增強學習漢字的興趣。
過程建議
1、播放課件,(將書上的圖畫制成動畫)。今天的天氣真好,郊外的景色真美,看,小白兔在玩捉迷藏呢!在綠毯似的草地還上有這么多的紅蘋果呢!請你們仔細蘋看看蘋果上的字你認知嗎?
2、自由練讀生字,假如有不認知的可以請教其它同學。
3、點擊課件,兩個小朋友走進畫面,挎著的小筐上面分別寫著“氵、辶”。有兩個小朋友,挎著小筐兒來采果子了,這果子可不是隨便采的,你能幫他們嗎?
4、小組討論:這兩個小朋友該怎樣采果子。
5、匯報。(演示課件)
6、你還認知其它的“氵、辶”的字嗎?請你說一說。
俺會讀
這項活動中的15個詞語,有的是熟詞,有的是熟字組成的新詞。布置此項活動的目的是鞏固識字和積累詞語。
過程建議
1、在俺們中國漢字這個大家族里,成員可多了,你能認知多少呢?俺們已經學過不少漢字了,看看這些詞語和你們成為朋友了嗎?
2、大屏幕出示詞語,自由認讀。有不會的字自身想方法解決。
3、同桌互聽互考,糾正字音。
4、匯報。你想提醒大家在讀這些詞的時候注意什么?(注意平翹舌音,爺爺、俺們、她們、漂亮的詞尾讀輕聲。)
5、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
讀讀說說
此項活動的目的是讓同學學會句型“什么地方有什么”。在練習中感悟什么樣的話是一句完整的話,在同學讀句子的基礎上引導同學認知句子的結構。在替移默化中滲透句子的知識。在讀讀說說中培養同學的口語表達能力,發展同學的語言。
過程建議
1、出示句子:俺家門口有一棵小樹,指名讀。問:這句話是說什么地方?有什么?
2、概括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3、出示:江上有一座大橋。這句話說的是什么?
4、出示:屋子里有____________。同座練說,再指名說。(指導用準量詞)
5、出示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練說。
讀讀背背
這項活動內容是一首古詩《畫雞》,要借助插圖引導同學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教學中不用講解詩意,在反復朗讀、欣賞插圖中大致領會意思就行了。
過程建議
1、出示圖畫,問:圖上畫的是什么?你喜歡它嗎?為什么?
2、現在俺們就來欣賞一首古詩《畫雞》,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畫家、詩人唐寅。出示古詩,教師范讀。
3、自身試著讀一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認知的字可以請教其它同學。)
4、四人一組互讀互評。
5、指名讀,師生評議。
6、這首詩寫了什么?你能簡單地說出來嗎?
7、看插圖練習背誦。
8、扮演。(可配上音樂)
口語交際
俺們的畫
這是同學入學后的第二次口語交際練習,內容是“俺們的畫”,教材配有一幅插圖,畫面生動活潑,富有情趣,能激發同學交流展示自身作品的欲望。這個教學內容貼近同學的生活,所以同學能在熟悉的氣氛中說出自身的畫的'內容和作畫時的想法。在教學中要充沛尊重同學的獨特感受,讓同學充沛地展示自身,表示自身,發展同學的思維,訓練同學的口語表達能力。激發相互交流的興趣,敢于發表自身的看法,善于向他人學習,培養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
交際準備
課前要求同學畫一幅畫,并把自身的畫帶到課堂上。
組織過程
1、同學們喜歡畫畫嗎?你想把自身的畫展示給大家嗎?(板書課題。)
2、出示圖畫,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做什么?用你自身的話說一下這幅圖。
3、你們也想象他們那樣,把自身的畫介紹給大家嗎?在小組內介紹自身的畫。(說出自身畫了什么,為什么畫這幅畫,還可以講講畫面上沒有表示出來,但自身想表達的意思。介紹后其它同學評評,說說好在哪,哪里應該改進一下。教師也參與其中。)
4、匯報,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同學的作品,作者介紹,集體評議。)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同學的語言是否規范,指導同學自評和互評,鼓勵同學充沛表示自身,大膽發言,能說出自身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畫和有見解的同學要及時肯定,激發同學的創新意識。)
5、自由組合,看看、評評、議議他人的畫,教師也做同學中的一員,及時給以指導,引導同學介紹、提問和評議。
6、展覽:小小圖畫展,把同學作品貼在墻上、黑板上,互相觀看。
7、評選小畫家,評出你自身心目中的小畫家,說說你為什么評他。(允許同學有不同的見解,尊重同學的獨特體驗,發展同學健康的個性。)
8、作業:回家后把你的畫和今天俺們班辦畫展的情況介紹給爸爸媽媽。
語文教案 篇4
《掩耳盜鐘》的寓意
《掩耳盜鐘》出自《呂氏春秋-自知》。寓言講了一個盜鐘人掩著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鐘的故事。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騙了自己,騙不了別人,這種人是極可笑的。
《畫蛇添足》的寓意
《畫蛇添足》選自《戰國策-齊策二》,講幾個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壺酒,覺得幾個人一起喝嫌少,一個人喝又有余,于是幾個人在地上畫蛇,先畫成的就喝酒。有個人蛇先畫好了,拿起酒壺準備喝,看看其他人還沒畫好,便左手拿壺,右手給蛇畫腳,還沒等他畫好腳,另一人的`蛇畫好了,奪過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么能添上腳呢?”說完把酒喝了。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事情已經到了完美無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是多此一舉,不僅無益,而且有害,是自己害自己。過和不及也許僅僅相差一點點,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須明智。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為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后自己變成了云朵的品質。
2、認識10個生字,會寫“瓜、衣、來”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不同方式的學習,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云。
【教具準備】
雪與云相互變化的課件。
【學前準備】
布置學生課前讀通課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云。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用甜美的聲音、盈盈的笑意、形象的圖片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小禮物,你們看,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將此圖片貼在黑板上,隨即板書課題:雪孩子。再問學生:“誰認識這個字(孩)?”“你是怎么認識的?”同學們暢所欲言,最后歸納出低年級孩子識字的方法: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問爸爸、問媽媽、查語文書后面的生字表,還可以進行猜讀,如果以后學會了查字典,還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二、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1、“這篇課文寫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然后播放動畫片:大雪無邊,快樂無限!聽,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唱歌,看,他們玩得多快樂!
2、翻開書,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雪孩子什么事情?
三、看圖自讀課文
1、仔細看圖,想想每幅圖上畫了什么?出示文中八張圖片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幅圖?為什么?
2、讀讀圖旁的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同位。
3、標畫課文的自然段。
四、檢查自讀情況,讀后正音
1、指名接讀課文,互相評價。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讀課文。
五、閱讀新課,理解課文
1、閱讀理解第一自然段:
⑴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老師再范讀、再指名讀。引導學生盡情地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領略雪的風采!提問讀了這個自然段里,你知道什么?
(讀懂了雪下得非常大!)
⑵“從哪兒能看出雪下得大呢?”引導學生從文中找錄問題的答案,然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等詞語都是說雪下得非常大。
⑶指導學生讀出雪大的感覺。
2、閱讀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請同學們講這幅圖的主要意思,再結合相應的課文內容,體會小白兔玩得開心的心情,抓高興一詞體會。
3、閱讀理解四到八自然段,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的空間:
⑴這幾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還會回來了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帶著“你對哪個問題最感興趣就研究哪個問題”來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⑵議論:
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變成了什么?先小組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變成水。)
雪孩子是怎樣飛到天上的?還會回來嗎?
(讓學生看課件,水蒸發到空中形成云的過程,云變成雨和云變成雪的過程。)
⑶朗讀訓練,伴著優美的音樂(雪絨花)、看著動畫片,體會“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體會雪孩子崇高的品質,體會小白兔的快樂與憂傷。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請小朋友自由讀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呢?
六、總結全文,提示主題
再放動畫片,讓學生通過讀來感悟。雪孩子聽到小兔子的呼喊,不顧一切地沖進火海。由于煙熏火燎,雪孩子的身軀開始融化,雪水慢慢地流下來。他站不穩了,身子搖晃起來。當他看到房梁已經掉下來,小兔子還在火海中,他又不顧一切地沖進火海,抱起小兔子往外走。他身上、頭上的雪水嘩嘩地流下來,落到小兔子的身上。他堅持著奮力跳上窗臺,破窗而出。一步,兩步,三步……他再也走不動了,腳下已經淌了一大片融化的雪水。他的眼睛掉下來了,他跪倒了,這時他才把小兔子慢慢地放到地上,他也慢慢地化成一汪純凈的'雪水。我們的雪孩子不見了。
他明明知道自己遇到火會融化,甚至連烤火都不敢,但他還是幾次沖進火海中救小兔子,危急時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呢?
板書:
舍己救人
小結:一個多么可愛的雪孩子啊,他純潔善良,助人為樂,舍己救人。危急時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七、朗讀課文,加深感悟
同學們可以采取任何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課文。如看動畫片讀、個人讀、小組讀、自由讀、默讀、和喜歡的小朋友們一起讀、演課本劇等等,以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八、課堂作業
1、抄寫你最喜歡的句子。
2、用可愛一詞寫一句話。
板書設計
雪孩子舍己救人可愛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綴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2.掌握下列詞語(實詞)的意思:
止 從 綴 敵 顧 弛 徑 黠
3.掌握下列一詞多義現象: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 攻擊 恐前后受其敵 敵方 蓋以誘敵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敵 向前 狼不敢前
4.掌握下列詞性活用現象: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其一犬坐于前。
5.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能力目標
1.能比較流利地熟練地朗讀課文,并能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2.能對照注釋掌握一些實詞,讀懂文章的意思。
3.理解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標
認清狼的陰險狡詐的本性,對待像狼一樣敵對者,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點
1.細節描寫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個性體現上的作用。
2.體會人物語言中蘊涵的人物狀態和思想活動。
3.了解中國古代話本、擬話本的特點。
(二)訓練點
1.訓練掌握以典型細節刻畫人物的。
2.訓練學生從精從巧方面構思文章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學習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2.培養學生向善向真的美好品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明代杰出的小說家馮夢龍,字猶龍,江蘇吳縣人。他廣泛收集宋元到明代的話本和擬話本,進行整理加工、潤飾、編輯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話小說集,文學史上合稱為“三言”。“三言”代表了自宋代到明代六百多年間白話小說創作的成就。
“三言”內容復雜,有些是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宿命論思想的作品,但更多的作品是歌頌善者,同情弱者,鞭撻鄙者,表現人民的美好情操及追求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選自《警世通言》,是“三言”中最優秀的作品,也是代表明代擬話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三、師生共同賞析
1.編寫全文情節提綱
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編寫出小說的情節提綱
參考示例:
①杜十娘欲從良情投李公子(開端)
②杜十娘籌贖資癡戀李公子(發展)
③李公子為千金背棄杜十娘(再發展)
④杜十娘怒投江憤絕李公子(高潮結局)
2.研讀表現主要人物性格的語句
師生共同研讀表現主要人物性格的語句,看看哪些典型細節表現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參考示例:
杜十娘:
杜十娘暗積百寶,為從良作物質準備:計激鴇母,脫離火坑;假托借銀備車船——這些細節一步一步地顯示了杜十娘慮事的周密和細致,突出表現了杜十娘的機智。
李甲愈窮,杜十娘心頭愈熱;面對夜歸的李甲,杜十娘“曲意撫慰、滿斟熱酒、抱持懷間、軟言撫慰”——杜十娘隨時隨地精心呵護自己的愛情,表現了她的善良多情。
冷笑譏諷負心郎,梳妝別人世,三擲珠寶,抱匣沉江——這些細節表現了杜十娘美好理想破滅的悲憤絕望的心情,更表現了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堅貞剛強的性格。
李甲:
貪戀美貌,懼怕老爺,動輒疑惑,流淚不語—&mdash 高中學習方法;怯懦自私、動搖不定。
千金賣十娘,見珠寶則大悔——重財輕人、見利忘義。
孫富:千金奪佳人——陰險狡詐、卑鄙無恥。
注意:
在師生共同分析鑒賞的過程中,要使學生明晰:杜十娘與李甲、孫富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了杜十娘的高尚人格,使杜十娘這一光彩奪目的形象高高矗立在讀者心中。
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分析鑒賞的過程中注意體會作者在文中蘊涵的情感。
四、總結、擴展
明代的擬話本,一般都具有故事完整,敘寫委婉,善于通過細節描寫展現人物性格,展開故事情節的特點,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小說描寫技巧的進步。同學課外賞析“三言”中其它優秀的篇章,認真體會上述特點。
五、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幾篇“三言”中的小說,并做簡要的讀書筆記。
語文教案 篇8
課堂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堂教學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課堂教學難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于理解。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2、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3、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
4、回顧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學生,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老師過渡: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只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板書課題)
二、學情調查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對于前蘇聯的衛國戰爭,你了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讀后印象。
過渡: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爭取講得和故事一樣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內容
1、再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和敵人周旋,為游擊隊送情報的?
2、重點讀課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鶯”是怎樣迷惑敵人,為敵人帶路和怎樣與游擊隊聯絡的。
3、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可在準備的基礎上分小組講,講后評價,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內容。
設計意圖:抓住主線,理清脈絡。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初讀全文,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默讀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聯系上下文,初聞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一段,讓學生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老師出示:“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鼓勵學生質疑。
學生問:“‘沉寂’是什么意思?”
老師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讀讀,體會體會。
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戰斗剛剛結束,樹木、房屋被破壞,空曠的花園里空無一人,死一般的.靜寂。
⑵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兩生上臺演一演和小夜鶯,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小夜鶯把問話故意岔開,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樣子,卻有著格外清醒的頭腦。
“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小夜鶯巧妙的回答,既保護了群眾,又痛罵了敵人。從字里行間流露出小夜鶯的乖巧、機智。
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這是有意吸引敵人的歌聲。
2、自問自答,理解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二段,讓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老師出示:“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引導學生自問自答,同桌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擴大了訓練面,人人都得到了訓練的機會,學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礎上,老師充當“向導”的角色,引領學生比較:“他好像把身邊的完全忘了。”“他把身邊的完全忘了。”這兩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學生展開討論。
3、比較異同,破譯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三段,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四人小組討論歌聲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譯歌聲的含義。結合語境,讓學生探究既然那歌聲已經沒有什么新鮮的意思了,為什么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通過朗讀,學生感悟出小夜鶯為了不引起敵人懷疑,發出信號后仍繼續唱歌,同時也表達了他臨戰前的興奮。
4、探究尋根,深挖歌聲。
⑴齊讀課文第五段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老師出示:“從孩子的嘴里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那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叫有什么兩樣。”
⑶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探究尋根,表面贊揚宛轉的歌聲,實則頌揚小夜鶯勇敢、機智和熱愛祖國的品質,悟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深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設計意圖:夜鶯的歌聲是課文的一條紅線,抓住夜鶯歌聲的句子展開課堂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夜鶯歌聲的含義成為本課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以讀引說,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而對游擊隊員的描寫則著墨極少,這給學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間,老師可設計這樣的訓練題練說:“戰斗勝利了,幾個游擊隊員圍著小夜鶯,。”
設計意圖:老師抓住這一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語言情境之中,去朗讀,去感受,去想像,貼近書中的人物,與他們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稱贊了小夜鶯,在語感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布置作業
1、練寫生字,讀寫、讀記“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2、閱讀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書設計:
吸引敵人
14夜鶯的歌聲 麻痹敵人
傳遞情報
︱
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過秦論》教案01-28
語文教案01-17
語文的教案【熱門】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