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先的搖籃教案 推薦度:
- 祖先的搖籃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祖先的搖籃》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祖先的搖籃》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祖先的搖籃》教案1
一、課文簡析。
這是一首兒童詩,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為“祖先的搖籃”,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我們引向遙遠而神秘的遠古時代,帶我們去探尋人類祖先生活過的地方,激發了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二、生字及筆畫(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原始:最古老的;未開發的。祖先:民族或家族較早的上代。搖籃:形狀略像籃子,可以使嬰兒容易入睡的臥具。這里指比喻人類的發源地。一望無邊:一眼看不到邊際,形容地域十分遼闊。逮:捉、抓。回憶:回想起的事物。遙遠:距遙遠離長遠,時間久遠。蒼蒼茫茫:空闊遼遠;沒有邊際五、近義詞。
原始——古老、祖先——祖宗、一望無邊——一望無際、美好——美妙、遙遠——長遠。
六、反義詞。
原始——現代、祖先——后代、美好——糟糕。
七、多音字。
逮曾
八、段落大意。
第一節,寫了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第二節,寫了我對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場景的豐富想象。第三節、寫了我對“孩子們”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場景的'具體想象。第四節,那回憶遙遠而美好,表現了對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課文提問。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仿照第2小節或第3小節說一說。
我想——
我們的祖先,
可曾在這片湖面上
捕魚,
捉蝦?
可曾在那些山林里
聽小鳥唱歌,
看蝴蝶跳舞?
《祖先的搖籃》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漢字,會寫9個字,學習新的偏旁部首,正確讀寫有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人類生活與自然的關系,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認識7個漢字,會寫9個字,學習新的偏旁部首,正確讀寫有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人類生活與自然的關系,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文導入: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他們以天為蓋,以地為席,與果木為伴,與日月為友……
2、你有這樣的體驗嗎?小組之間或同學之間交流。
3、今天這堂課,咱們共同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觀察一下這篇課文和前面學到的課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樣?(不是自然段的結構,而是從中間空行斷開。每斷開一次就是一個小節。)認識小節。
2、學生嘗試找出課文一共有幾個小節,并在每一個小節前面標出序號。
3、引導學生明確課文結構有4個小節組成。
4、朗讀詩歌,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6、教師逐小節檢查學生對詩歌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7、讀一讀課文,思考: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的?
8、努力把詩歌讀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三、生字認讀,讀準字音
1、課文同學們已經讀熟了,現在課文中的生字寶寶,從課文中走出來了,你還認識它們嗎?
2、出示生字指讀。
3、注音領讀。
4、重點認讀:祖、掏、逗、薔、薇、逮、憶。
(1)比較認知“薔”和“薇”:兩個字都是上下結構,比較容易識記。
(2)“憶”字強調偏旁是“忄”,左右結構。想一想還見過哪些“忄”的字呢?(預設:驚、懷……)
(3)“逮”字強調讀音為三聲。在田字格里書寫時要注意占格要均勻,把字寫好看。(結合圖片,拆解漢字掌握識記。)
5、出示組字方法,進行識記“憶”
6、找一找“祖、組、租”的不同。
7、開火車讀準字音。
四、情景朗讀,感知文本
1、爺爺說:
那原始森林
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真有意思,
這是多大的搖籃啊!
那濃綠的樹蔭
一望無邊,
遮住了藍天。
(認真讀,讀出詩歌的韻律美。感嘆句要讀出驚嘆、贊美的'語氣。)
2、我想——
我們的祖先,
可曾在這些大樹上?
摘野果,
掏鵲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賽跑,
看蘑菇打傘?
(生活很有趣。)
3、那時候,
孩子們也在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薔薇嗎?
也在這里
捉紅蜻蜓,
逮綠蟈蟈嗎?
(讀出詩歌的韻律感。)
4、風兒吹動樹葉
“沙沙,沙沙!”
那回憶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遙遠……
啊!
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們祖先的搖籃!
(用深情、贊嘆的語氣來讀。)
5、結合情景,讀好課文。
五、課堂展示
小組推薦優秀小選手比賽讀詩歌。
六、學寫生字
課文同學們讀得真美,現在我們拿出小手來寫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寫得很好。
1、出示生字:祖、啊、濃、望、藍、摘、掏、賽、憶。
2、指導學生觀察寫法,板書筆順。
3、打開“優教學生字”,講解生字的意義與寫法。
重點學習:“祖、望、賽、憶”的注意要點。(預設:祖:不要多一點;
“望”:不要多一點;賽:不要少一橫;憶:“乙”只有一筆。)
4、學生臨寫生字。
七、鞏固練習
1、打開“基礎訓練——《祖先的搖籃》”,一起來闖關吧!
2、完成配套練習冊。
一、復習引入
1、出示本課生字,學生認讀,進行猜謎語練習:“逗”和“憶”。
2、給生字組詞,開火車組詞。出示詞語,開火車讀詞語。
3、出示詞語,大家搶讀,美讀,大聲讀,體會語言的美好。
4、復習生字,出示形近字(祖、組、租),找不同并組詞。
5、讀一讀,記一記。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蟈蟈
看夕陽賞明月數星星
6、學習生字,讀一讀,記一記。
二、課文賞讀
導學: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的生活是怎樣的?一起來學習《祖先的搖籃》吧。
(一)學習第一小節。
爺爺說:
那原始森林
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真有意思,
這是多大的搖籃啊!
那濃綠的樹蔭
一望無邊,
遮住了藍天。
1、“搖籃”是什么意思?
2、在這里指什么?
3、濃綠:原始森林樹木生長茂盛。
4、“一望無邊”說明了什么?
(二)小組展示。
句子仿寫:真有意思,這是多大的搖籃啊!
(三)學習第2—3小節。
我想——
我們的祖先,
可曾在這些大樹上
摘野果,
掏鵲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賽跑,
看蘑菇打傘?
那時候,
孩子們也在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薔薇嗎?
也在這里
捉紅蜻蜓,
逮綠蟈蟈嗎?
1、找一找比喻修辭的句子。
2、說一說這個比喻句的意思。
3、說一說作者的想象。
4、人們生活在這里很和諧自在。
(四)學習第四小節。
風兒吹動樹葉
“沙沙,沙沙!”
那回憶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遙遠……
啊!
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們祖先的搖籃!
1、這是現實。
2、與第一小節呼應。
(五)交流分享。
1、作者對原始森林里的生活有哪些想象?
2、在原始森林里,我們的祖先還有過哪些活動?
3、句子仿寫:
我想——
我們的祖先,
可曾在這些大樹上
摘野果,
掏鵲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賽跑,
看蘑菇打傘?
4、日積月累。
關于森林的詩句: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三、課堂展示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看誰讀得通順、流利、有感情!
四、鞏固練習
打開“閱讀訓練——《祖先的搖籃》”,一起來闖關吧!
五、作業布置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原始森林里的活動。
2、把積累的詩句寫到小本本上。
《祖先的搖籃》教案3
《祖先的搖籃》課文原文
爺爺說:
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真有意思,這是多大的搖籃啊!
那濃綠的樹蔭一望無邊,遮住了藍天。
我想——我們的祖先,可曾在這些大樹上摘野果,掏鵲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
那時候,孩子們也在這里逗小松鼠,采野薔薇嗎?
也曾在這里捉紅蜻蜓,逮綠蟈蟈嗎?
風兒吹動樹葉“沙沙,沙沙!”
那回憶多么美好,又那么遙遠。
啊!
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
《祖先的搖籃》內容介紹及作者簡介
內容介紹
《祖先的搖籃》是“課文作家作品系列”中的一本,收錄了吳珹老師的適合二年級孩子閱讀的經典作品。為小學生量身打造,全文注音,配有多幅彩色插圖,幫助孩子順利實現自主閱讀。最后的作家面對面版塊是作者對自己的創作經歷及被選入課文的《祖先的搖籃》這篇文章的寫作介紹,幫助老師及學生了解課文背后的故事及更深層的含義。這個版塊對學生甚至對老師都是有很大幫助,有助于孩子和老師們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提高閱讀能力。
作者簡介
吳珹,兒童文學作家。上海崇明區人,畢業于復旦大學。著有《吳珹兒童文學選》《美麗的童心》《紅塵思絮》《亞澳美歐見聞》等。兒童散文詩集《美麗的童心》曾獲“中國新時期(1979-1988)優秀少兒文藝讀物”一等獎,《豆花莊的小家伙們》被列入“世界華文少兒文學系列”,在馬來西亞出版。《祖先的搖籃》入選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
《祖先的搖籃》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六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5.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入新課:
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喜歡)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境吧。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
二、自學建議、合作學習: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自讀課文,用你認為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2.把詩歌讀熟。
3.小組合作討論人類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匯報自學情況:
1.誰愿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2.你畫出了哪些生字并組詞。
3.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4.老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
5.質疑:
四、理解課文。
1.讀課文回答人類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課時
一、激情引入:
我們人類的祖先當時在怎樣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課文
1.自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比如:學生說喜歡第一句:“爺爺說,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真有意思,這該是多大的搖籃哪!”學生可能說,我也覺得很有意思,搖籃本來應該是很小的,嬰兒睡的地方,我們祖先的搖籃居然是一個大森林。就指導讀出有意思的情趣來。
4.配樂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畫畫想想,拓展想象力。
1.學完了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像,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里做什么?來畫一畫,寫一寫。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四、指導背誦,指導學生采用想像畫面的方法去背誦。邊背邊想森林的樣子,想像祖先的活動,做著動作,輔助背誦。
五、指導寫字。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祖先的搖籃》教學反思
《祖先的搖籃》是一首兒童詩,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為“祖先的搖籃”,深情地回想我們的祖先質樸率真的田園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遠青翠蒼茫,大自然永遠清秀明凈,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我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從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
一、識字教學方法多樣,扎實有效。
1、字理識字
板書課題時,先寫了生字“祖”,讓孩子說出帶有示字旁的一組字:“神、祀、祝、福”,然后出示圖片,揭示偏旁示字旁的字源,讓孩子知道“示”最早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神臺,示字旁的字與祭祀有關。字理識字,讓學生從中領悟到了漢字豐富的文化內涵。
2、溯源識字
猜一猜古文字“逮”,其中一部分是一只手一把把動物的大尾巴給抓住了,另一部分像是一個人在跑,又跑又抓,這就是“逮”。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語境,追根溯源講解漢字的字義,有效預防錯別字,讓學生充分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輕松掌握識字能力。同時,漢字溯源法還能運用到閱讀教學中,增強閱讀教學效果。
3、動作演示識字
“逮、掏、逗”等動詞是在學習動賓式詞組時識字的,動作演示,表演了逮蟈蟈,活靈活現地再現原始又跑又抓在逮蟈蟈的情景。教師動作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掏鵲蛋”,還聯系生活說說還可以掏什么?最后引導孩子把“掏”和“拿”進行比較,讓孩子知道到把手伸進去再拿出來就是掏,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
4、圖文結合識字
認識“薔薇”二字時,通過看圖把生字與圖上畫的事物聯系起來,讓孩子關注草字頭,認識到薔薇是一種植物。
二、找準訓練點,感悟語言文字運用的規律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怎么通過課文閱讀指導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文字呢?還是要聚焦課文中語言文字運用的規律,挖掘值得關注的`詞句段落,確定具體的語言訓練點——動賓式短語。這首詩中藏著結構相同的詞:摘野果、掏鵲蛋,老師還引導孩子把其他動賓結構短語也用三個字概括了,如,追野兔、采蘑菇、逗松鼠、采薔薇、捉蜻蜓、逮蟈蟈,然后引導發現這些詞組的特點,孩子們發現前面是動作,后面是動作指向的對象(事物)。再進行拓展訓練,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詞語嗎?積累動賓式的短語。這樣找準了語言的訓練點,引導學生感悟言語表達的規律,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就能不斷得到提升。
三、分層指導,重視朗讀訓練
根據文本特點,李老師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上,用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誦讀,旨在幫助學生在讀中體味。
1、美讀詞語。一是通過圖片再現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幫助學生讀好“濃綠的樹蔭、一望無邊和蒼蒼茫茫”這三個詞語,二是讀好動賓式詞語的不同節奏,讀得很有趣味。
2、讀好了詩歌中帶有嘆詞“啊”的句子,兩個“啊”,放在了句子不同的位置,也就表達出不同的感情。每次詞語、句子的朗讀,李老師都對孩子進行了評價,并對下一位同學的朗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運用課件里的'精美畫面,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朗讀,孩子的朗讀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表達詩意。這樣從美讀詞語,品讀句子,再回歸到入情入境的課文朗讀,李老師進行了有梯度的分層訓練,最終落實了有感情的朗讀這一目標。
四、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有待提高
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通過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在指導朗讀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祖先們在美麗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場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這也是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在這節課中,教師有確定這一重點,但不是很好地突破重點,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還有待提高。
總之,老師根據文本特點,設計多種方法識字學詞。通過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分層次的梯度朗讀訓練,初步感受詩意,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祖先的搖籃》教案4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首散文詩,以兒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滿童真童趣的幻想、優美的語言,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遙遠而又神秘的遠古時代,去探尋人類祖先生活過的地方。詩歌共有5小節。第1小節由爺爺的話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的說法,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由此,我產生了豐富的想象,而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實的童年生活。課文最后,樹葉的響聲使我的思緒回到現實中來,并與詩歌的開頭相照應,將情感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學情分析
關于人類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話題,孩子們很感興趣,教學時,可以從此話題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為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生對于祖先的搖籃的理解有些困難,教師要注意引導和提示。
教學建議
1、識字時,可以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借助拼音認識生字。寫字時,注意偏旁部首的寫法,教師可以結合學過的字,引導學生交流寫字的方法。
2、采取以讀為主的教學策略,注意詩歌中有的語句比較長,而且排成兩行,教師應該通過范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注意語句中的停頓。
3、以畫助讀,展開想象。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展開想象,動手畫畫這美麗的搖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問句。
3、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內容說一說。
4、學習準確使用動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2、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交流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讀好問句,學習準確地使用動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難點
1、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內容說一說。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卡,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新課。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學習準確地運用動詞。
3、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二、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學習準確地運用動詞。
難點
理解課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三、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搖籃嗎?搖籃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華民族祖先的搖籃在哪兒嗎?請看錄像。(播放原始森林錄像)
2、這就是原始森林,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境吧。
3、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
4、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四、學生自學
出示自學要求: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課文的大意是什么?
(4)讀完課文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檢查自學情況
1、同學們已經自學了課文,下面老師來看一看你們自學的情況怎么樣。
(1)朗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2)檢查字詞:你在自學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出示生字詞卡,指名讀。
(3)提出問題:你在自學課文時有什么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2、學習動詞。
讀一讀以下短語,注意加點的詞語。再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帶有動詞的短語,讀一讀。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蟈蟈
看夕陽賞明月數星星
(1)齊讀短語。
(2)分組討論:加點的詞語是什么意思。(指名說)
(3)教師提示:加點的詞語都是動詞,表示人做一件事時的行為、動作。
(4)學生可以演一演上面這些動詞表示的動作。
六、初讀課文,了解祖先的搖籃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數一數這首詩共有幾小節。
2、指名讀課文第1小節,其他同學思考:祖先的搖籃是指什么?(指名說)
3、分組討論:第1小節寫了祖先的搖籃的什么特點?
(寫了祖先的搖籃很大。)
4、指導朗讀,從中體會搖籃的大。
七、指導寫字
1、出示會寫的字,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形,如何把字寫好看。
2、指導學生注意書寫。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寫一點。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邊筆畫數較多,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不能漏寫筆畫。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描紅、臨寫。
八、梳理板書
祖先的搖籃
祖先的搖籃原始森林
祖啊濃望藍
摘掏賽憶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朗讀課文,讀好問句。
2、仿照課文第2、3小節說句子。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點難點
重點
朗讀課文,讀好問句。
難點
1、仿照課文第2、3小節說句子。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復習導入
1、小組合作,組長讀字,成員找相應的字卡。
2、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3、齊讀課文。
四、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師配樂范讀課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1)指名回答。
指導讀句: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2)再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說說課文中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為祖先的搖籃?
(3)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學習第2、3小節。
(1)同桌互讀,說說我們的祖先在搖籃里有著怎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
(2)我們的祖先曾在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說)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鵲蛋、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自由發言)
(4)教師范讀第2、3小節,引導學生讀好問句。
(5)學生練讀第2、3小節。
(6)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第2、3小節。
(7)想一想,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仿照第2、3小節,說一說。(分組討論,自由發言)
3、學習課文最后一小節。
(1)全班齊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蒼蒼茫茫)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說一說: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地久天長,永遠不被污染?(保護環境)
4、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有感情地讀一讀。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搖籃中會做些什么?畫一畫吧!
2.如果我們置身于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中,你會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書
祖先的搖籃
摘野果和野兔賽跑
掏鵲蛋看蘑菇打傘
逗小松鼠捉紅蜻蜓
采野薔薇逮綠蟈蟈
原始森林蒼蒼茫茫
七、教學感悟
這是一首兒童詩,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為祖先的搖籃,深情地回想我們的祖先質樸率真的田園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遠青翠蒼茫,大自然永遠清秀明凈,表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我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從課前學生的預習到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養成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
《祖先的搖籃》教案5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詩歌。詩中描繪了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展現了祖先們在此摘野果、掏鵲蛋、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的生活場景。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美好的感受,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詩歌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讀來令人回味。
二、學情分析
本課是一首詩歌,詩歌的語言往往比較凝練,內容較為抽象,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困難。再則,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對現在的孩子來說,了解甚少。因此,教師要適當補充有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要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手段幫助學生感知。
三、關于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新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按要求預習課文,邊讀邊思。
四年級學生的生字學習應以自主學習為主,要引導學生自主確定要學習的生字新詞,并借助已掌握的識字工具和識字方法認識生字,了解新詞。但教師要重視反饋檢查,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字詞,扎實學生的語言基本功。
“按要求預習課文”是本單元的一個學習要求。教師要注重預習方法的指導,明確預習要求,重視預習反饋,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目標二: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祖先
的搖籃”的含義。
目標三: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目標二”和“目標三”是緊密聯系的,只有在反復誦讀中才能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含義,產生情感。因此,教師更應強調讀詩文,悟詩意。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關于教學設計
本堂課是圍繞“讀”展開教學的,采用“朗讀——感悟——想象——再感悟”的課堂教學模式,由學生自己揣摩,體驗感悟。根據既定的教學策略,分以下幾個步驟落實:
(一)預習課文,讀通詩文。
在學生按預習要求進行預習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指名學生分節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讀通詩文。
(二)通讀全詩,了解大意。
讓學生自由輕聲地讀讀詩文,邊讀邊了解:“祖先的搖籃”指什么?“祖先的搖籃”有怎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通過解題,初讀,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初步進入詩的意境。
(三)讀詩賞句,入境悟情。
這一過程,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等幾個關鍵句子來引導學生讀詩句,感受祖先的搖籃給人們以美好而遙遠的回憶。通過品析詞句,揣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詩意。
(四)反復誦讀,表達情感。
讓學生自由組合練習讀、展示個性指名讀……通過多種誦讀方式,讓學生盡情、盡心地“放聲朗讀”,既能表達情感,升華感情,又能培養語感,加深感悟。
在教學課文時,為了幫助學生體會詩意,感受祖先的搖籃留給人們美好而又遙遠的回憶,我采用啟發想象,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中。
師: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他們的搖籃里干些什么?
生1:他們在那兒采果子。
生2:他們在那兒自由自在地生活著。
生3:他們可以在茂密的森林里打獵。
生4:他們可以隨意地逗小動物們玩。
……
詩歌多為描寫自然風光,抒發個人感情的,語言精練,意境深遠,詩句里充滿了想象的空間。對于小學生而言,光從詩句的字面意思來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在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圍繞課文內容,通過創設情景,啟發學生想象,讓平面的詩句憑借學生豐富的想象生成為一副副鮮活的畫面,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此時,學生便自然而然地投身于詩歌的.意境中,與詩人產生共鳴。于是,詩句背后所隱藏的情味和意蘊,就在學生的想象中顯現出來了。借助想象,領悟情感,體會詩意,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切實理解了詩句,感悟了詩意。
教學反思:
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從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尤為好:
1、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朗讀訓練。教學時,我將教學重心放在朗讀上,用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誦讀,旨在幫助學生在讀中體味。由于詩歌語言簡潔且凝練,反復朗讀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讀訓練中,采用音樂、錄音、錄像等多種輔助手段,刺激學生視覺、聽覺感官,激發他們興趣。運用畫面,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運用錄象,再現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幫助學生讀出語氣;運用音樂,烘托、渲染氣氛,使學生的配樂朗讀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表達詩意。
2、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通過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祖先們在美麗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場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通過教學,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有些關鍵詞語的理解不夠重視。詩歌中的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采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學生能深切感悟。我想:這是以后在詩歌教學中應該重點研究的問題。
《祖先的搖籃》教案6
教學要求
1.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積累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及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兩課時。
23 祖先的搖籃
作者:吳珹
爺爺說:那原始森林①是我們 祖先②的搖籃③。[句導讀:把“原始森林”說成是“祖先的搖籃”,能讓人感覺到原始森林是個能讓人感覺舒適、溫暖、幸福、安逸的地方。]真有意思,這該是多大的搖籃啊![句導讀:朗讀時,抓住“多大”一詞重讀,要讀出驚嘆的語氣。]
那濃綠的樹蔭(yīn)一望無邊,遮住了藍天。[句導讀:“濃綠”寫出了原始森林枝葉茂密的特點。“一望無邊”“遮住”寫出了原始森林遼闊廣大的特點。]
第一部分(第1小節):講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我想——[句導讀:一個“想”字,說明以下是作者的猜測和想象。]我們的祖先,可曾在這些大樹上摘野果,掏(tāo)鵲蛋(dàn)?[句導讀:問句,說明摘野果、掏鵲蛋都是作者充滿童趣的猜想,而不是真正看到的。]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句導讀:從這些猜想可以體會到我們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是那么快樂和自由自在。]節導讀:猜想我們的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快樂生活的情景。
那時候,孩子們也在這里逗(dòu)小松鼠,采野薔(qiánɡ)薇(wēi)嗎?也曾在這里捉紅蜻蜓,逮(dǎi)綠蟈(ɡuō)蟈嗎?[句導讀:在原始森林里,那些可愛的動物、植物成了孩子們的玩伴,孩子們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盡情玩耍,是那么無憂無慮。這原始森林的確是孩子們快樂的搖籃哪!]
節導讀:猜想那時候的孩子在原始森林里開心游戲的情景。
風兒吹動樹葉“沙沙,沙沙!”那回憶多么美好,又那么遙遠④……[句導讀: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樹上結滿了各種野果,樹杈上的鳥窩里有許多圓圓的鳥蛋。草地上,野薔薇盛開著,小蘑菇舉著一把把漂亮的小傘,美麗的紅蜻蜓在林間飛來飛去。短尾巴的野兔、可愛的小松鼠、機靈的綠蟈蟈兒快活地游戲著……這回憶是多么的美好哇!]
節導讀:講那猜想和回憶非常遙遠而美好。
第二部分(第2~4小節):講作者猜想古代人類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美好情景。
啊!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句導讀:朗讀時要讀出感嘆、贊美的語氣。]
第三部分(第5小節):感嘆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1.認識生字,用自己積累的記字方法初步記住一些生字。
2.懂得為什么說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一 激趣導入
1.同學們,大家知道什么是搖籃嗎?搖籃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華民族“祖先的搖籃”在哪兒嗎?(出示原始森林圖片)
這就是原始森林,你們看,這原始森林的景色多么美,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的生活環境吧。(板書:祖先的搖籃)
2.齊讀題目,理解“祖先”和“搖籃”。
二 自學字詞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把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圈出來,自主解決。
(2)課文一共有幾個小節?標上序號。
2.檢查效果。
(1)課件展示會認字讀音,引導學生正確拼讀。
yīn dòu qiáng wēi dǎi
蔭 逗 薔 薇 逮
(2)課件展示會寫字,指名學生認讀,教師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祖 啊 濃 望 摘 掏 蛋 憶
重點字書寫指導:
祖:偏旁是“礻”不是“衤”,“且”的最后一筆要長些;“掏”的偏旁是“扌”,識記這個字時,我們可以換一下偏旁;用形近字進行辨析,如淘、陶、萄等。
(3)教師運用課件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一望無邊:一眼看不到邊際,形容地域十分遼闊。
遙遠:距離長遠,時間久遠。
蒼蒼茫茫:遼闊遙遠而望不到邊的樣子。
3.學生互相交流識記生字新詞的方法。
三 把握脈絡
1.自讀課文,掌握詩歌的主要內容,能根據各節意思的不同劃分段落。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
3.組長匯報結果,教師歸納總結。
(1)第一部分(第1小節):介紹祖先的搖籃是什么樣子。
那濃綠的樹蔭一望無邊,遮住了藍天。
(2)第二部分(第2~4小節):介紹了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這搖籃中是如何生活的。
(3)第三部分(第5小節):概括總結,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4.按男女分組朗讀四個小節。讀出回憶的遙遠和美好,讀出對原始森林的感嘆。
四 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第三小題。
1.圖片引入,激發興趣。用原始森林的圖片引入,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2.讀詩歌,感知文本。首先,教師范讀這首詩,學生邊聽邊思考:祖先生活中哪里?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在他們的生活場景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習生字后,教師要求學生讀這首詩,做到“五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不讀錯字音、不讀破句子。
1.認識生字,用自己積累的識字方法初步記住這些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意思。
3.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思緒的變化,體會原始森林給作者帶來的震撼,培養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及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關于原始森林的圖片。
一 復習舊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對祖先的搖籃有了大致的了解,還對生字、新詞進行了學習,大家都學會了嗎?我來檢查一下。
2.檢查生字讀音,生字書寫,重點詞語理解。
二 理解課文
1. 教師朗誦這首詩,讓學生思考:原始森林給了你怎樣的感覺?(指名回答)
2.指名讀句子:
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朗讀指導:朗讀時要用對詞語的輕、重讀以及語氣的舒緩來表達感情。例如,我們朗讀這個句子的時候,可以這樣讀: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3.再讀詩文,找一找有關詩句,說說課文中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作“祖先的搖籃”?
照樣子,說一說。
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那( ),是( )的搖籃。
那( ),是( )的搖籃。
4.邊讀邊想:我們的祖先在他們的搖籃里干了些什么?
(摘野果、掏鵲蛋、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
5.小組互讀,說說“祖先的搖籃”還有怎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
(1)說說:詩中寫祖先在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像祖先一樣在原始森林里做這些事,會有怎樣的感覺?
(3)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2.3小節。
6.學習課文最后一節。
(1)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熱愛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說說:“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保持長久,不被污染?
7.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有感情地朗讀。
(可以自由讀,展示個性指名讀)
8.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三 拓展延伸
1.讓我們展開想象,畫一畫祖先在搖籃中會做的事。
2.面對祖先的搖籃——原始森林,你會想些什么?
1.這是一首內容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詩,因為這首詩所描繪的內容很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學生對這首詩比較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找出與自己生活貼近的活動,比如:摘野果、捉蜻蜓、逮蟈蟈等,并讓學生體會在做這些事情時的心情,這樣就很容易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2.注重朗讀。朗讀是低年級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首詩的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3 祖先的搖籃
祖先的搖籃
1.看拼音,寫漢字。
2.比一比,再組詞。
3.在括號內填上合適的動詞。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蟈蟈
(看)夕陽 (賞)明月 (數)星星
1.教材分析
這首散文詩共分五小節,第一節由爺爺的話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的說法.這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由此,“我”產生了許多的想象,而這些想象又都源于真實的童年生活,這構成了課文中間部分的內容。課文最后,樹葉的響聲使“我”的思緒回到現實中來,也使“我”對古老的原始森林——人類祖先的搖籃發出了深深的慨嘆,并與詩歌的開頭彼此照應,將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展開人類所居住星球的畫卷,生機盎然的藍色和綠色同為這顆星球漂亮的盛裝。森林——地球上陸地生態的主體,人類的祖先曾在這綠色的擁抱中度過一段漫長的歲月;森林是人類最初賴以生存的搖籃。
我們人類的祖先是怎樣在森林里生活的呢?課文采用詩歌的形式,以兒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真有意思,這該是多大的搖籃啊!”“我們的祖先,可曾在這些大樹上摘野果,掏鵲蛋?”“那時候,孩子們也在這里逗小松鼠,采野薔薇嗎?也曾在這里捉紅蜻蜓,逮綠蟈蟈嗎?”這些充滿童趣的幻想、優美的語言,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遙遠而神秘的遠古時代,去探尋人類祖先生活過的地方。
2.教學精彩片段
師:“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保持長久,不被污染?
生1:我們要多種樹,不能砍樹。
生2:我們不要傷害森林里的小動物們。
生3:我們不能污染森林里的水源。
師:是呀,總的來說,我們要保護環境,與動物和諧相處,相信這樣才能使“祖先的搖籃”保持長久,不被污染。
師:我們的環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我們“祖先的搖籃”更是遭受了滅頂之災。面對這些現實,你有怎樣的感慨?
生4:人們為了自己的私利,大肆破壞環境,請看看吧,山林遭到砍伐導致山洪泛濫,地表缺乏植物保護,土地沙漠化嚴重。要是這樣下去,人類就沒有生存的地方了。真令人擔憂。
生5:豈止這些,你沒見水源遭到嚴重的污染,海洋生物的生存面臨巨大的考驗。很多動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
生6:是呀,這些都是人類為了自己的私利造成的,我們應該發出倡議,阻止這些事情再發生。
生7:雖然環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但是,現在人們都覺悟了,都重視保護環境了,你看,國家下大力氣治理環境,很多地方出現了碧水藍天,景色優美,所以,我們還是不要悲觀,我相信以后的環境會越來越好。
師:同學們說得對,過去,人們意識不到環境的重要性,所以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現在人們意識到了,所以很多地方開始了保護環境的行動,這真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希望同學們加入到保護環境的大軍中去,為保護環境出一份力。
《祖先的搖籃》教案7
祖先的搖籃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
2.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
2.流利地朗讀古詩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教學難點】
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談話:同學們,大家知道什么是搖籃嗎? 搖籃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華民族“祖先的搖籃”在哪嗎?請看錄像。
2.這就是原始森林,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境吧。
3.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
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二)借助拼音,練讀課文
1.自學要求:(出示課件)
借助拼音,輕聲自由練讀課文。讀第一遍時,在生字下面做“△”記號。讀第二遍時,生字重點拼讀。讀第三遍時,在難讀的.句子下面畫“——”線。讀第四遍時,標上自然段序號。
(1)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自由練讀課文。
(2)教師巡視指導。
1.檢查學生生字字音的拼讀掌握情況。
出示課件:
zǔ ā nónɡ wànɡ zhāi tāo dàn yì
祖 啊 濃 望 摘 掏 蛋 憶
用各種方式指導讀生字。
2.檢查難讀的句子。
師:同學們,你認為有沒有難讀的句子?(學生自由發言)指導讀。
(1)爺爺說,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2)那/濃綠的/樹陰/一望無邊,遮住了/藍天。
(3)啊!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
3.請學生分段讀課文,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分小組比賽讀。
(3)播放課文錄音,范讀課文。
(4)讓學生再讀全文,大體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祖 啊 濃 望 摘 掏 蛋 憶
1.討論如何識記字形呢?
2.教給學生識記方法:
①用熟字換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記,比如:“組”與“祖”,“淘”與“掏”,“憶”與“億”。“滴”與“摘”。
②容易出錯的地方重點記,比如:“望”字要注意左上是個“亡”,豎折變成豎提。
③感到有困難的地方用記號標出,比如:“蛋”字上面不是“定”。
3.在習字本上進行描紅練習。
4.當堂默寫。指名學生上臺默寫生字,集體糾正。
(四)當堂檢測,鞏固學習。
讀一讀,寫一寫(出示課件)
祖先 濃綠 一望無邊 摘野果 掏鳥蛋 回憶
第二課時
資料展示,引入新課:
課前布置學生找原始森林的圖片,文字資料,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麗神秘。
今天就讓我們繼續走進原始森林,捕捉祖先原始的生活。
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文:
1.師配樂范讀課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2.指名回答。
指導讀句: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3.再讀詩文,找一找有關詩句,說說課文中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作“祖先的搖籃”?
照樣子,說一說。
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那(),是()的搖籃。
那(),是()的搖籃。
4.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他們的搖籃里干些什么?(狩獵、采摘)
5.同桌互讀,說說“祖先的搖籃”有怎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
(1)說說:詩中寫祖先在這里干什么?
(摘野果、掏鵲蛋、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
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鵲蛋、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會有怎樣的感覺?
(自由自在,驚喜連連)
(3)練讀2、3節。
(4)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2、3節。
6.學習課文最后一節。
(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理解:蒼蒼茫茫、祖先)
(2)引讀。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說說:“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地久天長,永遠不被污染?
①我們不應該濫砍濫伐,不要隨便狩獵。
②森林附近不能開一些工廠,排放廢氣、廢水。
7.選擇喜歡的一節有感情地讀一讀。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8.有感情地讀全詩。
(三)拓展延伸:
1.讓我們也展開想象我們的祖先在他們的搖籃中會干些什么?畫一畫吧!
(鉆木取火、集體狩獵、打造石器、建房搭窩)
2.如果我們站在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面前,你會有哪些問題?
①你們什么時候開始學會生火做飯的?
②你們什么時候開始學會搭建房屋的?
《祖先的搖籃》教案8
1。正確認讀六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課時
(課前布置學生找原始森林的圖片,文字資料)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麗神秘。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自讀課文,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2。把詩歌讀熟。
3。小組合作,組長讀字,成員找卡片。
4。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5。老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
6。指名朗讀課文。
1。讀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比如:學生說喜歡第一句:“爺爺說,那原始森林
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真有意思,這該是多大的搖籃哪!”學生可能說,我也覺得很有意思,搖籃本來應該是很小的,嬰兒睡的地方,我們祖先的搖籃居然是一個大森林。就指導讀出有意思的情趣來。
4。配樂讀課文。
1。學完了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像,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里做什么?來畫一畫,寫一寫。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邊背邊想森林的樣子,想像祖先的活動,做著動作,輔助背誦。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祖先的搖籃》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新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按要求預習課文,邊讀邊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按要求預習課文,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教學準備
1、通過查找圖片資料,了解“原始森林”。
2、錄制“配樂詩:祖先的搖籃”。
教學過程
一、引人新課
1、播放:配樂詩“祖先的搖籃”。
2、揭示課題:祖先的搖籃。
說明: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通過聽配樂詩朗誦,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感受詩歌的意境美,使學生產生喜愛詩歌的情感,激起學生讀文的欲望。
二、預習反饋
1、指名分節朗讀詩歌,檢查讀文。
2、交流字詞學習情況:你在預習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3、提出預習時遇到的問題。
說明:預習課文是四年級學生應養成的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特別重視,注意引導和培養。課前要明確要求,課上要及時檢查、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自覺認真預習的習慣,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輕聲地讀讀詩文,邊讀邊了解:“祖先的搖籃”指什么?
(1)出示相關句子: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2)播放錄像,畫面顯示“原始森林的蒼蒼茫茫”。
(3)看錄像后交流:原始森林給人的感覺。
(4)指導讀句: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5)再讀詩文,找一找有關詩句,說說課文中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作“祖先的搖籃”?照樣子,說一說。
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那( ),是( )的搖籃。
那( ),是( )的搖籃。
2、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他們的搖籃里干些什么?
3、同桌互讀,說說“祖先的搖籃”有怎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
(1)說說:詩中寫祖先在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鵲蛋、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會有怎樣的感覺?
(3)練讀2、3節。
(4)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2、3節。
4、學習課文最后一節。
(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長、神圣)
(2)引讀。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說說:“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地久天長,永遠不被污染?
5、選擇喜歡的一節有感情地讀一讀。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6、有感情地讀全詩。
《祖先的搖籃》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類生活與自然的親密關系。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樹立保護祖先的搖籃的意識。
三、課前準備:有關原始森林的圖片,字詞卡
四、課時安排:3課時
一 激情導入
同學們,大家知道什么是搖籃嗎? 搖籃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搖籃又在哪 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中華民族《祖先的搖籃》。
二 點題教學
1 通讀課文,回答“我們祖先的搖籃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樣子的,你知道嗎?誰來說說
出示圖片
蔭掩蔽日的大樹,遍地的奇花異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蒼郁兩岸綠色峰叢高聳,其間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滿藤蘿樹木。谷地忽寬忽窄,兩岸錐峰時高時低森林覆蓋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現,時而流水清澈,時而亂石崢嶸,構成了幽深靜謐神秘肅穆的原始森林景觀。蜿蜒曲折莽莽蒼蒼,林中古樹、吊藤、飛禽、走獸,天然原始,陰森恐怖。
2 帶著對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讀一讀文章第一小節
說一說,大森林有什么特點
學生試試動手畫一畫這美麗而神秘的搖籃
三 識字教學
1 指導學生朗讀中注意“始、曾、掏、嗎、逮、蟈”等生字
2 認讀含有生字的句子,進而認識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學生反復讀一讀
4 給生字組詞,教學書寫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導學生復習識記女子旁的字,如:姐、媽、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導學生寫的時候把心字寫扁一點,另外復習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寫好,教師可以示范著寫
遠和憶可以分類指導
5 完成習字冊
四 知識拓展
教師讀一讀,關于人類進化的文章,給學生以知識的拓展
《祖先的搖籃》教案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生活、看圖、組詞、做動作以及對象形文字字源的了解認識祖、掏、逗等6個生字,學寫祖、掏、摘三個字。
2.通過讀、找規律等方法積累“摘野果、掏雀蛋”等動賓結構的詞,初步理解“陶、逗、逮”的意思,嘗試拓展運用。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抓關鍵詞等方法讀好2、3小節中的問句,抓住“真有意思”感受原始森林的美以及人們在祖先在原始森林的趣事。
課前交流:
組織孩子讀《彩色的夢》,教師讀《祖先的搖籃》,聊一聊兒童詩的語言特點,朗讀兒童時的感覺。
教學過程:
板塊一聚焦“祖”,理解課題
1.讀課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第23課,齊讀課題《祖先的搖籃》。(正音:平舌音)祖是今天要學的生字,誰來讀。
2.學習生字“祖”。
(1)我們人類的祖先到底是誰呢?看圖:早在幾百萬年前,我們人類的祖先就已經出現了,他們去河里捕魚,鉆木取火把食物煮熟,在大自然中過著這樣原始的生活。
(2)寫字:祖“祖”也是我們今天要學寫的字,左右結構示字旁,示字旁的字大多和祭祀有關,我們清明節的掃墓也就是要祭拜祖先。
板塊二聚焦“原始森林”感受遼闊蔥郁
1.那么祖先的搖籃到底是什么呢?打開書本p102,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用“——”劃出祖先的搖籃是什么的句子。
2. ppt出示第一句話:
3.個別讀第一小節,感受原始森林的“大”
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那原始森林到底怎么樣呢?誰來讀讀第一小節。其他小朋友仔細聽,聽完后說說原始森林給你什么感覺。
4.朗讀指導,根據關鍵詞體會原始森林的大。
5.師生合作讀第一小節。
讀得真好,我也想來試一試了。我們合作著配上音樂來讀讀第一小節。我讀爺爺說的話,你們接著讀。
板塊三積累語言,遷移運用,朗讀提升
在這一望無邊的搖籃里,我們的祖先又會做哪些有意思的事情?請同學們自由讀2、3小節,劃出相關的詞句。
1.按要求自由讀2、3小節詩句。
2.交流:隨機貼板貼,讀詞語,把生字讀準。
第二小節:摘野果、掏雀蛋、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
第三小節: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
(開小老師火車讀)
3.重組詞語,發現規律,識字
(1)發現了什么
摘野果、掏雀蛋、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
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
預設:第一組開頭都有一個動詞:摘、掏、逗、采、捉、逮
(2)這些動詞里面有三個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逗、掏、逮,哪個動作你比較熟悉?
●預設“逗”:聯系生活。你逗過小松鼠嗎,用什么逗?逗留、逗號。
●預設“掏”:做動作、聯系生活。
1放在桌上的鵲蛋能說掏嗎?那要怎么樣的才能用掏呢?
2.雖然掏鵲蛋沒掏過,但是有樣東西你們一定掏過。用手到你的口袋里掏掏看能掏出什么。
3總結:這樣東西我們是看不到的,在比較深的地方可以用掏。
4拓展:還可以掏什么:
●“逮”:①看象形文字②到文中找和逮意思一樣的詞:捉。
4.指導書寫:摘、掏
這節課,我們還要寫兩個表示動作的字。讀:摘、掏。要寫好這兩個生字,有幾個敲門,你找到了嗎?
(1)左窄右寬
(2)左右齊平
(3)古、缶寫正確
5.讓我們再把動詞帶入進不去讀讀。剛剛我們已經發現了這些詞語開頭都有一個動作,只有: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和他們不一樣。你能他變成和他們一樣的嗎?
和夜兔賽跑——(追)野兔
看蘑菇打傘-(采)蘑菇
真棒,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
6.關注重點詞、標點,學習朗讀
我們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的這些事都是作者親眼見過嗎?這只是作者充滿童趣的猜想。
(1)出示2、3小節課文,自己再讀,詩中還有哪些詞告訴我們這只是作者的`想象、猜測。把他們圈出來,再把這種猜的感覺讀出來。
(2)關注:“我想、可曾、?”,指導問句的朗讀。
要點:問句的語調要上揚,還可關注表情。
“我想——”:想字讀音可延長。
過渡:讀得真好,一下子把我們帶入到了那個神秘而又遙遠的遠古時代。
7.拓展交流
(1)祖先在原始森林還會做哪些有意思的事呢?請大家完成作業紙,用上這樣的短語去寫一寫。
摘野果采野薔薇看夕陽
(2)交流:
結課:下節課,讓X老師繼續帶領大家讀詩,把我們今天想到的我們的祖先還可能在原始森林做的有意思的事學著2、3小節的樣子,也來做做小詩人編編兒童詩。
板書設計:
《祖先的搖籃》教案12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動詞的準確運用。
教學難點:
懂得為什么說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教具準備:
課件、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一、資料展示,引入新課
1.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麗神秘。
2.你們喜歡原始森林嗎?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境吧。
3.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
4.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二、初讀課文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文的過程中完成下面幾個任務。
(1)把課中出現的生字圈起來讀一讀。
(2)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標上自然段號。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
1.學習1、2自然段。
(1)全班讀1、2自然段,說說祖先的搖籃是什么樣子?
(2)指導朗讀,從中體會搖籃的大。
2.小組合作學習3、4自然段。
(1)嬰兒在搖籃中生活、成長,那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這搖籃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組討論討論,把表示動作的詞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匯報。
動作的詞有:摘、搭、打、點、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讀。
(4)我們祖先還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導學生理解省略號的`作用,并展開想像說一說。
3.祖先們在這里留下什么?
(1)引讀第五至七自然段。
師:“濃綠的樹陰下”生:“留下……”
師:“寬闊的草地上”生:“回蕩……”
師:“林中的小路”生:“彎彎曲曲……”
(2)課件播放圖片,師深情朗誦8、9自然段。
(3)齊讀五至九自然段。
四、賞析句段
1.說說你最喜歡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4.配樂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激發想象力
1.學完了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像,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連”。
板書設計:
動人的傳說
祖先的搖籃
天真的童謠
《祖先的搖籃》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
2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正確。
2流利地朗讀古詩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教學難點】
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談話:同學們,大家知道什么是搖籃嗎?搖籃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華民族“祖先的搖籃”在哪嗎?請看錄像。
2.這就是原始檔林,你們喜歡原始檔林嗎?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兒美麗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始檔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環境吧。
3.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
齊讀課題。理解“祖先”和“搖籃”。
(二)借助拼音,練讀課文
1自學要求:(出示課件)
借助拼音,輕聲自由練讀課文。讀第一遍時,在生字下面做“△”記號。讀第二遍時,生字重點拼讀。讀第三遍時,在難讀的'句子下面畫“——”線。讀第四遍時,標上自然段序號。
(1)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自由練讀課文。
(2)教師巡視指導。
1檢查學生生字字音的拼讀掌握情況。
出示課件,用各種方式指導讀生字。
2檢查難讀的句子。
師:同學們,你認為有沒有難讀的句子?(學生自由發言)指導讀。
(1)爺爺說,那/原始檔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2)那/濃綠的/樹陰/一望無邊,遮住了/藍天。
(3)啊!蒼蒼茫茫的原始檔林,我們祖先的搖籃!
3請學生分段讀課文,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分小組比賽讀。
(3)播放課文錄音,范讀課文。
(4)讓學生再讀全文,大體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祖啊濃望摘掏蛋憶
1討論如何識記字形呢?
2教給學生識記方法:
①用熟字換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記比如:“組”與“祖”,“淘”與“掏”,“憶”與“億”。“滴”與“摘”。
②容易出錯的地方重點記比如:“望”字要注意左上是個“亡”,豎折變成豎提。
③感到有困難的地方用記號標出比如:“賽”是“寒”下面的兩點變成“貝”。
3在習字本上進行描紅練習。
4當堂默寫。指名學生上臺默寫生字,集體糾正。
(四)當堂檢測鞏固學習。
第二課時
(一)資料展示,引入新課:
課前布置學生找原始檔林的圖片,文字資料,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檔林的美麗神秘。
今天就讓我們繼續走進原始檔林,捕捉祖先原始的生活。
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文:
1.師配樂范讀課文,生思考:原始檔林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2.指名回答。
指導讀句: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檔林,是祖先的搖籃。
3.再讀詩文,找一找有關詩句,說說課文中為什么把原始檔林稱作“祖先的搖籃”?
照樣子,說一說。
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檔林),是(祖先)的搖籃。
那(),是()的搖籃。
那(),是()的搖籃。
4.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他們的搖籃里干些什么?(狩獵、采摘)
5.同桌互讀,說說“祖先的搖籃”有怎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
(1)說說:詩中寫祖先在這里干什么?
(摘野果、掏鵲蛋、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檔林里摘野果、掏鵲蛋、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會有怎樣的感覺?
(自由自在,驚喜連連)
(3)練讀2、3節。
(4)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2、3節。
6.學習課文最后一節。
(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理解:蒼蒼茫茫、祖先)
(2)引讀。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說說:“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地久天長,永遠不被污染?
①我們不應該濫砍濫伐,不要隨便狩獵。
②檔林附近不能開一些工廠,排放廢氣、廢水。
7.選擇喜歡的一節有感情地讀一讀。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8.有感情地讀全詩。
(三)拓展延伸:
1.讓我們也展開想象我們的祖先在他們的搖籃中會干些什么?畫一畫吧!
(鉆木取火、集體狩獵、打造石器、建房搭窩)
2.如果我們站在原始檔林——我們祖先的搖籃面前,你會有哪些問題?
①你們什么時候開始學會生火做飯的?
②你們什么時候開始學會搭建房屋的?
板書設計
大一望無邊
摘野果、掏鵲蛋
祖先的搖籃猜想祖先的生活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
逗小松鼠、采野薔薇
捉紅蜻蜓、逮綠蟈蟈
感嘆祖先的美好生活
《祖先的搖籃》教案14
【教學目標】
1、 自學生字新詞,理解“祖先的搖籃、遙遠、蒼蒼茫茫、天長地久、污染、文明的起點、天然博物館”等詞語的含義。
2、 按要求預習課文,學習運用聯系上下文和查找資料等方法、解決閱讀中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的情趣。
3、 正確搭配詞語能照樣子學寫句子嘗試選擇場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紹“天然博物館”
4、 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在感情朗讀中,感受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意趣。
【教學難點】
注意這首詩的詩行排列特點,領悟到含蓄雋永的韻味。
【教學媒體】
原始檔林的圖片
【學生課前準備】
預習,自學課文。
1、 正確朗讀課文,自學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
2、 思考:“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 提出疑問,做出標記。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預習反饋。
1、 板書課題,齊讀,說說“祖先的搖籃”在詩中指什么
2、 媒體出示:“原始檔林”畫面,理解“蒼蒼茫茫”的意思。
3、 指名分節朗讀詩歌,注意詩句的停頓,隨機正音。
樹陰 賽跑 污染 神圣
4、 讀了詩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問
二、 品讀詩句,釋疑感悟。
一 學習第1節
1、 帶著問題輕聲朗讀:“祖先的搖籃”是什么樣的
2、 指名朗讀、交流。板書:一望無邊
二 學習第2、3節,理解“美好”、“遙遠的回憶”
1、 自讀,想像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檔林中如何生活讀后交流
2、 引讀,理解“那回憶,多么美好,又多么遙遠……”一句。
3、 討論交流。
4、 有感情地朗讀。
三 學習第4節。
1、 自讀,思考:為什么說原始檔林是“人類文明的起點”、“神圣的天然博物館”
2、 討論交流。板書:文明的起點 天然博物館
3、 師生合作讀最后一節,加深體會。
三、 總結全文,情感升華。
1、 聯系全文,思考討論:怎樣才能使原始檔林地久天長,永遠不被污染呢
2、 交流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 的辦法和措施。板書:天長地久 不被污染
3、 配樂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4、 總結
四、 展開想像,學習表達。
1、 指導完成課后第3題。
2、 指導口述“介紹天然博物館”
五、 布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并背誦。
2、 完成課后練習題2。
六、 板書設計:
美好、遙遠的回憶
天長地久
5、 祖先的搖籃 文明的起點
一望無邊
不被污染
天然博物館
《祖先的搖籃》教案15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一)學習第1小節。(課件)
課題質疑:原始森林給了你怎樣的感覺?請同學們朗讀第1小節。
1、全班讀第1小節,說說祖先的搖籃是什么樣子的。
2、抓住“多大、一望無邊、遮住”,體會搖籃的大。
3、指導朗讀,從中體會搖籃的大。
(二)小組合作學習第2、3小節。(課件)
1、嬰兒在搖籃中生活、成長,那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這個搖籃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組討論討論,把表示動作的詞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匯報。
表示動作的詞有:摘、掏、看、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讀。
4、指導朗讀。
師: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掏鵲蛋、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會有怎樣的感覺?
(1)練讀第2、3小節。
(2)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第2、3小節。
(3)填空背誦。(課件)
(三)學習課文第4小節。(課件)
1、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照樣子,說一說。
那(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
那(x),是( x )的搖籃。
那(x),是( x )的搖籃。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
二、拓展延伸,激發想象力。
1、學完課文,你也展開自己的想象,來畫畫這美麗的搖籃吧。想想我們的祖先可能在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板書設計】
3、祖先的搖籃
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
【教學反思】
整堂課從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尤為好:
1、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朗讀訓練。教學時,我將教學重心放在朗讀上,用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誦讀,旨在幫助學生在讀中體味。由于詩歌語言簡潔且凝練,反復朗讀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讀訓練中,采用音樂、畫面等多種輔助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
2、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祖先們在美麗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場景,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拓展延伸】
吳珹,上海崇明人,1960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曾任河北省文化廳研究室副主任、副廳長。河北省歌詞研究會首屆會長,河北省老年文藝協會第二屆主席。中國散文詩研究會副會長。主要作品有兒童散文詩集《美麗的童心》《蒲公英》《荷葉上的露珠》和游記《亞澳美歐見聞》等。
【教學隨筆】
【《祖先的搖籃》教案】相關文章:
祖先的搖籃教案03-12
小學語文《祖先的搖籃》教案11-27
《祖先的搖籃》教案(精選14篇)03-13
《祖先的搖籃》語文教案05-20
祖先的搖籃教學反思12-12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06-08
關于祖先的搖籃教學反思12-12
二年級語文祖先的搖籃教案01-03
《祖先的搖籃》課后教學反思(精選10篇)03-13
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范文(精選7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