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環境教育教案

時間:2024-07-13 11:47:12 教案 我要投稿

環境教育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環境教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環境教育教案

環境教育教案1

  課程:

  白色污染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通過調查、計算、討論,使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過程,鞏固統計基礎知識;

  2、通過真實的數據,使學生認識到白色污染的嚴重危害,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能力方面

  1、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改變學與教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2、使學生了解社會生活、發展社會實踐能力、觀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上網搜索資料,使學生了解社會生活,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

  運用網絡資源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學準備:

  (1)硬件方面:網絡教室

  (2)軟件方面:相關環保網站、多媒體教學網系統等

  活動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主題。

  1、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段有關“白色污染”的視頻。

  2、教師引導:從這段錄像上,你知道了哪些知識?

  二、聯系實際,調查計算。

  1、收集統計數據

  ①說說自己家里一天大約要用多少個塑料袋?全班呢?

  ②調查每個年級有多少人?算一算全校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完成下面統計表。

  ③全校同學的家庭每天一共要用掉多少個塑料袋?(平均數)

  ④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呢?

  ⑤如果一個塑料袋的面積是4平方分米,請你計算一下全校學生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鋪地,占地多少平方分米?

  ⑥我們現在上課的這個電腦室大約有150平方米,如果把這些塑料袋鋪地,大約可鋪多少個電腦室?

  2、小結:看了上面統計的數據,你有什么感想呢?

  三、主動探索,自主學習

  1、過渡:同學們想知道更多有關“白色污染”的知識嗎?

  2、教師提供搜索路徑,學生分組上網瀏覽、搜索、下載有關“白色污染”的文字或圖片。

  3、學生匯報展示獲取的信息,教師及時進行評價、交流

  四、制作讀書卡片

  1、過渡:同學們,說到不如做到,還是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現在請同學們分小組根據你們剛才下載的文字或圖片制作有關保護環境、清除白色污染的讀書卡片或電子作品。

  2、小組合作制作讀書卡片或電子作品

  3、輕音樂伴奏

  五、作品的展示與評議

  通過廣播向其他學生展示一些學生的優秀作品,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創作意圖,師生共同評議。

  六、 總結交流,反饋提高

  1、讓學生結合本節課的.實踐活動,說一說作為一名小學生,怎樣更好地來保護環境,消除白色污染。

  2、教師小結:同學們,塑料袋是有毒的,而且在十幾年內是不會被分解吸收的,把這些塑料袋扔在地上,會污染大片大片的土地。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因此有人稱我國的城市是被垃圾所包圍的城市。雖然,我們每人每天扔1個塑料袋好像不多,但如果全校、全城、甚至全國算起來的話,對環境的污染是相當嚴重的。因此,保護環境要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環境教育教案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動物之間互相制約和互相依存的關系,引起學生觀察周圍動物之

  間關系的興趣。

  2、培養學生愛護各種動物的'好習慣,進行初步的生態意識教育。

  教學重點:了解動物之間互相制約和互相依存的關系

  教學難點:培養愛護各種動物的好習慣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要到森林動物園去,你最想見到誰?為什么?

  2、今天,我們除了看動物還要給動物找出它的朋友和敵人,什么是朋友?什么是敵人呢?

  二、學習新課

  1、觀看多媒體畫面一:

  這是一頭怎么樣的獅子?動物們都排好隊出來了?

  說說有什么動物?為什么獅子要站在中間?

  2、觀看多媒體畫面二:

  下面,我們幫動物把它的敵人找出來,看看是誰把誰給吃了?

  3、討論:

  (1)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互相是敵人?

  (2)動物里它吃誰?又被誰給吃?

  (3)動物之間這樣吃來吃去好不好?為什么?如果沒有ХХ,會怎么樣?

  4、介紹電腦畫面三:食物鏈圖。

  5、引導學生觀察電腦多媒體畫面四:

  討論動物之間的朋友關系。(犀牛與犀牛鳥,鯊魚與向導魚)

  三、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環境教育教案3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有關電子垃圾的知識,使同學對電子垃圾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 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并培養學生初步的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處理資料的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和信息交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合作探究能力,獲得實踐體驗和感受。

  活動準備:

  1、事先查閱有關電子垃圾與環境污染的相關資料。

  2、建立專題網站,收集部分資料。

  3、準備相機等設備記錄部分活動過程。

  4、聯系舊電器回收及處理利用站,進行參觀采訪。

  具體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課題研究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我們也深深地認識到環境污染給我們帶來的危機。電視機,手機等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但對我們的環境也帶來了很大的危機,不知大家是否意識到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關于電子垃圾與環境的問題。你們覺得該研究或者探討哪些問題呢?

  二、定題質疑

  1.電子產品的使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那它有沒有不好的方面?(思考、討論)

  2.電子產品報廢后如何處理?

  3.報廢后的電子產品對環境有何影響?

  4.如何綠色環保的處理回收電子垃圾?

  三、歸并總結,提出研究內容:

  1.電子垃圾的產生;

  2.電子垃圾的發展狀況;

  3.電子垃圾給環境保護帶來的危害;

  4.電子垃圾的`綠色環保處理。

  四、自由分組、小組合作展開調查研究

  1.找出核心問題,定好研究目標

  a. 電子產品的調查 電子產品類型及作用

  說說我們目前的電子產品使用情況 電子產品的使用的壽命調查

  b. 電子垃圾的產生和發展狀況的調查 了解電子垃圾發展的歷史知識 世界電子垃圾發展歷史

  我國的電子垃圾發展歷史

  c. 電子垃圾產生與環境污染的調查 報廢后電子產品的去向調查

  電子產品中的有害物質對環境污染 d.電子垃圾的綠色環保回收處理

  2.進行具體分工,分工合作、查找資料

  3.制訂課題研究方案、互相交流得出結論

  五、抓住重點、匯報指導

  各小組匯報自己的研究方案,交流總結并完善自己的方案。

環境教育教案4

  一.本周教學內容

  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二.重點、難點

  (一)重點

  1.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2.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原則

  3.生態農業

  (二)難點

  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發展觀

  三.復習要點

  (一)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表現及分布

  1.表現

  (1)人與環境

  ①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

  (2)表現

  ①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固體廢棄物、有毒物品擴散、海洋污染

  ②生態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減少、生物多樣性銳減、土地鹽堿化、水源枯竭、湖泊萎縮、濕地退化等

環境教育教案5

  第一課 生態系統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分類和特點。

  2、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分類和特點,明白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讓學生明白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二、 談話導入新課。

  二、新授。

  1、教師講解什么是生態系統。

  2、根據組成的成分和特點的不同,進行分類。

  想一想:你周圍有哪種類型的生態系統?

  3、說說:你能不能說出一條食物鏈?

  4、食物網又是怎樣形成的?

  5、如果缺少一種動物或植物,那將意味著什么?

  6、教師講述失去生態平衡的事例。

  7、生態金字塔是怎樣構成的?

  8、思考:我們該如何維護生態平衡,制止生態平衡?

  9、想一想:哪種生態環境最容易被破壞?為什么?

  三、教師小結。

  四、家庭作業。

  搜集維持生態平衡的方法。

  第二課 生物多樣性

  教學目標:

  2、認識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

  學生讀后交流:

  (1)植物種類多,具有多層結構。

  (2)附生自我和寄生植物豐富。

  (3)盛產木材、水果、藥材。

  (4)動物種類豐富多樣、千姿百態。

  3、學生思考:熱帶雨林中還有哪些動植物?

  4、熱帶雨林對人類有什么作用?

  5、出示資料,介紹熱帶雨林受到的威脅。

  6、學生討論:我們該如何保護熱帶雨林中的生物?

  三、教師小結。

  四、家庭作業。

  搜集保護熱帶雨林的方法。

  第四課 我國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2、了解重慶地區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3、提高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我國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教學難點:了解重慶地區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資料,讓學生閱讀后知道我國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種類多,保護野生動物迫在眉睫。

  二、新授。

  1、教師出示大熊貓的圖片。學生思考:大熊貓屬于哪一種動物?為什么被稱為“活化石”?

  2、課文還重點介紹了哪些瀕危的野生動物?

  學生匯報:虎、云豹、野馬、野駱駝、熊貍、高鼻羚羊等。 學生分享課前搜集的資料:它們分別分布在哪些地區?有哪些生活習性?

  3、學生討論:重慶地區有多少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我們能做些什么?

  三、教師小結。

  四、家庭作業。

  查找資料:重慶地區有多少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它們都叫什么名字?棲息環境又如何?

環境教育教案6

  活動目標:

  1.了解口亂吐香糖帶來的煩惱以及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2.理解口香糖外包裝紙上的環保標志的含義。討論消除口香糖污染的辦法。

  3.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樂意為保護環境而努力。

  活動準備:

  1.口香糖的外包裝紙若干,將口香糖扔進垃圾桶的圖標一組。

  2.5張錯誤處理口香糖方法的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這是什么?小朋友吃過沒有?誰能告訴我口香糖是什么樣的呢?

  (請一個幼兒現場吃吃看說說口香糖的特點:軟軟的、粘粘的,不能咽下去)

  吃口香糖有什么好處嗎?

  (防止蛀牙,清新口氣,幫臉部做運動,口香糖還能吹泡泡,很好玩)

  吃口香糖有那么多好處,小朋友喜不喜歡吃,(喜歡)可是,因為口香糖不能咽下去,所以它也有不少的煩惱!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說說圖片內容,了解口香糖的煩惱。

  (1)圖片1 把口香糖拿在手里玩

  (2)圖片2、3 把口香糖扔在地上踩到了口香糖

  (3)圖片4把口香糖粘到墻壁上

  (4)圖片5把口香糖放到別人頭

  4、討論,怎么做才能消除口香糖的煩惱

  (1)探索口香糖包裝紙上的'秘密

  人手一張包裝紙,找找包裝紙上的秘密。

  (2)請幼兒說說自己找到的秘密。

  (3)出示圖標,引導幼兒一起說一說。

  5、延伸

  提問:除了不亂吐口香糖我們還能為保護環境做什么?當你看到身邊的人或是爸爸或是媽媽做了污染環境的事的時候,請你們做一名環保小衛士,提醒他們不要污染環境,要愛護我們的環境。現在,讓我們到操場上去看看有沒有小朋友們亂扔的垃圾,去把它們撿起來扔到垃圾桶好不好?

環境教育教案7

  一、教案背景

  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基礎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

  新的課程改革力圖逐步改變這種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本教案中主要采用以下學習方式:

  1.合作的學習方式。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進行廣泛的合作與交流,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與他人共享學習資源。這樣的學習方式能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溝通,形成學習的責任感,培養合作的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質

  2.基于絡的學習方式。它有助于將日新月異的知識信息及時傳遞到學生的學習內容中來,極大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有助于構建豐富的、反思性的學習情境,為學生的自由探索創造更多的機會;有助于實現學習資源的合理整合,為學生的學習豐富的選擇余地,增強學習的主體性。

  二、教學課題《拯救野生動物》

  三、教材分析

  《拯救野生動物》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了形形色色的動物,初步學會根據動物的共同特征進行分類,認識一些家里飼養的動物的基礎上,加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知道保護野生動物要從自己身邊做起。這一課的安排主要分為四部分:

  1.學生知道自然界中有很多的野生動物。

  2.了解古代的一些動物現在已經滅絕。

  3.了解現在有些動物越來越少,已經瀕臨滅絕。

  4.引導學生組織宣傳活動,保護野生動物。

  隨著新的課程改革,課標中強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是科學教育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動力因素。它影響著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投入、過程和效果。作為單元的最后一課,怎樣通過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自然現象的學習,改變學生的行為傾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教學方法

  已往在教授《拯救野生動物》一課時,我采取的教學方式是課前搜集一些珍惜野生動物的圖片、文字資料,課上采取閱讀、交流討論的方式。學生們看到了介紹野生動物被獵殺的文字資料后,能積極熱烈的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一節課的學習,認識了很多的野生動物,也能夠認識到要保護野生動物。但是,從學生發言時的語氣、表情中,我發現學生只是表面上了解到“我們要保護野生動物”,這一點并沒有真正觸動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真正的感悟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怎樣才能觸動學生呢?”我認為培養小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能像傳授知識一樣直接“教”給學生,而是要創設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和內化。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展。教學是以促進學習的方式影響學習者的一系列行為,但應更多地視為是一項人際互動的過程。因此,再次上這一課,我決定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直觀、形象的優勢,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引發教師角色改變,使學生的學習更自由,更主動。

  五、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1)知道有些動物已經滅絕,有的動物正在瀕臨滅絕。

  (2)能舉實例說明人與動物的關系

  2.科學能力

  (1)能通過討論歸納出“人類生活離不開動物”的結論

  (2)能通過分析調查資料,發現動物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自然感悟到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動物。人類要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

  六、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分析調查資料,發現動物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意識到人類要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

  七、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家庭調查:你家里有哪些來自動物的產品呢?

  2.教師準備

  動物與人類的`關系資料、記錄卡

  八、教學過程

  (一)學生認識到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動物

  談話:你家里有哪些來自于動物的產品呢?

  以類似“頭腦風暴”的形式活動。學生按順序,每人說出一種,不重復。這樣,可以加快課堂節奏,同時為每一個學生都了發

  言的機會。40多名學生發言后,學生會初步感悟到動物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根據情況引導學生例舉飲食、學習、保健、休閑、居住等和動物有關的各個方面。

  講述:同學們搜集了資料,老師這也有一些資料請你們看一看。

  談話:聽了同學們的介紹,看了老師的資料,現在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可能會想到動物為人類作出了貢獻,人類離不開動物等。

  (二)學生認識人類要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

  談話:動物給人類了衣、食、藥等生活的必需品,他默默無聞地為人類做著貢獻,可稱得上人類之友,我們人類是怎樣對待它們的,是怎樣和他們相處的呢?

  1.引導學生看“人與動物”虛擬站。

  2.引導學生上查詢自己感興趣的動物的資料。

  3.鼓勵學生邊看邊把自己的印象最深的資料和自己的感受、體會和同學進行交流,并把它們利用電子文檔記錄下來,發送給老師。

  電子文檔表格:

  關于動物與人的關系,你知道些什么?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段資料粘貼到這兒(不超過50字):

  看了這段資料,你的感受、體會、想法是什么?快快寫在下面。

  談話:誰來說一說你印象最深的資料和你的感受?

  學生在站中找到自己所要匯報的一頁,邊展示邊談感受。這樣可以使其他學生再次加深印象,受到震撼。

  教師引導學生不僅看到人類對動物的捕殺,同時也要看到人類對動物所采取的各種保護措施。例如;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動物生存的環境;發起各種捐款、活動,提高人們保護動物的意識等等。

  談話;同學們談了這么多感受,現在你最想對周圍的人說一句什么話?

  學生發言

  (三)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如果失去了這個朋友,人類就難以生存。所以我們要善待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保護動物,就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資料:生活中來自動物的產品:

  1.人類所吃肉、蛋、奶等各種食物,幾乎全來自動物。

  2.許多無脊椎動物的貝殼可加工為藝品,也可制成石灰,供建筑業使用。

  3.胭脂蟲是生物染料的材料,可在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及化妝品上應用。

  4.鯡魚、沙丁魚和鯖魚等肉中含有大量脂肪,榨出的油可作為機械潤滑油或制肥皂,榨油后渣子,除去水分后能制魚粉,用于魚、家畜、家禽的飲料,魚皮、魚鱗、魚鰾可制魚膠,魚鰾膠為高級粘合劑,精制皮可制皮革,用來包車箱、刀鞘等。

  5.蛙皮可制粘膠,大張的牛蛙皮可制精雅小皮包。鱷魚和巨蜥的皮可做皮鞋、皮帶等。蟒皮可制琴鼓。

  6.獸類中毛皮獸種類多、產量大可加工制裘革,初步統計我國毛皮獸有80種左右。此外,獸類油脂可制肥皂、臘、機械潤滑油、化妝品原料,鼬毛、羊毛可制毛筆。

  7.觀賞動物。

  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列舉人類對動物的需要,展示列舉的結果,將使學生自然生發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動物的感慨。

環境教育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地球是個“水球”。

  2、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變化。

  3、懂得水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重點:

  重點: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變化。

  難點:懂得水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好處。

  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授法、實驗法教學準備地球儀、一杯水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親愛的小朋友,當我們在欣賞花鳥蟲魚,飛禽走獸這些美麗的生靈時,可曾想過是什么讓他們變得這樣生動?當我們在口渴難忍、酷熱難耐時,可曾想過是什么讓我們清涼滋潤?當我們欣賞蒼勁有力的書法藝術時,可曾想過是什么創造了靈動的藝術魅力。是水,是生命之水!現在讓我們一起乘上綠精靈快艇,去探尋小水滴的`故事吧!

  二、出示地球儀并提問:地球上是水多還是陸地多?

  講解地球儀:藍色部分是海洋綠色部分是陸地,得出答案地球是個大水球。

  三、提問

  大自然中哪兒有水?

  各個地方的水是一樣的嗎?

  溫度低的時候會變成什么樣?

  溫度高的時候會變成什么樣?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依次展示正確答案,并鼓勵回答。

  四、講故事《我的四季旅行》

  五、提問“水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小組討論,教師總結——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

  六、水能夠發出動聽的聲音,讓我們試一試。

環境教育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地球資源問題。

  2、使學生知道平時生活中不良習慣給地球環境帶來的影響。

  3、使學生養成節約能源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平時生活中不良習慣給地球環境帶來的影響。

  教學難點:

  使學生養成節約能源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請同學們欣賞地球上一些環境問題的圖片。

  師:同學們,我們的地球在很久之前是很漂亮,大自然的空氣很新鮮,適宜人們居住。但是人們越來越不愛護生態環境,破壞了生態平衡。為了有個舒適的居住環境,我們必須從現在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為地球的環境盡自己一份力量。

  (板書: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二.新授

  1、分組談論:地球上哪些資源遭到了破壞?

  (總結:水、能源、樹、白色污染)

  師生一起總結:所以我們平時生活中要節約水、節約能源、節約樹木、不要使用太多的塑料制品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這些資源遭到破壞,引導學生思考在平時生活中應該怎樣做,從而導出本課的小標題。)

  2、介紹水、能源、樹木的用途

  四人組組內探討它們的用途。

  課堂總結:

  水——人的生命離不開水,我們喝水,用水洗東西。

  能源——大部分能源來源于煤和石油。我們開車,冬天暖氣取暖等都要用到能源。

  樹木——木材來自樹木。我們用木材做桌子、椅子和許多其它東西。

  塑料——我們用來做塑料瓶和塑料袋。

  (設計意圖:使孩子們明白這些資源的產源及它們的用處,為下面保護措施做鋪墊。)

  3、了解目前地球上這些資源的`現狀

  ppt展示一組這些資源的現狀的圖片。

  學生了解:世界上,許多地方沒有太多的水。

  地球上沒有很多煤炭和石油。

  我們不能砍伐樹木,會造成生態失衡。

  使用過多的塑料,它們不會溶解,造成土地污染。

  (設計意圖:了解資源的現狀,使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懂得珍惜、保護這些資源。)

  4、提問:為保護地球,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小組談論,全班匯報。

  師生一起總結

  (1)我們不應該浪費水。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再利用和節約用水。

  (2)我們不應該經常開車因為汽車使用許多能源。而應步行、自行車、乘公交、地鐵,這樣可以節約能源,減少空氣污染,經濟又環保。

  (3)我們不應該砍伐太多的樹因為它們使空氣新鮮。我們應該每年要植樹,這樣地球就不會荒漠化。

  (4)我們不應該使用太多的塑料制品,而應公用紙袋和玻璃制品代替它。

  (設計意圖:利用圖片、生活實際使學生懂得一些節約這些能源的方法,從而為保護地球盡自己一份力量。)

  三.拓展

  根據剛才所學,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制作“保護地球從我做起”的宣傳海報。

  (設計意圖:根據前面學的知識,制作宣傳海報在學校宣傳欄張貼,號召其他班級學生一起行動。)

  四.作業

  向你的家人和周圍的朋友宣傳保護環境。

  (設計意圖:通過我們學生的宣傳,使周圍的人一起行動,保護、節約、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環境教育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生活環境,關注自然變化、主動探究環境變化原因的良好生活習慣。

  了解植物生長變化規律與季節氣候的關系。

  初步學習不停的探究自然規律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欣賞秋天的美景或描寫秋天的`美文、古詩、詞語,讓學生為秋天而贊嘆,產生走進秋天的欲望。

  提出探究主題:楓葉為什么在秋天會變紅?

  追根溯源

  探究楓葉變紅的原因

  學生猜想楓葉變紅的原因,鼓勵學生多角度思維,肯定其積極的一面。

  明確研究方法:怎樣才能知道楓葉為什么會變紅?用什么辦法去研究呢?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楓葉變紅的原因探究。

  討論交流: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通過對比分析歸納總結:楓葉變紅固然是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氣候變化的原因。

  農業生產與氣候的關系

  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產生,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注意對這些現象進行觀察與記錄,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二十四氣歌”。

  交流關于“二十四氣歌”的認識,充分感知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小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資料

  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調查報告。展示常見農作物的播種時間與收獲時間。通過對比認識到自然生物界的多樣性,同時了解本地區適宜種植農作物有哪些。

環境教育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簡單的調查、統計,了解人們日常出行的方式。

  2、通過談話、討論、聽故事,了解摩托車、汽車給環境帶來的危害。

  3.從身邊事入手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養成科學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什么是綠色出行

  教學難點:培養綠色出行意識

  教具準備:

  1、調查表

  2、汽車、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步行人的標記各二

  教學設計:

  一、以路人和家長為對象進行調查,了解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出行方式。

  "前幾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調查了人們出行時最常選擇的'方式,同學們都

  把它記錄在調查表上了,現在,誰來告訴我你調查的結果是哪一種出行方式最多呢?"

  二、說出自己調查的結果,并固定在相應的標記下面,分辨出哪一種出行方式最多、最少。

  1、"誰來告訴我,加上之前我們調查的和剛剛調查的,你的結果又是哪種出行方式最多呢?"

  2、"我們來看一下,調查出來的結果中哪一種出行方式最多呢?"

  三、選擇自己喜歡的出行方式,并闡述理由

  1、"同學們如果現在你要外出,你最喜歡哪種出行方式?"

  2、闡述理由。

  四、看課件故事,了解汽車、摩托車給環境帶來的危害,

  選擇科學的出行方式。

  五、請進行第二次選擇

  "如果你現在又要外出,你又會選擇什么出行方式呢?為什么?"

  六、制作"綠色出行宣傳單"

  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我們一起來做一回"環保小衛士",請同學們自己來制作"綠色出行宣傳單",然后我們一起到社區向大家去宣傳"綠色出行"的知識。

環境教育教案12

  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決心,表達學生對美化環境、保護環境的美好愿望。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環境污染的情況、事例。

  2、安排幾位學生表演小品,道具自己準備。

  3、復習語文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文。

  活動過程:

  一、小品引入主題(請老師自由發揮)。

  二、具體事例,初步認識。

  師:破壞我們生存環境的有很多。活動前叫大家去調查過。下面請同學們說說。

  生:工廠向江河排放廢水。

  生:人們向江河投放垃圾。

  三、分析事實,深化認識。

  請同學們針對上面的現象,說說它對我們產生的影響。

  1、先說水源是怎樣被污染的。

  2、隨意砍伐樹木、開墾土地,也會危害我們人類,請舉例說明砍伐樹木造成的危害。

  四、聯系身邊事實,加深學生對環境污染的認識。

  請同學們匯報自己所了解的當地環境污染的情況。

  五、師:同學們了解了很多環境污染的現象以及害處,可以看出同學們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是十分

  關心的。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為什么要保護環境?怎樣保護環境?你能想出一些建議嗎?

  六、以后我們怎樣從自己做起,保護環境呢?要求學生討論后匯報。

  七、教師總結。

  小學環保教案:傾聽自然

  目的:通過傾聽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達到了解自然、認識自然、親近自然的目的,在錄音過程中體會自然之聲的美妙、和諧。

  所需物品:小錄音機或復讀機、磁帶、電池、筆、紙、雨傘。

  活動方法:

  (1)帶學生到郊外有山有水的`地方,讓學生分散開來,尋找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并把自己喜歡的聲音錄下來。

  (2)在錄音的同時用筆、紙記下所錄的聲音是誰發出的,記下錄音的時間、地點

  (3)將學生集合在一起,讓他們分別把自己錄下的聲音放給大家聽,并進行講解。

  (4)回到學校后,請學生把錄自然界聲音的感受寫下來,并寫出與所錄聲音有關的成語、詩詞(如:水到渠成、滴水不漏??)。

  (5)在市區內,讓學生用課余時間錄下周圍的聲音,比較一下學校、家、馬路、公園內等的聲音與在郊外錄的聲音有何不同。并按照聽到的純自然之聲與城市生活中產生的聲音列表加以對比。

  (6)讓學生比較自然之聲與城市生活嘈雜之聲哪一種更優美、更和諧。

環境教育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通過介紹對人類有害污染,使學生能夠遠離污染,從而養成健康的身體。

  使學生懂得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從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到處是綠水青山作出貢獻。

  二、教學重點

  什么是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有哪些,它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教學內容

  環境污染的定義:是指由于自然的人為的因素致使自然環境發生變化,并超出了其自凈能力,從而破壞了生態平衡,影響到人類健康的現象。

  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隨著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毀滅性的開發與利用,環境污染問題愈來愈嚴重,已經開始威脅人類的生存。

  空氣污染對內健康的危害:空氣污染主要是由工業生產中散發來的塵埃、煙灰等有害氣體對空氣的污染。目前,空氣中的污染物已達一百多種。

  對人體的.直接危害:呼吸道的鼻炎、咽炎、氣管炎、肺結核、肺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下降;內臟器官的肝腫大、腎炎;神經系統的頭暈、頭痛、失眠、神經衰弱。另外,對內分泌系統、骨骼系統、少年兒童發育都有負面影響。

  對人體的間接危害:導致佝僂病、眼部病癥的發生。

  水污染對健康的危害:水污染主要是指由工廠排出的未經凈化處理的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和各種有害物質流入、滲入水中,使江、河、湖、海遭到污染。

  對人體的直接危害:人們直接飲用受污染的水,會導致各種腸胃疾病,嚴重受污染的水會直接導致特異性疾病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

  對人體的間接危害:通過食物鏈,有害的水澆灌農用物,污水中的水產類、食用有害物質的動物等最后由人類來食用,會危及人類的健康。

  對人體的直接危害:導致人心煩躁、引起頭痛和聽力障礙。當噪聲達到100分貝時,人就煩躁難受;達到130分貝時耳朵疼痛;達到160分貝時耳膜破裂;達到170分貝時會導致死亡。

  對人體的間接危害:長時間生活在噪聲達70~90分貝時的環境中,會引起神經、心血管、消化系統紊亂,內分泌功能失調,導致寇心病、腦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發生。

環境教育教案14

  教學目的:

  1、了解水污染、水體污染、水體污染元的含義,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

  2、理解水體富養分化的緣由、過程及其防衛措施3、了解水污染的防治原則及其含義重點難點:水污染的類型、水體富養分化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

  教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水污染概述

  1、概念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超過了水體的自凈實力,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的變更,從而影響水的利用價值,危害人體健康和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2、水體的自凈實力

  物理凈化:混合、稀釋、揮發、擴散、沉淀等化學凈化:氧化還原、酸堿反應、分解、凝合等生物凈化:水生動植物和微生物的同化、氧化、分解等

  3、水體污染物水體污染源

  4、水污染的類型

  (1)化學性污染

  ①無機污染物質:酸、堿和一些無機鹽類;主要是污染使水體的PH之發生改變,阻礙水體自凈作用,還會腐蝕船舶和水下建筑物

  ②無機有毒物質:重金屬中具有潛在長期危急的物質-汞、鎘、鉛、砷等元素

  ③有機有毒物質:化肥、農藥、多環芳烴、芳香烴-人工合成,很難被分解

  ④需氧污染物質: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酚、醇等,在微生物作用下能分解,但須要大量的氧。

  ⑤植物養分物質:主要指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中的含氮、磷等養分物質,以及農田排水中殘余的氮磷物質。 ⑥油類污染物質:主要指石油對水體的污染,尤其是海洋采油和郵輪事故

  (2)物理性污染

  ①懸浮物質污染: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質,包括固體物質和泡沫塑料。懸浮物質影響水體外觀,阻礙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削減氧氣的融入,對水生生物不利。

  ②熱污染:來自工業的冷卻水,沒經過處理,干脆排入水體,可能引起水溫上升,溶解氧的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質毒性增加等現象。

  ③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礦藏的'開采、核試驗和核電站的建立,使放射性廢水、廢物增加

  (3)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水,特殊是醫院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污染水體后,往往帶入一些病原體生物,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5、世界水日:1993年起,每年的3月22日

  6、水污染的危害

  (1)危害人體健康

  (2)對工農業生產的危害

  7、水體富養分化水體富養分化主要是指水中含有較多的有利于植物生長的養分元素氮和磷。植物主要是藻類等浮游水生植物,一旦氮磷達到肯定的濃度,藻類就會瘋長,他們聚集漂移在水面上,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華赤潮不僅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也發生在溫帶甚至寒帶地區,尤其是封閉的港灣更有利。水生植物瘋長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只是水中的含氧量不足;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強,也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所以水中的浮游動物就因缺氧而死亡。

  8、水體富養分化的治理措施

  (1)防止養分成分進入水體;

  (2)限制水體中的藻類繁殖

  ①實施“禁磷”

  ②限制農田污染

  ③污水處理采納蒸餾、電滲析、離子交換等化學方法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進一步限制污水中的氮、磷的排放量④人工水體凈化⑤植物凈水

  二、水污染的防治

  1、水污染防治的原則:預防、治理和管理預防主要是指通過有效限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削減到最小量。治理是通過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確保污水在進入自然水體前,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管理就是對污染源、水體及處理設施的管理。

  2、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策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便削減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性。

  3、清潔生產的特點

  (1)清潔生產提倡的是以預防為主

  (2)清潔生產體現的是集約型的增長方式

  (3)清潔生產體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環境教育教案15

  教學目標:

  1、明白地球上水的分布,了解人類是離不開水的;

  2、從實例中感受到水的珍貴,自覺保護水資源,自覺地節儉用水;

  3、珍愛并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地球儀)這是什么?當你應對地球儀,呈此刻眼前的大部分顏色是什么?地圖上的藍色代表什么?

  2、是呀,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面積都被水所覆蓋。水不僅僅是生命之源,并且也是美的使者。我們一齊來看一看這位美的使者給我們帶來什么?(多媒體播放美麗的水資源)

  3、看到這些景象有何感受?

  4、這些美麗的景色都是誰給我們帶來的?水。地球上江河湖海的水,給自然界帶來種種奇觀,把大自然打扮的絢麗多姿,給我們帶來歡樂和享受。那你明白在大自然中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板書:地球上的水)

  二、認識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1、學生討論(板書)

  2、如果把地球上的水分類,你認為能夠分為幾類?

  3、地球上水的分布是多么的廣泛,地球是一個大水球,有那么多的水,這些水是否都能利用呢?

  三、認識淡水資源的匱乏:

  1、你們明白咸水和淡水各占地球上水總量的`多少嗎?在你們收集的資料中能找到答案嗎?

  2、學生回答,教師課件演示各部分占總水量的比率。

  3、來看一段錄像(珍貴的水資源)

  4、阿根廷有位專家打了個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水相當于一杯水,其中淡水只相當于一湯匙的水,而容易開發利用的淡水只相當于一滴水。下頭我們一齊來動手做一做,體驗一下淡水資源的珍貴。

  5、經過剛才的活動,你們有何感受?

  6、再看一些缺水地區的圖片,感受水的珍貴。

  四、了解水污染情景及處理方法:

  1、就這一點點能夠利用的淡水還被不一樣程度地污染了

  2、匯報一下你所了解的我們周圍的水污染情景(學生匯報展示照片)

  3、我們再來看一組錄像,看看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播放水污染的錄像)

  4、看后你有什么想法?我們能為治理水污染做些什么?

  五、進行節儉用水教育:

  1、我們生活的環境好像還不缺水,所以在生活中經常看到浪費水的現象

  2、生活中洗手打肥皂的時候,有些人不關水龍頭,讓自來水白白的流走了,我們來統計一下洗一次手流走多少水,洗一次手大約20秒,我們用雪碧瓶來收集。

  3、做體驗活動。

  4、說一說你的感受。課件出示節儉用水及節水標志(誰明白節水標志的意義的)

  5、請各小組匯報課前調查的家庭、學校、社會上有哪些浪費水的現象?

  6、我們應當怎樣做?做為地球的小公民,我們能為節儉用水做些什么?請你寫出節水方案

  7、此刻給大家一個機會,看哪個小組能根據浪費水的現象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節水方案來。

  六、小結

  1、要是有一天,地球上的水被耗盡,那將會怎樣?

  (沒有生命)

  2、我們應當珍惜水資源,節儉用水課件出示文字。

【環境教育教案】相關文章:

環境教育教案03-16

環境教育的教案12-21

環境教育教案05-19

環境教育教案08-25

環境教育的教案05-25

環境教育的教案12-09

環境教育教案07-29

大班環境教育教案08-25

大班環境教育教案03-03

環境教育的教案最新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