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必備[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媽媽辛苦的勞動與自己的關系,愛惜媽媽勞動成果。
2、愛媽媽,樂于幫媽媽做力所能及事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觀察媽媽下班回家及雙休日一天都做什么。
2、家庭配合:為媽媽拍照,拍攝作家務照片,布置“好媽媽”園地。
材料準備:紙、筆、錄音機、廢舊材料、手工操作卡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共同欣賞,觀看照片,回憶媽媽的'勞動,進行討論,提出問題:
“媽媽下班后或雙休日為你和爸爸做什么事?”“如果不干這些事情行不行,為什么?”“媽媽趕了這么多活,會怎么樣?”“你是怎樣想的,用什么方法去愛媽媽?”“怎樣讓媽媽知道你愛她,你懂事了?”
2、教師幫助、支持幼兒用自己喜歡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如:為媽媽畫畫、制作禮物、寫祝福話、錄音等)
3、相互交流與欣賞,并討論今后自己幫媽媽做什么?”
觀察重點:
1、觀察幼兒在活動對媽媽辛苦勞動態度
2、不同表達方式、技能與情感體現。
活動延伸:
開展媽媽節日親子活動,“夸媽媽”“我幫媽媽做……”主題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來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引導愛的多種表達方式,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知道為媽媽做事情也是愛媽媽的一種表現。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拾金不昧,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
2、通過將拾到的東西還給別人,教給幼兒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3、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拾到東西應該還給失主。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圖片:在哭的孩子。
2、動物頭飾、玩具汽車、小傘、菜籃、鈴鐺項鏈。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觀察圖片,引出課題。
圖片:小朋友哭了
提問:小姑娘為什么哭了?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進行講述。)
師:小姑娘心愛的玩具丟了,心里非常難過,誰撿到了小姑娘心愛的玩具呢?
二、展開。
1、激起幼兒生活經驗記憶,體驗東西丟失時焦急的心情和找到東西時高興的心情。
提問:
(1)你有沒有丟過東西?丟過什么東西?丟東西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心情?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到了還給你時你是什么樣的心情?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樣做的?還給別人東西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2、學習將拾到的東西還給別人的方法。
(1)演示:小狗丟了自己的鈴鐺,小雞丟了自己的小傘,小兔丟了自己的玩具,小猴丟了鉛筆盒……
提問:我們怎樣幫助小動物們找到丟失的東西呢?
師:先問問他們丟失了什么,再問問它們到過什么地方,然后幫助找。
(2)幼兒分組幫助小動物尋找丟失的東西。
(3)幼兒將拾到的東西還給失主。
提問:還東西的時候還要問清楚哪些事情?
師:還東西的時候還要問清楚他的東西是什么樣的,什么顏色,有什么標記,說對了才能將東西還給失主。
3、組織幼兒討論拾到東西為什么要還給別人。
(1)提問:你是在哪找到小動物丟失的東西的?你將拾到的東西還給小動物時,他們是怎樣說的`?他們高興嗎?你是什么心情?
小結:大家在小動物經過的路上找到了他們丟失的東西,將拾到的東西還給小動物時,他們非常高興,連聲說謝謝。
(2)討論:拾到東西為什么要還給別人?
小結:失主會難過,會著急;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三、延伸。
討論:拾到東西卻找不到失主怎么辦?
【活動反思】
我認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貫穿于幼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育就是培養生活習慣”。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重點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小事做起。所以,我們應該把行為習慣的培養用游戲或集體活動的形式體現出來,這樣才能使幼兒不斷進步,為幼兒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制作各種小禮物,送給幼兒園的老師和其他工作人員,表達對他們的謝意。
教學準備:
1、制作小禮物的材料若干。
2、《健康。社會》
教學過程:
1、看畫冊《我要感謝的人》
教師:奇奇就要離開幼兒園上小學了,他準備了一些自己制作的'小禮物,要送給幼兒園里為自己服務過的人,我們一起看看都有誰?
請幼兒說一說畫冊上都有誰,他們為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
引導幼兒討論:在幼兒園里,你想感謝的人有誰?為什么?
2、制作小動物。
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制作小動物。
3、帶領幼兒在幼兒園走一走,分別向平時為他們服務的人表示感謝。
向被感謝的人鞠個躬。
與被感謝的人拍照。
送給被感謝的人小禮物。
為被感謝的人表演一個節目。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幼兒對各種動物的特征基本熟悉,通過故事的方式,讓幼兒初步了解動物對環境的作用,設計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動物來保護環境,從而讓孩子們懂得保護我們的地球媽媽。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在大自然中的清潔作用,知道動物可以保護環境,有保護動物的意識。
2、初步了解地球上存在的環保問題,懂得要愛護環境,并能嘗試解決環保問題的方法。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動物在大自然中的'清潔作用,并有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2、讓幼兒了解我們的地球媽媽到底存在哪些環保問題。
活動準備
難過的地球媽媽一個,動物圖片各一張,不同程度被污染的環境圖片各幾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不開心的地球媽媽,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并請幼兒仔細觀察地球媽媽的表情。
二、主動探索,積極討論
1、地球媽媽怎么了?為什么難過?
2、出示被污染的環境圖片,請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誰來幫助清理這些臟東西呢?
三、觀看多媒體資料,交流討論,發展語言
1、地球媽媽今天想招聘一些動物清潔工,看看都有誰來報名了?﹙出示海鷗、鯽魚、烏鴉、蚯蚓等的圖片﹚
2、分享交流,這些動物合適做清潔工嗎?
3、聽故事,一起驗證結果﹙聽這些動物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并了解他們是怎樣清潔地球的?﹚
4、教師小結:
四、聯系生活實際,拓展思維能力
生活中還有誰也會保護我們的環境呢?﹙環保工人,花草樹木…﹚
五、情景轉化,啟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1、請幼兒自由回答:地球上有那么多動植物清潔地球媽媽,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媽媽呢?
2、啟發幼兒像動物們一樣,做回清潔工,清理幼兒園每個角落的垃圾。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中,先出示難過的地球媽媽,讓幼兒猜測并給幼兒一個自由講述的機會,為后面活動做了鋪墊。
2、孩子們喜歡這個故事,并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講述自己的見解,理解了故事的內容。
3、幼兒對動物清潔地球知識掌握很少,老師講述太多。
4、在以后開展此類活動時,提前請家長協助和孩子一起收集這方面知識。
大班社會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關于傳統食品餃子、粽子、月餅的知識。
2、萌發對中國傳統食品文化的熱愛之情。
3、懂得謙讓、分享,能注意餐飲禮儀。
二、活動準備
1、視頻《除夕的來歷》、《粽子的來歷》、《月餅的來歷》
2、食品:餃子、月餅、粽子
3、餃子粽子月餅圖片、外國傳統美食圖片若干
4、盤子、筷子、擦手毛巾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看視頻《除夕》
1、師:剛才你們看到了些什么?你們知道這一天叫什么?——除夕。你們知道除夕為什么要吃餃子吃團圓飯嗎?
2、放視頻:介紹除夕吃餃子的來歷
3、小結:原來吃餃子是表達我們中國人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我們幼兒園在迎接新年的到來也會包餃子,回憶一下我們包餃子吃餃子的快樂時光吧。
4、出示圖片(20xx年迎新年包餃子的圖片)
(二)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吃”的文化
1、師:餃子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食品,知道什么叫做傳統食品嗎?經過歷史的洗禮,至今仍舊保留下來的食品為傳統食品。
2、師:除了餃子還有什么呢?請看:出示“粽子”圖片
3、師:你們喜歡吃嗎?你們知道哪個節日會吃這個食品?你們知道粽子的來歷嗎?
4、播放視頻《粽子的來歷》
5、小結:原來粽子有這樣一個故事,這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食品,它不僅只是用來吃的,而且它代表著一種含義。
6、我們已經知道了中國的兩種傳統食品了,那么你還知道中國的哪些傳統食品?(幼兒紛紛發言)引出月餅。
7、師:你們知道月餅的來歷嗎?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呢?
8、播放視頻《中秋節月餅的來歷》
9、小結:看完這個視頻,你們知道月餅是怎么來的'嗎?看來我們中國的傳統食品文化還意義深刻。
(三)中國傳統食物品嘗和分享
1、師:沒想到我們中國的食品背后這么豐富的故事吧,你們想不想嘗一嘗?
2、出示食品,請配教老師把食品端過來,師:今天老師把它們帶到了現場,要和你們、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
3、請幼兒自主選擇食品并嘗一嘗,并提醒幼兒要與同伴、客人老師分享食品,也要注意衛生,吃之前用濕毛巾擦手。
4、小結:剛才我發現你們過去拿食品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有禮貌,懂得謙讓,懂得分享,也很愛衛生,吃東西前后都會擦手吃完也會擦嘴巴,這都值得老師表揚。
四、結束延伸
1、出示圖片,簡單介紹外國傳統食品文化。
2、師:今天我們不僅了解了中國的幾種傳統食品,而且還品嘗了,平時,我也看見你們帶了外國傳統食品來幼兒園吃,那么回家后可以要你們的爸爸媽媽告訴你們有關外國傳統美食的故事。
大班社會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及主要習俗。
2、觀賞各種花燈,了解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
3、知道元宵節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布置環境的活動。
二、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幼兒觀賞元宵燈會。
2、收集各種花燈的照片、圖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兒一個。
三、活動過程
1、討論導入
(1)元宵節是什么時候?
(2)元宵節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習俗。
(1)幼兒觀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討論:元宵為什么制作成圓的?
(2)教師小結:元宵表示團圓,表達了人們希望年年團圓的美好愿望。
(3)幼兒品嘗元宵,進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種花燈,引導幼兒觀賞,描述。
(1)提問:這是什麼?你最喜歡其中那一盞花燈?
(2)引導幼兒講述元宵節觀賞燈會的感受.
如:看到各種各樣花燈,你的心情怎樣?元宵節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樣地?人們為什要掛這么多花燈?
(3)教師小結: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后一天,人們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樂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掛出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花燈,還在燈上貼出謎語,組成燈會,吸引大家。
4、游戲“元宵節,鬧花燈。”
幼兒分為8-10人一組,隨著兒歌變化隊形,比一比哪組隊形最好看。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附兒歌:
我們排著隊兒走,燈兒變成一條龍;
我們圍著圓圈走,燈兒變成一朵花;
我們背靠背兒走,燈兒變成一車輪。
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我在想,現在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事事由成人包辦,缺乏勞動意識,需要我們把握契機實施教育和引導。于是,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自編了故事《花蝴蝶和小蜜蜂》,通過故事發人深省的情節和對話,對幼兒進行社會價值觀的教育,同時萌發幼兒對勞動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勤勞的人更受人喜愛。
2.學習思辨,用語言、動作、游戲棋等表達對勤勞與懶惰的認識。
3.激發熱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故事《花蝴蝶和小蜜蜂》課件,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
2.表示勤勞和懶惰的圖片若干,“勤勞游戲棋”每兩人一副。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蝴蝶和蜜蜂的圖片各一張。
第一次思辨:暖和的春天來到了,花園里飛來了小蝴蝶和小蜜蜂,你喜歡誰?為什么?
(評析:在第一次思辨中,很多孩子都表達了對蝴蝶的喜愛,因為蝴蝶長得非常漂亮,當然也有孩子是喜歡蜜蜂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說出自己喜歡的合理理由,這就給幼兒提供了進行價值判斷的機會,而價值判斷是需要在社會領域活動中培養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故事演示,知道勤勞的人更受人喜愛
教師在電腦里播放完整的故事課件,提問:
1.小蝴蝶和小蜜蜂在花園里做什么事情?
2.人們為什么只捉小蝴蝶,而不去捉小蜜蜂呢?
3.一開始,蝴蝶為什么想不明白蜜蜂要這樣做?后來小蝴蝶想明白了嗎?你覺得它是怎樣想的?
4.小蝴蝶后來又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呢?
5.第二次思辨:這個時候你又喜歡誰?為什么?
(評析:在第二次思辨中,孩子們又眾說紛紜,喜歡蝴蝶的變成喜歡蜜蜂了,而喜歡蜜蜂的也有的換成蝴蝶了,孩子各有自己的`理由。作為教師,只要孩子的理由是合理的,就應該尊重孩子。重要的是在思辨的過程中,孩子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價值觀,這對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聯系生活,表達對勤勞的認識
1.知道勤勞的好處與懶惰的壞處。
大班社會教案 篇8
一、活動背景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在人人呼吁環保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的當今社會,我們的小朋友卻做出了亂摘花草,隨地扔紙屑等行為,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令我對未來的環境產生重重的憂患。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二、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了解綠化的好處。
2、教育幼兒愛護、保護樹木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引出課題
小朋友,今天老師收到了猴博士寄來的信和照片。信上說,最近
小動物們遇到許多困難,倒底是什么困難,后來又是怎樣解決的呢?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一起來看照片。
2、基本部分
(1)(出示畫面1)師:首先遇到難題的是小熊,它就住在工廠的旁邊,它在為什么事煩惱呢?
幼A:它沒有媽媽。
幼B:它沒有吃的東西。
幼C:它沒有好朋友和它玩。
師:這些給小熊的生活帶了了什么影響?你們有什么辦法來幫助小熊嗎?(幼兒自由討論后回答)
幼A:讓小熊搬家。
幼B:告訴工廠老板,小熊的煩惱,讓它把工廠關了。
幼C:小熊躲在家了不要出來,把門和窗都關好。
師:我們來看猴博士給小熊想了個什么辦法?(出示畫面2)為什么猴博士要讓小熊植樹,樹有什么本領呢?(請幼兒討論后回答)
幼A:種了樹,大樹可以擋住濃煙。
幼B:樹可以把煙吸掉。
幼C:樹會放出新鮮的空氣。
師小結:原來樹木有凈化空氣,降低噪音、治理污水的作用。現在小熊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小松鼠也搬來和它做鄰居了。
(出示畫面3)師:呀,小鹿和小牛為什么哭的這么傷心呢?
幼A:它們吵架了。
幼B:它們的地上光禿禿的,沒有草。
師:小朋友你們說怎么辦?
(出示畫面4)小樹、小草給小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你們看,它們吃的多香啊!
(出示畫面5)師:看,小狗跑來跑去在躲什么呢?(太陽)是呀,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小狗身上,可把它熱壞了,想個什么辦法呢?
幼A:用電風扇扇。
幼B:吃冷飲。
幼C:撐把傘。
(出示畫面6)師:現在你們知道,樹木的另外一個本領是什么嗎?(乘涼)。
(出示畫面7)師:風沙來了,吹的長頸鹿和大象眼睛也睜不開,
一步也走不動了,它的危害很大,怎么樣才能治住風沙呢?(出示畫面8)為什么呢?你們看,有了郁郁蔥蔥的大樹,風沙再也不能來搗亂了。
(出示畫面9)師:呀!小兔和刺猬背著行李要走,它們為什么要離開自己的家呢?(發大水),(出示畫面10)猴博士也把植樹的好辦法教給了小兔和刺猥,可是植樹和洪水、泥土流失有什么關系?樹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把泥土固定住,防止了水土的流失,你們說,樹木大本領大不大?
(2)小朋友,現在我們知道樹木是小動物的好朋友,當然從古代
到現在樹木也一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們給我們人類帶來了許多的幫助,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樹,為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結:樹木可以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變的'清新;樹木可以防止風沙,它們手拉手連成綠色的墻,不讓風沙來搗亂;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還可以使我們的城市變的更美麗。
(3)師:所以我們每年春天都要種樹,我們要像對待好朋友一樣愛護、保護樹木,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愛護、保護它們呢?(請幼兒討論)
幼A:不砍樹,不搖樹。
幼B:不采樹葉。
幼C:經常給小樹苗澆水。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
樹木、花草綠化了環境,使大地更美麗,空氣更清潔,使我們生活的環境更舒服,小朋友要愛護樹木、不搖樹、不爬樹、不采樹葉,不但自己要做到了,還要制止別人去做破壞綠化的事,為我們的好朋友——樹木,作出我們的一點貢獻,好嗎?
三、活動評價
這個活動采用了多媒體課件,通過一個個小動物的遭遇,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環境的重要性和樹木的作用。各環節緊湊,環環相扣,問題設計巧妙,讓幼兒在一個個有趣地問題中思考、探索。獲得對知識的了解,達到活動的目標。
大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生活條件好了,在家里個個都是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有人在。其實只有從小參加勞動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確實,勞動不止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而我們都發現,現在的孩子對成人的依賴性日趨漸強,獨立生活的能力則越來越差,缺乏勞動的概念,更缺乏對勞動的體驗。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勞動,懂得勞動光榮,勞動辛苦的情感。
2.進而懂得家人的付出及家人的辛苦。
3.能幫助家人、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勞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孩子體會親自動手的樂趣。
2.讓孩子真正懂得勞動的可貴。
活動準備
小毛巾若干 小凳子若干 洗衣粉一袋 水盆10個
活動過程
我先是以兒歌引出活動的主角“凳子”,我發現孩子們都很聰明,興致也很高,沒幾遍就能自己哼出兒歌來,我還要求每個孩子對自己坐的凳子說一句話,我本想讓孩子們說一聲謝謝,或者你辛苦了之類感恩的話,可剛開始,孩子們都不明白老師的意圖,所以說不出來.于是我就先示范,示范后孩子們能跟著我的思路擴散開來了。接著我和孩子們一起來了解凳子的各個部位,雖然孩子們經常看到凳子,天天坐凳子,但真正能說清楚凳子各個部位名稱的'孩子還很少,所以先來認識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
認識完后我就從小朋友每天要洗澡引伸出凳子也要洗澡,并讓孩子們來幫忙洗。孩子們可激動了。當我問孩子們給凳子洗澡需要些什么東西呢,孩子們紛紛聯想到自己洗澡時的東西,如毛巾、肥皂、沐浴露、水盆等說了很多,我強調:給凳子洗澡是用洗衣粉,它與我們小朋友洗澡是不一樣的。在第一次活動時,我把該怎么洗,洗凳子的步驟示范了一遍,然后再讓孩子們洗;而我們不能單一的把自己的方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剝奪了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自主性,所以在第二次活動時我就讓孩子們自己去洗,洗完后再相互交流“你是怎么洗的?”,并比比誰洗得干凈,并給予鼓勵;孩子們給凳子洗澡的方法五花八門,而好多孩子都洗得非常干凈。孩子們在自己動手勞動中獲得了快樂,懂得了勞動的可貴。
在第一次活動后,我發現,由于對孩子們使用毛巾在水里清洗后要擰干的要求沒有特別提出,因此就導致了有的孩子把水擰到了別的小朋友身上、鞋子上,還把地面弄得非常濕,所以在進行第二次活動的時候我就特別注意這方面的提醒:洗毛巾、擰毛巾一定要蹲下;沒擰干的一定要盡力擰干,人多就多等一會兒;不能亂占位置,亂搶位置。所以第二次洗的時候就好了很多。孩子們在洗的時候,我一直在觀察,發現孩子們拿起毛巾,都很認真地給小凳子洗起澡來。“嘩啦,嘩啦”搓著毛巾,呼哧呼哧使勁擰干毛巾,一會兒給凳子擦擦“背”,一會兒給凳子洗洗“腳”,干得可帶勁可歡了,把凳子擦干凈了,很多孩子都很聰明的把凳子放到了太陽底下曬一曬。看著他們一個個汗涔涔的,小臉紅撲撲的,我笑了,大家也都笑了。
此次活動注重趣味性,做到了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玩樂中,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樹立起了勞動光榮的思想。我還在設想,可以讓孩子每天入園后就先把自己的小桌子、小凳子擦干凈,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一定會有不錯的效果!
教學反思
孩子們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學會了給小凳子洗澡,進而就可以擦干凈桌子,在家里洗干凈碗,洗書包,小襪子,小手絹等等 ,這不正是這堂活動課想要的結果嗎?這不正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的養成、一種能力的體現嗎?這不正是熱愛勞動的表現嗎?不過因為孩子們還小,沒有一定的紀律性,場面有點無序且混亂。下次一定會在這方面更加注意。讓孩子們在一個既熱火朝天,又井然有序的環境中獲得勞動的快樂。
【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教案:快樂合作_大班社會教案07-13
大班社會教案:我在長大_大班社會教案07-07
大班社會教案:緊急撤離_大班社會教案07-07
大班社會教案:寶貴的時間_大班社會教案07-07
大班社會教案:世界真精彩 _大班社會教案07-13
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幼兒園大班社會優秀教案11-28
大班社會教案:各行各業_大班社會教案07-07
大班社會優秀教案03-29
大班社會教案03-14
大班社會微笑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