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聲聲慢》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聲聲慢》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的《聲聲慢》屬于蘇教版必修四“筆落驚風雨”這一模塊。《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體會運用疊字所達到的抒情效果。
2、理解這首詞巧妙的鋪敘手法,借助意象抒發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標:
1、理清思路,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熟讀成誦。
2、在誦讀、品味得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三)情感目標;
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凈化自己的心靈,培養豐富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難點
1、理解這首詞的含義,并品位它的語言風格。
2、體會李清照這首詞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風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四、學情分析
1、高一學生對宋詞有了一定了解,也具備了一定的詩詞鑒賞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對宋詞也有一定的興趣,愿意學習詩詞。
2、學生對學習詩詞缺少自信心,一般老師講什么他們就聽什么,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豈不知詩歌鑒賞有非大的個性差異,需要學習者認真品味、欣賞。
五、教學方法
1、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2、反復吟誦
3、學案導學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文本,爭取熟讀成誦;搜集材料進一步了解李清照。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
聽我國的著名民樂《二泉映月》,創設詩歌學習的氛圍。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介紹作者:
教師:其實對李清照我們并不陌生,在初中時我們曾學過她的詞,能回憶一下嗎?
學生:自由背誦《如夢令》和《醉花陰》。
教師: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李清照呢?(點一名學生回答)
教師補充: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早期生活優越,婚姻美滿。父親為當時著名學者,丈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李清照和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他們夫妻流域南方,不久趙明誠病死,接著書畫、金石盡失,李清照境遇孤苦。她同南渡流亡的難民一樣,始終無安身之所,過者動蕩無定的生活,最后在顛沛流離中死于杭州。
2、朗誦:
(1)自由朗讀
要求:找出全詞中表現作者心境的一個詞——“愁”(板書:愁)
(2)齊讀。要求讀出愁苦感。
(3)教師配樂朗讀。
教師:我在讀的`時候有沒有什么味兒?語調和語速怎樣?
學生:語調很低沉,語速也很慢。
(4)再請一名同學起來配樂朗讀。(教師評價)
3、賞析課文:
(1)、教師:請同學們劃出整首詞直接抒情的句子。
學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帶領全班學生反復讀這一句話。)
(2)、教師:除了這一句難道就沒有了嗎?
學生:第一句。
對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進行賞析
這三句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凄涼、悲愁。
這三句十四個字被譽為“千古創格”、“絕世奇文”,你贊同嗎?
① 、 連用七組疊詞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的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
這三句享有如此高的贊譽,只是因為疊詞嗎?
《聲聲慢》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
二、教學重難點
【教育重點】
鑒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掌握藝術手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景設置法、
四、教學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新課導入:
導入語:大文豪蘇軾的詞風同學們應該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把詞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來,蘇軾可 以說是豪放派詞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們要接觸到的是另外一種詞風,與豪放詞的特點截然相反。沒錯,就是有些同學已經說出來的婉約詞。
介紹: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以及婉約詞的主要特點。
(二)朗讀詞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簡介:
時代背景,突出“國破家亡夫死”這一悲慘命運;
2、學生朗讀,疏通詞意,初步感知詞作的感情基調;
(1)提問: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引導學生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意蘊,和鋪墊的感情基調:
PPT展示:
尋尋覓覓————→動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環境——→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心理——→凄涼慘淡 感情基調:哀婉、凄涼、愁苦
(3)追問:聯系所學詩文,說說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范例引導) 師總結:韻律美;增強情感。
(4)結合詩作背景,說一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詞人哪些情感?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愁之一:山河淪陷 悲 故園荒廢難回;愁之二:夫妻永別 悲 美滿姻緣難全;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難度)
(5)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過渡語:同學們找的都很對。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是結合過我們之前學習詩詞的方法,通過尋找詞句當中的關鍵詞或者是意象,品讀出詞人的愁緒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結合詞句,聯系過去所學詩文,再次解讀一下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詞人是如何借助意象來抒發心中的哀愁的?
(三)結合意象,體味情感
1、隨同學口述,PPT展示
“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師總結,補充并板書: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2、意象分析
引導學生結合所學詩句體會詞中意象所蘊含的情感
(1)“酒”
ppt出示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艱難苦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師總結:酒是“愁”的象征。
延伸:為何說是“淡酒”?
引導:并非酒淡,而是愁濃
(2)“風”
ppt出示詩句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師總結:以秋風渲染愁情。
(3)“雁”
ppt出示詩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師總結:過雁象征離愁。
延伸:為什么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引導: “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舊在,而收信的丈夫卻離別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聲聲慢》教案】相關文章:
《聲聲慢》教案03-05
聲聲慢教案10-27
聲聲慢教案02-17
聲聲慢李清照教案07-12
課文聲聲慢教案06-22
聲聲慢的教案范文06-30
《聲聲慢》鑒賞教案06-22
聲聲慢教案范文08-25
課文聲聲慢教案08-25
《聲聲慢》教案模板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