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中班教案集合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自主閱讀、交流與講述故事的內容,了解《神筆馬良》的主要情節。
2.積極思考,通過不同人物的比較,感受馬良善良、勇敢、機智、愛憎分明的性格特征。
3.大膽想象、交流,體驗關愛別人、關愛自然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壁畫故事《神筆馬良》。
2.圖書、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指導語:這是誰?你在幼兒園什么地方見過他?你認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學習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初次閱讀,整體感知。
①自主閱讀故事。
指導語:馬良是誰?故事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你看懂了哪一頁,講給大家聽一聽。
②討論:你是怎樣知道書中所講的故事的?你有什么問題需要大家幫助解決?
(2)細細閱讀,感悟情節。
①了解閱讀要求,再次閱讀,重點了解馬良“盼筆一得筆一用筆”的主要情節。
②交流:馬良是怎樣學習畫畫的?他又是怎樣得到神筆的?他用神筆做了些什么?
③語言與畫面匹配:請小朋友找出與下列語句相匹配的畫面在第幾頁?
(3)進一步閱讀圖書,感受馬良的形象特征。
①借助實物投影儀,師幼共同閱讀故事(教師有感情地講述)。
②討論:白胡子爺爺要送神筆給馬良?神筆神在哪里?為什么它到了畫師手上就不神了?馬良是怎樣用神筆幫助窮人的?馬良又是怎樣用神筆懲罰壞官的.?你覺得馬良是一個怎樣的人?
3.大膽想象,拓展思維。
(1)想象與講述: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幫助窮人做了許多事情。如果你得到了這支神筆,你會做些什么?
(2)總結,贊賞關心別人、關心自然的美好愿望。
延伸活動:
1.請幼兒以組為單位,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馬良幫助窮人與懲治大官的經過。
2.在班上開展“計算機里的‘神筆馬良’”活動,鼓勵幼兒嘗試用“畫筆”軟件開展繪畫活動。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依據交通指示標記,看信號改變走跑方向。
2、初步建立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
3、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能根據交通指示標記看信號方向行走
活動難點:知道與自己有關的交通安全常識,培養安全意思
活動準備:
膠圈若干、交通指示標記繞桿4支
活動過程:
1、幼兒手握方向盤(膠圈)做開車狀,隨音樂進入操場。教師與幼兒一起做準備活動。
2、“小司機 ”練本領。
教師扮“警察”阿姨扮“小司機”。
3、幼兒在教師的囗令下走跑交替。
出示相應的交通指示標志,幼兒按指揮信號做模仿動作。
“綠燈”:小司機做開車快跑狀。
“紅燈”:小司機原地走跑狀。
“彎道”:小司機轉動方向盤做轉彎狀。
“停車場”:小司機模仿剎車動作。
教師出示不同交通標志,幼兒做“小司機”游戲。
4.游戲:過隧道
讓幼兒自由兩人搭成“小隧道”,輪流當小司機穿過小隧道。
5.放松動作。帶領幼兒做擦車、洗車的動作。
觀察記錄:
1、 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握著方向做鉆走跑的動作 ,一會停一會開,提議鉆過滑梯的'山洞。
2、在門囗的斜坡來回“開汽車”(提醒孩子注意控制上下坡的速度)。
3、我先向孩子認識所要懂的交通標記,他們很聰明,馬上領會其游戲的要領,分成兩組進行游戲。
有個別的孩子為爭著排第一,碰撞到旗桿,于是與他們討論怎么解決。前一組上的幼兒和后一組上的幼兒有不同的表現,先上的孩子要教師來解決,后上的孩子則提出解決的方法。
4、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在玩“過隧道” 時,我馬上調整游戲方案,和他們一起定下規則。他們在自己定的規則中愉快的游戲,并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
5、放松的環節幼兒則跟著教師做同樣的動作 。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在這個游戲設計上,孩子所要遵守的游戲規則很簡單,因此玩起來很容易進入角色,教師不僅是他們的設計者、支持者,還是他們的監督者。在發現孩子違規時給予指出,使孩子不致于把游戲規則丟棄,由此至終向目標靠近。教師也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當出現孩子的需要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能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還學會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中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最近班里的孩子對“房子”產生了無窮的興趣,各種各樣的“房子”成為了孩子們議論的對象,孩子們對于房子的熱切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們還和孩子一起畫了房子,孩子們的房子都離不開傳統的“煙囪模式”。孩子們已處于二十一世紀,周邊的環境也無不體現出新時代的樣式,可孩子的世界總停留于過去。我們因致力改變現狀,所以設計了這個活動,讓孩子們能有獨特的思維、見解與創新能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根據小動物們的要求,設計出有趣的房子。
2、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和幼兒人數相等的16開白紙、馬克筆。
2、兔、小松鼠、蝴蝶、大象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房子”
1、老師:小朋友,今天咱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
幼兒:小兔、小松鼠、蝴蝶、大象。
2、老師:咦,你們到我們班來有什么事嗎?
小兔、小松鼠、蝴蝶、大象一起說:“前幾天又是刮風又是下雨,我們的房子壞了,想請小朋友幫助我們設計一幢漂亮的新房子,你們愿不意愿意啊?
二、引導幼兒講述房子特征
1、老師:小動物們,你們都喜歡什么樣的房子呢?
師模仿小動物的聲音說:
小兔: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最喜歡吃什么嗎?你們就用我吃的東西做房子吧。
蝴蝶:我最喜歡聞香味了,我想有一棟能發出香味的房子。
小松鼠:我喜歡到松樹上采果子,我想要一座樹房子。
大象:我最喜歡去旅行,我想帶上一座跟我去旅行的房子。
2。老師:小朋友,你們聽清楚小動物的要求嗎?它們要的房子可不一樣,小動物們你們也別著急啊,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熱心了,都會幫助你們設計房子的,你們先休息一下吧。
3。老師提問:剛才,小動物們要我們做什么呀?(設計房子)小朋友見過什么樣的房子。(高高的、矮矮的……)他們的屋頂有什么不一樣(尖、圓頂、斜頂)房子上還有什么(門和窗)門和窗是什么樣子的?(方、圓、半圓)小朋友見過這么多的房子,可是小動物的房子都是有要求的,小兔子,用它最喜歡吃的東西做房子,小朋友想一想它最喜歡吃什么(蘑菇等)用這些東西給它設計房子吧。
(用同樣的提問方法引導幼兒說出:小松鼠、蝴蝶、大象要設計的房子)
三、幼兒繪畫,教師巡回輔導。
四、請先畫好的的幼兒給客人老師說一說設計的房子。
五、請全班的小朋友分別把設計的房子送給喜歡的小動物。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篇教案設計的很好,房子是很普遍的,小朋友都有見過,而且都能大膽的繪畫出來,但這篇教案就跟別的繪畫房子的教案不一樣的,它充分的發揮了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很不錯!
本活動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能夠很好的激發孩子的興趣,而且給予孩子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空間,能夠讓孩子很好的發揮自己。但是活動中要求問小動物問題,要求孩子根據它們的要求來設計房子,本是個很好的念頭,但在執行的時候,是否考慮有一定的難度。老師提供的動物是否過多?
中班教案 篇4
1、 教師引導幼兒了解散文詩中的角色。
幼兒使用{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第29-30頁“螢火蟲和星星”,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提問:畫面上有誰?(引出散文詩的主角:螢火蟲和星星)
你知道這是什么季節?一天中的什么時候?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 教師朗誦散文詩,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
聽第一遍后討論。
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句?(請幼兒說說自己我詩句)
第二遍后,根據作品內容討論。
提問:天空像什么?為什么說天空是一塊深藍色的玻璃?玻璃是怎樣的呢(平滑的、亮亮的)月光是怎樣的?為什么說月光是一條溫柔的河?月光是怎樣的呢?(白色的,淡淡的'、因為晚上很安靜,所以月光給人的感覺很寧靜。通過感覺月光和太陽光的比較,從太陽光的強烈、火熱,理解月光的“溫柔:”)
螢火蟲開始飛舞,小草和野花也開始舞蹈。小早和野花是怎樣舞蹈的?(理解詞:搖晃、清涼)
螢火蟲飛舞得更開心了,飛著飛著,飛到了哪里?(理解詞:飛舞)
為什么說“有些星星是螢火蟲變的?”螢火蟲變的星星和別的星星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理解詞:忽閃、淡淡)
為什么說“有一些螢火蟲是星星變的?”(螢火蟲變的星星不小心掉下來,掉到草叢中里,它們又會變成了螢火蟲。
第三遍,聽散文詩錄音。
3、 指導幼兒有表情地跟著教師看圖朗誦散文詩。
幼兒看著書跟承受教師朗誦散文詩。
幼兒用好聽的聲音跟著錄音朗誦。
4、 繪畫“寧靜的夏夜”。
教師示范。
用油畫棒畫彎彎的月亮和小星星,想一想,可以用什么顏色的油畫棒畫?畫上小小的螢火蟲,想一想可以用什么顏色的油棒畫?表現在黑夜里的小朋友、小狗可以用什么顏色?教師逐一示范,最后用水彩毛蘸藍色涂底色,表現像藍色的玻璃一樣的天空和夜晚。
幼兒作畫
使用{小朋友的書。美工}第28頁“寧靜我夏夜“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色彩表現自己想象中的夏夜。
交流與分享作品。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內容及簡要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曾指出要“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本次活動正是來自于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前段時間正值春雨季節,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觀察“雨”、了解“雨”這一自然現象的機會。幼兒是喜愛“大自然”的,他們熱衷于觀察雨,更喜歡去感受雨,然而孩子們的這種喜愛是無意識的,如何將幼兒天生的好奇轉化為有目的的觀察?如何讓幼兒感受到自然現象的神奇與美麗?讓幼兒在認識“雨”這一自然現象的同時,激發出幼兒感受美與表現美的愿望和熱情,成為本次活動的看點。
參與活動的對象分析:
此次教學活動在中班進行,幼兒年齡為四歲左右。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有過記錄天氣預報、記錄月相等相關的活動經驗,因而對于“雨”的觀察,幼兒的目的性更明確一些。另一方面,幼兒在記錄“雨況”上也有了一定的經驗,能較好地會繪圖的方式記錄下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對此班幼兒而言,本次活動的難點在于幼兒要用語言和動作來表現自己對雨的感受,要從藝術的角度去感受雨的美妙,而這種自然與藝術的結合對此班幼兒來說是缺少相關經驗的。可以預見的.是,在具體活動中幼兒應該可以用傾聽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雨”、理解音樂,但幼兒很可能因為沒有嘗試過而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去表現,或者因為不自信而羞于表現。
設計指導思想:
此次活動的特點在于將自然現象與藝術相結合,引導幼兒去感受去表現。那么如何讓幼兒在感受到到真實“雨”的現象的同時,又真實地感受到音樂帶來的藝術享受呢?只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在此活動中教師自制課件,場景逼真,雨聲真實、樂曲生動,能夠直接作用于幼兒的多種感官,給幼兒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激發幼兒的學習和表現的興趣,也因此在活動中獲得愉快與滿足。
教學目的:
1、認識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雨,嘗試從音樂的角度去感受雨聲。
2、能對雨聲進行聯想并嘗試用圖畫和動作去表現自己對雨聲的感受。
3、體驗音樂聯想和用身體動作表現自然現象的快樂。
教學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
了解雨的自然現象,有意識地觀察人與物在雨中的表現。
物質材料準備:
自制課件(一、“風中的樂曲”音樂。二、雨聲、“雨中的樂曲”音樂、雨的動畫。)
三塊畫布(畫上簡單的自然景物)、幼兒人手一份油畫棒。
活動過程設計及分析:
一、音樂表演,引入活動。
伴隨“風中的樂曲”的音樂,教師帶領幼兒象風中的樹葉“飄進”活動室里,輕輕地落坐在地板上。
二、感受雨聲。(難點)
1、傾聽雨聲
老師:樹葉寶寶們,剛才風姑娘告訴我們:要下雨了!讓我們來聽一聽下雨時的聲音吧。
提問:聽到的雨聲一樣嗎?分別是什么雨?聽到不同的雨聲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聽到的小雨、大雨和雷雨,及聽到雨聲的感受。)
2、傾聽雨聲的音樂。
以“小雨點唱歌”的故事引導幼兒傾聽雨聲的音樂,說說“是什么雨在唱歌?”聽到小雨點的歌聲有什么感受?(引導幼兒從音樂的感覺去傾聽雨聲,學習用溫柔、抒情、活潑、歡快、有力等詞語來表達。)
三、舞蹈表現雨聲(重點)
1、傾聽音樂“雨中的樂曲”,用動作去表現雨聲。
老師:小雨點又要唱歌了,我們是雨中的小精靈,是小朋友、小樹葉、花、草、鳥、魚,讓我們隨著小雨點的歌聲一起來舞蹈吧!(集體表演,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大膽表現)
2、引導幼兒相互觀看同伴的表演。(分組表演,教師參與,模仿幼兒有創造性表現的動作)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幼兒中班05-12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實用的中班教案中班教學常規教案10-13
中班教案:美麗的天空_中班其他教案07-05
中班教案:果汁的顏色_中班其他教案07-07
中班教案:制作手套_中班其他教案07-05
中班安全教案 中中班安全教案10-11
《魚》中班教案關于魚的教案中班10-08
中班的教案04-02
中班教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