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

時間:2024-04-01 23:15:10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精選10篇)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 1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了解“三月三”壯鄉歌圩節習俗。

  2、培養和激發幼兒對傳統民族文化的興趣。

  3、通過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體驗節日的歡樂及感受壯鄉的民族風情。

  活動時間:

  20xx年4月1日(星期二)上午8:30——11:00

  活動對象:

  幼兒園全體幼兒及教師

  活動主題:

  “五彩三月三”

  活動背景:

  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圩節”又稱“歌仙節”,是壯鄉的`傳統歌節。相傳是為了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活動。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米飯,染彩色蛋,拋繡球,歡度節日。而在這節日的前夕為了讓幼兒真正的貼近“三月三”,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

  活動流程:

  一、進行竹竿舞

  時間:9:00——10:00

  場地:塑膠跑道(學前班、大班)、內操場(中班、小班)

  負責竹竿舞的老師必須在8:50到位準備,內操場分四組竹竿,為兩位老師一組手持竹竿,其中三組每一組兩人,另一組四人,分四個點。跑道分兩組竹竿,每組六人各手持竹竿。(注:對歌教師先到竹竿舞里幫忙,竹竿舞完了之后,帶班教師帶孩子會教師休息喝水再進行對歌)

  二、對歌

  時間:10:00——10:30

  先全園按班級集中大舞臺前進行對歌,對歌老師上到舞臺對歌,后引導孩子一起對歌。播放背景音樂。

  三、拋繡球

  時間:10:40——11:30

  中、小班在內操場小舞臺,學前、大班外面舞臺。繡球為十個,先又老師引導,后邀請孩子上前,接到繡球的孩子來拋繡球。

  活動人員安排:

  活動當天負責帶班的老師:xx。

  活動當天負責竹竿舞的老師:xxx。

  活動當天負責對歌的老師:xxx。

  背景音樂:xx

  攝像:xxx。

  照相:xxx。

  策劃人:xx。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了解壯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的起源、歷史、文化及其風俗習慣,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二、教學內容

  1.概述:三月三的起源。

  2.歷史:三月三的演變。

  3.文化:三月三的淵源。

  4.風俗習慣:三月三慶;顒拥奶厣

  三、教學過程

  1.概述:三月三的起源。

  壯族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節日。據史料記載,壯族三月三節源于“山神節”,是古代壯族祈求神靈保佑農業收成、祛病消災的民間活動。后來,三月三節逐漸成為壯族傳統節日,并成為壯族文化的瑰寶之一。

  2.歷史:三月三的演變。

  三月三節歷史悠久,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壯族長期的民族生活中,三月三節的習俗逐漸形成,演變成今天的慶祝活動。三月三的歷史淵源深遠,見證了壯族的文化傳承和發展進程。

  3.文化:三月三的淵源。

  三月三是中國南方地區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種中華文化的體現。壯族三月三節融合了漢、滿、回、苗等多個民族的經驗和文化元素,形成了富有壯族特色的文化遺產。在這一節日中,人們可以欣賞到傳統的歌舞、樂器演奏、手工藝品制作以及美食文化等多種文化表達形式。

  4.風俗習慣:三月三慶;顒拥奶厣。

  為慶祝三月三節,壯族人民會舉行一系列的特別活動。其中最為重要的活動是“跳三月三”。跳三月三是指在節日當天,壯族人民會穿上節日盛裝,在大廣場上跳壯族傳統的舞蹈,頌揚祖先智慧,祝福子孫昌盛。此外,在節日慶典活動中,人們還會品嘗傳統的美食和玩具,品嘗壯族特色美食和文化產品,感受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

  四、教學方法

  1.課堂教學

  2.領讀、聽力、口語練習。

  3.小組討論、情景模擬、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

  五、教學效果評價

  經過三節三風俗教學,學生們能夠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識和風俗習慣,增強跨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達到多元文化的教學目標。同時,在小組討論和情景模擬中,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發揮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提升語言表達和交流技巧。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 3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壯族三月三傳統節日的文化含義和安全意義。

  2.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學習基本安全知識。

  3.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教學準備:

  1.《壯族三月三安全教育》PPT。

  2.《安全提示卡片》。

  3.《小手拉大手》歌曲。

  4.裝飾用品:彩旗、花環等。

  教學過程:

  1.游戲“小鬼當家”引入主題

  老師模擬“小鬼當家”的情景,讓幼兒認識到自己在家中的安全責任。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2.了解壯族三月三節日

  通過PPT的形式介紹壯族三月三節日的起源、文化和安全意義,讓幼兒初步認識壯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和安全意義。

  3.安全知識學習

  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利用《安全提示卡片》展開安全知識的學習,教授火災、電器安全、食品安全等基本知識,增強幼兒安全意識。

  4.團隊合作游戲

  利用彩旗、花環等裝飾用品進行團隊合作游戲。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每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裝飾任務,最后評選出最美的裝飾團隊。在游戲中鍛煉幼兒的`團隊合作和溝通協作能力,培養團隊意識。

  5.歌曲“小手拉大手”

  教唱歌曲“小手拉大手”,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家人、朋友互動,互幫互助,共同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

  6.總結教學內容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強調安全知識的重要性,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自我保護。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 4

  【活動目標】

  1.了解壯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的由來、習俗等。

  2.學會防范危險,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3.了解壯族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

  【教學重點】

  1.引導幼兒了解壯族傳統節日“三月三”。

  2.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加深幼兒對壯族文化的認知。

  【教學難點】

  1.如何引導幼兒理解節日的文化內涵。

  2.如何通過游戲和手工等形式,加深幼兒對安全知識的印象。

  3.如何促進幼兒的民族認同感。

  【教學準備】

  1.制作大型場景圖。

  2.準備相關歌曲和音響設備。

  3.為幼兒準備繪畫用具、顏料、畫紙等材料。

  【教學過程】

  1.唱歌學習(5分鐘)

  老師播放《三月三》兒童歌曲,引導幼兒跟唱。

  2.游戲體驗(20分鐘)

  老師引導幼兒進入“鄉村田野”場景中,了解危險并學會防范。

  3.制作手工(20分鐘)

  幼兒用畫紙和顏料制作傳統壯族頭飾,了解壯族文化和風俗。

  4.反思總結(5分鐘)

  老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活動內容,總結活動收獲。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 5

  教學目標:

  1.讓孩子了解壯族文化。

  2.通過聽、說、讀、寫的形式,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習傳統手工藝。

  教學內容:

  1.通過資料和圖片介紹壯族三月三節日的來歷和慶祝形式。

  2.講述傳統美食——椒鹽餅的制作過程,并讓孩子親自動手挑選材料并制作出椒鹽餅。

  3.學習傳統手工藝——繡球,并指導孩子親自動手制作出繡球。

  4.通過游戲方式,讓孩子了解壯族傳統民間舞蹈——錦陽踩高蹺,并參與其中。

  教學過程:

  1.教師介紹壯族三月三節日來歷和慶祝形式,通過圖片和資料的介紹,讓孩子了解節日的重要意義。

  2.講述傳統美食——椒鹽餅的'制作過程,并讓孩子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制作椒鹽餅。首先,教師準備好面粉和餡料,讓孩子親自動手挑選材料;接著,教師演示制作面餅的過程,孩子們一邊觀看一邊學習;最后,讓孩子們親自制作出椒鹽餅,并嘗試自己制作出不同形狀的餅干。

  3.學習傳統手工藝——繡球。教師準備好繡線、針和色彩鮮艷的棉線球,讓孩子親自動手制作出繡球。首先,教師演示制作過程,引領孩子們學習繡球的基本步驟;接著,讓孩子們親自制作,教師提供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4.通過游戲方式,讓孩子了解壯族傳統民間舞蹈——錦陽踩高蹺,并參與其中。教師播放相關視頻介紹,讓孩子先了解此舞蹈的來歷和演出形式;接著,讓孩子親自嘗試踩著高蹺上演繹相關動作。此活動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和創造力。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 6

  一、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了解“三月三”這一傳統民族節日的由來、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

  學習并體驗“三月三”相關的手工制作(如五色糯米飯的制作)、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活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故事講述、視頻展示、實踐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體驗“三月三”的民俗文化。

  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尊重和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教學材料:關于“三月三”節日的相關資料、圖片、視頻,五色糯米飯制作所需食材及工具等。

  2、教室布置:可適當懸掛或張貼有關“三月三”節日的裝飾品,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三、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

  教師以故事或者視頻形式介紹“三月三”的來歷和各地慶祝方式,引發學生對主題的興趣。

  2、主體環節:

  知識講解:

  詳細解讀“三月三”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寓意,以及各地不同的慶祝習俗。

  實踐體驗:

  組織學生分組進行五色糯米飯的制作,讓他們親手感受這項傳統技藝的魅力。

  文藝表演:

  學習和排練“三月三”相關的歌舞,舉行小型的班級慶;顒印

  3、總結環節:

  引導學生分享參與活動的感受,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

  四、活動延伸:

  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帶回家中,與家人共同慶祝“三月三”,進一步深化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 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三月三”是中國壯族的傳統節日,理解其歷史文化內涵和習俗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講解、討論、視頻展示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探究“三月三”的來歷、風俗習慣以及它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激發他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尊重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以提問的方式引入主題,如:“同學們知道哪些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沒有聽說過‘三月三’這個節日?它是哪個民族的特色節日呢?”

  二、主體教學

  1、介紹“三月三”的基本知識:

  說明“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又稱歌圩節或上巳節,主要流行于廣西、云南等地的壯族聚居區。

  2、解析“三月三”的歷史淵源:

  講述該節日的歷史背景、起源故事,以及它在壯族文化中的地位。

  3、描述“三月三”的主要習俗:

  如對歌、拋繡球、吃五色糯米飯等,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讓同學們直觀感受這些習俗活動的魅力。

  4、引導學生探討“三月三”的文化意義:

  分析這些習俗中所體現的.壯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人文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小型的“三月三”主題分享會或者手工制作活動,如制作五色糯米飯、設計繡球等,親身體驗壯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課堂總結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強調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和參與到各類傳統節日活動中,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教學評估:

  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討論情況以及實踐活動的表現,評價學生對“五彩三月三”這一壯族傳統節日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同時,可通過撰寫學習心得、設計節日海報等形式進一步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三月三”這一傳統民族節日的來源、習俗以及文化內涵,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講述、討論、視頻展示等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究“五彩三月三”的豐富活動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我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尊重和熱愛,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樹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教學內容及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以提問的方式引入:“同學們知道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什么節日嗎?這個節日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主體講解

  1、“五彩三月三”的'起源與傳說:

  介紹“三月三”在不同民族(如壯族、畬族等)中的由來故事,強調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五彩三月三”的特色習俗:

  詳細解讀各地在“三月三”期間舉行的各類活動,如歌圩、祭祖、踏青、吃五色飯等,并解釋這些習俗的文化含義。

  3、視頻或圖片展示:

  播放有關“五彩三月三”節日慶典的影像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節日氛圍。

  三、互動環節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分享各自家鄉或者了解到的“三月三”慶祝方式,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四、拓展延伸 引

  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傳統節日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鼓勵他們為傳承和發揚“五彩三月三”等傳統節日文化提出創新性建議。

  五、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強調“五彩三月三”作為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呼吁大家共同保護和傳承。

  【作業布置】

  讓學生查找更多關于“五彩三月三”的相關資料,制作一份節日文化小報,展示他們所了解的“五彩三月三”。

  【教學反思】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反饋,適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學生能深入了解并喜愛上這個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 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了解“三月三”這一傳統民族節日的由來、歷史背景及各地不同的慶祝方式和習俗。

  2、通過活動體驗,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對我國多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講述、討論、視頻展示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深入了解“五彩三月三”的內涵。

  2、組織實踐活動,如制作五色糯米飯、學習唱山歌等,親身體驗“三月三”節日的特色。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激發他們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熱情。

  2、通過跨文化交際,提升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和和諧共處的理念。

  教學內容與步驟:

  1、導入環節:

  以提問或播放相關視頻的方式,引發學生對“三月三”節日的'興趣和好奇心。

  2、講解環節:

  詳細介紹“三月三”的起源、傳說故事以及在壯族、侗族、黎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慶祝方式。強調“五彩三月三”中“五彩”象征的意義,如五谷豐登、生活多彩等。

  3、實踐環節:

  組織學生動手制作五色糯米飯,并簡單介紹其象征意義;或者教授一首典型的“三月三”山歌,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

  4、分享交流:

  讓學生分享自己家鄉或其他地方是如何慶!叭氯钡,增進對多元民族文化差異的理解和接納。

  5、總結升華: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保護和傳承好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五彩三月三”這樣的傳統節日煥發新的活力。

  教學評價:

  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實踐活動的表現以及課后的反饋,評價學生對“五彩三月三”節日的認知程度以及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程度。同時,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傳播和推廣這些優秀的民族文化元素。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了解“三月三”是廣西壯族的傳統節日,理解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俗特色。

  (2)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等形式探究“三月三”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及象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媒體展示、故事講述等方式,使學生直觀感受“五彩三月三”的豐富內涵。

  (2)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制作手工藝品等活動,親身體驗壯族“三月三”節日的習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意識。

  (2)通過學習交流,增強學生對我國多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認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二、教學過程:

  1、導入環節:

  以壯族歌曲或視頻引入,向學生介紹“五彩三月三”是廣西壯族的重要節日,并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

  2、主體教學:

 。1)講解“三月三”的由來和歷史演變,介紹相關的神話傳說、風俗習慣等。

 。2)詳細介紹“三月三”期間的主要活動如歌圩、拋繡球、吃五色糯米飯等,解析其中的'文化寓意。

 。3)分組活動:

  各小組選擇一項“三月三”習俗進行深入研究,制作PPT或海報進行展示分享。

  3、實踐體驗:

  組織學生動手制作五色糯米飯或嘗試拋繡球游戲,親身參與和體驗壯族“三月三”的節日氣氛。

  4、總結提升:

  引導學生總結并發表對“五彩三月三”的理解和感悟,強調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5、布置作業:

  讓學生收集其他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資料,對比分析不同民族節日文化的異同點。

  三、教學評價:

  通過對學生在課堂討論、實踐活動及作業完成情況的觀察與評價,檢驗學生對“五彩三月三”這一壯族節日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們在活動中所展現出的團隊合作、創新實踐等能力。

【節日《五彩三月三》活動詳細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學習詳細教案及活動評價06-22

傳統節日“三月三”活動方案201706-25

五彩的臉譜中班活動教案09-11

論語詳細教案06-23

《影子》詳細教案06-23

《臺階》教案臺階詳細教案05-09

找春天詳細教案08-29

試卷講評的教案詳細09-28

關于《燕子》的詳細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