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分享教案通用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分享教案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畫,了解池塘周圍環境的構成,以及它們與池塘的關系。
2、體會圖畫的多重線索。
3、 能按照由近及遠、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描述自己的生活環境。
活動準備
1、了解郊區與城市之間的區別,見過郊區的美麗風景。
2、知道小青蛙是由小蝌蚪長成的,了解青蛙是兩棲動物。
3、遮擋文字的大書。
活動過程
1、與幼兒聊聊郊區與市區風景的不同。教師也可以風情一位住在郊區的幼兒介紹自己家周圍環境特點。最后,告訴幼兒,有些地方,即使我們沒有去過,但也可以通過看照片、交談等方式來了解相關的信息。
2、出示封面,指讀書名后,請幼兒說說圖畫中是什么地方呢?有誰?這是小青蛙的家,叫“池塘”,池塘周圍還有什么呢?你從哪里看出來呢?
閱讀圖畫
圖文共讀:遮擋文字,請幼兒描述圖畫信息。在描述后,出示文字進行閱讀。
1、分別閱讀1——14頁。
2、齊分享。
3、帶領幼兒再次瀏覽一遍大書,請幼兒回顧池塘邊分別來了哪些動物,它們跟小青蛙說了些什么?現在,小青蛙知道池塘外的世界是怎樣的了嗎?
教學反思
本書中每幅圖上都有與下一頁相關聯的部分,動物的身上的果實暗示著它們來自何處。在景物的那一頁里,畫面的角落里都畫有下一場景,也預示著下一頁會出現什么動物,這是這一讀本的一條主線。于是,我在活動中先提問:“誰來了?它身上有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細節。隨后又進一步拋出預測性的問題:“它可能從哪兒來?你怎么知道的?”讓幼兒根據線索進行猜想。問題如此反復出現兩三次之后,幼兒就明白了,每一頁都有通往下一頁的線索,他們就開始主動探索,一翻到新的一頁,他們就能說出:“熊來了,它最愛吃蜂蜜了,下一頁一定有蜂窩。”“蜂窩后面是蘿卜地,等下小兔子要來了。”當一次次的猜測得到證實后,幼兒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了,對故事情節的發展了解得也更深入了。
【幼兒園分享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分享教案03-18
幼兒園分享活動教案04-03
幼兒園教案假期分享03-27
幼兒園大班分享閱讀教案12-12
分享幼兒園學穿襪子的教案06-11
幼兒園小班好玩的飛盤教案分享06-12
幼兒園中班分享真快樂教案02-03
幼兒園大班分享真快樂教案08-12
幼兒園小班分享真快樂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