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布和塑料不同的透水性能。
2.了解布衣和雨衣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備布衣、雨衣、一塊棉布。一塊塑料布、塑料桶。
2.用于試水的各種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傘、紙袋等。
3.音樂磁帶和CD。
活動過程:
一.小實驗
1.教師:準備好兩個塑料桶,將一塊塑料布和一塊棉布分別固定在桶的上方,請幼兒猜一猜。
--教師:我把水澆在塑料布和棉布上面的時候,會發生什么事呢?(引導幼兒猜想)
2.請兩名幼兒分別將水倒在塑料布和棉布上,幼兒驗證猜測。
--教師:桶里的水漏下去了,哪個桶里沒有水漏下去?為什么?
二.進一步實驗。
1.教師將棉布浸入水中,再拎上來,讓幼兒仔細觀察水是怎樣滲透棉布,再往下流的。
--教師:怎樣才能把布里的水弄干呢?(擰、掛起來曬。烘干、吹風等)
--教師:怎樣把塑料上水弄干?(抹一抹就干了。當場讓幼兒試一試)
三.觀察、比較雨衣和布衣。
1.觀察雨衣討論。
--教師;老師這里有一件衣服什么是料做的?穿在身上什么感覺?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它有什么用呢?
2.比一比雨衣和布衣,討論。
--教師:這里還有一件布衣服我們來感覺下,它和雨衣有什么不一樣?下雨天可以把它穿在外面出門嗎?為什么?你喜歡怎樣穿它?
四.猜猜那些東西能裝水。
2.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各種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尼龍雨傘、紙袋等,讓幼兒猜猜這些東西能不能裝水。
3.請幼兒裝水試一試。
活動延伸:
1.聽歌曲,《雨,雨,走開吧》,并學唱。
活動提示:
1.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熱情,不要直接告訴幼兒布和塑料的區別在哪里,引導幼兒再摸摸、看看、比比、做做中感知布和塑料的不同。
2.在實驗過程中要用水,建議教師提醒幼兒戴圍群和護袖,避免幼兒因為國語專注而把衣服弄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脫了出來,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我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幼兒進行了兩次主動探索嘗試活動,認識了水會流動,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強調讓幼兒直接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欲望,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動手能力,發展了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活動中師生感情融洽,幼兒專注投入,為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由于我對每個幼兒的嘗試活動都給予肯定、鼓勵,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一個環節又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在這一 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啟示: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于觀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二、幼兒嘗試精神的潛能是存在的,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這樣孩子們就能得到充分發揚創新精神,鍛煉實踐能力。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2
認識長方形
目標:
1、在與正方形的比較中認識長方形及它的特征;
2、誘發學習圖形的興趣,進入數學世界。
準備:幼兒每人正方形紙、長方形紙各1張,各種長方形組成的物體。
流程:感知長方形——比較正、長方形——尋找長方形。
過程:
感知長方形:說說它象什么?(冰箱、彩梯、桌椅、輪船、寄信)這些東西都是由長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的`用處很大。
比較正、長方形:讓幼兒從我手中的兩張紙中找出已認識的正方形的紙,用折線的方法對正方形的四條邊的長短,四個角的大小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用折紙方法對這張紙的兩邊進行比較,使幼兒發現長方形的特征。用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說說他們不同的地方。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是正方形,而這張相鄰的兩條邊不一樣長是長方形 。(幼兒學會說)
尋找識別長方形:窗和門都是長方形的,還有什么是長方形的?(汽車、樓梯......)
效果記錄:對學習長方形很感興趣,教師一拿出范例,幼兒就能準確的說出這是什么物體,由什么圖形組成?對教室里由長方形組成的物體能描繪出來,能明顯的區分長方形和
正方形相同點和不同點。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3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藝術活動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桃花盛開的春天,很多優美的景色對于中班的孩子恐怕很難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用傳統的繪畫方式,有些孩子可能又不太感興趣。在《桃花瓣兒》這節活動中,我嘗試運用借形想象的方法讓孩子將拓印的桃花瓣兒進行添加想象的,這一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是本節活動的特色。幼兒只有對感興趣的活動才會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本節活動旨在讓幼兒充分體驗繪畫樂趣的`基礎上,掌握新的技能,例如:我會用“調皮的”、“捉迷藏的”等語言引導幼兒初步的感知“出穴”和“遮擋”的表現方法,提高幼兒審美水平和藝術表現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將拓印的桃花瓣兒添畫成各種形象。
2、能用語言大膽地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背景音樂。
2、紙、水粉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現在是什么季節?
2、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粉色的水粉,春天什么是粉紅色的?
3、我們用這些粉色的水粉在紙上印出美麗的桃花瓣兒吧!
二、自由拓印
1、教師邊說兒歌邊示范。
(通過兒歌將拓印的規則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幼兒)
技法學習:拓印出“出穴”和“遮擋”的桃花瓣兒。
2、幼兒嘗試拓印
(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幼兒合理的安排畫面的布局)
三、經驗積累
1、課件播放:剛才故事里的小動物把桃花瓣兒變成了什么?如果你也撿到一片桃花瓣你會把它變成什么?
(啟發引導幼兒大膽的想象講述)
3、一起看看剛才我們拓印的桃花瓣兒都能變成什么?
四、借形想象
1、出示部分拓印作品,提問:你覺得這片桃花瓣兒的形狀像什么?
2、我們換個角度看看,說不定有其它的發現?
3、教師示范“借形想象”。
(要求幼兒按色快的形狀勾出輪廓并加以添加想象)
重點指導:(1)色塊的勾邊(2)眼睛的畫法
4、請你把你的發現也畫出來。(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5、讓我們給桃花瓣兒送去春雨吧!
技法學習:用兩支筆沾上顏色,貼近畫面輕輕敲打,讓顏色“灑”在紙上
五、講述作品
我們來欣賞一下自己的作品,請你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它在做什么?
教學反思:
剛開始借助語言和動作帶領幼兒感受桃花的優美意境,非常的合理。我只帶領幼兒做了一遍桃花飄落的動作。反思自己的教學,我覺得在創編動作的時候可以讓個別幼兒上前示范,但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把握,畢竟還要節約更多的時間用于散文的欣賞。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傳遞的秋天的信息,感受散文詩句的優美。
2、嘗試模仿散文中的句子進行創編。
3、對幼兒進行保護樹木的教育。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圖文并茂的散文詩、散文詩的課件ppt。
2、若干樹葉、紗巾和盒子。
3、音樂《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一、導入:變魔術引出主題。
教師用紗巾和盒子變魔術,變出一串樹葉。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一個魔術吧,小朋友們可要仔細看喲!
教師用神秘的動作和眼神吸引孩子注意力。
師:小朋友老師給小朋友變出來的是什么?
幼答:樹葉。
師:小朋友知道這些樹葉是怎么從樹上掉下來的嗎?
幼答:風一吹就從樹上掉下來了。
師:現在是秋天了,天氣漸漸地涼了,秋風一吹樹葉就從樹上落了下來,這些樹葉飄呀飄呀,你想它會飄到哪里呢?
幼兒討論并回答。
師:好小朋友讓我們來欣賞一首散文詩《落葉》,看看落葉落到哪里了。
二、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優美和傳遞的.秋天的氣息
1、出示圖文并茂的散文詩,播放音樂《秋日私語》,教師朗誦散文詩。
2、提問: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怎樣落下來?
飄落下來。請幼兒學學樹葉飄落的動作。
3、散文詩中的小動物把落葉當作了什么?
4、邊看課件邊欣賞散文詩。
欣賞完提問:
小樹葉落在地上,誰爬過來?把它當作什么?(小蟲爬過來,站在下面,把它當作屋子。)
小樹葉落在溝里,誰爬過來?把它當作什么?小樹葉落在水里,誰游過來?把它當做什么?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什么?為什么這樣說樹葉是信呢?
有些樹葉在秋天來的時候,會落下來,說明冬天要來了,小燕子燕去南方過冬,樹葉雖然沒有字而向小燕子傳達的是一種濃濃的秋意。小朋友你還知道誰在冬天來的時候要去溫暖的南方呢?(大雁)
三、仿編散文詩
1、教師示范仿編。
樹葉落在院子里,大雁看見了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呢”。
2、鼓勵幼兒仿編。
師:小朋友想一想落葉除了當屋子、大船、小傘和信,還可以當什么?誰能和別人想的不一樣?
示范:
1、樹葉落到草地上,小兔看見了,跳過來,把它當作發夾。
2、樹葉落在院子里,小鳥看見把它當作降落傘。
3、樹葉落到森林里,小猴看見了,把它當作口哨。
4、樹葉落在院子里,小豬看見了,把它當作扇子。
四、教育幼兒愛護樹木
師:小朋友這些樹葉來自大樹,如果沒有大樹,我們怎么撿到樹葉呀,所以,我們要保護樹木。那么請小朋友說一說,怎樣保護小樹呢?
幼答:給樹澆水、多種樹、不讓別人破壞樹木。
教師小結:我要愛護樹、保護樹,不掰樹枝,給樹澆水、多種樹、不讓別人破壞樹木,做一個愛護樹木的好寶寶。
五、樹葉游戲
游戲的玩法:
1、幼兒兩手握住手中樹葉的葉柄兩端,與對方的葉柄相互交叉。
2、兩人要同時用力將樹葉拉向自己的方向,葉柄未斷者獲勝。
規則:
1、幼兒兩手要握在葉柄的大體相同位置。
2、兩人要同時用力勒樹葉。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小毛驢的基礎上,學習用肢體動作的方式來表現小毛驢的不同動態,體驗想象創造各種造型的快樂。
2.能根據自己的感知經驗,創造性地用水墨畫的形式表現小毛驢的簡單動態。
3.培養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激發幼兒愛自然、愛動物的情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小毛驢的ppt、毛筆、墨汁、顏料、抹布、罩衣、小水盆、場景布置、音樂等。
活動過程
1. 出示阿凡提的故事圖片,提問幼兒觀察阿凡提有只可愛的小動物是什么。
2. 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小毛驢的各種動態和外形特征。
你最喜歡的是哪幅圖的小毛驢,猜猜看它在干什么?
小結:小毛驢長著圓圓的身體,圓圓的腦袋,圓圓的腦袋上有兩只長耳朵,有個突出的嘴巴,還有鼻子和眼睛,它有的脖子上有鬃毛,圓圓的身體下面有四條腿,身后還有一條長尾巴,它的身上是黑色的,肚皮嘴巴是白色的。
3. 游戲活動“造型變變變”
師:“我們把小毛驢的頭套在我們的手掌上,用手臂當脖子來變小毛驢,當聽到音樂時你可以和同伴在草地上玩耍,也可以去吃樹葉,也可以到小河邊喝水,也可以找個舒服的地方睡覺,當音樂一停你就要擺好造型像雕塑一樣定在那里,當老師來問你時你就要大聲地告訴老師,你變得小毛驢在干什么?”
4. 欣賞優秀的水墨畫作品,請幼兒說說,小毛驢的頭用毛筆應怎么畫,身體要用什么毛筆的什么部分來畫,四肢和尾巴要怎么畫?
5. 幼兒作畫讓幼兒畫一畫小毛驢的不同動態。
(1)大家商量合作,最好能變出和別人不一樣動作的小毛驢,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用毛筆把你想好的小毛驢畫出來,看誰的小毛驢發生的故事最有趣。
(2)提出毛筆畫畫時的注意事項:洗筆時動作要輕,不要甩筆,可以在小毛巾上輕輕地吸水,用顏料時一定要先洗筆再蘸顏料畫。毛筆不要畫到自己的身上和同伴的身上。
6. 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畫出和別人不同的小毛驢動態,并添上一些簡單的背景和提醒幼兒水墨畫繪畫時注意事項。
7. 請小朋友將自己畫好的作品貼到展板上,向同伴們介紹你的小毛驢在干什么。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傣族舞的手勢、步伐和簡單動作,并能跟隨音樂用輕柔、優美的動作表演舞蹈。
2.培養喜愛孔雀愛護孔雀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美麗的孔雀》及《孔雀舞》教師教學資源。
2.《金孔雀輕輕跳》音樂CD。
3.孔雀頭飾。
活動過程
1.觀看《美麗的孔雀》教師教學資源,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習性。
引導幼兒觀察視頻中孔雀開屏、梳理羽毛以及孔雀尾羽、領羽的樣子,學習孔雀的特點并進行簡單模仿。
2.欣賞歌曲《金孔雀輕輕跳》,感受傣族音樂的優美。
3.學習舞蹈。
(1)請幼兒用手部動作模仿小孔雀,指導幼兒做冠形動作時中指、無名指、小指要盡量伸直。
(2)游戲“小孔雀學走路”,練習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姿態。
4.幼兒帶孔雀頭飾分組表演,互相欣賞。啟發幼兒從表情、動作及結束造型多個方面進行評價。
活動延伸:
投放繪畫紙和水彩筆到美工區,請幼兒畫一畫美麗的孔雀。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大班的音樂欣賞活動《金孔雀輕輕跳》,在本次活動中,小朋友表現得特別棒,不僅較好的用語言表達出了對歌曲特點的理解,還能夠用肢體動作來體現歌曲的美的意境。活動中,我以小朋友非常喜歡的動畫片的形式導入活動,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樂曲欣賞環節,我采用了歌曲對比和利用紗巾親身感受兩種方法來讓幼兒體驗樂曲旋律的輕、柔、慢。比較有效的幫助大部分幼兒說出了樂曲特點,避免了上次試講時幼兒感受到了但表達不出來的`問題。在歌曲欣賞環節,我采用了由“點”到“面”層層深入的方式,讓幼兒感受歌詞的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利用動畫視頻將孔雀與小朋友一起跳舞的歡快場面展現出來,生動形象。較好的達到了教學目標。最后的拓展延伸環節,注重提高幼兒的人文素養,用舞蹈的形式將課堂氣氛推向xx,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欣賞歌曲的快樂和愉悅。
本次活動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如在歌曲欣賞環節,由于借班上課,我忽略了幼兒對歌詞很陌生這個細節,幼兒在聽一遍后基本都無法回答老師的提問,雖然也靈活的加入了清唱和教唱,幼兒也基本說出了歌曲內容,但感覺比較困難,可以嘗試改變提問方式或分兩課時進行。
本次活動與以往活動相比的亮點:本次活動利用了多媒體動畫,生動形象,比起以前欣賞教學中運用的圖片和口頭講述,幼兒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引入部分,我經過了多次修改,最開始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采用了音樂游戲“快慢走”,但發現氣氛是比較活躍,對歌曲旋律的體驗也有一定幫助,但根本沒有達到創設情境的目的;經過修改,我把引入部分改為了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準備讓幼兒通過傾聽來創設情境,試上后我發現對于才剛剛升上大班的幼兒來說,通過傾聽比較抽象的聲音來感受情境比較困難,大部分的幼兒都不能感受和體驗。經過思考,我改用幼兒都非常喜歡的動畫形式導入,直觀形象,為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小熊過橋的過程,進而感知詩歌內容;
2.學習詩歌,了解小熊過橋的情感變化,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有過橋的經驗,課件,搭"小橋",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引導幼兒有秩序地依次走過"小橋"進入活動室.
2.你剛剛過小橋時有什么感覺?你還見過什么樣的橋?
二.理解圖意(逐幅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逐一講解詩歌)
1.小朋友看看這條河上架著一座什么橋?小竹橋走上去會有什么感覺呢?
2.今天小熊來過橋了,小熊怎么啦?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它的心里怎么樣?
3.被誰看見了?它們會怎么說呢?
4.小熊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有人來幫幫小熊就好了,你們愿意幫它嗎?怎么幫它?
5.我們看誰會來幫它了,原來是小鯉魚.小鯉魚不能扶它,只能鼓勵它.
6.看,小熊怎么樣了?它過了橋心里怎么樣?小鯉魚也很高興,樂得尾巴搖.
三.完整欣賞詩歌(幼兒邊看課件,邊欣賞詩歌)提問:
1.小熊開始過橋時發生了什么事情?
2.它害怕時,有誰看見了,它們說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說的?
3.小熊后來為什么能過橋了?
四.幼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幼兒打開操作卡,邊看圖邊朗誦詩歌)提問:
1.詩歌中你喜歡誰?為什么?
2.你們遇到困難時是怎么做的?
小結: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并想辦法解決.剛才你們過小橋時就很勇敢,勇敢的孩子們,跟著我一起來學學小熊過橋吧!
《小熊過橋》活動反思:
《小熊過橋》這首兒歌幼兒很喜歡,與以往的兒歌有所不同。在以往的兒歌教學中,兒歌簡短、朗朗上口,便于幼兒學習。但今天學習的這首兒歌《小熊過橋》內容比較多,較長。因此,為了能讓幼兒更好地學習、理解兒歌。我在活動一開始就帶領幼兒過小橋,讓幼兒自己體驗過小橋的心情。提出問題:剛才你們在過小橋時心情怎么樣的?今天有只小熊也要來過一過小竹橋,猜猜小熊過橋會碰到什么事情呢?提出懸念。根據幼兒回答播放課件:對于"頭上烏鴉哇哇叫,橋下流水嘩嘩笑",畫面上對應出現:一只烏鴉邊飛邊叫,橋下的`流水露出了咧嘴笑的笑容,又形象又富有情趣。在針對兒歌的最后一句:"小熊過橋回頭笑,鯉魚樂得尾巴搖",畫面上出現了回頭笑嘻嘻的小熊,半鉆進水不停搖著尾巴的鯉魚,再配上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誦,使幼兒陶醉在這首優美的詩歌中,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插上了想象翅膀。
本次活動我采用了引導幼兒主動的探索學習的方法,真正尊重了幼兒的主導地位;顒訒r把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放在了前面,通過幼兒自己的觀察、表達來得出兒歌中詩句,既充分理解了兒歌的內容,又幫助孩子們對兒歌有了一定的記憶。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并想辦法解決,不事事依賴別人。
本次活動我準備了課件,讓幼兒有直觀的感受,但由于兒歌比較長,幼兒的在念了幾遍以后,對兒歌的興趣就減弱了,部分幼兒根本就不跟著念,我覺得應該結合課件請幼兒給每句兒歌自己配上具體的動作,引導孩子變動作邊表演。在動作的提示下逐步的掌握詩歌的內容,這樣孩子的興趣會高一些,需要在以后的活動中加強鍛煉。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8
活動目標:
1、體驗媽媽對寶寶的愛護,萌發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2、欣賞音樂,根據音樂旋律的不同表演鳥飛、喂食、與大風搏斗等動作。
3、感受3/4拍和帶休止符旋律的節奏特點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重點:
在欣賞樂曲的基礎上,根據音樂風格的不同來表演鳥飛、喂食、與大風搏斗等動作
活動難點:
學習聽辨帶休止符音樂的特點,并能隨節拍做吃食的動作。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自然學會演唱歌曲《小鳥和媽媽》。
2、《喂小鳥》音樂磁帶。
3、小鳥頭飾20只。
活動過程:
一、演唱歌曲
引出活動教師扮演鳥媽媽,幼兒扮演鳥寶寶,演唱歌曲《小鳥和媽媽》。
二、感受音樂
練習動作
1、欣賞樂曲《鳥飛》,感受3/4拍音樂節奏的特點,引導幼兒按節拍做鳥飛的動作。
①欣賞樂曲,引導幼兒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趲ьI幼兒練習隨音樂做鳥飛的動作。
2、聽辨樂曲《喂食》,感受帶休止符旋律的特點,學習喂小鳥動作。
、僬堄變赫f一說《喂食》這段音樂和《鳥飛》的音樂有什么不同。
、诰毩曤S節拍點頭的動作,一拍喂食,一拍吃食。
、劢處熀陀變弘S音樂合拍的表演喂食、吃食的動作。
3、幼兒聽辨音樂《大風》,創編與大風搏斗動作。
、僖龑в變焊惺芤魳肪o張、激烈的旋律。
、趩l幼兒創編表現小鳥與大風搏斗的動作。
③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動作。
三、游戲表演表現樂曲
1、教師和幼兒分配角色,講清游戲規則。
2、教師和幼兒隨四段音樂完整地表演游戲《喂小鳥》,提醒幼兒被風吹散后要有序的回家。
3、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體會鳥媽媽對小鳥的愛護和小鳥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活動反思:
在游戲活動時,孩子們非常的興奮,能夠聽從老師的指揮跟隨音樂做相應的動作,特別是在鳥媽媽喂鳥寶寶吃東西的環節中,所有的鳥寶寶都能很安靜的等待媽媽去喂食,但由于幼兒的'人數多許多幼兒在戴頭飾這一環節上需要教師幫助,從孩子們的反應看來,他們對活動興趣濃厚,很快融進了游戲,在與大風搏斗這一環節中,不少幼兒還能想出龍卷風,臺風來時的不同動作,但是,活動中我發現有少數幼兒只是沉浸在游戲的過程中,并不太愿意跟著音樂合拍地做動作,需要我不斷提醒。整個活動下來,做的不足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很多,對如何組織幼兒進行韻律活動,需要考慮的也很多很多……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9
美術活動:
彩色樹葉變變變
活動目標:
1.根據樹葉的形狀進行想象,創造出一種形似的動物或其他事物。
2.指導幼兒掌握正確的粘貼方法;激發幼兒創作的欲望。
3.愿意與同伴交流自己作品的制作方法。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材料《美術》《彩色樹葉大變身》,作畫工具。
2.事先采集各種顏色的樹葉,擦干后壓平。(前期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
3.油畫棒、漿糊、抹布、剪刀、彩紙等輔助材料。
4.“樹葉樂園”:裝飾主題墻,作為展示作品的背景。
5.歌曲《小樹葉》
活動過程:
一、 樹葉的想象
(播放歌曲《小樹葉》,帶領幼兒戴著葉寶寶的頭飾隨著《小樹葉》歌曲翩然起舞)
1.出示樹葉拼貼作品,引發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形狀的樹葉,知道他們的大小、形狀、顏色不一,可以組合成多種圖形。出示一些形狀、顏色特別的樹葉,引導幼兒看看這些樹葉像什么,它們可以變成什么?
3.根據幼兒的想象,示范拼貼和添畫,使樹葉變成某種東西。以孔雀為例:這片樹葉像孔雀的尾巴,孔雀還少什么?(頭、身體、腳)可以用神秘來代替孔雀的身體、頭部和腳呢?(橢圓形的樹葉可以做身體,圓形的樹葉可以做頭,腳可以用記號筆添畫,也可以用樹葉的柄來制作,還可以把樹葉剪成孔雀的腳的.樣子)。
二、 樹葉變變變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樹葉的形狀,色彩,通過拼貼和添畫的方式,創作出形似的一種動物或其他事物。
2.鼓勵幼兒相互學習,大膽地給樹葉變身,并利用樹葉不斷豐富畫面。
3.了解能力較弱幼兒的想法,觀察他們選用的樹葉與表現的事物是否相似,幫助其構圖,表現事物特征。
三、 樹葉樂園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你把彩色樹葉變成了什么,是怎么變出來的呢?
2.引導幼兒看看自己的作品中都用到了哪些形狀和哪些顏色的樹葉。
3.請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貼到墻上的:樹葉樂園中。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都愿意動手嘗試;顒舆^程中重點是讓幼兒發揮想象,進行樹葉擺放,樹葉和樹葉之間可以有很多的組合方式,可以變化出很多不同的東西。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幼兒拼湊完成后,請大家一起欣賞,如果有許多拼湊的方法,就請幼兒進行展示。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探索空間,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孩子們帶著各自的興趣需要和已有經驗去探索發現、開拓視野、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在拼湊過程中以幼兒自選為主,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強弱來選擇活動,待幼兒完成后,讓大家一起欣賞。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葉子的邊緣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鋸齒狀。一片完整的樹葉包括以下三個部分:葉片是平展的,交叉生長,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葉柄-支持這葉片,并把葉片和莖連接起來、托葉-保護幼葉。有些植物沒有托葉,有些植物的托葉很早就脫落。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幼兒對交通標志的興趣
2、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經驗設計標志,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3、使幼兒學會按標志行動
活動準備:
1、將有關交通標志的圖片、書籍分別張貼或擺放在活動室
2、幼兒準備自制標志所需的各種材料
3、各種各樣車輛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與幼兒共同聽錄音,聽聽是哪種車?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對交通標志的認識。
2、教師將交通標志的掛圖向幼兒展示,教師對幼兒進行提問。
3、啟發幼兒思考并說一說道路交通以及生活中如果沒有了標志,會怎樣?
4、動動手:教師為幼兒分發材料,鼓勵幼兒動手自己制作所熟知的.交通標志。
5、幼兒為幼兒園設計標志并制作出來。
6、將幼兒的自制的標志貼在適合的場所。
三、結束部分:
教師與幼兒手舉標志,在游戲音樂的驅動下做游戲《找朋友》,游戲結束,教師表揚活動好的幼兒,鼓勵差勁的幼兒。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動物,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善待動物。
2、積極參與照料小動物,了解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系。
重點:
認識常見的動物能說出其名稱及主要外形特征等。
難點:
認識常見的動物,了解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知道要保護動物。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人手一支2、幼兒收集關于動物的資料,觀看幼兒飼養小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可愛的動物,我們來看看有誰呀?
2、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各種動物的特征,講述自己喜歡的動物。
⑴看圖說說,圖上有那些動物?你喜歡這些動物嗎?在你喜歡的小動物括號里打√。
、茊l幼兒講述喜歡這些動物的原因,并鼓勵幼兒談談還喜歡哪些動物?它們有什么本領?
3、組織幼兒討論動物的.益處。
⑴我們為什么要保護動物?
、朴行﹦游锖軆疵汀䝼,我們要不要保護他們?為什么?
、侨藗冸x開了動物會怎樣?
4、討論:如何保護動物
、拍阒滥男┫∮行游?為什么它稀有、珍貴?
⑵人們是怎樣保護它們的?
⑶你會用什么方法保護小動物?
5、交流:你最愛的小動物
、判游飷鄢允裁?
、颇阄箷r小動物表現怎樣?
、悄阆矚g哪個小動物?為什么?
、日埬忝游锏拿,與它講講話。
(加深幼兒對小動物的情感,減少對動物的恐懼感。)
3、小結:動物和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這個大家庭里,互相幫助、愛護,真快樂!
教學反思:
1.對目標達成情況的反思:本活動較好地達到預期目標,但思維能力的培養較勝于情感的激發
(1)通過T課件,有效地調動了幼兒視、聽等感官積極投入活動,通過主動活動,獲得觀察、分析、推理等多種思維的學習方法,幼兒的推理過程正確率較高,因此目標1的達成度較好。
。2)情感培養也是本活動的重點,但是,活動中教師在這一主線上的把握還有所欠缺,如:第二環節活動中,教師過于強調幼兒思維的訓練,而淡化了情感的調動。因此,活動中教師應將情感目標融于每一個環節,從而推動幼兒愛動物的情感不斷提升。
2.對教學活動設計的反思:
。1)本活動各環節中都蘊涵著記錄內容,如:幼兒自己記錄的“我喜歡的動物朋友”;師生共同記錄所猜動物和驗證過程等。從活動前的記錄準備與今天活動中,發現孩子對記錄很感興趣,而且已具備初步的記錄能力,因此,活動最后,教師又布置給幼兒一個記錄的小任務,使記錄這一學習方式延伸到幼兒日常學習生活中,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
。2)活動課件的制作非常細膩、精巧,很受幼兒喜歡。課件中,猜動物的形式多樣化:看動物的局部特征、聽動物的吼聲、從動物的生活環境想象推斷結果等,從不同的角度引發觀察思考,有效地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從中學習正確運用觀察、比較、歸納、推理等思維方法判斷事物。
。3)第三環節中,老師讓孩子圍坐在身邊,給幼兒講述真實新聞小故事,故事內容以具體的時間、地點以及簡單的文字與圖片呈現給幼兒,這樣的活動氛圍與故事的呈現方式非常親切自然,容易為幼兒所接受。
3.對現場孩子的表現與老師回應調整的反思:
。1)整個活動中孩子的思維積極主動,師生之間、孩子之間互動熱烈。但是活動過程中,也有一些出乎意料之處,比如:課件中所選擇的動物過于簡單,挑戰性不夠,因此在猜測過程中幼兒較快地找到正確答案。教師在幼兒對動物認識經驗的把握不夠準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環節中對幼兒思維鍛煉的效果。
。2)聽完新聞故事,幼兒的情緒高漲并引發回憶,他們急切地將自己所了解的感人故事與大家分享,此時,雖然活動已接近尾聲,老師沒有阻止幼兒,依然給幼兒表達的機會,并且鼓勵幼兒學做有心人,學習關注身邊的事物,并將這些感人的故事記錄下來,和大家交流分享。
4.活動后的調整設想:
(1)中班后期的孩子思維逐漸有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發展。因此,在區域活動中將給孩子提供更多類似分析、比較、推理等思維訓練游戲內容與材料,進一步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2)從幼兒交流活動中可以看出,幼兒已初步具有關注新聞事件的意識。在活動室,將設立“小小說新聞”活動角,引發孩子關注生活、關注周邊事物,擴大幼兒的眼界,幫助幼兒走向社會,成為社會人。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的點數5個物品,感知其含義
2、能從多個物品中按物取數或按數取物。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重、難點:能從多個物品中按物取數或按數取物。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
今天是小熊5周歲的生日,他邀請小伙伴們到家里做客,小朋友們看看,都誰來了?(小貓、小狗、小兔、小猴、小鳥)我們一起數一數來了幾個小伙伴?
二、情境、練習
1、小熊帶著小伙伴們來到餐桌前做好,可是呢,小熊不知道怎么給小伙伴分餐盤,他想請咱班的小朋友幫忙,要想每個小動物都有餐盤應該怎么分呢?一共要有幾個盤子呢?
2、餐盤分好了,那么小動物們愛吃什么,你們知道嗎?{小貓吃魚、小狗吃骨頭、小鳥吃蟲子、小猴吃桃子、小兔吃蘿卜}現在,我請小朋友幫助小熊給每個小動物分食物。小貓一頓分吃2條魚,小狗一頓吃3個骨頭,小鳥吃4條小蟲,小猴吃5個桃子,小兔吃1個胡蘿卜。
3、小動物們吃的飽飽的.。他們現在也有禮物送給小熊,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都送了什么禮物?都有幾個?
4、我們幫小熊記錄一下,小動物們分別送給小熊幾個禮物?用畫圓圈的形式記錄下來。
三、操作
過生日好友重要的一個環節,是什么呢?對了,是點蠟燭吃蛋糕,那我們為小熊點生日蠟燭吧。ㄊ孪葴蕚浜孟鹌つ,和蠟燭) 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點了幾根蠟燭?為什么?
四、活動延伸
放生日歌,和小朋友們一起隨著歌曲跳舞,為小熊慶祝生日!
活動反思
這節課是中班的課程,我是應用的白板進行教學,非常吸引幼兒,幼兒課上表現的很活躍,更能著我的思路走,學習興趣濃,活動目標基本完成。不足的地方是,在幼兒動手操作制作蛋糕的過程中所用時間過長,部分幼兒動手能力差,需要教師的幫忙。記錄卡的部分,也同樣有部分幼兒操作不好,不會記錄。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3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聽聲音編故事》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敢于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能認真傾聽不同的聲音,學習根據線索發揮想象,創編表達,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聽聲音編故事》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及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3-4歲是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敢于傾聽和表達,樂于想象和創造。為此,我設計了《聽聲音編故事》的活動。我首先以聲音導入,又以小動物作為主線貫穿始終,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通過聽聲音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并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言表能力思維能力。
活動名稱:
語言
活動內容:
聽聲音編故事
活動目標:
1、能認真傾聽不同的聲音,學習根據線索發揮想象,創編表達。
2、敢于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活動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幼兒注意傾聽聲音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能在教師提示下根據聲音或繪本創編故事。
活動準備:
1、自制繪本: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各種聲音、放音機。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1、傾聽熟悉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請幼兒閉上眼睛,小耳朵注意聽,猜猜是什么聲音(拍手的聲音及凳子的聲音)。
--幼兒聽并回答。
小結:這是小手和凳子發出的聲音,它們的語言不一樣,小動物也有自己的語言,我們來聽一聽吧!
。ǘ┗静糠1、放錄音,猜猜我是誰。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誰來了。(播放青蛙叫聲:呱呱,呱呱呱)。是誰在講話呀?請小朋友猜一猜小青蛙想說什么呢?(出示青蛙頭飾)--幼兒:自由的表達想法。
--教師:附和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學青蛙跳一跳。(給予鼓勵)小結:噢!小青蛙今天心情很好,它呀準備帶一樣好吃的東西出門。我們來聽一聽小青蛙出去遇到什么困難,要怎么辦呢?
2、幼兒根據聲音,幫助小青蛙想辦法解決困難。
(1)師:放錄音,幼兒仔細聽聲音,(打雷下雨的聲音)。幼兒仔細辨別是什么聲音。然后幫助小青蛙想辦法解決問題。(青蛙沒有帶傘,要怎樣避雨呢?我們幫幫它吧)。
--幼兒:自由地發表意見。師回應鼓勵幼兒。
小結:小青蛙終于找到避雨的東西了,快快往前走吧!可是又遇到困難了,我們來聽一聽吧!
(2)放錄音,幼兒仔細聽一聽。(小河嘩嘩流水的聲音)。
師:因為下大雨,小河的水滿了,小青蛙要怎樣過河呢?我們想辦法幫助它吧!
--幼兒:自由發表見解,教師鼓勵幼兒的好辦法。
小結:哦!小青蛙安全的過河了,小朋友們很高興,它就要到朋友家了。
。3)放錄音,幼兒仔細聽一聽。(敲門聲:咚咚咚,接著小貓的叫聲:喵喵喵。出示小貓頭飾)--師:提問青蛙來到哪個小動物家里啦?幼兒回答。它帶好吃的東西來小貓家干什么呢?
--幼兒:猜一猜,說一說。
(4)放錄音,幼兒聽一聽。(生日快樂的音樂)--師:小青蛙來小貓家干什么呢?
--幼兒:回答提問。
--師:全體幼兒一起唱一唱生日歌,歌唱完了,小貓許了一個愿望,小朋友說一說許了什么愿望呢?
--幼兒:自由的表達。
--師:生日過完了,小貓要對小青蛙說一聲什么呢?(謝謝)小結:小青蛙原來是帶生日蛋糕去給小貓過生日了,小朋友們也要給你的好朋友過生日好嗎。
。5)聽一聽完整的聲音,看一看繪本,編一編好聽的故事。
--師:好了,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完整的聲音(提示幼兒認真聽),看一看圖片,編一編故事吧!
--師:請個別或幾個幼兒完整地編一編故事。(引導幼兒)
。ㄈ┙Y束部分
教師完整地看繪本講一遍故事。好了,小朋友們今天講了這么精彩的故事,真開心(音樂,笑聲),下次我們再來講故事,再見!
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講授法、提問法刺激聽覺感官,示范法、觀看法刺激視覺感官,練習法、游戲法綜合刺激各種感官……因此,教學方式的成敗與否,關鍵是看能否發揮出它應有的刺激性。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認識番禺土特產——蓮藕,通過觀察、討論,發現蓮藕內部紋路特征。
2、能大膽地根據蓮藕的內部紋路特征合理地組合、制作彩印畫,體驗創作的快樂。
3、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蓮藕若干個,菜板、菜刀各一。
2、蘸有顏料的抹布若干,盤子、紙張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師:“你知道蓮藕是番禺哪個地方的特產?”
師:“你們吃過蓮藕嗎?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認識蓮藕是萬頃沙的土特產。
2、出示準備好的'蓮藕,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
師:“那蓮藕里面是什么樣的呢?”
引導幼兒大膽進行猜測,請幼兒說一說。
3、驗證猜測結果:教師現場切開蓮藕,請幼兒進行觀察、交流,發現蓮藕內部特征。
4、制作彩印畫。
(1)引起幼兒對蓮藕內部紋路的興趣,加深印象。
師:“你看到的蓮藕切開后是什么樣的,你喜歡里面的花紋嗎?”
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與他人進行討論、交流。
(2)出示印有蓮藕內部紋路的圖畫請幼兒觀察并猜測做畫方法,然后進行介紹。
(3)介紹活動材料和要求。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作畫步驟:選擇自己喜歡顏色,將蓮藕平的一面蘸上顏料,然后用力在紙上按下,垂直提起,多次選擇進行組合,邊印邊進行構圖。
5、欣賞作品、交流作畫感受。
鼓勵幼兒間相互欣賞并大膽向同伴介紹。
教學反思
本節課源于幼兒生活,小朋友興趣濃厚。所有的幼兒都自己動手創作蓮藕印畫作品。在活動中,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認真涂色,細心貼印,畫面整潔,葉印清晰完整。給予了兒童足夠的空間和環境讓他們涂涂畫畫,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由于考慮到印畫顏料是濕的容易擦花,所以沒要求幼兒立即用水彩筆添畫。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感受詩歌里動物的有趣。
2、引導幼兒想象詩歌展示的畫面,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3、教育幼兒要有正確的姿勢。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小花貓、螃蟹、小白鵝、蝦、鳥、烏鴉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相應圖品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小花貓、螃蟹、小白鵝、蝦、鳥、烏鴉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看它們是誰呀?你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2、老師來表演(走路,坐姿的不正確的'樣子)。小朋友看到老師剛才的樣子,好不好?怎樣才是好樣的?
二、學習兒歌
1、老師這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兒歌的名字叫《學好樣》,仔細聽老師念一遍,老師示范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2、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說了什么?你喜歡誰?為什么?
3、老師再次有表情地朗誦地一遍兒歌,邊根據兒歌內容出示相關動物圖片。
4、老師根據兒歌內容提問:
。1)走路為什么要學小花貓?不學小螃蟹?
。2)坐著為什么要學小白鵝?不學大青蝦坐的樣子?
。3)為什么唱歌要學百靈鳥?小烏鴉唱歌好聽嗎?
5、幼兒學念兒歌:跟念——幼兒集體念——師幼對念兒歌——分男女念兒歌
6、幼兒邊念兒歌邊自由表演兒歌內容。
三、結束部分。
1、評價幼兒上課情況。
2、復習兒歌《吹泡泡》,要求幼兒有表情地念兒歌。
活動反思:
孩子年齡尚小,并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怎樣做才是最好。要讓孩子明白這些就需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好的榜樣。
為此我設計了《學好樣》這一活動。
首先提問導入,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其次通過多媒體課件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而形象生動的課件幫助幼兒更容易的了解了兒歌,播放課件同時也學習了重點字詞“靜悄悄”“橫沖直撞”“糟糕”“美妙”等,使幼兒對詩歌的內容基本掌握并理解了;最后輔助動作讓幼兒重復念詩歌,來加深對兒歌的印象。通過學習詩歌萌發幼兒向好樣學習,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規則意識。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02-28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班11-24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2-21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02-23
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班11-11
幼兒園中班體育公開課教案06-11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傘》教案02-03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公開課10-26
幼兒園中班的科學公開課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