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對稱形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對稱形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對稱形教案1
課時:
1課時
指導思想:
本課是“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運用對稱形,感受對稱形的形式美感,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環境的美化能力。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什么是對稱形,對稱形是構成美的一個因素。
應會:會剪對稱行,會運用對稱形裝飾生活中的物品。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了解藝術形式的美感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的美化和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對稱形的運用。
難點:對稱行運用得巧妙、合適、富有美感。
學習材料:
剪刀、膠水、各色彩紙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
做游戲—————找對稱形的“朋友”。
(1)分給各小組一張各種對稱形圖形的一部分。
(2)讓學生找一找自己手中的圖形和誰能組成一個完整的圖形。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巧用對稱形。
(1)學生找出對稱圖形的另外一半,組成整個圖形。
(2)觀察整個圖形,找出對稱的特點。
以美的作品感染學生,初步感受對稱形的美,利用作品創設情境。
二、明確本課意圖。
講授學習
(1)什么是對稱?
(2)出示問題:這種對稱的圖形我們生活中、大自然中有沒有?
(3)通過課件看一看對稱形在生活中的運用。
①服裝上的對稱形。
②家居用品上的對稱形
③藝術品上的對稱形。
(4)對稱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光彩,你最想把它裝飾在什么地方?學生思考并回答。
欣賞認識對稱形的應用及其所具有的裝飾美。
學生回答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及時肯定、表揚新穎獨特的想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展示對稱作品,引發學生興趣,豐富表象,加深感性認識,啟發思維,發現對稱的美。
聯系實際,鼓勵學生大膽設計。
三、演示學習
演示兩種不同的裝飾方法。
(1)剪對稱形的方法。
(2)小飾品的制作。學生觀看演示,并可隨時提出問題。加強直觀感受,了解兩種不同的裝飾制作方法。
四、布置任務
作業要求:
(1)利用剪對稱形的方法,制作一兩件小裝飾品。
(2)利用制作的小飾品,裝飾物品,裝飾教室。
(3)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
(4)注意使用工具安全小組合作,構思制作內容,完成作品,進行裝飾。明確本課實踐目的、任務、以便學生順利完成制作。
五、學生實踐
教師指導巡視各組制作進度,鼓勵學生大膽構思,設計出新穎的圖案內容,幫助學生裝飾教室;提示學生使用工具注意安全,注意教室衛生。選擇自己擅長的制作材料和工具,配合教師指導,進行創作實踐。多種紙材的運用給學生提供發揮水平的空間,利于個性發展;分組合作的作業形式,利于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六、展示評價
組織學生把成功的作品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對有創意、有特點的作品進行重點評價。
(1)學生自評、互評。
(2)課外延伸。
教學反思:
本課是小學美術第五冊《巧用對稱形》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設計應用”單元及本課的指導思想的要求,共設計了“游戲激趣、講授感悟、演示學習、學生實踐、展示評價”五個環節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服務。
首先,在教學目標的安排上,貫徹新課標要求和本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運用對稱形,感受對稱形的形式美感,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環境的美化能力。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激趣,利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情境,認真貫徹新課標中的基本理念。學生能積極的配合,愉快的完成游戲,從游戲中了解要學習的知識。“講授感悟”環節能充分利用現代的信息資源和有效地媒體手段為學生增加感官,感受對稱的美。通過問題的提出,增強學生的創作欲望。學生能認真觀察這些信息資源,感受、感悟對稱的美。在這個基礎上應該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多談自己的想法,多聽別人的`想法,讓學生達到交流的目的,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為學生的創作提供幫助,從而更深刻的感悟。學生在學習環節能從課件的演示學到制作的步驟、方法。這個環節的設計應更多考慮學生年齡小的特點,安排學生通過觀察課件學到的步驟、方法再次進行演示,加深學生重復記憶,為學生的制作克服困難。“學生實踐”環節,學生通過課件學習的制作方法和提出的作業要求,能認真、合作的完成制作。大多數同學做的比較好,少數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生的作品構思精巧、設計合理,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完成。能利用完成的作品裝飾物品、裝飾教室。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和自信。
其次,在評價過程中要做到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原則。讓小學生自己擔任起小老師、小評委的角色,選擇幾幅有代表性的作業,教師提問“哪幾幅作品效果好?為什么?好在哪里?哪里還不夠理想,原因何在?”選取學生中典型的作業,讓學生自己來評價,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自評和他評當中,推廣學生的作畫方法和努力方向,認識自己的不足,吸取優秀作品的精華,從而達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效果。本課在評價上應進一步體現多維性和多極性,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給予他們正確的理解和評價。在學生回答問題,設計制作的過程中,讓學生能通過老師的評價得到提高,鼓勵孩子進行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對稱形教案2
一、指導思想:
本課是“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運用對稱形,感受對稱形的形式美感,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環境的美化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什么是對稱形,對稱形是構成美的一個因素。
應會:會剪對稱行,會運用對稱形裝飾生活中的物品。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了解藝術形式的美感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的美化和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動手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對稱形的運用。
難點:對稱行運用得巧妙、合適、富有美感。
四、學習材料
剪刀、膠水、各色彩紙等。
五、教學過程
1、導入:做游戲—————找對稱形的“朋友”。
(1)分給各小組一張各種對稱形圖形的一部分。
(2)讓學生找一找自己手中的圖形和誰能組成一個完整的圖形。
(3)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巧用對稱形。
(4)學生找出對稱圖形的另外一半,組成整個圖形。
(5)觀察整個圖形,找出對稱的特點。
以美的作品感染學生,初步感受對稱形的美,利用作品創設情境。明確本課意圖。
2、講授學習
(1)什么是對稱?
(2)出示問題:這種對稱的圖形我們生活中、大自然中有沒有?
(3)通過課件看一看對稱形在生活中的運用。
①服裝上的對稱形。
②家居用品上的對稱形
③藝術品上的對稱形。
④……
(4)對稱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光彩,你最想把它裝飾在什么地方?學生思考并回答。
3、欣賞認識對稱形的應用及其所具有的裝飾美。
(1)學生回答學生談自己的想法。(及時肯定、表揚新穎獨特的想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2)展示對稱作品,引發學生興趣,豐富表象,加深感性認識,啟發思維,發現對稱的美。
(3)聯系實際,鼓勵學生大膽設計。
4、演示學習
(1)剪對稱形的方法。
(2)小飾品的制作。
5、布置任務
(1)利用剪對稱形的方法,制作一兩件小裝飾品。
(2)利用制作的小飾品,裝飾物品,裝飾教室。
(3)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
(4)注意使用工具安全小組合作,構思制作內容,完成作品,進行裝飾。明確本課實踐目的、任務、以便學生順利完成制作。
6、學生實踐
(1)教師指導、巡視各組制作進度,鼓勵學生大膽構思,設計出新穎的圖案內容,幫助學生裝飾教室;
(2)提示學生使用工具注意安全,注意教室衛生。
(3)選擇自己擅長的制作材料和工具,配合教師指導,進行創作實踐。
(4)多種紙材的運用給學生提供發揮水平的空間,利于個性發展;
(5)分組合作的作業形式,利于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7、展示評價:組織學生把成功的作品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對有創意、有特點的作品進行重點評價。
對稱形教案3
教學目的:
1,通過對稱形紋樣知識的學習,了解其特點及基本構成規律。
2。啟發學生感受對稱美的藝術法則,激發學生學習工藝美術的興趣。
3。培養學生耐心細致和嚴謹認真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剪刀、膠水、彩色紙、手套、花瓶、范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出示實物。(手套、花瓶)
讓學生觀察比較、討論物體的形狀、色彩。
2、說說物體的特點。(相對圖形的形狀一樣古)
3、教師小結:兩只手套不但形狀、色彩、大小都一樣,而且手套上的圖案也一樣。花瓶有左右兩邊的形狀一樣,其兩邊的圖案不同。
4、揭示課題。板書:對稱形剪貼。
2、欣賞教材例圖。
(1)認識對稱形的基本特點:嚴整、莊重、大方。
(2)對學生進行"對稱美"的審美教育。
3、做游戲--找對稱形的"朋友"。
(1)分給各小組一張各種對稱形圖形的一部分。
(2)讓學生上臺找一找自己手中的圖形和誰能組成一個對稱形圖形。
4、學生嘗試剪對稱形。
(1)學生嘗試剪對稱形。
(2)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制作的?
(3)點評:表揚制作較好的同學,同時指出制作中存在的問題。
5、學習對稱形剪貼的方法。(教師示范制作過程)
(1)對稱形的折紙方法和描畫底稿。
(2)對稱形的`剪貼方法。
剪:用手捏緊,沿著底稿輪廓剪下來古
貼:展開對稱形,排放在適當位置上,并粘貼。(可以用雙面膠或膠水貼。用膠水貼應注意膠水不要涂太多,圖形貼好后,并拿一張白紙在上面輕輕壓一下,以確保畫面清清⒈)
出示范圖,學生欣賞。
(1)出示范圖。(用各種對稱形的花朵、葉子、花瓶等拼貼而成的。)
(2)學生欣賞。
2、小組討論,合作剪貼。
(1)討論對稱形剪貼的主題。
(2)討論對稱形的形狀、色彩。
(3)小組合作。
3、教師巡視輔導。
四、習作展評。
1、作品展示。(取完成的幾幅習作貼在黑板上)
2、師生共同評價。
對稱形教案4
課時:1課時
指導思想:
本課是“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運用對稱形,感受對稱形的形式美感,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環境的美化能力。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什么是對稱形,對稱形是構成美的一個因素。
應會:會剪對稱行,會運用對稱形裝飾生活中的物品。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了解藝術形式的美感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的美化和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對稱形的運用。
難點:對稱行運用得巧妙、合適、富有美感。
學習材料:
剪刀、膠水、各色彩紙等。
教學設計: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組織教學導入做游戲-----找對稱形的“朋友”。
(1)分給各小組一張各種對稱形圖形的一部分。
(2)讓學生找一找自己手中的圖形和誰能組成一個完整的圖形。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巧用對稱形。
(1)學生找出對稱圖形的另外一半,組成整個圖形。
(2)觀察整個圖形,找出對稱的特點。
以美的作品感染學生,初步感受對稱形的美,利用作品創設情境。
明確本課意圖。
講授學習
(1)什么是對稱?
(2)出示問題:這種對稱的圖形我們生活中、大自然中有沒有?
(3)通過看一看對稱形在生活中的運用。
①服裝上的對稱形。
②家居用品上的對稱形
③藝術品上的對稱形。
④……
(4)對稱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光彩,你最想把它裝飾在什么地方?學生思考并回答。
欣賞認識對稱形的應用及其所具有的裝飾美。
學生回答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及時肯定、表揚新穎獨特的想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展示對稱作品,引發學生興趣,豐富表象,加深感性認識,啟發思維,發現對稱的美。
聯系實際,鼓勵學生大膽設計。
演示學習演示兩種不同的裝飾方法。
(1)剪對稱形的方法。
(2)小飾品的制作。學生觀看演示,并可隨時提出問題。加強直觀感受,了解兩種不同的裝飾制作方法。
布置任務作業要求:
(1)利用剪對稱形的方法,制作一兩件小裝飾品。
(2)利用制作的小飾品,裝飾物品,裝飾教室。
(3)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
(4)注意使用工具安全小組合作,構思制作內容,完成作品,進行裝飾。明確本課實踐目的、任務、以便學生順利完成制作。
學生實踐
教師指導巡視各組制作進度,鼓勵學生大膽構思,設計出新穎的圖案內容,幫助學生裝飾教室;提示學生使用工具注意安全,注意教室衛生。選擇自己擅長的制作材料和工具,配合教師指導,進行創作實踐。多種紙材的運用給學生提供發揮水平的空間,利于個性發展;分組合作的作業形式,利于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展示評價組織學生把成功的作品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對有創意、有特點的作品進行重點評價。
(1)學生自評、互評。
(2)課外延伸。
(1)通過評價提高欣賞能力。
(2)使學生有成就感和自信。
(3)美化生活,陶冶情操。
板書: 巧用對稱形
教學反思: 本課是小學美術第五冊《巧用對稱形》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設計應用”單元及本課的指導思想的要求,共設計了“游戲激趣、講授感悟、演示學習、學生實踐、展示評價”五個環節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服務。
首先,在教學目標的安排上,貫徹新課標要求和本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運用對稱形,感受對稱形的形式美感,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環境的美化能力。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激趣,利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情境,認真貫徹新課標中的基本理念。學生能積極的配合,愉快的完成游戲,從游戲中了解要學習的知識。“講授感悟”環節能充分利用現代的信息資源和有效地媒體手段為學生增加感官,感受對稱的美。通過問題的提出,增強學生的創作欲望。學生能認真觀察這些信息資源,感受、感悟對稱的美。在這個基礎上應該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多談自己的想法,多聽別人的想法,讓學生達到交流的目的,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為學生的創作提供幫助,從而更深刻的感悟。學生在學習環節能從的演示學到制作的步驟、方法。這個環節的設計應更多考慮學生年齡小的特點,安排學生通過觀察學到的步驟、方法再次進行演示,加深學生重復記憶,為學生的制作克服困難。“學生實踐”環節,學生通過學習的制作方法和提出的作業要求,能認真、合作的完成制作。大多數同學做的比較好,少數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生的作品構思精巧、設計合理,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完成。能利用完成的作品裝飾物品、裝飾教室。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和自信。
其次,在評價過程中要做到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原則。讓小學生自己擔任起小老師、小評委的角色,選擇幾幅有代表性的作業,教師提問“哪幾幅作品效果好?為什么?好在哪里?哪里還不夠理想,原因何在?” 選取學生中典型的作業,讓學生自己來評價,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自評和他評當中,推廣學生的作畫方法和努力方向,認識自己的不足,吸取優秀作品的精華,從而達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效果。本課在評價上應進一步體現多維性和多極性,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給予他們正確的理解和評價。在學生回答問題,設計制作的過程中,讓學生能通過老師的評價得到提高,鼓勵孩子進行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對稱形教案5
教學目標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知道等邊三角形的性質以及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經歷折紙、畫圖、觀察、推理等操作活動的合理性進行證明的過程,不斷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都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
4.會用“因為……所以……理由是……”或“根據……因為……所以……”等方式來進行說理,進一步發展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提高演繹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熟練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運用定理解決問題及簡潔地邏輯推理.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前面我們學習了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說說你對等腰三角形的認識.
本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
一、創設情境
如圖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沒了,只留下一條底邊bc和一個底角∠c.請同學們想一想,有沒有辦法把原來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畫出來?大家試試看.
1.學生觀察思考,提出猜想.
2.小組交流討論.
一方面回憶等邊對等角及其研究方法,為學生研究等角對等邊提供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創設情境,自然地引入課題.
二、探索發現一
請同學們分別拿出一張半透明紙,做一個實驗,按以下方法進行操作:
(1)在半透明紙上畫一條長為6cm的線段bc.
(2)以bc為始邊,分別以點b和點c為頂點,在bc的同側用量角器畫兩個相等的銳角,兩角終邊的交點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點d,連接ad,然后沿ad對折.
問題1:ab與ac有什么數量關系?
問題2:請用語言敘述你的發現.
1.根據實驗要求進行操作.
2.畫出圖形、觀察猜想.
3.小組合作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演示折疊過程為進一步的.說理和推理提供思路.
通過動手操作、演示、觀察、猜想、體驗、感悟等學習活動,獲得知識為今后學生進行探索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三、分析證明
思考:我們利用了折疊、度量得到了上述結論,那么如何證明這些結論呢?
問題3:已知如圖,在△abc中,
∠b=∠c.求證:ab=ac.
引導學分析問題,綜合證明.
思考:你還有不同的證明方法嗎?
問題4:“等邊對等角”與“等角對等邊”, 它們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思考——討論——展示.
1.學生獨立完成證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
2.班級展示:小組代表展示學習成果.
在實驗的基礎上獲得問題解決的思路,在合情推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經歷演繹推理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你有不同的證明方法嗎”的問題,讓學生學會質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激發探究問題的欲望和興趣,通過對問題4的思考讓學生加深對性質與判定的理解.
四、探索發現二
問題5:什么是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與等腰三角形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問題6:等邊三角形有什么性質?
問題7:一個三角形滿足什么條件就是等邊三角形了?為什么?
1.學生閱讀教材,進行自主學習.
2.小組討論交流.
3.展示學習成果:等邊三角形的概念、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對稱形教案】相關文章:
巧用對稱形教學反思04-15
巧用對稱形教學設計07-04
對稱形剪貼優秀教學設計07-04
《巧用對稱形》美術教學反思07-08
《對稱》教案02-09
對稱的教案10-22
《巧用對稱形》教學工作反思01-04
《對稱圖形》教案09-09
軸對稱教案精選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