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優秀

時間:2023-02-03 14:27:34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優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優秀,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優秀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優秀 篇1

  《梅花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縷縷、幽香、漂泊、唯獨”等詞語。讀讀記記“頗負盛名、玷污”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課文,解決生字詞。

  2、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讀懂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2、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題

  1、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一個有關梅花的故事。

  2、板書課題。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學目標

  1、掌握課文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學指導:

  1、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學時間8分鐘。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測學習情況

  1、檢測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檢測方法:學生上臺板演生字、新詞;板演內容由老師提問易錯、重點生字、新詞,或者讓學生提問自我認為的易錯生字詞;板演后,學生集體糾正,師適時點撥。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

  2、體會、討論理解詞語的含義:

  畏懼、頗負盛名、眷戀、稀罕

  3、檢測課文閱讀情況:

 。1)找一兩名優秀生進行閱讀課文,然后再隨機找兩名后進生進行閱讀,其他學生認真聽,隨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

 。2)同桌互讀。

 。3)再讀課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討論作者回憶了外祖父生前的幾件事?”從這些事中體會到了什么?

  第一(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板書:讀詩落淚)

  第二(第3自然段):外祖父對一幅墨梅圖分外愛惜。(板書:珍愛梅圖)

  第三(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板書:不能回國)

  第四(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板書:贈墨梅圖)

  第五(14一15自然段):船快開時,外祖父又遞給外孫女繡著梅花的手絹。(板書:送梅花巾)

  4、小結

  六、當堂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重點寫“幽”、“甚”、“衰”)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梅花魂》。

  二、出示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讀懂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3、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三、出示學習指導:

  1、通過讀課文了解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同桌或者小組同學討論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義。

  3、同桌討論體會外公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8分鐘后看誰學得!

  四、學生開始自學

  五、檢查自學情況。

  1、說說課文講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書)

  2、讀了這五件事,你感覺到這位老人的一顆怎樣的心?從文中的哪些詞語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釋“眷戀”一詞。)對這個句子有什么疑問,可以提出來。

  3、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戀之心?默讀課文,可以在旁邊寫上批注。

  六、談談體會

  1、學習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時候……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2)思考討論:

  ① “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說明什么?

  (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

 、凇白x到一些詩句就落淚”是因為什么?

  a、適當解釋說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背鲎蕴瞥蹙S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意思是:獨自一個人在遠方居住,每到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自王維的《山中送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來不回來呢?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出自北宋詞人秦觀的詞《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得好像夜里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細得好像心里的愁。

  這些詩大致都體現了一種思鄉懷親之情。

  b、明確老人的思鄉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

  (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

  2、學習外祖父的另兩處落淚(即第三、五件事)

  (1)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熱愛著、思念著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2)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著血色的梅花!斌w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了卻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學習第二件事。

 。1)師:從外祖父的三次落淚中,我們感受到外祖父的愛國之心。課題寫梅花,梅花與外祖父有什么關系?讀讀第三自然段,看體會到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情有獨鐘?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里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凇拔也恍⌒脑诿穲D上留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蓖ㄟ^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a、體會“輕輕、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達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爺爺是讓媽媽管教好我的行為、還是思想?(思想)從何而知?(“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

  d、指導朗讀,讀出對梅圖的珍愛。

  4、“這清白的梅花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寬容慈愛的外祖父為什么這次會大動干戈呢?教師范讀“臨別贈梅圖”一事。

 。1)老人深情地說的那段話,其中哪幾句話點明了梅花的品格?

 。ā斑@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

  (2)由此可見老人愛梅其實愛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獨放的圖片,出示古詩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難怪外祖父這樣贊美梅花,讀句“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

  (4)師:這僅僅是在贊美梅花嗎?是在贊美什么?齊讀句子““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再次討論: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b、此時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見,老人贊梅花,實則贊美的是什么?(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

 。5)歷有氣節的人物有哪些?

 。6)飽含深情讀“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7)外祖父保存這幅梅花圖是為什么?(是讓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國人的氣節。)現在他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為了什么?(也讓外孫女保持這種秉性、這種氣節。)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

  △學習最后一段

  1、齊讀最后一段,說說這段對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點明中心)

  2、回顧全文,口頭概括本文的中心。

 。ㄕn文講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3、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你體會到了什么?

  (開頭和結尾緊密聯系。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前后呼應,首尾連貫,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七、當堂訓練

  1、抄寫課文中讓你感動的語句。

  2、填寫基本功。

  八、板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優秀 篇2

  一、教材說明

  這篇精讀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

  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可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講七連六班接受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講六班五個戰士誘敵上山,痛殲敵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講五個戰士決定把敵人引上絕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講五位壯士把敵人引上頂峰,英勇殲敵。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講五壯士英勇壯烈地跳下深谷。全文記敘的順序可以概括為:接受任務→痛殲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從表現英雄壯舉的感人的語言中,感受五壯士的英雄氣概和勇于犧牲的精神;二是通過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的速度。

  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應放在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的語句上,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的獻身精神;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日寇、晉察冀、指揮、尸體、懸崖、磨盤、斬釘截鐵、壯烈豪邁、堅強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

  3、體會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抗擊日寇的英雄氣概和不畏犧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閱讀的速度。

  三、教學建議

  1、課前閱讀抗日英雄故事等有關書籍,或組織學生觀看《狼牙山五壯士》電影。有條件的可讓學生上圖書館或上網查找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

  2、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在初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畫出使自己受感動的句子,然后讓學生反復地誦讀語句,努力讀出感情,并說出自己受感動的原因,還要加以適當的評點,這些句子好在哪里。

  課文中有些句子含義深刻,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理解。

  例如:

  “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

  這兩句話表現了五壯士為保護群眾和連隊主力,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不畏犧牲的精神。一個“走”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體現出班長態度之堅定、判斷之果斷,飽含著五壯士高昂的斗志和對人民的深切的愛,表現出崇高的自我犧牲的精神!皵蒯斀罔F”比喻處理事情或說話堅定果斷,毫不猶豫。這里,沒有寫其他戰士的語言,只寫他們的內心狀態(“熱血沸騰”)和動作(“緊跟”)。說明他們和班長的想法是一致的。

  “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把石頭比作“雹子”說明石頭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這兩句話充分體現出五壯士英勇殺敵的決心和中華民族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朗讀時,要體現出五壯士的戰斗豪情。

  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快速閱讀的方法。

  教師可以選擇某個自然段,例如,閱讀第三自然段,教師可提出下列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完這個自然段;不必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可以一行一行地讀,用眼睛掃視;邊讀邊想,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準備轉移,有兩條路可選,決定走第二條路,把敵人引上絕路)。讀后讓學生交流這樣讀書的體會,談談自己是怎樣提高閱讀速度的。

  教師在學生搜集描寫英雄人物成語的基礎上,讓學生看課文插圖,描述五壯士的動作、神態,并用上積累的成語。

  在引導學生回答“思考·練習”4時,可以先讓學生找出課文描寫兩次勝利完成任務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較,明確第二次是重點。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因為五位壯士雖然第一次已經完成了任務,但是他們如果當時就去追趕部隊,敵人有可能尾隨而來,使群眾和主力部隊重新陷入危險境地。為了更好地保證群眾的安全,他們決心把敵人引上絕路,并做好了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思想準備。這樣寫更加突出了五位壯士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

  四、參考資料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縣西南部。1941年秋天,日軍糾集三四千人兵力,進犯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地區。當時在這一地區隱蔽著我們的許多干部和三四萬群眾。由于我主力部隊轉移到敵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軍只有一個連的兵力,這個連就是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七連經過一個多月的英勇奮戰,給了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但由于敵我力量懸殊,決定將干部和群眾轉移到龍王廟,由這個連的六班擔任掩護。

  五壯士跳崖后,馬寶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一棵橫生的樹掛住,身體負傷,沒有犧牲。他倆蘇醒后,不顧劇痛堅持爬上山頭,經群眾幫助,又回到了連隊。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優秀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半灣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萬斛珠!边@副對聯所描繪的情境;

  3、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了解有關對聯的知識,激發學生對“對聯”這一漢語言獨特藝術形成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作者(鄭板橋)的相關資料;

  2、搜集對聯和關于對聯特點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對聯,就是寫對子,它言簡意賅,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漢語言的獨特表達形式?梢哉f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對聯的故事。

  二、以讀為主,讀中探究。

  1、自主讀書。要求:

  (1)要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生字、新詞可利用工具書解決。

 。2)把不理解的內容和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

  2、匯報交流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情況。如: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2)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3、自讀釋疑: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三、指導朗讀。

  1、帶著你對對聯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2、自由吟讀,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把優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讀出來。

  四、結束語:我們不僅欣賞到了這么優美的對聯,還認識了鄭板橋這位有名的書法家、文學家,讓我們最后讀一讀這意味深長的對聯。

  五、作業:搜集生活中的對聯,大家交流一下。

  相關資料

  1、一副對聯,由上聯、下聯和橫批組成。右側的稱為上聯,左側的稱為下聯,上方的稱為橫批,也稱橫額。

  2、對聯的上聯和下聯沒有一定的字數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幾十、幾百言的長聯,由幾個分句組成,不管怎樣,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字數必須相等。橫批的意思要與上下聯相配合,起畫龍點睛作用,通常為四個字,也有五、六個字的。有些對聯對于橫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3、對聯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形式對稱。右左兩個條幅,字數必須相等,合成一副聯,稱為上聯、下聯。

  (2)意思相關。對一副對聯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須在上下聯中把一個完整的意思表達出來。

  (3)講究對仗。對仗也稱對偶。構成對聯基礎的是對偶辭格。

 。4)平仄相對。對聯的平仄與舊體詩、律詩的頷聯、頸聯的要求基本一致。4.鄭板橋對聯趣話

  4、鄭板橋上任

  鄭板橋到山東濰縣上任那天,濰縣城內張燈結彩,鞭炮齊鳴,迎接新任縣官的到來。可是鄭板橋來到衙門前沒有進門,卻吩咐手下人在墻上鑿洞。一會兒工夫,墻上鑿了十個銅盆大的洞,從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

  這時,有個人低聲問道:“大人,好好的墻壁,為什么鑿這么多窟窿?”鄭板橋笑道:“我聽說從前一些官吏,敲詐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連天,我要把留在衙門里的那種腐敗官氣放掉,所以要鑿些窟窿,透一透氣!”

  鑿好窟窿之后,他立即叫人在衙門口貼一張醒目的告示:‘本官日夜受理狀子!苯又嵃鍢蛴钟H自寫了一副對聯:

  黑漆衙門八字開,

  有錢沒理莫進來。

  于是,喊冤的、告狀的百姓絡繹不絕,他一直忙到大天亮。由于鄭板橋判案公正,百姓稱他青天大老爺。

  5、鄭板橋自畫像

  鄭板橋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詩、書、畫堪稱三絕。一天鄭板橋的一位好友笑著對他說:“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對,為自己寫一副聯語吧。”鄭板橋并不以為是玩笑,立即認真地寫起來: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雪梅無兩百枝。

  這副聯語,確是鄭板橋的自我寫照。他對藝術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總愿意虛心求教于別人;而對封建官場的歪風邪氣卻決不隨波逐流。因此,他雖做官,卻處處關心民眾,不逢迎拍馬,終于被罷了官。這副聯語出自他自己的手筆,維妙維肖地活畫出鄭板橋虛心好學、剛直不阿的高風亮節來。

  6、入木三分

  有一次,鄭板橋把自己寫的一些詩作送給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詩,詩中寫道:“我詩無部曲,彌漫列卒伍;頑石亂木根,憑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來砍削他詩中的頑石亂木。

  鄭板橋特別珍視別人的'批評意見,他曾寫過一副對聯:

  隔靴搔癢贊何益,

  入木三分罵亦精。

  他認為那種隔靴搔癢式的庸俗捧場沒有益處,而實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評卻很可貴。魯迅對這副對聯極為贊賞,曾特地手書此聯贈日本漢學家增田涉。

  7、湖光月色圖

  一個秋日,鄭板橋租了一葉扁舟,到興化北鄉去。船行到中堡湖時,已經是晚霞紛飛,夕陽西下的時候了,船家在船后搖櫓,小船悠悠地蕩行著,板橋端坐船頭,觀賞著湖光山色。舉目湖心,艘艘漁船上升起了裊裊輕煙;側耳湖灘,只只菱舟上傳來了陣陣漁歌。天漸漸地黑了。板橋正待回艙時,忽覺眼前一亮,但見半輪上弦月從湖面躍了出來,皎潔的月光映著那微波細浪,像滿湖的碎銀在閃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圖”呵!板橋脫口吟出一句:“半灣活水千江月!鄙下撘髁T,板橋正在沉思下聯時,天色陡然變了。不知從何處刮來了一陣狂風,平靜的湖面頓時翻騰起來,小船被打翻,人被拋在水中。正在危急之時,附近幾只回家的小船趕忙攏來。漁民們從水中救起了板橋和船家,并熱情地請他們到莊上換衣服、用晚飯。席間,漁民們告訴板橋:這里湖中出魚蝦菱藕,岸上產稻麥果蔬,湖中產一種大蚌,里面還經常采到綠豆大的珍珠呢!

  聽著聽著,板橋沉浸在漁家的歡樂之中。是呵,這里一滴水、一粒砂,哪樣不是寶呢?真是“一粒沉砂萬斛珠”呵!

  臨別時,漁民朋友請他寫幾個字,板橋欣然提筆,一揮而就:

  半灣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砂萬斛珠。

  板橋走后,當地漁民請石匠把板橋手跡鐫刻在一塊石碑上,以資紀念。

  8、板橋自壽聯

  鄭板橋,早年家貧,一生只做過兩任知縣,為官清正,體察民情,因幫助農民打贏官司和辦理賑濟,得罪了權貴,而被罷官。他做官前后,都住在揚州賣畫。過六十壽誕時,他自己給自己寫了一副壽聯: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余錢,甕有余釀,釜有余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俗;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這副對聯,寫得輕松愉快,灑落自在,是極為有趣的,傳神地表達出鄭板橋的風度和胸懷,以及老年的興趣和性格。

  9、老先生巧對鄭板橋

  清朝時,有一位教書先生在一個有錢的人家當教師。春天雙方商定一年酬金八吊?墒,到了年終,主人不僅一文錢不給,還把老先生辭退了。老先生便到縣衙門告狀,縣令鄭板橋聽了老先生的申訴之后說:“恐怕你才疏學淺,誤人子弟,不然,人家怎么會不給你酬金呢?我今天要當場考考你,看看你的學問如何?”老先生急忙申辯,并表示愿意當場應試。鄭板橋隨手指著大堂上掛著的燈籠說:“就以燈籠為題,我出一上聯,你對下聯。”于是鄭板橋出了一個上聯:

  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南西北;

  老先生聽了,沉思片刻,便脫口而出:

  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

  鄭板橋聽了,很欣賞老先生的才華,當即下令把被告傳來,結了此案。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的優秀教案06-20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優秀01-03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優秀教案06-18

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優秀教案范文06-10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書教案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12-16

教案五年級下冊語文07-30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6-21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1-29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1-04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