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垃圾的對話教案

時間:2022-11-15 12:40:14 教案 我要投稿

垃圾的對話教案模板(通用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垃圾的對話教案模板(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垃圾的對話教案模板(通用9篇)

  垃圾的對話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垃圾對話”的內容,豐富詞匯:“發霉”、“變形”、“你推我擠”、“吵吵鬧鬧”。知道日常生活的垃圾增多會給人類帶來危害。

  2、鼓勵幼兒對垃圾進行分類并對變廢為寶進行大膽想象,參與創造性的表演。

  3、發展幼兒的記憶力和表現力。

  二、教學準備:

  1、教師帶幼兒觀察周圍的環境,體驗環境污染狀況。

  2、創設環境:垃圾角

  3、錄像帶一盒(大班幼兒對應的配戴各種垃圾進行表演)4、舊報紙、酸奶杯、膠袋、紙盒、布碎等。

  三、教學過程:

  1、教師做掃垃圾的動作,出示充滿垃圾的垃圾筒,引出課題。

  教師引導:“小朋友看到我現在干什么呢?(掃垃圾)老師看到地面有這么多垃圾覺得很不干凈,很不舒服,我要把地面清潔干凈,把垃圾掃進垃圾筒里,你們看垃圾筒里面有這么多的雜物廢品。噓,請小朋友們認真地聽一聽,他們說了些什么呢?”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垃圾的悄悄話”,豐富詞匯。

  提問:

  (1)剛才有什么垃圾在說話?

  (2)舊報紙為什么會說自己還很有用呢?

  (3)廢舊物品還能有用嗎?有些什么用呢?

  3、觀看大班幼兒的情境表演,再聽第二遍故事。

  提問:

  (1)你們看到馬路上的垃圾從哪里來的?

  (2)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垃圾?

  (3)垃圾對人們有什么害處呢?

  (4)我們要怎樣減少垃圾,保護環境?

  4、幼兒學習表演“垃圾的悄悄話”的故事情境。

  先請一組幼兒出來表演給大家看,要求大膽地說出垃圾,說出的垃圾的話,并啟發幼兒想像各種垃圾的動作,然后再請全體幼兒一起表演,分別配戴各種垃圾。最后請表演得最好的一組幼兒出來表演給大家欣賞,老師作最后小結。

  5、活動結束:

  教師引導:“小朋友,我們的活動室也有垃圾,這樣的環境干凈嗎?現在請你們來當環保小衛士,把活動室的環境清潔干凈。但是不要把可以循環再用的舊物丟到垃圾筒里,要把它收起來,下次老師要教你們廢物變寶的一種新本領。

  附故事:

  垃圾的對話人們把不用的、不想留下來的東西扔到垃圾桶里,桶里的垃圾越來越多,擠得喘不過氣,垃圾你推我擠,吵吵鬧鬧。

  舊報紙說:“我的身體被菜汁弄濕了,發霉了,還有一股難聞的氣嗚,難受極了。其實,我還很有用的。”

  酸奶杯說:“實在太擠了,我的身體變形了。”

  膠袋、紙盒、布碎也在輕輕地嘆氣:“哎,人們扔的垃圾越來越多,再這樣下去地球不知道變什么樣了,真擔心!”

  垃圾的對話教案2

  活動目標:

  1.有廢物利用的意識,對回收垃圾、給垃圾分類有興趣。

  2.養成回收垃圾的習慣,增強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意識。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變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類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認知準備:幼兒對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認識,看見過垃圾場、垃圾堆。

  2.材料準備:

  (1)垃圾場圖片,玻璃從回收到再生的圖片一套。

  (2)幾個大籃子。

  (3)每個幼兒從家里帶來報紙、易拉罐、紙盒子、玻璃瓶等廢舊物品(裝在大籃子里)。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話題。師:什么是垃圾?(不要的東西、沒有用的東西就是垃圾。)

  二、觀察垃圾場圖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壞處。

  1.了解垃圾的處理方法以及給人們帶來的害處。

  師:我們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來越多。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這些方法來處理垃圾有什么缺點?會給人們帶來什么害處?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蒼蠅、病菌;

  焚燒法:容易產生煙塵污染;積肥法:農業生產幾乎都不用積肥了。

  2.啟發幼兒討論:有什么辦法可以減少垃圾?

  三、引導幼兒為垃圾分類。

  1.出示幼兒帶來的各種廢舊物品,請幼兒動腦筋想一想:這些垃圾真的就沒有用了嗎?

  (1)觀察“玻璃瓶從回收到再生”的圖片,悅一說廢舊玻璃瓶是如何變成嶄新的玻璃制品的。

  (2)討論:廢紙怎樣變成新紙?舊的易拉罐怎樣變成新的易拉罐?

  小結:垃圾并不是非丟不可,很多垃圾還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專門把廢舊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導幼兒給垃圾分類。

  師:為了方便回收,我們應當把垃圾分類整理。看一看,哪些廢品可以分為一類呢?允許幼兒互相討論,可提示幼兒,把質地相同的東西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并探索用圖案標志來標明種類。

  一般來說,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為四類:

  (1)金屬:如鐵罐、鋁罐、錫等,回收后送往工廠,可以再冶煉成各種金屬制品。

  (2)紙張:利用舊紙做原料,制成再生紙。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經過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復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3.提出要求: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廢舊物品拿到幼兒園來,并分類放好,再賣給收廢品的人。愿小朋友都爭當小小環保尖兵,讓好多廢品又變成新的有用的東西,為地球減少垃圾,節約能源。

  垃圾的對話教案3

  活動意圖:

  生活中多數幼兒不知道為什么要分開放垃圾。所以開展此次活動。了解關于垃圾的初步知識:垃圾的產生、垃圾的種類、垃圾的處理方法、分類垃圾桶的作用與類別。讓幼兒把學到的垃圾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把垃圾分類意識、環保意識植根于幼兒心中。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垃圾分類意識。

  2、了解垃圾分類法,將其運用生活中。

  3、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班鹼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有初步垃圾分類知識,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3、感受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活動重點:

  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生活聯系在一起。

  活動難點:

  垃圾桶標志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出示垃圾桶標志的圖片(可回收、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

  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2、設計垃圾桶標志。

  (1)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

  廚余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分它們?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志。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志。

  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3、做好垃圾桶標志后,玩“垃圾分類”游戲。

  游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于什么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教師:鉛筆頭是什么垃圾?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鉛。

  4、延伸活動。

  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運用到生活中。

  活動反思:

  活動產生于幼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對有關垃圾知識的了解及垃圾分類標志的設計與運用,解決了遇到的問題,并在實際使用時不斷修正、鞏固與完善。真正體現了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的精神。目標和活動形式的確定上,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的內容符合幼兒興趣,同時又具有一定挑戰性,有利于幼兒動手動腦。

  不足之處:

  垃圾桶標志設計環節有點急,對垃圾桶標志的分析不夠深入。

  垃圾的對話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道生活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意義,以及基本的方法。

  2.理解標志和圖示的意義,初步學會使用標志和圖示。

  教學難點:

  理解書中標志和圖示的意義。

  教學重點:

  理解圖示所表達的意思。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請幼兒進行口頭小調查:我家的垃圾怎么處理。

  2.材料準備:制作圖表需要的材料,大書。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 . 請幾位表達能力強的幼兒說說他們的調查結果,然后將他們的敘述記錄下來,填入表中。

  2 . 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大書封面:今天我們要閱讀的大書,題目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大家看看,封面上有哪些廢舊的物品。

  二、閱讀大書

  1 . 封面

  請幼兒認真閱讀封面,將他們發現的廢舊物品,填入表中。

  2 . 閱讀第一頁和第二頁。

  教師帶領幼兒朗讀文字,圖畫和文字同時出現,用文字幫幼兒理解圖畫的信息。

  3 . 閱讀第三頁。

  圖文共同呈現,教師朗讀文字,請幼兒想想,這些廢紙可以做什么?

  4 . 閱讀第五頁。

  遮擋文字,教師請幼兒觀察畫面,說出這些是玻璃瓶,請幼兒想想,如果為這一頁加上文字,可以寫什么?(啟發幼兒用第三頁的句式,進行仿編)

  5 . 閱讀第七頁。

  遮擋文字,教師請幼兒觀察畫面,說出這些是塑料瓶,請幼兒想想,如果為這一頁加上文字,可以寫什么?(啟發幼兒用第三頁的句式,進行仿編)

  6 . 閱讀第九頁。

  遮擋文字,教師請幼兒觀察畫面,說出這些是易拉罐,請幼兒想想,如果為這一頁加上文字,可以寫什么?(啟發幼兒用第三頁的句式,進行仿編)

  7 . 閱讀第四頁。

  翻到第三頁進行小結,我們現在可以把可以回收利用的廢舊物品分成了四類,小朋友都想出了很多回收利用的好主意,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都告訴了我們哪些回收利用的辦法。(圖文共同出現)看,人們可以用廢紙制造什么呢?

  8 . 閱讀第六頁、第八頁、第十頁。

  請幼兒看圖說出廢舊材料可以回收制成什么。

  9 . 閱讀第十一頁。

  在我們的小調查中,還有一樣垃圾很重要,不能隨意丟棄的,是什么呢?電池應該放到哪里?

  10 . 閱讀第十二頁。

  (遮蓋文字),這是什么標志,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請幼兒回家尋找這個標志,下次活動時討論。

  三、總結分享

  和幼兒一起回顧最初的調查討論表,看看當時孩子們的發言中,有哪些正確的和錯誤的地方,加深幼兒對讀本的理解。

  垃圾的對話教案5

  設計背景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美麗的花壇旁邊有人們丟棄的果皮,隨手亂扔紙巾。這種現象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對待生活的態度。幼兒期的生活還處在他律的階段,他們并不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別人這樣做,他們也會這樣做。作為老師應該讓幼兒或得正確的情感體驗,要讓幼兒明白不文明行為對我們的社會、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關心、愛護周圍的環境,關注自身的生存空間,養成講衛生、愛清潔、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使他們在內化的過程中成為良好行為習慣的宣傳者、執行者,并將良好的習慣泛化到周圍人身上,從中找到快樂。選擇“垃圾回家”作為教材,使幼兒了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讓幼兒在丟棄時能做到分類投放,真正做到讓垃圾“回家”,萌發幼兒愛護生存環境的情感,從小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幼兒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并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訂以下活動目標:

  ① 幫助幼兒了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并能區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② 養成不亂丟棄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③ 引導幼兒愿意為維護環境衛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幫助幼兒區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活動難點:是為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1、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和垃圾分類標志、教學錄像。

  2、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環境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的垃圾及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讓幼兒了解垃圾的來源。(播放錄像)垃圾從哪里來?垃圾有什么危害?

  基本部分:

  1、了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垃圾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么做?

  2、送垃圾回家游戲 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環保垃圾筒內。“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為什么他們有不同的顏色?“可回收是什么顏色?不可回收是什么顏色?有害垃圾是什么顏色?你們能將他們送回家嗎?

  結束部分:

  設計環保標志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環保標志”“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該做些什么?”

  教學反思

  我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事物,本著《綱要》提出的內容,從生活中的點滴入手,用一些直觀的教學手法來完成本活動。此次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于生活,通過垃圾引出環保,從生活中小事體現環保這件大事,以小見大,激起幼兒關注生存的環境,樹立環保意識,并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獲得了無窮樂趣,也懂得環保從身邊點滴做起這個道理。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音、像為一體,形象、生動展現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垃圾的對話教案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樣產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讓幼兒知道應該每天清掃垃圾,不亂扔亂撿垃圾;垃圾應放進垃圾的“家”。

  活動一:“垃圾的產生”

  活動準備:

  1、各種亂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廠生產而產生的工業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圖片。

  2、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參觀圖片、相片,討論:你從照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見過這些現象?

  2、看圖了解并討論:垃圾是怎樣產生的?

  3、教師小結:垃圾的產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建筑垃圾。

  4、幼兒自由討論: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是從哪里來的?

  活動二:“垃圾的危害”

  活動準備:

  1、圖片四幅:(1)垃圾堆上布滿蚊蠅等害蟲;(2)在醫院打點滴的腹瀉病人;(3)行人手捂鼻子、踮腳在污水橫流、垃圾橫堆的路面上行走;(4)小朋友

  撿了垃圾放進口袋里。

  2、實物投影儀;活動室地面散布一些紙屑、紙片。

  活動過程:

  1、讓幼兒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師清掃地面。

  2、組織幼兒討論:垃圾對我們會有哪些危害?

  3、看圖片(1)(3)了解:垃圾的危害。

  4、看圖片(四)討論:小朋友往口袋里撿垃圾,他做得對嗎?有什么害處?應該怎樣做?

  垃圾的對話教案7

  活動目標:

  使幼兒簡單了解幾種廢舊物品的處理方法,以及知道這樣做的好處,增強幼兒資源再利用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PPT,各種廢舊物品(報紙、玩具、書、小衣服等);幼兒展開前期的調查

  活動過程:

  一、從身邊垃圾筒的調查情況入手,發現問題。

  1、老師出示教室中垃圾的調查情況。

  2、幼兒說問題、交流感想。

  3、小結:原來有許多廢舊物品還可以再利用。

  二、簡單了解幾種廢舊物品的處理方法。

  1、老師出示大的垃圾袋,展示其中的物品。

  就這些即將丟棄的物品,幼兒每組進行討論、記錄、交流,還有什么用。

  老師總結幼兒的方法:送人、修補、制作、反復使用、制作作品、其它。

  2、PPT展示

  交流:垃圾哪里去了

  垃圾會被怎樣處理呢(調查結果)

  哪種方法還可以使垃圾變成寶貝呢

  老師小結垃圾處理方法:焚燒、堆肥、填埋、循環利用?

  3、討論:哪種方法適合上海(老師以讀報的方式展示答案)

  三、用語言與表演等形式總結方法

  鼓勵孩子們設計廣告語和廣告形式,把這些好方法介紹給大家,讓別人一聽就明白應該怎么做。

  垃圾的對話教案8

  設計意圖:

  1、通過活動,使幼兒在了解了什么樣的垃圾是可以重新利用的,來建立和鞏固初步的環保意識。

  2、能在討論中理解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不對的。

  3、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環保是需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的。

  目標:

  1、懂得什么是生活垃圾,它會污染環境,不利人們的健康。

  2、知道不要亂扔垃圾,保持環境的清潔,感受清潔環境的美。

  準備:

  1、尋找小區內清潔和骯臟的不同環境。

  2、裝垃圾的塑料帶若干只。

  過程:

  一、引導幼兒討論,引出話題。

  1、說說有哪些生活垃圾。(廚房里的蛋殼、菜葉,瓜皮果殼,吃下來的肉骨頭、魚刺,紙屑、糖紙等。)

  2、引導幼兒談自己的感受。

  二、討論:不亂扔垃圾。

  1、你家里把垃圾丟在哪里?

  2、你在馬路上看見有香蕉皮之類的垃圾會怎么做?

  3、你和爸爸媽媽出去玩,要是有垃圾了怎么做的?

  4、要是在輪船、公交車上有垃圾了,你是怎么處理垃圾的?

  5、幼兒討論后請個別幼兒回答,并請別的幼兒補充。

  三、組織幼兒實踐活動。

  一起去找找哪里有垃圾,將垃圾撿到塑料帶子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

  四、回活動室,洗手。教師簡單評價,加深環保意識。

  垃圾的對話教案9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垃圾,知道垃圾應該扔進垃圾桶,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3、知道不能亂扔垃圾,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和幼兒共同收集塑料瓶、紙盒、包裝袋等廢品,收集幼兒當天做手工后的廢紙、吃點心的包裝紙、水果皮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收集的各種生活垃圾,引導幼兒認識、講述。

  提問:這是什么?

  它從哪里來的?

  我們應該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結: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多垃圾,這些垃圾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污染,我們不能亂扔,應該把它扔進垃圾桶里。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提問:你們認識這兩個標志嗎?

  它告訴我們它能回收什么樣的垃圾呢?

  (2)討論: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結:有一些垃圾,他還可以回收循環使用,如:紙制品、塑料制品、廢金屬物品、廢舊電池、廢舊衣物紡織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還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葉、剩菜剩飯、花草樹枝樹葉等。這些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環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戲:動手樂

  幼兒和教師一起將收集起來的垃圾分分類,送進垃圾桶。

  活動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都知道垃圾要扔進垃圾桶,但是對“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并不熟悉。這一點跟生活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在孩子們身邊的小區垃圾桶都是不用分類的,上面也沒有分類標志。家長環境保護的意識薄弱,孩子也沒有更多的了解。

  基于對這些情況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將分類垃圾桶、分類標志呈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看到,這樣比沒有圖片一味空談更能讓幼兒接受。幼兒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同時還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垃圾的對話教案】相關文章:

垃圾的對話教案(精選6篇)11-14

垃圾的對話教案范文(通用7篇)11-15

垃圾的對話初中作文06-02

垃圾的對話幼兒園環保教學教案06-10

垃圾桶的對話童話作文05-21

垃圾桶的對話的想象作文08-09

垃圾桶的對話作文600字01-03

掃把與垃圾桶的對話的想象作文05-20

《垃圾》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