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凡卡教案

時間:2022-10-19 18:29:49 教案 我要投稿

凡卡教案范文匯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凡卡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凡卡教案范文匯編10篇

凡卡教案 篇1

  《凡卡》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舊俄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過學習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來了解他的內心。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凡卡寫的信的內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難。

  2.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

  (三)以“信”為線索,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了解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翻譯小說——《凡卡》。小說的作者是19世紀后期俄國的偉大作家契訶夫。契訶夫從小就熟悉學徒生活,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寫得真實感人。他寫了很多極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統治和舊俄人民悲慘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經受到列寧的贊賞。今天學習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舊俄沙皇統治時期人民的悲慘生活。

  (二)自學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自己,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2.弄清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名字要讀順口。

  3.思考下列問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凡卡是怎樣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樣?

  (2)小說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3)凡卡給爺爺的信主要寫些什么?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要讀準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詞語解釋。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說的主人公。

  阿里亞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瑪卡里奇:凡卡的爺爺。

  日發略維夫:老爺,爺爺工作的那家莊園的莊園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爾,阿遼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頭制成。

凡卡教案 篇2

  背景知識

  1.訓練快速默讀,提高默讀能力仍然是本課閱讀訓練的重點。訓練快速默讀,一要在讀前讓學生明確默讀的任務,使默讀的指向性更明確;二是規定統一的默讀時間,到時就得停止默讀;三要按詞語、句子,一行一行讀。

  2.《凡卡》是19世紀末俄國杰出的作家契訶夫的作品。他父親開雜貨店,有兩個學徒。契訶夫的父親經常虐待他們。契訶夫從小就同情并熟悉學徒的不幸遭遇。大學畢業后契訶夫當過醫生,又去流放犯人的庫頁島旅行過。因此他對沙俄黑暗制度不深刻的認識。他寫《凡卡》就是為了反映勞動人民悲慘的生活。

  3.《凡卡》是傳統名篇,通過鞋鋪學徒凡卡的悲慘遭遇,反遇了沙俄時代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圣誕節前夜,凡卡趁老板他們去做禮拜,偷偷地準備寫信。第二段(第3-15自然段)記敘了凡卡在城里所受的種種虐待,回憶了在鄉村時的生活,哀求爺爺帶他回去。第二段(第16-21自然段)寫凡卡寫好信封興奮地寄出信,懷著甜蜜的希望進入夢鄉。本課既是快速默讀的訓練材料,又是訓練有感情地朗讀,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的好課文。

  教學目標

  1.繼續進行默讀訓練,提高默讀的速度與質量。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表情朗讀。

  2.學會12個生字,理解“保佑”第8個詞語的意思,會用“指望、打攪”造句。

  3.讀懂凡卡的信,了解沙俄制度下窮苦孩子生活的悲慘,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愛。

  重點與難點

  重點:訓練快速默讀,提高默讀質量,領會課文中心,激發對新中國的熱愛。

  難點:理清作者敘述、書信內容和鄉村生活插敘的三條線;正確理解凡卡鄉村生活回憶的反襯作用;體會結尾貌喜實悲的含蓄寫法。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生字記號,準備默讀訓練小黑板、燈片。

  二、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預習生字詞并檢查,快速默讀訓練,初知課文大意。

  2.統一分段,質疑問難。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揭題:我們9歲時擁有什么?今天我們看看沙皇俄國一個9歲的小男孩凡卡過的是什么生活。

  2.簡介作者:見“背景知識”2。

  3.初讀課文。

  (1)生字詞自覺:

  音重點:墅shù不讀yě楦xuàn不讀xuān

  摩mā摩平mó摩托似shì似的sì似乎

  差chāi郵差chā差距chà差勁

  形重點:噎--抽噎蘸--上下結構,共22畫

  醺--左右結構,酉部,右邊第8畫豎。

  自由讀--互讀互查--指名讀--齊讀。

  形重點教師板書示范,學生當堂1分鐘練習書寫。

  (2)快速默讀課文。讀前出示下列問題:①凡卡叫什么名字?是怎樣一個人?②凡卡的爺爺是干什么的?③課文主要寫什么?凡卡的要求是什么?為什么提這個要求?

  限時4分鐘默讀,邊讀邊圈劃。讀后全班交流匯報。

  (3)再次快速默讀,理清人物關系。

  出示下列人名黑板,默讀3分鐘用線聯上。

  姓名身分

  阿里亞希涅鞋店老板

  阿遼娜爺爺

  艾果爾鄉下的老爺

  康司坦丁·瑪卡里奇(凡卡)學徒

  菲吉卡鄉下窮人

  伊凡·菇科夫牧羊人

  日發略維夫鄉下窮人

  個別學生在燈片上作業,全班校對。

  注:伊凡是凡卡本名,茹科夫是姓,凡卡是愛稱。作者同情小伊凡,敘述時用愛稱,而凡卡在給爺爺寫信的署名上用“伊凡”。

  4.訓練分段。

  (1)出示提示:按寫信前后分三段,將第二段分為四個部分。

  (2)質疑問難,梳理需全班討論的問題。例如:①爺爺為什么把唯一的小孫孫凡卡送到城里來當學徒吃苦?②凡卡寫信時為什么要反復回憶鄉下的事情?③為什么第10、11自然段后面沒有引號?④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會把凡卡接回家嗎?

  5.鞏固作業。

  (1)作業本上第1、2題。

  (2)朗讀課文,把回憶鄉下生活的自然段在△在段前標出。

凡卡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來了解他的內心(過程與方法)。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識與技能)

  3.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舊俄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進文本

  生活化導入,讓班級的學生描述一個最幸福的生活場景(這個導入可以使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與凡卡的生活進行對比,從而更能認識到凡卡的痛苦,也會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潛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最有效果)。

  二、熟悉文本

  1.用生字詞(讀音、解釋)檢查預習情況(“知識與技能”目標)。

  凡卡茹(rǘ)科夫 楦(xuàn)頭 保佑(yòu) 別墅(shǜ)

  蘸(zhàn)了蘸筆尖 小崽(zǎi)子 搓(cuō)煙葉 打攪(jiǎo)

  2.用文章內容來檢查預習。

  凡卡的這封信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啊(“知識與技能”目標)?

  向爺爺述說自己在鞋匠阿里亞希涅那兒所遭遇的痛苦,想讓爺爺把自己接到身邊。

  他在鞋匠阿里亞希涅那兒遭遇哪些痛苦啊?(對課文的熟悉并不多余,因為深入分析深入解讀是一定要以充分熟悉文本為基礎的)

  3.檢查朗讀(全文或某些段落)

  三、解讀文本

  提幾個問題貫穿起課堂的邏輯結構(“過程與方法”目標)

  第一個問題:文章寫道,凡卡把自己的這封信投入了郵箱,可是,請大家根據課文內容思考,凡卡的這封信能夠寄出去嗎?

  學生的回答肯定不夠全面,教師不要急于公布正確答案,而是要形成懸念,讓學生再讀課文,熟悉文本(在這里,教師提示學生默讀課文,這是正確回答的前提),在一堂課里,不同形式的熟悉文本既能為深入解讀文本打下堅守基礎,又是語文教學“語文味”的重要體現。這個時候的教師可以用“為什么”“你怎么這樣認為呢”“你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思路”等的問題來讓學生自己質疑自己的答案,從而形成進一步閱讀文本的要求和興趣。

  第二個問題:既然凡卡的這封信最后不能寄出,為什么他還要寫呢,他不寫行不行啊?

  上面我們已經了解了信的內容,反映了凡卡的痛苦生活,有了痛苦如果有個地方說一說,對一個人來說有哪些作用呢?

  心靈的慰藉,一種暫時的安慰,這是生命的必須。如果有痛苦沒有地方訴說,會使我們更加痛苦。所以,凡卡的這封信即便是最后不能寄出,他也要寫。最后他能夠“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就說明了這一點。

  所以,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朋友有了痛苦我們就應該認真地傾聽他的訴說;同樣,如果自己有了痛苦也應當找個合適的機會向朋友訴說,讓朋友分擔自己的痛苦。“一個快樂兩個人分享,一個兩個快樂;一份痛苦兩個分擔,一個只有一半的痛苦。”(如果長期堅持這樣的教學,學生的同情心就會逐步形成了,也就是“三維目標”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了)

  插入全文朗讀。

  第三個問題:假如凡卡的這封信能夠順利寄出,爺爺很快就能收到,他的爺爺會來接他回去嗎?

  學生討論思考回答。不能。爺爺讓他在鞋匠阿里亞希涅干什么,爺爺自己是什么狀況呢,爺爺能夠養活他嗎?通過這些追問,學生一方面認識到爺爺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即便是能夠把他接回去,在爺爺的主人——日發維夫老爺家里干活,還是一樣地會受這樣的折磨(而且,爺爺給他的選擇是最好的,不管是哪個時代哪種社會,有手藝往往總是生活得比較好)。

  自己的主人是這樣,爺爺的主人也會這樣,請大家思考,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當時的社會都這樣,即所謂“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時代,自然地引出對作者和背景的介紹。這個時候介紹作者和背景,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當時的沙俄統治和普通百姓所經受著的折磨和痛苦,從而更加同情凡卡和爺爺,更加憎恨沙俄的統治者和那些欺壓百姓的地主階段,也有利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進一步形成(在教學中,“順其自然”,順著教學進程的自然而安排教學環節,這也是現代教學所倡導的,以前的教學總是在開頭就介紹作者和背景,往往使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浪費了教學資源,影響了文本的解讀。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這樣一個原則——“一切安排都以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來進行”,有了這個前提,就可以讓我們做到,如果一開始介紹作者和背景能夠有助于課堂學習,那我們就在一開始介紹作者和背景,如果不能,我們就動腦子把這兩個“知人論世”的重要內容安排在其它合適的位置)。

  四、升華文本

  第四個問題:文章最后寫道凡卡在夢里,看見的很多美好的情景,寫這些有什么作用啊?

  請大家聯系全文(提醒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和時代背景思考一下,然后作出回答。

凡卡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2、了解沙皇統治下俄國勞動人民的凄慘生活。

  3、讓同學領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九歲時的生活狀況是怎樣的。是不是正享受著快樂的童年生活呢?在家是家長的寵兒,在學校有老師教你們知識。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同齡的小學徒凡卡他過著怎樣的生活。

  二、熟悉課文內容,整體理解課文

  1、由朗讀課文,邊讀邊考慮:

  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課文主要寫了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脈絡,小組討論:

  以信為線索,課文講了哪幾局部內容?你能試著給課文分段嗎?

  分為三局部:

  寫信前(1~2段);寫信中(3~15段);寫信后(16~21段)。

  第一局部:圣誕節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準備給爺爺寫信。

  第二局部:凡卡寫信的內容及聯想。

  第三局部:凡卡寫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夢。

  追問:大家能說說分段的依據嗎?

  (依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3、默讀課文第二局部,找找哪些是凡卡寫信的內容?哪些是寫凡卡在寫信時聯想到的?

  寫信的內容: 3、8、10、11、12、15。

  寫信時聯想到的:4、5、6、13、14。

  三、從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情感

  1、以小組為單位默讀課文,把信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

  “凡卡是個怎樣的小朋友”?“信中寫了哪些內容”?

  以此引導同學細細讀信。通過讀書、討論、總結出以下幾點:

  ⑴ 凡卡是個孤兒,只有爺爺一個親人,他思念爺爺。

  ⑵ 凡卡在鞋匠家過著非人的凄慘的學徒生活,受盡折磨。

  ⑶ 莫斯科的情況,這個大城市不是窮人的天下。

  ⑷ 凡卡央求爺爺帶他回到鄉下。

  2、了解凡卡的凄慘生活,默讀“凡卡在鞋鋪受盡折磨”一段(8段),討論:

  凡卡在鞋鋪里受到了怎樣的折磨?

  (找出原句并概括。)

  挨打:被老板揪著頭發,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打;老板娘用魚嘴戳他的臉;

  挨餓:吃的“簡直沒有”、“一點兒”、“又是一點兒”;

  挨凍:而且睡不好。

  3、提問:

  凡卡為什么會受到折磨?

  (只要同學根據自身的理解說的恰當都可以,培養同學整體掌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

  教師適時簡要介紹文章背景:

  沙皇統治下窮苦小朋友的凄慘生活。《凡卡》寫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統治時,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里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倒霉命運。

  4、進行德育滲透,讓同學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發同學愛祖國。

  5、朗讀指導:

  ⑴ 考慮:

  一個九歲的小朋友擔負這么重的勞動,遭受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該怎么讀呢?

  ⑵ 師范讀并指導。

  ⑶ 同學自由朗讀。

  ⑷ 全班朗讀。

  四、安排作業

  1、積累詞語;

  2、查找作者生平以及有資料。

  【板書設計】

  挨打:揪、拖、打、戳

  挨餓:簡直沒有

  挨凍:而且睡不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讓同學理解文章運用寫信的過程記敘,采用插敘、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

  2、讓同學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凡卡寫信的內容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并理解他的內心。

  【教學重點】

  1、對比手法的運用。

  2、通過凡卡寫信的內容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并理解他的內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解讀了凡卡信的內容,今天我們接著來看看凡卡在寫信時聯想到了什么。

  二、從凡卡的聯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情感

  1、朗讀凡卡的聯想,考慮:

  凡卡聯想起什么事?

  指明2個同學分別朗讀,然后讓其他同學概括:

  4、5、6段:第一次聯想到了爺爺守夜的情形和鄉村冬夜的景色。

  13、14段: 第二次聯想到與爺爺砍圣誕樹的情景。

  2、考慮:

  凡卡為什么會想起這些?

  小組討論然后回答:

  聯想到爺爺,突出了凡卡對爺爺的思念;

  聯想冬夜的景色,說明冬夜充溢了快活、歡樂的氣氛,這與凡卡的學徒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說明凡卡思念爺爺,思念家鄉的一切;

  聯想到爺爺砍圣誕樹可以看出爺爺在農村的生活很貧苦,但在凡卡的回憶里是那樣的美好、快樂、有趣,反襯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單與凄涼。

  (對比前文寫莫斯科的一段。)

  3、指導朗讀:

  怎么把回憶中的快活讀出來?

  (重點讀第6段和第13段。)

  4、小結:

  兩段回憶是本文的插敘;

  這兩段對鄉村美好生活的聯想對凡卡的凄涼凄慘的學徒生活起了對比、反襯作用。

  三、從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感情

  1、找出作者的敘述局部,想想凡卡在寫信時,心情是怎樣的?有什么變化嗎?

  2、理解重點句子,從重點詞中體會凡卡的內心活動:

  ⑴ 凡卡撇撇嘴,拿臟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⑵ 他很滿意沒人打攪他寫信,就戴上帽子,連破皮襖都沒披,只衣著襯衫,跑到街上去了。

  ⑶ 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1句對凡卡訴說自身受折磨情況后的動作描寫,突出表示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

  第2句說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讓爺爺快點來接他,快點脫離苦海的內心活動。

  第3句由于寫信沒有被打攪而滿意,寄信也很順利,心情肯定輕松了許多。所以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3、交叉在理解第1句后,朗讀15段,加深理解凡卡的心情:

  同學齊讀,讀完提問,從朗讀中你體會到凡卡怎樣的心情?

  (凡卡孤苦無依,受盡折磨,凡卡迫切希望離開這里。)

  4、交叉在理解第3句后,凡卡的信寄出去了,凡卡的愿望會實現嗎?

  (從文中找依據。)

  為什么還要寫他的夢?

  (夢中的美好反襯出實際的嚴酷。)

  四、安排作業

  擇A或者C或者C完成:

  A、用第一人稱,按時間順序寫出凡卡的故事。

  B、用“凡卡的故事”為題改寫這個故事。

  C、你有什么想對凡卡說的?能否給凡卡寫一封信。

凡卡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凡卡的生活經歷,走進凡卡的內心世界去體驗,感悟。知道一百多年前與我們仿佛年紀的孩子曾有過的苦難經歷,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使之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過程與方法:

  1 走進凡卡的內心愿望——通過初讀課文,了解一個九歲孤兒那小小的,并不過分的愿望是什么?

  2 走進凡卡的現實生活——以朗讀指導為重點的教學手段,通過朗讀,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走進凡卡那黑暗的,非人的生活中去,從中體會凡卡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復請求爺爺帶他回鄉村里去。

  3 走進凡卡的情感世界——借助多媒體等輔助手段,進一步幫助學生喚起自己的生活經驗,“將人心比自心”,更加深刻地體驗凡卡的內心世界——一個善良可愛,天真幼稚的小男孩,他的痛苦,他的渴望,他的憧憬……從而激發學生對凡卡更加強烈的同情心。

  知識與能力: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蘸、戳、撇、醺”4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立柜、生銹、摩平、皮襖、揪著、稀粥、逮住、地址、郵筒、暖炕、圣誕節。

  2、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領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凡卡的生活經歷,走進凡卡的內心世界去體驗,感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學生對凡卡強烈的同情心。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對于表現人物特點,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學準備:

  CAI課件;學生寫上名字的質疑問難紙條;楦頭實物。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些什么?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凡卡。

  二、簡介契訶夫。

  三、檢查生字詞。

  1、學會10個生字。

  2、認識“蘸、戳、撇、醺”4個字。

  3、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立柜、生銹、摩平、皮襖、揪著、稀粥、逮住、地址、郵筒、暖炕、圣誕節。

  四、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寫在紙條上面,并寫上自己的名字。

  六、探究性學習:凡卡為什么要給爺爺寫信?為什么希望爺爺帶他回到村子里去?凡卡的鄉村生活是怎樣的?

  七、課后作業:找到寫凡卡信的內容的有關段落,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凡卡的生活經歷,走進凡卡的內心世界去體驗,感悟。知道一百多年前與我們仿佛年紀的孩子曾有過的苦難經歷,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使之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過程與方法:

  1 走進凡卡的內心愿望——初讀凡卡的信,了解一個九歲孤兒那小小的,并不過分的愿望是什么?

  2 走進凡卡的現實生活——以朗讀指導為重點的教學手段,通過朗讀,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走進凡卡那黑暗的,非人的生活中去,從中體會凡卡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復請求爺爺帶他回鄉村里去。

  3 走進凡卡的情感世界——借助多媒體等輔助手段,進一步幫助學生喚起自己的生活經驗,“將人心比自心”,更加深刻地體驗凡卡的內心世界——一個善良可愛,天真幼稚的小男孩,他的痛苦,他的渴望,他的憧憬……從而激發學生對凡卡更加強烈的同情心。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進一步提高“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凡卡的生活經歷,走進凡卡的內心世界去體驗,感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學生對凡卡強烈的同情心。

  教學難點:

  語文工具性的體現——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表達效果;對比,細節描寫等對于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標點符號的使用……

  準備階段:了解圣誕節,聽圣誕歌許愿。(視當時情況靈活處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憶,引出目標。

  導語:這是個圣誕節的前夜,鞋店老板,老板娘和伙計們到教堂去做禮拜了,他們在祈禱自己一家的幸福,平安.凡卡利用這難得的時間摩平一張揉縐了的白紙,給他唯一的親人——鄉下的爺爺寫信,請求爺爺帶他回到村子里去。

  質疑:凡卡為什么希望爺爺帶他回到村子里去?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凡卡的'鄉村生活,今天我們重點讀讀凡卡的信,通過凡卡的信來了解他的城市生活,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二、圍繞目標,自主學讀。

  1請同學們重點讀讀8、10、15自然段,勾畫圈點,找找凡卡要回鄉下有哪些原因?——走進凡卡的城市生活。

  2學生自讀交流。

  [自讀初悟]

  三、師生合作,探究研讀。

  共同探究信的內容,走進凡卡的現實生活,了解凡卡內心愿望的出處。

  1評讀第八節,體會他生活的痛苦,突出個性化閱讀。

  肯定、鼓勵、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去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抓住文中的字、詞深入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想象;通過朗讀表現自己語言所不能表達出的痛苦……)

  2遷移其他段落,運用上面的學法自讀自悟,深入了解凡卡的現實生活的殘酷,從內心深處喚起對凡卡的同情。

  [研讀深究]

  四、品味語句,積淀語感。

  1再讀凡卡的信,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詞句等多讀一讀,還可與同學交流體會。

  2全班交流展示朗讀。(配樂美讀。)

  3引導學生尋找信中凡卡三處哀求爺爺帶他回鄉下的語句。(一讀三次表達愿望的語句。)

  4 牽引學生的回憶掠過上節課的“鄉村回憶”部分,以音響效果引發學生的再造想象,激起學生的共鳴,體會凡卡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現實生活的殘酷,從而更加全面深入地進入凡卡的情感世界,再讀三次表達愿望的語句。

  [美讀悟情]

  五、小結解惑,再次生疑。

  信收到沒有,凡卡的夢能否實現?下節課繼續探究。

  板書略

  第三課時

  一、再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探究性學習(一)。

  討論: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為什么?

  三、探究性學習(二)。

  本課在表達方法上對你有什么啟發?舉例說一說。(引導學生領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對于表現人物特點,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四、探究性學習(三)。

  你喜歡哪些詞句,與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可以讀,可以分析,可以談感受……)

  五、書面作業。

  1 把喜歡的詞句抄寫下來。

  2 課文在凡卡睡熟并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會發生什么事情?(討論,課后寫小作文。)

  3 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凡卡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板書略。

凡卡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凡卡寫信的內容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來了解他的內心。

  2了解沙皇統治下窮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凡卡寫信的內容,了解凡卡遭受苦難。

  2理解寫信過程中的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三教學創新點:

  1本課時教學力求有學生為主體。以理解,激情為主線實施教學。

  2由于凡卡的遭遇是由敘述、信、回憶三部分穿插起來的,這么復雜的內容組合,我采取讓學生進行選擇

  學習,使學生在興趣中選取擇,在選擇中順序發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通過第一課時的復習和課后預習,能告訴大家,課文中的哪些描寫給你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現在屏幕上:學徒生活、守夜、砍柴、請求、寄信)

  2如果我們將這些復雜的內容組合按照這樣的條理,再整理一下,同學一定會感到學得更輕松,理解透徹。試一試(指名在黑板上拖動鼠標)。師相機板書:學徒生活,鄉下生活。

  3作者契訶夫通過借凡卡的城里生活和鄉下生活的美好回憶,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沙俄才九歲孩子的?(板書悲慘命運)

  二導入:

  同學們小聲、快速地閱讀課文,看看凡卡敘述自已的悲慘命運

  的哪些敘述讓你最受感動?為什么?(出示VCD)凡卡別想睡覺。

  四同桌互相交感受,選擇一名最能代表你這種感受的句子讀給同桌聽。

  五(學生匯報)師:找到了嗎?怎樣找到的?出示理解、訓練:

  1屏幕顯示:A畫出老板毒打凡卡的動詞,談談你的體會;

  B畫出表示伙伴們捉弄的句子。(板書:挨打)

  C理解打的不同用法。

  2朗讀指導:如果我們能把這些動詞讀重一點,加點藝術感,融入自己的激情,相信能更能讓聽眾感受受老板的兇惡和凡卡的可憐。

  六除此之外,凡卡還告訴爺爺什么?指名讀,讀出凡卡令人同情的語氣來(讀好一點兒)板書:挨餓|

  七還要經受什么折磨?(板書:挨餓)

  八全班讀再次感受凡卡生命的艱辛和心中的痛苦。

  九是啊,我們想一下,一個才九歲的孩子卻負擔起這么沉重的勞動,遭受這么多的折磨,怎么受得了啊?所以他向爺爺哀求。

  1指名讀,讀得好些嗎?這什么?

  2出示間樂文字讀;

  3開火車讀,

  4男女生讀

  5再次播放音樂文字,全班齊讀。

  師:同學們伴樂的感情朗足以讓我感受到凡卡極度痛苦的內心世界,(指導學生從撇、揉、抽噎事業說明強調內心是通過動作、語言來表達的。

  十他盼望爺爺快點接他回去這成了凡卡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所以他跟爺爺許愿。師生共讀:第十自然段。

  十一是的,課文不光只是寫了凡卡迫切地期望能接回鄉下去,還寫了凡卡向爺爺訴說,還將回憶很多快樂的過去。請你從課文選擇你認為能體現出凡卡命運的悲慘、內心極度痛苦的片段,感情朗讀,小組交流。說說你是怎樣體會的,還有什么疑問?

  十二學生自做小老師,檢查匯報情況;師先說規則;每個片斷將由文字和圖片組成,由老師自己操作:

  1匯報參考:

  訴說莫斯科城的生活片斷,凡卡告訴爺爺莫斯科不是窮人呆的地方。

  回憶和爺爺砍樹的情景,突出盡管在冰天雪地中砍樹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憶中是那么美好、快樂、有趣、,也說明莫斯科城的孤獨與痛苦。

  信中一次訴說自己的苦難生活餓得要命孤零零的,好容易才醒過來絕望使好喊出了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

  2學生質疑:

  還有沒有什么不懂的?誰來幫助她?(結合凡卡回憶中的樂提出難道凡卡在鄉下真的非常快樂嗎?

  十四教師小結并板書:苦樂。信的內容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命運悲慘令人同情的凡卡。課文用兩種基調來寫的:一條是苦,一條是樂。這一苦一樂的比較,讓人感受到了凡卡內心的痛。

  十五同學們快速找出課文中表達不同感情的句子,再用不同的感情讀讀。出示兩組句子:

  第一組指導學生用動作讀: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條了;多么快樂的日子呀!

  第二組用VCD導讀: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老板拿楦頭昏倒了;天空撒滿了快活的眨著眼的小星星把它擦亮了似的。

  十六似乎美好而實際殘酷的一切,讓凡卡迫切快點寄出給他爺爺的信,自讀、自悟最終后一段,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凡卡當時的這種心情的?(指導學生從動作、神態幾方面來體會)

  十七小小辨論會:你認為凡卡的信,他爺爺能收到嗎?

  十八面對酷冷的現實,凡卡三次向爺爺哀求,我想,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都有對這苦命的孩子所深表同情。再次感受凡卡悲痛欲絕的內心世界吧!

  十九此時的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現在的社會背景)。

  板書:

  學徒生活

  鄉下生活

  美好愿望

  挨打

  挨餓

  挨凍

  守夜

  砍柴

  回鄉下

  寄信

  苦

  樂

  夢

  悲慘命運

  完。

凡卡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中所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第八、第十、第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教學難點:

  初步領悟文中所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教師:課文錄音、配套卡片若干

  板書設計:

  現實:悲慘

  凡卡

  回憶: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初設疑問:

  1.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凡卡》這篇小說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2.凡卡回憶了哪些往事?你從凡卡回憶的這些往事感受到他在爺爺身邊時生活得怎么樣?(板書:回憶快樂)

  3.凡卡給爺爺寫信,信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凡卡希望爺爺把他帶回村子里去。)凡卡為什么希望爺爺把他帶回去?(板書:現實悲慘)

  4.今天,你想進一步知道什么呢?引導學生進一步追問: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凡卡的生活為什么這樣悲慘?

  二、讀信悟情,解答疑問:

  1.快速讀信,看看課文的哪幾個小節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慘?

  2.默讀第8小節,找找反映凡卡悲慘生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體會標注在書上。

  A.學生交流

  B.交流后引導學生總結:凡卡吃不好,睡不好,還常常挨打,被伙計捉弄。

  C.設身處地地想想,如果是你,會怎么樣呢?

  D.我們那可憐的凡卡正在向爺爺傾訴自己的不幸,選擇最能打動你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親愛的爺爺,……”

  3.默讀第10、15自然段,也找找反映凡卡悲慘生活的句子,感受深刻的地方適當地寫一些標注,如有產生疑問的地方,就在旁邊打個問號。

  A.交流反映凡卡悲慘生活的句子和體會。

  B.學生質疑(估計):“凡卡為什么不怕爺爺結結實實地打?”引導學生通過討論體會凡卡在鄉下的生活很苦,可是當學徒的生活更苦,以及凡卡失去親人疼愛的孤獨。

  C.在10和15節中選一個小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自由讀、兩小節各指名一人讀、評讀。

  4.討論第二個問題:凡卡的生活為什么這樣悲慘呢?結合課文及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

  5.把信的內容連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到寫回憶的部分停下來想一想凡卡在爺爺身邊時的快樂生活。教師質疑:這篇小說一半寫苦,一半寫甜,這是不是有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寫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快樂”,更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再問再議,拓展練筆:

  1.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

  2.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

  A.學生聯系“地址不詳”,認為他爺爺不能收到信。

  B.討論:就算凡卡的爺爺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帶回去嗎?

  C.是啊,對于凡卡來說,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播放最后一節課文錄音)

  3.練筆(任選一題)

  l.課文在凡卡睡熟并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會發生什么事情。

  2.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凡卡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如教學時間不充裕的話,就作為作業。)

  四、布置作業

  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凡卡教案 篇8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沙俄制度下勞動人民生活的悲慘,激發愛新中國之情。

  2.了解插敘的反襯作用,對比寫法和含蓄結尾對突出中心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看拼音寫詞語;聽寫第6自然段。

  2.質疑問難。

  課文主要寫什么?現在還有哪些問題不懂需要全班研究討論?

  3.閱讀研究。

  (1)快速默讀3分鐘。課文有哪幾自然段是寫凡卡對鄉村生活的回憶?分別回憶了什么?課文插入這些回憶有什么作用?

  ①第4-6自然段回憶什么?爺爺守夜滋味好嗎?明明是苦的,為什么凡卡回憶中鄉村的冬夜這么美妙?(出示第6自然段燈片,配上音樂,訓練朗讀。)

  ②第13、14自然段回憶什么?爺爺冷得吭吭地咳,凡卜也凍僵了,他倆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誕樹,老爺在干啥?為什么這樣的日子凡卡會認為是“多少快樂的日子呀”?

  (2)第11自然段寫莫斯科的事,這和凡卡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富人和窮人生活的對比。)

  課文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對比?

  (慈祥的爺爺--兇狠的阿里亞希涅;清苦的農村--悲慘的城市;甜蜜的希望--凄慘的現實。)

  自由讀找--四人議論--全班交流--課內作業:作業本第6題(1)(2)。

  (3)學習第三段。

  凡卡寄信是什么心情?從哪些詞句看出?爺爺能收到信嗎?為什么?

  明明收不到信,為什么課文結尾要寫凡卡“甜蜜的希望”,美好的夢境?

  假如爺爺收到凡卡的信,凡卡能過上好日子嗎?為什么?全班討論,朗讀第3段,做作業本第5題(3),第6題(3)。

  4.指導片斷。

  在下列三題中,任選一題寫作:

  (1)續寫《凡卡的信寄出以后》。

  (2)想象作文:《凡卡來到我們中間》。

  (3)讀后感:我和凡卡比童年。

凡卡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A、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讓孩子們同情凡卡,了解凡卡向往什么。知道一百多年前與我們仿佛年紀的孩子曾有過的苦難經歷,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使之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B、過程與方法:

  1、走進凡卡的內心愿望--讀凡卡的信,了解一個九歲孤兒那小小的,并不過分的愿望是什么?

  2、走進凡卡的現實生活--以朗讀指導為主,從中體會凡卡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復請求爺爺帶他回鄉村里去。

  3、走進凡卡的情感世界--向往鄉村快樂的生活,激發孩子對凡卡更加強烈的同情心。

  C、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進一步提高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信的內容和插敘部分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凡卡內心地向往,從中體會凡卡的悲慘生活;

  2、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導入新課

  學生交流資料,了解作者及沙皇俄國當時的現狀。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課文,并思考問題。

  課件出示:

  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語句流暢;盡量做到有語氣。

  思考:這篇文章很長,主要寫的什么?

  三、精讀課文、交流探究

  1、課文按時間順序除了寫凡卡寫信的內容,還寫了什么?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2、寫信的過程中僅僅寫了寫信的內容嗎?還寫了些什么內容?3、課文中哪些內容是凡卡給爺爺寫的信?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標畫出來,然后讀一讀。

  指名讀凡卡給爺爺寫的信,其余同學思考: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讀了凡卡給爺爺的信,你覺得下面哪個詞最能表達出凡卡想回到爺爺身邊的心情?

  4、凡卡向爺爺訴了哪些苦?從哪些方面訴的苦?請同學們到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議一議。

  ⑴分四人小組邊讀邊議邊歸納。

  ⑵全班交流匯報。(找出有關的句子來朗讀體會。)

  5、課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凡卡哀求爺爺將他接走?畫出來讀一讀。

  (讀第8、10、15自然段,出示課件上語句)

  指導朗讀:讀出凡卡懇切希望爺爺接他回去的心情。

  出示凡卡的人物投影或音樂。

  6、向爺爺訴苦,哀求爺爺將他接走,是他給爺爺寫信的主要內容,除此之外還寫了什么?

  7、小結:寫信就應該這樣寫,就是寫自己的生活。凡卡將自己的心里話、自己的美好心愿,連同自己所見的情況告訴了爺爺。

  可不可以不用寫信的方式?那就得將信中的我第一人稱換成凡卡或他第三人稱了。對比一下哪種表達方式好?為什么?

  把凡卡給爺爺寫的這封信讀一讀。讀出凡卡學徒生活的痛苦以及迫切希望爺爺接他回去的心情。(有感情地讀書)

  8、凡卡在寫信過程中都回憶了什么?

  ①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回憶部分,并用一定的符號標畫出來。

  ②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

  課文中哪些句子表現出爺爺疼愛我?哪些內容反映出農村的生活是十分愉快的?哪些描寫突出了農村景物柔和明快這一特點?

  指導讀書:讀出和爺爺一起生活的愉快心情,在讀時體會凡卡的苦和樂。

  想一想回憶部分作者運用了什么敘述方法?(插敘)

  9、不寫回憶部分,只寫凡卡寫信行不行?課文中為什么要寫回憶部分?(對比)什么和什么比?(人和人,事和事,主要為了說明過去和現在,農村和城市,家庭和鞋店是截然不同的,突出了凡卡在鞋店學徒生活的痛苦命運和悲慘。

  寫信前做交待,交待了什么?(板書:圣誕節前夜)而凡卡寫信時的環境是怎樣的呢?從哪里可以看出環境是陰森暗淡的?

  小結:不僅人和人、事和事比,而且景和景進行了對比。

  10、寫完信他做了些什么?說明了什么?

  11、凡卡給爺爺發出的信爺爺能不能收到?為什么?(寄信地址不詳,爺爺不能收到可憐的凡卡的信。)

  倘若爺爺收到了凡卡寄出的信,他又能不能將凡卡接走呢?為什么?12、文章最后以夢作為結尾,他在夢中夢見了什么?

  四、總結全文和寫作方法

  本文通過寫信的方式,用對比的方法,訴說了學徒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一個九歲的兒童也逃脫不了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這一事實更有力地揭露了沙皇統治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黑暗與腐朽。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想對文中的主人公凡卡說些什么嗎?說一說寫一寫。

凡卡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一、 了解《凡卡》回憶部分的主要內容,體會本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 知道什么是插敘,了解插敘的一般作用。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 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凡卡寫信的過程以及書信的內容,我們根據屏幕的內容來回顧課文的相關內容。

  出示ppt:

  回憶課文內容填空:

  1、凡卡是一個 歲的(農村 城市)孩子,他沒 沒 ,只有一個親人,就是他的 。爺爺在 給莊園當 。凡卡在三個月前被送到 的一家鞋店里當 。

  2、課文主要寫了凡卡給爺爺寫信一事,凡卡為什么給爺爺寫信呢?

  指名回答。

  二、分析課文的1--3、7—12、15--21 段,導入回憶的內容。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1--3、7—12、15--21 段,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發現課文選段結構依然完整,內容充實。

  板書:時間 圣誕節前夜

  地點 莫斯科

  事件 寫信

  2、那為什么課文不這樣寫,還要寫鄉下生活的內容呢?

  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完成屏幕上的題目。

  出示ppt:

  跳讀課文,填空:

  課文第 到第 自然段、第 到第 自然段還穿插了兩次對往事的回憶,凡卡回憶了

  和 這些情景。從凡卡的回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 。

  指名回答。

  三、分析回憶部分,引入“插敘“。

  1、梳理回憶內容的時間、地點、事件,適時板書。

  時間:三個月前,地點:鄉下,事件:回憶鄉村生活。

  2、分析本部分內容在全文起到的作用。

  為什么鄉下的生活可以襯托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悲慘呢?鄉下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嗎?從課文中找一找答案。

  學生回答。

  爺倆在鄉下的生活也是貧苦的,但凡卡還是懷念鄉下的生活,希望爺爺能夠接他回去,說明莫斯科的生活更苦,凡卡在這里感覺生活沒有指望。這樣就更加突出了主題———通過凡卡的不幸遭遇批判當時俄國社會的貧富不均、貧苦農民尤其是兒童的苦難生活的黑暗現實。

  3、引入“插敘“,并總結作用。

  課文的4—6、13—14段對鄉下生活的回憶屬于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的敘述方法。

  根據我們的分析可以總結出插敘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回答。

  明確:拓展敘述的時空,增加文章的容量;襯托文章的主題。

  四、拓展閱讀。

  1、默讀《爸爸的花兒落了》,找出文本中插敘的段落,并作簡單分析。

  2、默讀《羚羊木雕》,將屏幕上的段落放回到文章的恰當位置。

  五、作業

  多年后你學有所成,被母校請回為學弟學妹做報告。當你再次踏進南園路小學,踏進你曾經在此學習過的教室,一定感慨萬千。請運用插敘的手法寫一段完整的文字,寫出你此時此刻的回憶和感受。

【凡卡教案】相關文章:

《凡卡》教案09-25

精選《凡卡》教案10-10

《凡卡》教案07-28

課文《凡卡》教案09-16

凡卡的優秀教案精選03-29

《凡卡》詳細教案06-22

《凡卡》的教案范文06-29

《凡卡》教案范文06-28

《凡卡》教案308-12

《凡卡》精品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