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太空移民不是夢》教案

時間:2022-07-20 09:44:52 教案 我要投稿

《太空移民不是夢》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太空移民不是夢》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太空移民不是夢》教案

《太空移民不是夢》教案1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尊崇()駕馭()迄今()隕石()

  羈絆()烹飪()桿秤()深邃()

  2、指明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

  (1)幾個世紀后,空間的居民將比住在地球上的人還多。()

  (2)它們可容納1萬到1000萬人。()

  (3)但這比地球上發生地震或火山爆發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4)空間天文臺可以使天文學家擺脫其宿敵的羈絆。()

  3、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說明文,采用___________說明順序。

  4、科學小品的特點有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性。

  [課文解讀感悟體驗]

  建造空間居住點的動機之一,或許可歸結為石油等能源的枯竭。人們很難找到一種既安全又足以長期維持的能源,建造太陽能空間發電站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在太空中由于不受大氣層的影響,因而可以更充分地吸收太陽能。大量環繞地球的太陽能發電站可以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滿足人類對能量的需求。在建造它們的過程中,必然就會出現空間移居點,以供施工現場或月球采礦場的工人居住。

  5、“建造空間居住點的動機之一,或許可歸結為石油等能源的枯竭。”這句話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6、你認為建造空間居住點還有哪些動機?請簡答。

  [閱讀品味拓展提高]

  成功登陸火星的“勇氣”號探測器

  ①2004年1月4日,帶著人類探索太空奧秘的千年夢想,“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經過半年多的飛行,成功登陸火星。這對于了解火星及其演化,了解地球自身的過去和未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②火星是地球外側的比鄰星,距離地球十分遙遠,探測器登陸火星遠比登陸月球艱難得多。月球表面幾乎沒有大氣,制動火箭可以引導登月艙準確地進行軟著陸;而火星大氣的密度雖然遠遠低于地球大氣的密度,但仍可使登陸艙在著陸的數秒鐘內燒毀。同時,火星風也能把登陸艙吹離目的地。因此,航天專家們給火星起了個綽號叫“死亡行星”,意指探測火星非常艱難,稍有疏忽就會前功盡棄。

  ③美國科學家總結了四十多年來國內外火星探測的成功經驗,并汲取了多次登陸失敗的教訓,采用了多種技術措施相結合的方案,終于使“勇氣”號成功登陸。

  ④“勇氣”號是迄今人類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個可以移動的、自動化的大型實驗室。其實,它就是一臺車式機器人,長1、6米,寬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陽能電池板獲得能源。它有自己的大腦、頸、頭、眼睛和手臂。

  ⑤“勇氣”號的“大腦”是一臺每秒能執行約2000萬條指令的計算機。不過,與人類不同的是,它的大腦并不在頭部,而在腹部。所謂“頸”和“頭”,是指“勇氣”號上部伸出的一個桅桿式結構,上面有一對“眼睛”——其實是兩臺可拍攝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機。(甲)兩臺相機的高度與人眼高度差不多,使“勇氣”號能以類似人的視角環視四周,這兒瞧瞧,那兒看看,尋找有價值的探測目標。(乙)當發現值得探測的巖石等目標時,“勇氣”號會像地質學家一樣,走上前去對巖石敲敲打打,搜集數據,然后向下一個目標前進,因此科學家們親切地稱其為“野外地質學家”。

  ⑥“勇氣”號配備了野外科學考察所需的“全套武裝”,其中包括全息攝像機和顯微鏡成像儀。“勇氣”號上有多臺高清晰度攝像機,可以拍攝高分辨率的火星地表和天空影像。而顯微鏡成像儀就像地質學家手中的放大鏡一樣,能以幾百微米的超近距離對火星巖石紋理進行審視。探測器還配備了一個相當于地質學家常用的小錘子式工具,能對巖石內部進行采樣研究。另外還有一些先進儀器,可用來對巖石構造做進一步分析。

  ⑦“勇氣”號火星探測器擁有一套獨特的通訊系統。借助這套系統,“勇氣”號可以直接與地球控制中心交流信息。

  ⑧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勇氣”號也將圍繞此問題進行有益的探索。它肩負著兩大使命,一是用先進的生化手段探測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二是探測火星上是否有水。

  ⑨“勇氣”號成功登陸火星,為人類進一步探索銀河系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不過,這條探索之路仍是漫長而艱難的。盡管在這條道路上隨時都可能遭受挫折。但是人類絕不會停止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目前,航天專家們正計劃在發射無人探測器的基礎上,選派航天員登陸火星,對這顆神秘而美麗的紅色星球做進一步的科學探索與研究。

  7、請你根據文章提供的相關信息,用一句話概括介紹“勇氣”號探測器。(答案不超過42個字)

  8、文中對“勇氣”號的結構、裝備及其功能進行說明的是第________段到第________段。

  9、既然火星被稱為“死亡行星”,登陸非常困難,為什么人類還要堅持對火星的

  科學探索?請根據文章內容簡要寫出四點理由。

  10、形象、生動是這篇科普短文的語言特點之一,請你以第⑤段中畫線的(甲)

  (乙)兩個句子中的一個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發現創新]

  11、“勇氣”號這一名稱是從參加火星探測器命名比賽的一萬份美國小學生作文中挑選出來的,中選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歲的小女孩。人們為什么把為火星探測器命名這樣神圣的使命交給孩子們呢?為什么“勇氣”號這一命名能夠中選呢?談談你對這兩個問題的理解。

  《太空移民不是夢》

  1、略

  2、①作比較②列數字③作比較④打比方

  3、卞毓麟科普作天文學科普邏輯

  4、短小知識文學思想

  5、不能去掉。“之一”是表明只是其中之一個,還有其它,去掉“之一”,就變成建造空間居住點的動機只有一個,再無其它,與實際情況不符。“或許”有表猜測之意,不肯定,去掉就變得肯定了。

  6、言之有理即可。

  7、“勇氣”號探測器是人類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個可移動的、自動化的、用來對火星進行科學探測的大型實驗室。

  8、④⑦

  9、答案要點:(1)了解火星及其演化過程;

  (2)了解地球自身的過去和未來;

  (3)探測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4)探測火星上是否有水;

  (5)為人類進一步探索銀河系打開一扇希望之門;

  (6)探索太空奧秘是人類的千年夢想。

  10、(甲)句:“以類似人的視角環視四周”“這兒瞧瞧,那兒看看”形象地寫出了“勇氣”號尋找探測目標時視角廣闊、動作靈活的特點,寫得饒有趣味。

  (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進”等詞語形象地寫出了“勇氣”號工作時像地質學家一樣科學嚴謹、有條不紊;語言生動有趣。

  11、第1問答案要點:(1)孩子代表人類的未來和希望;(2)相信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3)激發孩子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4)從小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

  第2問:因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需要有勇氣,需要有不畏懼任何艱難險阻的精神。

《太空移民不是夢》教案2

  一、學習目標

  1、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感情

  3、理解和掌握說明文的結構特點。

  二、學習重點

  目標2、3

  三、學法指導

  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先讓學生學習一些有關說明文如何閱讀的資料,再熟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說明對象及其特點,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四、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1、《太空移民不是夢》是一篇科普文章,你還知道哪些科普文章嗎?

  2、通過閱讀文章,你獲得了哪些知識?你認為太空移民會不會實呢?你有沒有好的建議呢?

  3、運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一)相關資料介紹

  1、關于作者

  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天文系,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從事天體物理學研究至1998年3月,1998年4月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現任版權部主任。

  卞毓麟從事科普創作20多年,參與編著、翻譯的科普圖書有70余種,發表的科普文章約400篇,累計字數近400余萬。他的讀者從剛識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學家都有,讀過《語文》課本中那篇饒有趣味的短文《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還是女兒?》的中學生們,都能說出“卞毓麟”。他的科普佳作不僅熔科學性趣味性于一爐,且極富人文色彩。

  2、知識鏈接

  本文屬科普小品,這種文章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短小性、知識性、文學性、思想性。

  (1)短小性。它講的道理小,篇幅小,然就其知識容量、主題意義、產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它觀古今之須臾,撫四海之一瞬,旁征博引,廣采雜收,尺幅千里,縱橫馳騁,及時明快地反映科學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動態。它像一個“快鏡頭”,攝取著科學大海上壯麗的浪花,其晶瑩閃爍,小中見大,引人入勝。它又像一首不講什么道理的小詩,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2)知識性。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學知識,把科學王國里的最新信息傳遞給讀者,內容的重心是在科學方面。它常常把握住現實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現象,用正確的理論,去進行科學、嚴正的解釋,糾正常識錯誤,從而使讀者通過這具體的事例,了解世界萬物變化運動等規律。

  (3)文學性。它要以優美的畫面、富于詩意的形象的藝術手法,來表達科學的內容。它避免教科書式的平板、枯燥的說教,而常常采用比喻、擬人等文學手法,故事、對話、清淡的散文形式,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地介紹科學知識。

  (4)思想性。它往往以具體細小的事物,闡發一點耐人尋味的哲學道理,給人啟示,發人深省。所寫的自然科學內容,往往有助于人們了解社會科學,烘托出現實社會的一般,并給人一種現實的“社會感”。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練習。

  1、這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什么? (文意的把握)

  2、找出文中關鍵信息的語句。

  學習·研討

  一、導入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日益惡劣,人們也在為自己的生存擔憂,科學家們早已在為人類尋找第二生存空間,于是有航天飛機升空,對太空作各方面的探究和研究,到底人們能不能在太空生活呢?《太空移民不是夢》作了很好的回答。

  二、自讀后完成練習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尊崇() 駕馭( ) 迄今() 隕石( )

  羈絆( )烹飪( ) 桿秤( ) 深邃()

  2. 指明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

  (1)幾個世紀后,空間的居民將比住在地球上的人還多。( )

  (2)它們可容納1萬到1000萬人。( )

  (3)但這比地球上發生地震或火山爆發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

  (4)空間天文臺可以使天文學家擺脫其宿敵的羈絆。( )

  三、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指導用自己的語言,編寫文章的提綱。(內容的理解)

  提示:第一部分:(1— 4)

  第二部分:(5一17)

  第三部分:(18一19)

  四、小組討論,研討下面幾個問題:

  1、“建造空間居住點的動機之一,或許可歸結為石油等能源的枯竭。”這句話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詞句的理解)

  2、“隨著空間居住點的增多,人口問題可以大為緩和。有人預測,幾個世紀后,空間的居民將比住在地球上的人還多。”這句話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為什么? (詞句的理解)

  2、“太空移民不是夢”的依據是什么?你能從課文中收集信息,并概括出來嗎?(要點的概括)

  3、“太空移民”目前還存在哪些難以克服的困難? (要點的概括)

  五、問題探究

  1、空間居住點應該建在哪兒?對此美國物理學教授奧尼爾是怎樣解答的?他的答案有科學依據嗎?

  關于空間居住點建造的位置,奧尼爾提出兩個地點,它們位于月球環繞地球的軌道上,一個在月球前,另一個在月球后,每個點都可以與地球、月球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其邊長等于月地之間的距離,即384400千米。他的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早在1772年,法國天文學家拉格朗日就已證明,位于這兩個點上的小物體受的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恰能使之處于穩定平衡狀態。這兩個點被稱為“秤動點”或“拉格朗日點”。

  2、人類實現移民太空的夢想后,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什么好處?

  地球環境將會改善,綠化面積將會增加,地球的容貌將會重新變得勻稱而美麗。隨著空間居住點的增加,人口問題可以大為緩和。另外人類文化將會變得異常豐富多彩

  六、小結:本文在寫作上還有的特點

  1、說明順序恰當,層次分明。

  2、語言準確,說明嚴謹。

  3、恰當使用說明方法?增強說明效果。

  【類文品讀】

  載人宇宙飛船是一種能保障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以執行航天任務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我國研制的載人宇宙飛船的主要用途是進行近地軌道飛行,試驗載人航天技術;考察軌道上失重和空間輻射等因素對人體的影響,發展航天醫學;對地球資源進行勘測,為經濟建設提供資料。

  我國研制的`“神舟”號載人宇宙飛船,由乘員返回座艙、軌道艙、服務艙和應急裝置等部分組成。返回座艙是飛船的核心部位,它是飛船上升和返回過程中宇航員乘坐的艙段,也是整個飛船的控制中心,不僅要求和其他艙段一樣能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階段的各種應力和環境條件,而且還要求能經受再入大氣層和返回地面階段的減速過載和氣動加熱。軌道艙是宇航員在軌道上的工作場所,里面裝有各種實驗儀器和設備。服務艙安裝推進系統、電源和氣源等設備,對飛船起服務保障作用。應急救生裝置保障能在應急情況下使宇航員安全返回地面。

  此外,載人宇宙飛船還采取如下措施以解決一些特殊問題。一是環境控制措施,主要作用是調節艙內和航天服內的溫度、濕度和壓力,保證宇航員所需的氧氣量、通風量、用水量,并吸收和處理廢物。二是人工控制措施,主要是在自動系統失靈的情況下,由人參與操作和控制飛船,處理應急狀態下的一些情況,免生意外。三是安全返回措施,主要是確保宇航員安全返回。這除了設置可靠的防熱保護層保證返回艙不致被燒毀外,還要使返回過程中的制動過載裝置非常有效,以保證宇航員的身體能夠承受;同時還要提高落點精度,以便及時發現宇航員。四是高可靠性措施,主要是力爭萬無一失。為此,在把宇航員送入大空之前,飛船各系統和設備均要進行可靠設計,關鍵部件采用雙備份或三備份,飛船須在嚴格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地面測試,并進行模擬飛行試驗。

  1.上文三段依次介紹了我國研制的載人宇宙飛船的、和解決飛船一些特殊問題的措施,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

  2.從第二段看,對載人飛船各艙段的共同要求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3.為確保宇航員安全返回,文中介紹了哪三點措施?

  4.從文中看,宇宙飛船在正式載人飛行之前要完成哪三方面工作?目的是什么?

《太空移民不是夢》教案3

  【三維目標】

  1、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感情;

  3、理解和掌握說明文的結構特點。

  【課前預習】

  1、《太空移民不是夢》是一篇科普文章,你知道科普文章有些什么點嗎?

  2、通過閱讀文章,你獲得了哪些知識?你認為太空移民會不會實呢?你有沒有好的建議呢?

  3、運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教學步驟】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你知道科普說明文中的科學小品文的特點嗎?

  提示:科學小品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短小性。它講的道理小,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識容量、主題意義、產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它觀古今之須臾,撫四海之一瞬,旁征博引,廣采雜收,尺幅千里,縱橫馳騁,及時明快地反映科學上的新事物、思想、方法和動態。它像一個“快鏡頭”,攝取著科學大海上壯麗的浪花,其晶瑩閃爍,小中見大,引人入勝。它又像一首不講什么道理的小詩,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知識性。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學知識,把科學王國里的最新信息傳遞給讀者,內容的重心是在科學方面。它常常把握住現實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現象,用正確的理論,去進行科學、嚴正的解釋,糾正常識錯誤,從而使讀者通過這具體的事例,了解世界萬物變化運動等規律。

  文學性。它要以優美的畫面、富于詩意的形象的藝術手法,來表達科學的內容。它避免教科書式的平板、枯燥的說教,而常常采用比喻、擬人等文學手法,故事、對話、清淡的散文形式,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地介紹科學知識。

  思想性。它往往以具體細小的事物,闡發一點耐人尋味的哲學道理,給人啟示,發人深省。所寫的自然科學內容,往往有助于人們了解社會科學,烘托出現實社會的一般,并給人一種現實的“社會感”。

  2、本課需要積累的詞匯:

  深邃:①幽深:庭院深邃。 ②精深;深奧。 ③深沉。

  勢在必行:行,做。從事情發展的趨勢看,必須采取行動。

  尊崇:①尊敬推崇。 ②莊嚴高大,用以形容廟宇、官闕等建筑。③顯貴。

  駕馭:使服從自己的意志而行動。

  迄今:至今。

  羈絆:(書)纏住了不能脫身;束縛。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難以用文字、語言表達。

  二、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找出每段的關鍵句,提煉信息。

  提示:把同一內容的段落歸納整理,形成以下幾點認識:

  貝爾納的預言

  美國第一空間移民居地命名

  奧尼爾實施的方案

  五個“拉格朗日點”特點

  空間居住點的形狀、外殼的組成、內部的狀況以及原料來源

  空間居住點面臨的危險

  建造空間居住點的動機

  空間移居者還有更多的生存空間

  三、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編寫文章的提綱。

  提示:第一部分:(1—4)寫人類是可以移居太空的,人們已經作出了太空移民計劃。

  第二部分:(5一17)寫的是空間居住點建在何處以及建造中要解決的一些問題。

  第三部分:(18一19)寫的是對未來空間居住點的展望。

  四、小組討論,研討下面幾個問題:

  1、“太空移民不是夢”的依據是什么?你能從課文中收集信息,并概括出來嗎?

  提示:人類已經制定了太空開發計劃,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宇航員已經在遨游太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太空移民是可以實現的。

  2、文中有兩個設問句,你能找到嗎?它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文章開始用了一個設問句“一個文明種族,能不能移居到太空中的其他行星系統中去?”引起讀者的注意,作者接著就從貝爾納的預言說起,利用太陽能,能使人類擺脫地球的約束,生活在環繞太陽運行的人造星球上。要實現這樣的構想,必然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而“首要的問題便是:這樣的空間居住點究竟應該建在何處”作者再次用一個設問句,引起讀者的思考,并對此進行解釋說明,使文章顯得更有條理性。

  3、“太空移民”目前還存在哪些難以克服的困難?

  提示:(1)空間居住點面臨與一些隕星相撞的危險。

  (2)由離心力作用產生的人造重力對人體是否會有危害,尚未完全搞清。

  4、“從文化學的角度看,空間居住點的效果也將妙不可言”,未來的空間居住點究竟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呢?你能發揮想象,給同學們描繪一下嗎?

  提示:結合第18自然段的人類生活方式包含的方方面面,展開“豐富多彩”、“妙不可言”的想象聯想。

  5、“貝爾納深邃的歷史眼光博得了人們的高度尊崇”一句中“歷史眼光”這個詞的意思和作用是什么?你知道嗎?

  提示:語言準確。貝爾納能夠預言半個世紀之后才引起人們關注的有關人類未來的種種問題,這種科學的眼光是有遠見的,見解是深邃的,當科學的發展在逐漸證實他的預見時他的眼光必然得到人們的高度尊崇。對貝爾納的尊崇實質上是對科學的贊美。

  6、“從長遠來看空間移居者們還要尋找更新、更廣闊的生存空間”中加點的詞在句中有何作用呢?

  提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的認識水平的提高,現在設計的空間居住點以及建造方式不能滿足人類發展的要求。我們應有對科學不斷探索的精神。

  五、小結:本文在寫作上還有的特點。

  提示:數字運用。無論是空間居住點的建造和容納的人數、還是歷史年代的交代,都引用了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的引用,展現了空間居住點的科學和壯觀。

【《太空移民不是夢》教案】相關文章:

《太空移民不是夢》教案設計08-26

《太空移民不是夢》教案設計08-26

太空移民不是夢同步練習02-18

太空移民科普知識06-23

《人類未來在方舟——移民太空》閱讀答案03-03

太空世界太空夢500字作文01-28

我的中國夢.太空夢的作文02-24

飛上太空不是夢五年級作文400字09-28

我的太空夢作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