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動物聚會教案

時間:2022-06-26 20:17:08 教案 我要投稿

動物聚會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動物聚會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動物聚會教案

動物聚會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各種小動物的形象。

  2、感受動物聚會其樂融融的熱鬧氛圍。

  3、通過集體展示作品,讓幼兒感知集體的力量,合作的愉快。

  二、活動準備:

  1、鉛畫紙人手一張(大背景圖分成)

  2、小動物圖片若干張

  3、記號筆油畫棒

  4、背景音樂“森林狂想曲”

  三、活動過程

  1、“龜兔賽跑”故事導入。

  師:你們聽過龜兔賽跑這個故事嗎?里面主要講了那兩個動物?(師出示烏龜和兔子)他們比賽是誰贏了?(小烏龜)。小烏龜獲得了勝利,森林里的小動物們正在為小烏龜開慶功會呢。會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這個聚會呢?

  2、已有經驗回顧

  1)幼兒說出一個小動物,教師可以貼出一個小動物的范畫。

  2)師:聚會的時候小動物會干什么呢?

  (重點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各種形態,如在唱歌、吹喇叭等)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有這么多的小動物來為小烏龜慶祝,小烏龜可開心啦,現在請小朋友把你想的小動物在紙上畫出來,不過老師可有要求的:

  1、在鉛畫紙上用記號筆作畫。

  2、畫好后把記號筆放回原處,用油畫棒涂色。

  3、畫好的孩子,請把你的圖畫張貼到烏龜的身旁來吧。

  4、教師點評,結束活動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森林里的聚會吧。你最喜歡哪幅圖畫?為什么?

  這是誰畫的,誰來說說,你畫的是什么小動物?它在干什么?

  師:森林聚會真熱鬧,我們也去為小烏龜慶祝吧。

動物聚會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自主地選擇和應用材料制作面具,表現出動物的基本特征。

  2、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力,制作出不同的面具。

  3、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面具范例(獅子、大象)半成品的面具(兔子、孔雀、狐貍、貓、老虎)

  2、材料:毛線、吸管、彩色手工紙、紙盤、漿糊、雙面膠、剪刀、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活動導入

  1、師:森林里要舉辦動物聚會了,你想有哪些動物來參加?(幼兒講述)這么多小動物都來參加了,曹老師也想去參加聚會,我們用這個紙盤來做個面具。我想做個大象,怎樣讓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大象呢?(幼兒講述大象的特征:長鼻子、大耳朵)

  2、剛才你們說的就是大象的特征,大象來了,這就是大象(出示大象面具)誰來做大象甩鼻子的動作、大象吸水的動作?(幼兒表演)。

  二、出示只有主要特征的紙盤

  1、(出示貓、孔雀、狐貍、老虎和兔子)你們知道它們是誰嗎?(幼兒講述)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說出動物的主要特征)。你們真棒,一眼就能看出它們是誰,說明老師很會抓動物的特征。介紹動物的同時介紹面具用的材料。

  2、(出示獅子)你看,這時誰?你怎么知道是獅子的?(說出主要特征)獅子滿頭的鬃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毛線)看上去很可愛,與兇猛的獅子比可愛多了,用不同材料做出的面具也不一樣,老師相信你們最有創意。

  3、介紹材料

  做這么多面具也花了好多心思,用了很多材料,你們認識嗎?(吸管、毛線、彩紙……)

  你們想不想也來做個面具參加動物聚會?(想)你最想扮演誰?你會抓住它的什么特征?(幼兒講述)誰想扮演這里沒有的動物?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四、結束活動

  帶著你的動物面具聽著音樂我們一起去參加動物聚會吧。

動物聚會教案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22、2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能夠說出相同數連加與乘法之間的關系。

  2、結合具體情境,能夠說出一個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體會到同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義有所不同。

  評價方案設計:

  1、目標1達成的評價方案

  通過學生對“想一想,連一連”的做題情況進行評價。

  2、目標2達成的評價方案

  通過學生對“3×6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的回答情況進行評價。。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義,能夠列出乘法版式進行計算,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和區分似“3個6”和“6個3”的不同含義。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師邊敘述美麗的童話故事邊出示主題圖:秋天到了,勤勞的小動物們都帶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慶祝共同的豐收,它們喜氣洋洋地歡聚在一起。(板書:動物聚會)

  二、問題探究

  1、教師啟發:你能提出什么乘法問題?

  要求

  A、獨立觀察主題圖,思考問題;

  B、小組內交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解釋算式的意義。

  2、小組匯報

  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3×3=9(只)

  表示:每根樹枝上有3只小鳥,3根樹枝上有3個3只。

  要求

  A、求加數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確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義:2表示每架飛機上有2個人,4表示有四架飛機;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數、乘數和積。會讀、寫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調換位置,積不變。

  活動(一):火車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與活動一相同)

  活動(二):劃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與活動一相同)

  活動(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質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嗎?為什么?(加數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調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張椅子,每張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張椅子坐2人]

  三、鞏固應用

  完成“試一試”中的第1、2題。

  要求

  1、獨立讀題、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每個乘法算式中各個乘數的意義;

  3、匯報,訂正答案。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結題:知道了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簡;學會了乘法算式的讀寫法。認識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動物聚會教案4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第4節,在編寫上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強調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乘法意義的感悟,體會乘法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培養學生提出并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教材中的主題圖以學生喜愛的童話形式出現,目的是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教學時教師要保護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乘法問題的解決上。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應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熟悉學校環境、生活環境的經驗,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前3節乘法的初步認識已經幫助學生建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我根據本班學生自學能力強,樂于動手,善于合作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合作交流的嘗試學習方式,加強了動手操作與說一說、找一找的實踐環節,幫助學生體會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具體意義是不同的,生活中處處有乘法,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同時培養興趣,提高自信心。

  目的要求:

  1、引導學生感悟知識的內在關系,通過內推,深入理解乘法的意義。知道乘法與加法的關系。

  2、通過問、擺、說、找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培養其創新意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乘法的實際運用分析,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教學重點: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深入體會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具體意義是不同的。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具準備:圓片

  流程設計: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電腦出示動物聚會的情景圖)師:小朋友,秋天到了,滿山遍野的果實都成熟了。小動物們決定開一個“慶豐收”的聯歡會,你們看,都有誰來參加?

  [評析:借助電教多媒體,生動的畫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良好愉悅的學習情結,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生:有小猴子拿桃子,小兔拿胡蘿卜 。

  生:數上有小鳥

  生:小松鼠也來參加 了。

  二 自主探索、合作合作交流

  1、師:能夠將自己的勞動果實與小伙伴們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啊!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樹上一共有多少 只小鳥?

  師:如果你把問題加上已知條件,說得完整一些就更好了。

  生:每群小鳥有3只,3群一共有幾只小鳥?

  生:每個盤子里有6個桃子,3個盤子里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生: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個松子,一共采了多少個松子?

  生: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蘿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蘿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蘿卜,一共拿來幾根胡蘿卜?

  (原圖是有3只小兔,每只小兔拿4根胡蘿卜,這里略加改動)

  2、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這些問題怎樣計算呢?

  (1)請你們獨立思考后小組內合作交流。(討論略)

  (2)嘗試解決。

  師:說說你們是怎么計算的?(以解決“一共有幾只小鳥?”為例)

動物聚會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用團、搓、壓等技能表現出動物的臉部特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2、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愿意自主選擇動物頭型進行創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用團、搓、壓等技能表現出動物的臉部特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教學準備】

  1、牧場的背景圖。

  2、KT材質的圓形、三角形、梯形頭型的動物范例若干,圓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請學生參觀牧場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聽說今天開心牧場有一場動物聚會,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引導學生發現牧場里空蕩蕩的,怎么一個動物都沒有呢?

  (二)以猜謎語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1、師:噢,原來小動物們都躲起來了,讓我們把它們請出來。

  師說動物謎語,學生說對謎底師隨即出示范例,并引導學生想象三角 形、圓形、梯形的還可做成哪些動物?

  (1)圓圓腦袋長耳朵,紅紅眼睛白白毛,愛吃蘿卜和青菜。(兔子:圓形頭型)

  (2)尖尖腦袋尖尖嘴,狡猾聰明注意多。(狐貍:三角形頭型)

  (3)頭上尖尖角,說話“哞哞”叫,只把草當飯。(牛:梯形頭型)

  (三)引導學生根據老師的范例說說三種動物的制作方法,教師小結制作方法。

  (四)介紹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動物,選好頭型底板。

  2、在選用各種色彩的橡皮泥根據需要搓條、團圓、壓扁,創意動物 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輕聲交流,動作快的學生可以再做不同的動物。

  (五)展示學生作品在開心牧場,欣賞評價。

  請學生說說哪個小動物最神氣?為什么?(引導學生針對頭型和色彩進行評價。)

  欣賞完作品后,自然結束教學活動。

動物聚會教案6

  活動目標 :

  1、初步了解各種小動物的特征,并運用各種材料將自己打扮成各種小動物。

  2、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大膽創造和表現,充分展現自我,感受做中玩,玩中樂的愉悅。

  3、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同伴間合作互助,相互交流,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通過教室內的環境布置、父母提供的參觀條件,幼兒積累了有關常見小動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2、材料:廣告紙、舊衣服、包裝紙、雨披、樹枝、吸管、無用的長布、雪碧瓶的蓋子、軟泡、果凍殼、毛線、一次性杯子、頭箍、蛋糕盒、發夾、羊角球、獨木橋等;工具:剪刀、透明膠、雙面膠、強力膠。

  3、環境:寬敞的活動室。

  4、磁帶《快樂的動物園》,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討論孩子們心目中“可愛的小動物”。

  由于我們在前一階段進行了相關的主題活動,所以幼兒對小動物的印象極深。幼兒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2、引導幼兒回想、討論各種小動物的特征,試想自己變成什么。

  活動中幼兒紛紛發表意見大膽地暢所欲言。

  如:路路想要變成一只可愛的小山羊;思思想變換成一頭小豬;欣欣渴望自己成為一個惹人喜歡的小花貓。

  3、幼兒自主選擇各種各樣材料,裝扮自己。

  幼兒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用毛線貼在白色衣服上可以當作綿羊身上的毛,在蛋糕盒上畫格子,就成了烏龜背上的殼了,果凍殼做梅花鹿的角。

  4、幼兒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教師以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制作,為他們出謀劃策。

  活動中,波波小朋友幫助文文把毛線貼在背上做羊毛,宇宇幫助思思裝上了“豬鼻子”,菲菲和佳佳合作共同制作了貝殼裝在了背上,珊珊撕下透明膠把果凍殼“安裝”在希希頭上,一頭梅花鹿出現了……

  雖然幼兒是初次進行動物的裝扮活動,可由于他們已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在此使他們也有了充分展示的舞臺,就是利用一些廢舊物品來表現自己對動物的喜愛。

  5、對于同伴的裝扮,進行彼此評價、相互欣賞。

  波波通過裝扮儼然成了一個“孫悟空”,他先是拿一塊布圍在身上,再拿一個女小朋友的頭箍套在頭上,眨眼間一個猴子顯身了。

  思思在一個雪碧瓶的蓋子上挖了兩個洞,然后裝在鼻子上,一個豬鼻子出現了。

  樂樂拿了兩個一次性杯子,做成了山羊角。

  欣欣用幾根吸管分別裝在臉上,裝作了一只小花貓。

  貝貝用兩根開叉的樹枝貼在頭上,仿佛是一只梅花鹿的角。

  幼兒在互相欣賞別人的作品后,歡快地唱起了歌曲:快樂的動物園。

  6、布置運動會比賽場地,并介紹游戲規則。

  幼兒分4組比賽,每組從第一位幼兒開始(即坐在羊角球上),高興地跳起來,手握緊手把向前跳動,穿越“山洞”,走過獨木橋,拿到水果后,按原路返回。

  這時幼兒情緒高漲、積極求上進的心情頓時被調動起來。但隨著一聲“開始”,他們又紛紛投入到游戲中,緊接著的是一聲聲“加油!”、“加油!”。

  7、幼兒進入游戲,教師作為裁判,指導幼兒游戲。

  8、活動結束,引導幼兒收拾物品回家休息。

  幼兒、教師一起拾的拾、背的背、抬的抬,將活動室場地收拾干凈。

動物聚會教案7

  活動目標:

  1、根據情景和相關數量,嘗試編加、減法應用題并進行計算,體驗其中的快樂。

  2、初步了解應用題的三要素:兩個已知數和一個問題。

  3、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根據情境自編應用題。

  難點:能夠清楚、準確的`表達圖意并進行提問。

  活動準備:

  1、貼磁教具、掛圖。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游戲。(復習10以內數的組成)小朋友,今天老師和大家玩一個游戲,想不想玩?大家要遵守游戲規則:老師出示一個數字10,問:10可以分成4和幾?是幾就把你手中幾的卡片舉起來。違反游戲規則就被開除游戲。(進行游戲)

  二、講解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一)加法應用題。

  小朋友真聰明,以前我們學了加法和減法,今天老師要用一些小故事來考考大家,小朋友可一定要認真聽清楚老師問的問題再回答,看誰拒收最積極!

  1、情境:胖胖豬和貝貝羊去趕集,

  (1):有一天胖胖豬和貝貝羊一起去趕集,胖胖豬先買了5個西瓜,又買了4個西瓜,一共買了多少個西瓜?用什么方法計算?

  請幼兒列式計算。5+4=?

  (2):像這樣用問題來考大家的小故事叫應用題,應用題都是講述一件事情,告訴大家兩個數,提出一個問題。用加法來計算的叫加法應用題。

  應用題的結構:講述一件事情,知道兩個數,有一個問題,

  2、:貝貝羊先買了3個西紅柿,又買了4個,小朋友輕便一個加法應用題考考大家。

  出示貝貝羊,按以上模式出示教具請幼兒觀察,提醒幼兒嘗試編加法應用題。(列式計算)

  (二)減法應用題。

  1、:胖胖豬把9個西瓜運回家,吃了2個西瓜,還剩幾個西瓜?用什么方法算?請幼兒列式計算。

  利用以上情境,胖胖豬有9個西瓜,吃了2個,還剩幾個西瓜?(列式計算)總結::這種用減法酸的應用題矯健法應用題。減法應用題和加法應用題一樣,要將一件事情,,知道兩個數字,提出一個問題。

  2、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并嘗試編應用題,最后列式計算。

  貝貝羊買了7個西紅柿,送給寶寶兔2個,請小朋友來編一個應用題。

  三、多種形式聯系編應用題。

  1、結合掛圖編應用題出示掛圖,誰最先能編出來。(幻燈片)

  2、生活實例編應用題小朋友,有十角錢,買尺子花了5角錢,還剩多少錢?這就是一道應用題,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編應用題,大家可以來試一試。

  我們生活中的事情變成有趣的應用題,大家就能很快的計算出來,知道問題的答案,解決問題又快又方便。

  活動延伸:情景數學幼兒用書p150頁,利用多媒體引導幼兒觀察,自編應用題并進行口述,然后列式計算。

  活動反思:

  學習內容的選擇上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出發,選擇一些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素材,有意識地讓學生將現實問題數學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深深地體驗到學好數學的應用價值,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動物聚會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大膽按一定的方位順序較連貫地講述。

  2、感受動物聚會其樂融融的熱鬧氛圍。

  活動準備:

  1 、小猴子毛絨玩具、掛圖分別用三張紙遮著、活動音樂磁帶。

  2 、幼兒用書。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掛圖,按一定方位順序較連貫地講述。

  指導要點:

  遮蓋掛圖,先展示掛圖的一部分,層層遞進,逐步引導幼兒觀察小書。

  活動過程:

  1、導入:出示猴子。

  小猴子說:今天森林里可熱鬧了,小動物們都來聚會了,我們去看看吧!

  2、看圖分段講述。

  (1)池塘里動物打開中間畫面的遮蓋,說說池塘里有些誰,他們在干什么?

  根據幼兒講述,教師小結。

  (2)大樹周圍動物提問;池塘一邊大樹上有些誰?(引導幼兒從上下,從前到后觀察),它們分別在干什么?教師引導他們對動物的特征、動態、神態進行仔細觀察。

  根據幼兒講述,教師小結。

  (3)玩蹺蹺板動物提問:

  猩猩和野豬在河邊干什么?它們看上去怎么樣?

  烏龜和誰在玩蹺蹺板?烏龜好像要掉下水去?這怎么回事?(引導幼兒觀察烏龜玩蹺蹺板時又驚又憨的神態,小野豬流露出的頑皮而又幸災樂禍的神態。)哪兩個動物正在看它們玩蹺蹺板?是什么表情?——引出擔心,著急。

  請個別幼兒試著講述這個場景教師作適當補充。

  (4)木桌附近動物提問;誰坐在木桌旁邊?它們在干什么?

  小猴看見誰向它們游過來了?聰明的小猴子想了個什么主意?

  (5)洗澡動物提問:

  大象媽媽和小象在干什么?小象看上去怎么樣?

  教師和幼兒一起對這個場景作一描述:不遠處大象媽媽用長長鼻子把水噴向小象,哈哈,小象一邊哼著歌一邊洗澡舒服極了。(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大象媽媽和小象之間流露出的的親情)

  3、動物聚會。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圖片。

  (2)幼兒看活動材料自己講述,教師注意幼兒的講述順序。

  在動物聚會中,先講哪里?后講哪里?那里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3)請個別幼兒來講述。

  評價要素:

  是否能按一定的方位順序連貫地進行講述。

  活動建議:

  孩子的講述能力是參差不平的,不能要求每一名幼兒都達到很完整的講述水平,只要孩子樂意講,都應該受到贊賞。

  附講述參考:

  森林里有一個大池塘,天氣真好,森林里的動物們都出來玩了。

  池塘里,一只河馬悠閑地躺在氣墊上,氣墊上還插了一頂遮陽傘,另一只河馬哎呦,哎呦地推著氣墊。大河馬張著嘴巴,呵呵地笑個不停,岸邊的兩只仙鶴朝池塘里看去,啊,大鱷魚朝小猴子游過去了。

  池塘的一邊,有顆茂密的大樹,大大樹上的松鼠一個勁兒地叫好,原來是三只頑皮的小猴正攀著樹枝,樹枝被壓得一顫一顫地,可他們還不停地忽悠忽悠,啄木鳥醫生顧不上給大樹看病,正瞧得入神。嘿嘿!一條大蟒蛇在樹的背后偷偷地張望呢!

  大樹的旁邊,野豬和猩猩正在釣魚,他們笑瞇瞇的,肯定掉了不少的魚。正在這時,聽到啊——的一聲正在玩蹺蹺板的烏龜好像要掉到水里去了,小野豬在蹺蹺板的那一頭暗暗地笑,原來這是小野豬在捉弄烏龜。長頸鹿和老虎在旁邊看著,真為烏龜捏了把汗。

  池塘的另一邊,一群狐貍和猴子圍坐在木頭桌子邊吃著香甜的水果,看見一條大鱷魚朝他們游過來,他們喊:鱷魚大哥,來一個!準備把果子往鱷魚的大嘴巴里扔去。不遠處,大象媽媽用長長的鼻子把水噴向小象。哈哈,小象一邊哼著歌一邊洗澡,舒服極了。

動物聚會教案9

  教學目的:

  1、進一步把握不同動物的形象特征。

  2、想象動物快樂生活的情景,畫一幅動物聚會的畫。

  3、培養保護動物,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畫一幅動物聚會的畫。

  教學難點:抓住動物的特點。

  設計思想: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畫出各種動物聚會,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提高學生造型能力。

【動物聚會教案】相關文章:

《動物聚會》的教案03-10

動物家族聚會教案07-22

動物家族聚會教案07-22

動物家族聚會教案07-22

動物家族聚會教案07-22

動物家族聚會教案07-22

動物家族聚會教案07-22

動物家族聚會教案07-22

動物家族聚會教案07-22

動物家族聚會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