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幼兒園班會課教案

時間:2022-06-16 16:09:50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班會課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班會課教案(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班會課教案(通用7篇)

  幼兒園班會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的語流節奏和韻腳的重復,體驗兒歌的節奏美。

  2、通過想想、試試,說說,學習兒歌,利用詩句的重復仿編兒歌。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了解兒歌的含義。

  活動準備:

  1、幼兒玩過手的動作變化,手形的各種圖片(兔子、剪刀、螃蟹、小花)

  2、手影圖片若干,展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與幼兒打招呼

  1、伸出一只手與小朋友打招呼。(嗨,小朋友好!)老師用幾只手與你們打招呼?一只手有幾個手指頭?(5個)

  2、嗨,大家好!我現在用幾只手與你們打招呼?(兩只手)兩只手我們還可以說一雙手,(出示一雙手的圖片)。

  3、你們也有一雙手,數數看一雙手有幾個手指頭?(10個)我們一起來說一說: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教師邊帶領幼兒做手的動作邊學習語句: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

  (評析:教師親切的用手與小朋友打招呼,一下子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在與小朋友問好的互動中自然地將主題轉向手,充分的調動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在說說、數數的過程中有意識的滲透了數學)

  二、引導幼兒創造性的表現手的變化。

  1、小手它還會變魔術呢!你們看伸出一個手指頭,變成什么了?(蟲子)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示范語句:變成小蟲爬爬爬。

  2、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說一說。讓幼兒初步感受詩歌的節奏。

  (評析:幼兒對“小蟲”非常感興趣,紛紛模仿起來,情緒馬上被提升了)

  3、那你的小手會變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變一變,然后用好聽的話說一說。(幼兒創造性的表現手的變化。)

  (評析:讓幼兒的小手試一試,變一變,使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玩玩、想想、講講,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幼兒邊想邊說的過程,也是自己構思詩歌的過程。)

  4、提問:你是怎么變的?變成了什么?

  幼1:我是這樣變的,(做動作)

  師:變成了什么?(小兔子)教師及時出示小兔子的圖片。變成小兔怎么樣?

  幼:跳跳跳。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變成小兔跳跳跳)

  你又是怎么變的?變成了什么?(請2——3個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有意識的將詩歌中有的圖片螃蟹貼出來,并及時的加以引導,變成螃蟹怎么樣了?再引導他們一起來學一學)

  (評析: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給幼兒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同時也使幼兒體驗到變手游戲的快樂,而且為后面的學習詩歌做了鋪墊,幼兒的情緒更加高漲 )

  5、教師邊做動作邊示范念兒歌第一段。(結合剛才貼出的圖片)

  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變成小兔跳跳跳,變成螃蟹爬爬爬

  6、我有一雙小小手,(貼出小手圖片)那它還會變成什么呢?用好聽的話該怎么說(引導幼兒用兒歌里的話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兒歌中相應的圖片:變成剪刀剪剪剪,變成小花轉轉轉。

  (評析:在這里幼兒是活動的主人,在對第一段詩歌的理解下,教師適當的將要求提高,讓幼兒嘗試用詩歌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手的變化,有效的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感受兒歌的語流節奏和韻腳的重復,體驗兒歌的節奏美)

  三、結合圖片引導幼兒學習兒歌。

  1、小朋友的小手變了很多魔術,變成了小兔、螃蟹、剪刀、小花,我們一起來看著圖片把變的魔術說一說吧

  2、教師帶領幼兒結合圖片念兒歌,即: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變成小兔跳跳跳,變成螃蟹爬爬爬,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變成剪刀剪剪剪,變成小花轉轉轉。

  (評析:生動形象的圖片,調動了幼兒的視覺體驗,也為幼兒學習詩歌提供了方便,孩子們大膽的用動作和語言盡情的表現著)

  3、小朋友說的真好,現在我們再一起來邊說邊做吧。(幼兒站起來自由做。)

  (評析:在第一遍學習詩歌的基礎上,我進行了第二遍詩歌教學,雖然還是學習詩歌,但在這里,活動氛圍更寬松了,有的三五成群的與好朋友邊說邊做,有的與老師邊說邊用動作表現,他們自由的邊走邊說,使學習不枯燥,充分發揮每一遍念詩歌的效益,真正做到了在玩樂中學習。)

  四、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教師做兩個手的變化動作。小手變成了什么?

  幼1:小狗

  幼2:青蛙

  師:誰能用兒歌里的話說一說。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前做動作,用自己的動作仿編兒歌。

  3、小朋友真能干。你們看小手變變變,都變到我們的教室里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學著變一變,然后想一想用兒歌里的話怎么說?(幼兒分成3組自由觀看,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用“變成某某怎么樣”的句式說)

  4、提問:告訴我你看到的小手變成了什么?(幼兒用“變成某某怎么樣”的句式回答,仿編兒歌)

  我們一起來跟著他說一說。 另外兩組的教學方法同上。

  5、那我們把自己編的兒歌一起來說一說吧!(教師帶領幼兒看看、走走、說說、變變)

  6、現在我們一起來跟著老師把這些圖片說一說。

  (評析:利用手影圖片,給予了幼兒視覺上的沖擊,,幫助了幼兒調動了生活經驗,也為創編詩歌提供了便利。同時孩子分三組,更是讓幼兒的創編更具針對性,使他們充分運用多種感官,看看、說說、做做,人人動手動腦動嘴,有效的完成了教學目標2。小朋友們邊走邊看邊說,就像在看動畫片一樣,他們創編的很輕松和愉快。)

  五、延伸活動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小手在太陽底下變魔術,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那我們一起到太陽底下去玩一玩,變一變吧!

  (評析:承上啟下,將問題直拋幼兒,使活動自然地過度到延伸環節,也激發了的探索能力,讓他們一起來獲得關于“手”快樂又新奇的體驗!)

  活動反思:

  《會變的小手》這首兒歌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容易理解。整個活動循序漸進,層次清晰,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提高了他們的動作表現力。在教學中,我大膽的放手,讓孩子們盡情的用動作表現手的變化,并及時的加以引導,使他們在相對自由、寬松和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詩歌,在玩樂中學習詩歌。孩子們人人參與,特別是在看手影圖片進行創編活動時,孩子們更是情緒高漲,大膽的模仿手影的動作,到活動結束他們還意猶未盡。

  幼兒園班會課教案2

  活動來源

  煤氣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衛生的烹飪環境,但使用或保管不當很容易留下安全隱患,為了讓幼兒了解煤氣灶的作用和危險性,設計了此課程。

  活動目標

  1、了解煤氣灶的作用和危險性

  2、掌握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動重點

  了解煤氣灶的作用和危險性

  活動難點:

  掌握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動準備:

  煤氣灶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出示煤氣灶圖片

  2、教師: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嗎?(煤氣灶)你們家使用煤氣嗎?煤氣灶有哪些用處?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煤氣灶使用不當,會有哪些危險?

  教師小結:煤氣灶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能燒水、燒飯、燒菜。如果使用不當,容易發生火災,給我們的生命以及財產帶來危險。

  二、請幼兒翻開教材,看圖提問

  1、小朋友為什么不能單獨去開煤氣灶(會發生煤氣泄漏事故)

  2、小朋友你們知道煤氣泄漏會發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嗎?(人會中毒,會爆炸,著火)

  3、發現煤氣泄露我們應該怎么做?(聞到煤氣不能打電話、不能開燈、開窗通風、趕快跑到外面)教師小結:煤氣的用處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確的使用煤氣,它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危害。一旦發現煤氣泄漏,馬上關閉煤氣閥門,不能開燈,不能打開抽油煙機和排風扇,不能點火,也不能在室內撥打電話。要馬上用濕毛巾捂住鼻子和嘴,打開門窗,跑到空氣新鮮的地方。

  三、判斷對與錯教師:小朋友請你們說說下面的小朋友做得對嗎

  1、組織幼兒討論

  (1)小朋友不停的開關煤氣灶

  (2)肚子餓了,用煤氣灶煮雞蛋吃

  (3)聞到家里有煤氣味,趕緊給爸爸媽媽打電話

  (4)聞到家里有煤氣味,繼續呆在家里玩教師小結:這些行為都不對!

  2、教師: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幼兒:聞到家里有煤氣味,趕緊跑出家門求救教師小結:在生活中有時會有危險發生,小朋友要學會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動反思

  幼兒在家中都見過煤氣灶,父母也會講一些小朋友不能隨便動煤氣的要求等。今天通過活動,幼兒了解到亂動煤氣的危害,以及遇到煤氣泄漏正確的做法。

  幼兒園班會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理解歌詞,學會聽間奏,初步學唱歌曲。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及活潑開朗性格。

  活動準備:

  兔子頭飾1個、吹泡泡用具若干、吸管1支、場地上布置大小圓圈、錄音機及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練聲通過復習歌曲《小鬧鐘,快唱歌》來練聲。

  二、熟悉歌詞

  1.教師以兔媽媽的形象和幼兒一起吹泡泡、玩泡泡,為理解歌詞打基礎。

  2.教師以游戲形式朗誦歌詞,幫助幼兒整理歌詞。

  3.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4.幼兒朗誦歌詞。

  三、熟悉歌曲旋律1.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按節奏邊拍手邊朗誦歌詞。

  2.完整地欣賞音樂。教師依次在幼兒前面經過,邊走邊吹泡泡,幼兒可以想象自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泡泡。

  3.在歌曲旋律伴奏下朗誦歌詞。游戲《裝泡泡》:幼兒聽音樂邊走邊朗誦歌詞,走成一個大圈,音樂停,幼兒立即站到地上的圈圈里。

  四、學唱歌曲1.幼兒自己嘗試把歌詞填到歌曲旋律里。

  2.教師清唱,讓幼兒完整地感知歌曲。

  3.分句練習,加深對歌詞的印象。讓幼兒說出自己喜歡哪一句,分句練習。

  4.了解歌曲中的間奏,演唱歌曲。告訴幼兒歌曲中有兩個地方不唱歌詞,只有旋律,叫間奏。師生一起演唱歌曲。

  五、嘗試創編歌詞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對泡泡的感知,創編歌曲中的第二句"有大也有小"。

  六、幼兒隨歌曲錄音,自由吹泡泡,結束。

  創新點:

  1.讓幼兒自己學唱歌曲。本次教學活動打破了傳統的歌曲教學中分句教唱和整體教唱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歌曲本身簡單、生活氣息濃,富有情趣的特點,采用游戲性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玩中理解和學習歌詞,隨著游戲活動的深入,幼兒興趣逐漸高漲,抓住這個時機,讓幼兒嘗試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填詞演唱,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環境里自主地學唱歌曲。

  2.幼兒自主地學習、活動提供更大的空間。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教師在引出吹泡泡的主題后,就以兔媽媽的角色參與到游戲中,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反應來引導幼兒學習歌曲,然后逐步退出引導者的位置,讓幼兒自主地游戲、學習、使幼兒在體驗游戲活動快樂的同時也感受到歌唱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班會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 通過自己的操作,發現摩擦起電的現象。

  2、 激發幼兒探索物體更多的有趣現象。

  3、 對紙屑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4、 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過程:

  一、啟發性談話,激起幼兒探索興趣。

  1、 誰來想個辦法,使紙屑吸起來?

  2、 幼兒相互結伴探索。

  3、 請幼兒說一說探索結果。

  二、比較紙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紙屑的不同現象。

  幼兒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勵幼兒探索更多的物體,找一找什么東西也會吸起來?

  幼兒園班會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培養對月亮變化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意識。

  2、發展觀察、聯想和擴散思維能力。

  3、觀察月亮變化,想象出與月亮相似的物體。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掛圖,幻燈片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墻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師:圓圓的月亮像什么?還有什么是圓圓的?

  3、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分別出示四張不同形狀的月亮投影片或圖片,啟發幼兒想象,月亮像什么?(如:像彎彎的小船、像一塊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圓鏡子等。)

  4、鍛煉幼兒的擴散思維能力,師:月亮是怎樣變臉的?幼兒自由回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擴散思維。

  二、師講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像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活動反思

  并且在通過講述故事讓幼兒知道月亮每天都在變化,讓幼兒更能加深印象和發揮想象,來想象月亮是怎樣變臉的以及像什么

  課后小結

  本活動通過讓幼兒觀察變臉的月亮,幼兒興趣高,課堂氣氛活躍,而且通過讓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幼兒能夠想象出與月亮相似的物體。在活動中培養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對事物主動探究的意識。

  小百科: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已知的質量最大的衛星,月球表面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幼兒園班會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風、落葉和小動物的親密關系。

  2. 能大膽想象不同人物走過小路的不同情景。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故事,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配套掛圖。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師:秋風吹呀吹,小樹葉離開了媽媽,他們飄呀飄,會飄到哪兒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原來這些樹葉寶寶都躺在這兒呢!

  (2)師:秋風吹呀吹,梧桐樹、銀杏樹、白楊樹的葉子都變黃了,小路上鋪滿了金色的樹葉,這是一條神奇的小路,還會發出好聽的聲音呢!

  2.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第二段。

  問:聽,什么聲音?(學說:悉索悉索) 小刺猬在樹葉上干什么呀?

  (2)欣賞第三段。

  問:看,誰也來了?(小白兔) 小白兔走過小路會發出什么聲音?它在小路上干什么呢?”(學習詞語:踢踏踢踏)

  一起來學習小白兔跳舞的樣子。

  (3)欣賞第四段。

  問:誰來學學小蚱蜢是怎么來到小路的?猜猜小蚱蜢會在樹葉上干什么?發出什么好聽的聲音?”(學習詞語:吱嘎吱嘎)

  幼兒模仿小蚱蜢動作。

  (4)欣賞第五段。

  問:為什么風兒踮著腳尖輕輕走過小路?(幼兒一起學說小動物說的話)

  3. 表演故事《小路》,加深理解。

  (1)完整欣賞故事《小路》一遍。

  (2)幼兒表演故事。

  現在我們也來扮演小動物,在這條神奇的小路上走一走,如果你喜歡,可以輕輕地跟著說,也可以把小動物說的話用動作表演出來,看誰表演得最好。

  4.擴展幼兒思維:

  除了小白兔、小刺猬、小蚱蜢,還有哪些小動物會走過小路?會做什么?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教師鼓勵幼兒充分想像,邊說邊用動作表示,如小貓走過小路,它在樹葉上做早操,幼兒模仿小貓做早操的動作……

  5. 出示動物玩具,幼兒再次表演,體驗大膽想象的成功感。

  今天老師把這些小動物都請來了,小朋友帶它們到小路上走一走,玩一玩,好嗎?

  6. 撿樹葉,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知道嗎?樹葉不但能發出好聽的聲音,還能拼貼出漂亮的圖畫呢,我們把它撿起來留著下次用吧!

  教學反思:

  本活動順著創設的情境,孩子們挺投入,在活動開始,我以“這條小路為什么有聲音?的問題引出故事,大部分幼兒對于小路會響表達出很大的好奇心,都是睜大眼睛認真的傾聽。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散文的內容,模仿里面小動物走在小路上發出的聲音,走在樹葉路上的狀態。這個環節的里面,幼兒雖然在表述方面不多,但是在動作模仿表演這一部分能夠和老師互動起來。在這節活動里,我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1、樹葉小路上還會有誰走過?會發出什么聲音?

  2、如果你走上樹葉小路,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由于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噠踢噠”,“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盡可能讓幼兒在自身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本來讓幼兒走一走樹葉小路。帶領幼兒在樹葉小路上走一走,邊走邊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現故事中的場景。考慮到小朋友在走樹葉小路時可能會很興奮,所以我把踩樹葉的環節放到了教學活動后,作為課的延伸活動,小朋友可以自己發揮模仿故事中的小動物,在會響的小路上走,讓幼兒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受。最后我設計了撿樹葉來結束本次活動。

  不足:

  散文里面動物走路發出的聲音,在講述、模仿的時候不夠細致。這里面的內容可以更加細致的模仿。這一個方面我認為改進一下會更好。在完整欣賞散文的時候,我給散文增添了背景音樂,這樣在朗誦的時候更能夠把散文中優美的語句表現出來。雖然小班的幼兒不會表達其中的美,但是讓他們去感受還是可以感受出來的。活動中,我沒有給孩子創設樹葉小路的場景,這對于散文的欣賞感受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這一方面也是自己沒有想周全的地方,這個環境的創設在散文活動中也是必不可以的。

  小百科:道路從詞義上講就是供各種無軌車輛和行人通行的基礎設施;按其使用特點分為公路、城市道路、鄉村道路、廠礦道路、林業道路、考試道路、競賽道路、汽車試驗道路、車間通道以及學校道路等,古代中國還有驛道。

  幼兒園班會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

  2、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3、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創造的喜悅。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顏料若干,小桶(每組一個),每位幼兒一個大的調色盤,人手一支調色筆。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紅色,黃色,藍色顏料。請幼兒觀察,說出顏色的名稱。

  2、告訴幼兒:“我們今天都是小小魔法師,要變魔術。

  3、老師操作實驗,引起幼兒興趣,并請幼兒觀察顏色的變化:

  ——將紅色顏料(部分)到入一個干凈的杯子里,然后再到入黃色顏料。用攪拌棒攪拌,請幼兒仔細觀察顏料發生的變化,并與原來的紅色和黃色的顏料做比較。

  4、請幼兒和老師一起回憶實驗過程,說出實驗發生的變化。

  5、給幼兒提供顏料,鼓勵幼兒自己變色,比比誰的顏色變得多。

  6、給幼兒提供大幅白紙,讓幼兒用自己配出的顏色進行繪畫。

  7、和幼兒一起將作品進行展示。

  活動反思:

  1、這次活動的安排,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兒觀察老師實驗的過程中,幼兒一直很安靜很認真地看著實驗過程。

  2、給幼兒提供感性經驗,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

  3、鼓勵幼兒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顏色進行繪畫,增強幼兒的成就感。

  小百科: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幼兒園班會課教案】相關文章:

班會課教案02-21

班會課教案08-12

班會課教案02-21

主題班會課教案08-03

元旦班會課的教案12-02

開學班會課教案11-22

元旦班會課教案11-25

班會課教案范文04-17

班會課教案范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