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班美術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教材背景:
本課主要是運用《地心游記》的作者儒勒·凡爾納的一句名言。本課涉及的“地心”是一個未知的世界,是一個神秘、未知、遙遠的地球的中心,正因它的未知性,所以才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因為它的神秘性,學生才會學得有興趣。因此才會樂于去談論它、描繪它,也樂于把自己想象中的地心大膽呈現出來,更希望它變成自己想象中的現實,創作的欲望和情感也會油然而生。這都是教學中的積極因素,教師要很好地把握。在教學中,要重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他們打開思路,把“地心”的神奇與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動物、環境聯系到一起,從而創作出特有的“地心世界”。
教材從兒童特點出發,以插圖的形式營造出神秘的氣氛,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學生作品想象力豐富,個性突出。特別是在表現手法上有線描的形式,小作者利用線條的不同組合勾畫出豐富的地心世界。有的利用油畫棒濃郁的色彩表達出地心的絢麗神奇。蠟筆刮畫的表現手法以大面積的黑色覆蓋畫面,更是很好地營造出神秘的氛圍。這些作品各具特色,目的是拋磚引玉,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采取自己更喜歡的,更利于表現內心感受的表現形式。
教學課題:《地心游記》
教學方法:
●課前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搜集一些關于地球構造方面的資料,對地心的知識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課上可以用一段視頻吸引學生直接引入本課主題,可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進行交流,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但這部分內容不能作為重點去講解,關鍵這是美術課而不是地理課,美術課的講解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識做鋪墊,但是滲透這些知識為了美術學習做鋪墊。但它更需要一個美的形式承載這些知識,去表達他們的幻想和美好的愿望。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學科本體與其他學科知識間的關系。
●教師可以利用恐龍滅絕、神秘的太平洋百慕大三角失蹤的飛機、輪船和火山爆發等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地球的中心是否有另外一個未知世界。教師可以聯系現時生活中已知的,但并不一定存在的東西,引導學生運用想象,發展到創作意識和興趣。四年級的學生開始進入客觀寫實期。要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并進行細致深入的刻畫,就要借助一些資料和手段,提供給他們形象的圖畫或視聽材料。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人、物、事和地心這種神秘莫測的世界聯系起來。引入課題,引發學生的想象。
●學生在進入想象階段后,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幻想也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作為行星家族中的一個成員地球,更是有著一個神秘核心,在這個核心中究竟有無生命,按照常規的思維肯定是沒有。但是科學家為何在海底的火山口附近,溫度高達幾百度的海水里發現了游動的小蝦。不能把人生活的環境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環境等同去看,生命的表現形式不可能完全一樣。要拋開一些慣用的思維模式,這是幻想思維的首要條件。地心是未知的,即便是科學的研究也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像《地心游記》里記載的是地心有熾熱的巖漿,假如熾熱的巖漿里有游動的生物,那也應該是何等的壯觀和美麗。那發著光的流動著的巖漿照
耀著地心,那是怎樣的一個光怪陸離的地底世界。也可以畫一些從未見過的想象中的植物、動物,還可以畫一些想象的人和環境。描繪地心的景色也是選擇之一。學生從直觀的欣賞和想象中把自己置身于一個想象中的世界,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思維也被激活了。
●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如何把自己的想法通過畫筆傳達出來,是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師可以出示一些科幻題材的圖畫,或分析書本中的學生作品。提示學生思考:作者表現的是怎樣的科幻情景,又通過怎樣的線條、顏色的對比,以及畫面的組織來表現想象中的奇幻世界的。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利用動植物的變形的特定空間環境,甚至于還可以利用畢加索、馬蒂斯的變形人物,從中得到借鑒,從而打開學生的思路。在學生通過感性的欣賞和理性的認識后,會根據自己的聯想進行繪畫練習,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告訴學生,路該怎么走,但千萬不要強求學生按自己的步伐走,更不能背著學生朝前走。這樣,學生就可以選擇更利于自己表現的方式來進行創作,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
●在評價創作成果的環節上,教師更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和評價學生的作品。可以通過自評、學生互評、老師總評等方式進行。作品的優劣不要做過多的關注,要去關注他們的創作思維和創作過程,要給每個孩子發表觀點的機會。因為有的學生動手能力雖不太
強,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這樣的學生同樣應受到關注和表揚。最后總結時有一個地質學家的話可以作為參考:人只有能夠想得到才能做得到,你連想都想不到就不可能做到。你不要認為自己做不到。
教材分析:
“凡是人能夠想象到的事情,總有人最終能夠實現它”,這是《地心游記》的作者儒勒·凡爾納的一句名言。科學幻想一直是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幻想和真正的科學設想有相當大的距離,但幻想也是要基于一定的事實為根據,它不是空想也不是神話。蒸汽機的發明、飛機的制造、衛星上天都和幻想息息相關。本課涉及的“地心”是一個未知的世界,是一個神秘、未知、遙遠的地球的中心,正因它的未知性,所以才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因為它的神秘性,學生才會學得有興趣。因此才會樂于去談論它、描繪它,也樂于把自己想象中的地心大膽呈現出來,更希望它變成自己想象中的現實,創作的欲望和情感也會油然而生。這都是教學中的積極因素,教師要很好地把握。在教學中,要重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他們打開思路,把“地心”的神奇與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動物、環境聯系到一起,從而創作出特有的“地心世界”。
教材從兒童特點出發,以插圖的形式營造出神秘的氣氛,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學生作品想象力豐富,個性突出。特別是在表現手法上有線描的形式,小作者利用線條的不同組合勾畫出豐富的地心世界。有的利用油畫棒濃郁的色彩表達出地心的絢麗神奇。蠟筆刮畫的表現手法以大面積的黑色覆蓋畫面,更是很好地營造出神秘的氛圍。這些作品各具特色,目的是拋磚引玉,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采取自己更喜歡的,更利于表現內心感受的表現形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用一段火山爆發的視頻導入本課,請同學看一段火山爆發的視頻,讓同學們了解在地
下存在著巨大的能量。我們不能理解的一些地質現象都是地心的巨大能量的釋放的反映。如火山爆發、地震等。早在1864年凡爾納就寫了科學幻想小說《地心游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地心游記》一課。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一些關于地球構造方面的資料,對地心的知識做一個簡單的了解。二、教學引入:
我們知道地心存在著巨大的能量,我們現在的地球也是幾千年地質運動的結果。我們能通過幾千年以前留下的骨化石來了解原來地球上生活的動物和植物。用課件讓學生欣賞古化石圖片。地心的不斷運動還在地上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壯觀的景色。用課件讓學生欣賞卡斯特地貌和地下的鐘乳石的景觀。
三、視頻資料欣賞
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無法解釋的地質現象如利用恐龍滅絕、神秘的太平洋百慕大三角失蹤的飛機、輪船和火山爆發等視頻資料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地球的中心是否有另外一個未知世界。也可以讓了解的學生講一講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失蹤的飛機。有許多學生對這些現象非常感興趣。從這些我們無法理解的神秘現象,我們非常想知道地心到底有什么秘密。引導學生運用想象,發展到創作意識和興趣。
(教師可以聯系現時生活中已知的,但并不一定存在的東西,如恐龍引導學生運用想象,發展到創作意識和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人、物、事和地心這種神秘莫測的世界聯系起來。也可以播放有關科幻、探險的影視作品,通過畫面、聲音來感染學生,引入課題,引發學生的想象。)
四、激發學生的想象:
●學生在進入想象階段后,如何定位是一個關鍵。
師:作為行星家族中的一個成員的地球,更是有著一個神秘核心,在這個核心中究竟有無生命,按照常規的思維肯定是沒有。但是科學家為何在海底的火山口附近,溫度高達幾百度的海水里發現了游動的小蝦。不能把人生活的環境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環境等同去看,生命的表現形式不可能完全一樣。要拋開一些慣用的思維模式,這是幻想思維的首要條件。地心是未知的,即便是科學的研究也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像《地心游記》里記載的是地心有熾熱的巖漿,假如熾熱的巖漿里有游動的生物,那也應該是何等的壯觀和美麗。那發著光的流動著的巖漿照耀著地心,那是怎樣的一個光怪陸離的地底世界。●學生想象、討論交流
五、學生想象繪畫創作
可以畫一些從未見過的想象中的植物、動物,還可以畫一些想象的人和環境。描繪地心的景色也是選擇之一。
(學生從直觀的欣賞和想象中把自己置身于一個想象中的世界,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思維也被激活了。)
●出示一些科幻題材的圖畫,或分析書本中的學生作品。
提示學生思考:作者表現的是怎樣的科幻情景,又通過怎樣的線條、顏色的對比,以及畫面的組織來表現想象中的奇幻世界的。
(啟發學生利用動植物的變形的特定空間環境,甚至于還可以利用畢加索、馬蒂斯的變形人物,從中得到借鑒,從而打開學生的思路。在學生通過感性的欣賞和理性的認識后,會根據自己的聯想進行繪畫練習。)
●選擇更利于自己表現的方式來進行創作,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
六、作業展評
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和評價學生的作品。學生作品想象力豐富,個性突出。特別是在表現手法上有線描的形式,同學們利用線條的不同組合勾畫出豐富的內心世界。有的利用油畫棒濃郁的色彩表達出地心的絢麗神奇。蠟筆刮畫的表現手法以大面積的黑色覆蓋畫面,更是很好地營造出神秘的氛圍。可以通過自評、學生互評、老師總評等方式進行。要給每個孩子發表觀點的機會。
教學反思:
剛接觸這一課時,我對這一些知識也有一些陌生,但是我用火山爆發的視頻一下帶學生切入主題,欣賞一些圖片,再進行一些講解以后學生們對這些內容非常感興趣。有一些學生對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的了解也非常多,是出乎我的想像。學生對這些知識是非常感興趣得。只要老師一點撥學生們就能產生許多聯想。學生大膽想象是出乎老師的意料的。教材從兒童特點出發,以科幻畫的形式營造出神秘的氣氛,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學生作品想象力豐富,個性突出。同學們利用線條的不同組合勾畫出豐富的內心世界。有的利用油畫棒濃郁的色彩表達出地心的絢麗神奇。蠟筆刮畫的表現手法以大面積的黑色覆蓋畫面,更是很好地營造出神秘的氛圍。這些作品各具特色,目的是拋磚引玉,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采取自己更喜歡的,更利于表現內心感受的表現形式。
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分辨紅、黃、藍三種顏色。
2.樂意參加集體活動,體驗魔術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收集礦泉水瓶,并事先四區標簽,灌入半瓶水(瓶子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三倍)。
2.事先將紅、黃、藍三種顏色水粉涂在瓶蓋的里面(一個瓶蓋涂一種顏色)。
3.貼有紅黃藍三種顏色標簽的玩具架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魔術瓶變色啦!
1.觀察并描述魔術瓶的變化
師:魔術瓶發生了什么變化?(教師扮演魔術師,出示透明礦泉水瓶,用力一搖,變出一瓶紅色礦泉水。)
2.嘗試變魔術,交流新變化。
師:你們想變魔術嗎?請你選擇一個你自己最喜歡的魔術瓶變一變。
師:請你先和小朋友說說你的魔術瓶有什么變化,你是怎么變魔術的?
師:誰愿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魔術?
師:搖一搖魔術瓶就能變出各種好看的顏色。
二、魔術瓶回家咯!
1.按照顏色將魔術瓶和貼有標簽的架子進行匹配。
2.將瓶子送回顏色對應的筐子里。
3.魔術瓶找到顏色相同的家。
小班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泥工教學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幼兒喜愛。通過泥工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掌握一些簡單的塑造物體形象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增強幼兒手的協調性、靈活性,促進其智力的發展。本學期以來我們在美術活動中以泥工為主,孩子們初步掌握了捏、團、搓、壓等技能,學會了搓面條、團湯圓、包餃子、做胡蘿卜、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礎上我還結合小班孩子愛動物的特點設計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捏、團、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蝸牛。
2、初步了解蝸牛的外形特點,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3、初步激發孩子喜歡小動物、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課件,背景音樂、草地背景圖
活動重難點:
幼兒用搓、卷的技巧制作蝸牛殼的技巧。
活動過程:
(一)欣賞蝸牛圖片,激起興趣。
1、出示蝸牛身體圖片——師:小朋友猜猜看,這是誰呀?
2、出示完整蝸牛圖片
師:那我們跟小蝸牛打個招呼吧:小蝸牛,你好呀!
師:我們來看看,小蝸牛它長什么樣呢?
師總結:小蝸牛有細細長長的身體,一頭大,一頭小。長著長長的觸角,背上還背著一座小房子呢。
(二)教師示范講解
示范講解蝸牛背上“小房子”。
師:小朋友,觀察的可真仔細。看,這是什么(出示橡皮泥)今天,老師用橡皮泥來變出一座小房子,小朋友看好嘍,開始變魔術啦。“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條,搓成條后卷一卷,從里到外卷一卷,緊緊卷成小房子。瞧,小房子變好了,漂亮嗎?
師:老師是怎樣做出來的呀?(請個別幼兒說)師帶領幼兒一起空手練習: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條,搓成條后卷一卷,緊緊卷成蝸牛小房子。!恩,小朋友呀真能干,現在拿起一團橡皮泥,一起來做蝸牛背上的小房子吧。 幼兒集體操作:做“小房子”,教師巡回指導(結合兒歌制作)
師:好,小朋友,房子做好了沒呀,我們來看一看,誰的大,誰的小呀?為什么他的大,他的小呢?(個別幼兒回答)師總結:我們把房子打開來看一看(比較橡皮泥的長短)。秘密就藏在這里:原來呀,這個橡皮泥搓的細又長,房子就會變大哦。
示范講解蝸牛的身體的制作師:我們做好了蝸牛的小房子,身體還沒有呢,趕緊來做吧。我們現在要換一種橡皮泥的顏色了哦。蝸牛的身體是一頭大一頭小。“搓一搓呀搓成條,一頭粗來一頭細,蝸牛身體長又長”。用牙簽來做小蝸牛頭部的觸角和眼睛師:看,現在,小蝸牛還缺了什么呀?幼兒:觸角、眼睛。
師:對了,小蝸牛的觸角可是很重要的,因為蝸牛的觸角就好像盲人的拐杖,是用來觸摸著走路的。小蝸牛在走路的時候呀,如果用觸角接觸到障礙物,就會立即轉變前進的方向。觸角怎么做呢,老師就請火柴棍來幫忙。拿起兩根火柴棍,插在蝸牛的頭上,做觸角,還有眼睛。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播放背景音樂)師:這只蝸牛寶寶很想找朋友,我們來幫他做一些小伙伴好嗎?橡皮泥、牙簽是做蝸牛寶寶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別人爭搶好嗎?
1、教師和孩子一起制作蝸牛,注意用兒歌引導幼兒。
2、教師重點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四)展示作品
幼兒送蝸牛寶寶回家(放在樹葉上),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師:這么多的蝸牛寶寶出來散步已經很久了,有些累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吧。來,跟蝸牛寶寶說再見吧。
活動延伸:
自編故事:《小蝸牛去旅行》
師:小蝸牛在新家里住了一段時間后,覺得有點悶,想到外面去走一走,請幼兒講一講自己制作的小蝸牛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成功在于老師相信孩子,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由于孩子在畫自己的所想,所以作畫時顯得特別愉悅,也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產生了那么多的創意,我也受益匪淺,有的孩子的蝸牛形態我都沒有想到。
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印染活動掌握印染的'方法,引導幼兒感受印染作品的美。
2、培養幼兒認真做事的習慣。
3、幫助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兩盒顏料,兩塊濕毛巾,大泡沫板( 陳列幼兒作品)、范例若干,餐巾紙幼兒人數的兩倍多,
活動過程:
1、出示范例,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塊漂亮的手帕,你們想看嗎?
你們看這些手帕漂亮嗎? 那你知道這種手帕怎么弄出來的呢? 你們想來試試嗎?
2、老師簡單示范,講解印染方法,示范后請幼兒講講是怎么做出來的?教師最后一次故意蘸得多一點,請幼兒想一想顏料為什么會滴下來。
--和幼兒一起討論要注意的問題。
(1)蘸顏料的時間不能太長。
(2)打開時小心慢一點,不弄壞紙巾。
3、幼兒染手帕,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印染。
(2)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業。
(3)提醒幼兒不弄臟衣服。
(4)鼓勵幼兒在打開時不怕困難,堅持做完一件事。
4、講評(將幼兒作品平放在泡沫板上,幼兒圍坐在周圍)今天,我們每人都印染了手帕紙,你們覺得你們印染的手帕紙漂亮嗎? 老師也覺得你們的手帕很美,你們印出了這么美麗的手帕, 你們想把這么美麗的手帕送給誰呢?
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⒈通過欣賞各種小傘圖片,感知傘面的色彩美及造型美。
⒉愿意大膽在傘面上創作,體驗參與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⒈小傘每個幼兒一張。
⒉美麗的小傘ppt、蠟筆、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⒈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森林里的天氣怎么樣?
⒉最近森林里經常下雨,小動物都來小豬的店里買傘,我們也去小豬店里看看有哪些小傘?
二、感知欣賞小傘的色彩美與造型美(ppt演示)㈠欣賞單色傘⒈原來小豬店里有這么多傘,你覺得它們怎么樣?
⒉它們是什么顏色的?上面還有什么呢?
⒊除了這些傘,你還看到過什么顏色的傘?
㈡欣賞雙色間隔傘⒈小豬說:"我這里還有一些傘,需要說出魔語才可以看到,魔語是小傘小傘變變變。"⒉在這把傘上你看到了什么顏色,紅色和黃色是怎樣排列的?
⒊還有沒有其它的小傘呢?這把傘是哪兩種顏色間隔排列的?
⒋小結: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兩把傘都是由兩種不同的顏色一個隔著一個,有規律的排列圍起來的,雙色間隔傘也很美。
㈢欣賞小傘的造型美(ppt演示)⒈小豬悄悄地告訴老師,它那邊還藏著寶寶們最喜歡的傘呢?趕快來念魔語。
⒉猜猜我是誰?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它是什么顏色的?讓我們一起來學做一只可愛的小貓。
⒊你們喜歡這種造型的傘嗎?小豬店里還有沒有呢?一起來說魔語。
⒋它又是誰?我們來學學做一頭小奶牛。
⒌小結:剛才我們欣賞的這兩把動物傘,與我們前面看到的傘有什么不同呢?這些動物傘你覺得怎么樣?
三、創作小傘
⒈剛才我們欣賞了許多小傘,有的是一種顏色加上圖案的單色傘,還有兩種顏色排列的雙色傘,還有動物造型的傘,瞧這里也有一把傘。你想用什么辦法使它變漂亮?
⒉幼兒自由說一說。
⒊教師交代要求:現在請你用蠟筆來幫忙,可以畫出單色傘、也可以畫出雙色排列的間隔傘、也可以畫出動物造型的小傘,自己想好了就可以去設計了。
⒋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四、講評
⒈這么多小傘,你最喜歡哪一把?為什么?
⒉小朋友設計的小傘真漂亮,讓我們把小傘拿到教室的超市去賣傘吧!
小班美術教案 篇6
小班美術活動《美麗的顏色》
設計意圖:班級里幼兒喜歡觀察,動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簡單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又能培養他們對顏色的感性認識。美術活動離不開感知、模仿、練習、創作這幾個基本環節。在這節活動中,也是通過先感知觀察作品的形狀、顏色,然后讓幼兒去探索制作的步驟,最后去嘗試。教師起到啟發、引領的作用,把幼兒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美工活動中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動中不僅要會觀察、會思考,會操作,還要會說話。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紅、橘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3、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主色是紅、橘黃、綠三色的玩具若干
2、油畫棒卡片紙若干,紙上用白色油畫棒畫有各種玩具的圖案
3、紅、橘黃、綠色顏料,刷子、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玩具
1、出示玩具,請幼兒挑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自由玩耍。在幼兒玩玩具的時候教師鼓勵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引導幼兒觀察玩具的顏色,進一步認識紅顏色、橘黃色、綠顏色
指導語:
(1)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漂亮玩具,讓我們一起玩吧
(2)在玩的時候看一看你玩的是什么玩具?這個玩具是什么顏色的?
2、出示綠色的天線寶寶
指導語:
(1)快看,誰來了?它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
(2)看看自己手中的玩具,有沒有和它一樣顏色的?
(3)誰拿的是紅色(橘黃色)的玩具?
3、擴展幼兒思維,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指導語:還有那些東西是綠色(紅色)的?
二、游戲“照相“
指導語:大家做個小小攝影師,為玩具拍張照片吧!
三、洗照片
1、展示相片的“底片”(油畫棒紙)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用形象的語言示范“洗照片”:“小刷子,喝點水,放在紙上輕輕刷”,用刷子蘸上顏料輕輕的在紙上來回的刷,全部刷滿顏料后相片洗好了。
指導語:
(1)下面我們也來試一試洗照片
(2)可以選一種你最喜歡的顏色洗相片
2、輔導幼兒“洗相片”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指導幼兒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四、作業評價
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
小班美術活動《線寶寶的舞》
小班美術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鞏固對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認識。
2、通過玩色游戲發現顏色會變,紅+黃=橙、黃+藍=綠、紅+藍=紫初步認識綠、橙、紫三種顏色。
3、感受色彩的奇妙變化,體驗玩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塑料一次性杯子人手二個(教師3-6個)。
2、幼兒繪畫紙人手一張:畫好樹干。
3、水、顏料(紅、黃、藍)、棉簽、抹布。
三、活動過程:
1、游戲“變魔術”,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猜猜(教師指蓋著顏色瓶子的布)布里面躲著誰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啊?”
(教師揭開布)“看!布的里面躲的誰呀?”哦,原來是瓶寶寶,咦?瓶寶寶里面還有什么呀?
(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水有沒有漂亮的顏色呀?”
“昨天老師跟魔術師學會了一個有趣的魔術,能把水變出漂亮的顏色,想不想看啊?”
2、師幼一起變魔術,鞏固對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認識。
“我這里有3個瓶子,我要把這個變成紅色”,教師邊念魔語邊輕輕地搖晃瓶子:“小小瓶兒上下搖,小小瓶兒變變變。”(幼兒喊紅色)
(重復變藍色,黃色)
教師:“我們變出了幾種顏色呀?(三種)哪三種顏色呀?(紅、黃、藍)
3、教師:“春天來了,小草綠了,小樹發芽了,小花開了,大地變得漂亮了。”“嗚······”“誰在哭呀?”(和幼兒一起尋找,配班教師將畫好樹干的畫紙粘在黑板上)“找到了,原來是這顆小樹在哭呢!”“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哭嗎?”(它沒樹葉)“我們來幫助它好嗎”?(好)“怎么幫呢?”(給它畫上樹葉)“小朋友們真棒,那我們可以用什么來畫呢?”(顏色)“小樹也是什么顏色呢?”(綠色)“我們這有嗎?”(沒有)
教師:“我們剛才只變出紅、黃、藍這三種顏色,沒有綠色,我們能再變出綠色嗎?(能)
教師:“在色彩王國里紅、黃、藍這三種顏色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三原色”,除了白色和黑色,其它所有漂亮的顏色都可以用其中兩種相加變出。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試試呀?”(想)
教師:“小朋友們仔細看哦”。
教師將黃色和藍色顏料調和(要求幼兒加水時不要加太多),出現綠色,為小樹畫上樹葉。
配班教師扮小樹說:“謝謝小朋友讓我長出綠綠的葉子,但我是棵花樹,春天的時候我全身都長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可美了,我······我現在只有葉子一點也不漂亮。”
教師:“你們還愿意幫助小樹嗎?”(想)
教師用棉簽沾紅色和黃色示范為小樹點畫花朵。
教師:“有了紅花和黃花,還能不能幫小樹長出別的顏色的花呢?”(能)
教師將顏料調和紅+黃=橙、紅+藍=紫,為小樹點畫上花朵。
4、教師:“花樹現在變得好漂亮了,它的朋友們聽說小一班的小朋友這么棒,就都來請你們幫忙了。你們愿不愿意用桌上的顏色來為它們打扮呀?”(想)
教師交代作業要求:只能將兩種顏色調和,調和顏色時不能加過多的水,
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來打扮花樹,看看誰的顏色最豐富,最漂亮。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實用】小班美術教案模板7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小班美術教案10篇05-04
【實用】小班美術教案合集7篇05-03
實用的小班美術教案九篇05-19
實用的小班美術教案三篇05-12
【實用】小班美術教案合集8篇05-11
【實用】小班美術教案十篇05-07
【實用】小班美術教案范文九篇05-06
【實用】小班美術教案范文八篇04-16
【精選】小班美術教案模板7篇05-17
【必備】小班美術教案模板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