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金屬元素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堿金屬元素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堿金屬元素教案1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堿金屬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并能運用原子結構的知識來解釋它們的性質上的異同及其遞變規律,為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二)能力目標
1、充分利用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掌握學習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物理與化學性質遞變規律的學習,對學生進行“量變到質變”、“對立統一”規律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教學重點:堿金屬元素的性質以及跟其原子結構的關系
教學方法:討論、講解、實驗相結合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展示一瓶金屬鈉,設問:金屬鈉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展示一瓶金屬鉀,設問:金屬鉀保存在什么物質中?為什么?
[引入]這說明鉀和鈉以及鋰、銣、銫元素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聯系,這種內在聯系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將從它們的結構特征和性質等方面來進行探討。由于鈁是放射性元素,暫不討論。
[板書]第三節堿金屬元素
[板書]一、物理性質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36表2-1,堿金屬的主要物理性質并加以總結。
1、相似性;銀白色固體、硬度小、密度小(輕金屬)、熔點低、導電、導熱、有展性。
2、遞變性(從鋰到銫):
①密度逐漸增大(K反常)(鋰能否放在煤油中?)
②熔點、沸點逐漸降低
[提問]推測鈁的密度和熔點沸點比銫高還是底?
[板書]二、原子結構
請學生看P36表2-2,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由學生小結。
[板書]
1、相同點:最外電子層上都只有1個電子。
2、遞變規律:從鋰到銫核電荷數增大,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
[講述]:堿金屬元素有原子結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遞變性,而結構決定性質,因此我們推測它們在性質上存在相似性和遞變性。
元素化學性質主要由原子結構決定,請同學們根據原子結構的相似點和遞變性推出堿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
[學生小結]堿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上都只有1個電子,因此,可以推測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它們都與鈉相似,都能與氧氣等非金屬以及水等起反應。但由于從鋰到銫核電荷數增大,電子層數增多,所以它們在化學性質上也有一定的差異,也存在遞變規律。
[板書]三、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講述]同學們的推測是否正確,還需要通過實驗和事實進行論證。
[板書]1.堿金屬與非金屬反應
[學生實驗]用鑷子取一小塊鉀,擦干表面煤油后,放在石棉網上稍加熱,觀察發生的現象。
[提問]觀察到哪些現象?比較與鈉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有什么差異?
(鉀熔化成小球,劇烈燃燒,鉀比鈉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提問]從上述現象比較鈉與鉀失電子能力強弱和金屬性。
點燃
(鉀比鈉更易失去電子,金屬性更強。)
點燃
[板書]
4Li+O22Li2O
2Na+O2Na2O2
[講述]鉀燃燒后生成的是比過氧化鉀更復雜的氧化物,由于大綱和教材不要求,我們就不討論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查閱有關資料進行學習。下面我們觀察鉀與水是如何進行反應的。
[板書]2.堿金屬與水的反應
[演示實驗]教材[實驗2-10]。
[討論](1)在上述實驗中觀察到什么實驗現象?
(2)鉀、鈉分別與水反應,何者更劇烈?
(3)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可得出什么結論?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2R+2H2O=2ROH+H2↑
(1)鋰到鉀與水反應越來越劇烈,生成的堿的堿性越來越強。
(2)鋰到鉀金屬性逐漸增強。
[敘述]從上面的實驗及大量事實證明,同學們前面根據原子結構所作的推論是合理的,也是正確的,今后我們在學習中要學會這種方法。由于堿金屬的化學性質都非常活潑,因此,它們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態存在,堿金屬的單質都由人工制得。實驗室保存堿金屬時,都要密封保存,如把K、Na保存在煤油中。
作業:P40:三、四、五
堿金屬元素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異同,能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和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了解焰色反應的操作及應用。
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總結、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建議
堿金屬知識結構網絡圖
在學習完全章后應該指導學生總結出本章內容的知識網絡圖。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金屬元素族,關鍵是熟悉自然族的學習方法。每一族重點掌握代表物質的性質,其他元素的性質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遞變性的規律加以掌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形成知識結構的網絡可以把分散的內容統一起來。為以后學習典型的非金屬元素族 鹵族鋪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學習“水到渠成”。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包含兩個主要內容: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及其單質的性質、焰色反應。其中前一部分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難點。
第一部分內容中,先由兩張表格切入,讓學生通過表中提供的數據等信息的分析,總結歸納出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特點。為后面學習它們的化學性質打好基礎,因為結構決定性質,通過總結結構的相同點和遞變性,完全可以大膽的預測其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然后利用實驗事實驗證推測的正確性,這樣的學習順序是對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培養。教材在重點介紹了鈉的有關知識之后,由個別到一般,進一步歸納出堿金屬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以及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從知識基礎、科學方法等方面為介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礎,使將來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夠做到“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內容中,主要介紹了鈉和鉀的焰色反應,以及它的正確操作和應用。
閱讀材料“金屬鉀的發現”,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化學史的教育。
教學建議
高一第二章第三節的編寫,采用了化學學習中使用較多的科學方法模式,即通過實驗和觀察,將實驗現象和數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知識,并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的性質作出推論和預測,當這些推論和預測經過多次論證后,便可將其中的正確部分上升為理論。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因此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
1.堿金屬單質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原子結構的特點,可以讓學生以教材中的兩個表格為主要依據,結合前面學過的鈉的有關性質,運用對比的方法通過自學、討論的方法掌握這部分知識。建議從相同點和遞變性兩方面指導學生總結出規律。
2.堿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可以讓學生結合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去思考,利用規律大膽推測,然后用實驗加以驗證。此處的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機。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處的實驗尤為重要。要做好鉀在空氣中燃燒以及鉀和水反應的實驗。可以事先復習鈉的有關的實驗現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析氧化劑和還原劑,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再通過講解或者閱讀,從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的劇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較Li、Na、K、Rb、Cs與氧氣反應,與水反應的不同,從而得出結論:“堿金屬的金屬性都很強,是強還原劑,而且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大而逐漸增強”的結論。從知識基礎、科學方法等方面為介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打基礎。
3.堿金屬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結合它們的化學性質讓學生自然地得出結論。此外還應涉及藥品的保存,例如:鈉和鉀應保存在煤油里,鋰保存在石蠟中。
4.焰色反應的教學,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美麗的煙火、食鹽濺在火焰上呈現黃色。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離子的焰色反應,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強調焰色反應的正確操作方法和步驟及其原因,特別指出鉀的焰色反應應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并解釋原因。講解焰色反應的應用時應明確它可以用來檢驗金屬或其化合物。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三節 堿金屬元素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異同,能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和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2)了解焰色反應的操作及應用。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現象,培培養學生總結、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堿金屬元素結構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及其原因。
難點:
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和物理性質
[引入]學生上黑板寫出堿金屬元素的名稱、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提問]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相同點是什么?
最外層有一個電子,在反應中易失掉一個電子,表現出還原性。
(2)堿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是否相似?
接著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6頁[表 2—l],堿金屬的主要物理物質并加以總結。①色狀:銀白色金屬(銫略帶金色光澤)②柔軟、密度小,熔點低 ③有較強的導電導熱性。
[提問]
(1) 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不同點是什么?
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多,它們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核對于外層電子的束縛能力越來越弱,失電子的能力越來越容易。
(2)堿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有什么變化規律?
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36頁[表2—1]與[表2-2],總結出堿金屬由于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遞增,原子半徑漸大,物理性質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軟,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點:由高到低,Na略低于水的沸點,K稍高于人的體溫,Cs低于人的體溫,除汞外,金屬中銫的熔點最低。
[歸納]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到結論。①在變化規律中有個別反常現象,如鉀的密度比鈉的密度小,②從密度的大小得到鋰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鋰保存在石蠟中,而鈉鉀則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講解]堿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都是1個電子。則化學性質應與金屬鈉相似。對比Na與O2、 S、Cl2的反應及堿金屬其他金屬的反應,加上閱讀課文,發現Li與O2反應只生成氧化物,Na與O2反應會生成氧化物和過氧化物,而K與O2反應除生成氧化物、過氧化物外,還能生成超氧化物。這說明Li 、Na 、K的活潑性,應該是Li [演示實驗]課本第37頁實驗[2—9]與[2—10],教師可邊演示邊強調操作方法,并要求學生注意比較實驗的現象與程度。 [講解]通過觀察現象可知,鉀與O2反應能產生超氧化鉀,且比鈉與氧氣反應更加劇烈,鉀與水反應,與鈉與水反應的產物是一樣的,但更劇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異同,能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和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2)了解焰色反應的操作及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總結、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學情分析 本章內容的知識網絡圖。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金屬元素族,關鍵是熟悉自然族的學習方法。每一族重點掌握代表物質的性質,其他元素的性質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遞變性的規律加以掌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形成知識結構的網絡可以把分散的內容統一起來。為以后學習典型的非金屬元素族 鹵族鋪平道路,使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學習“水到渠成”。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堿金屬元素結構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及其原因。 難點: 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四:教學過程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和物理性質 [引入]學生上黑板寫出堿金屬元素的名稱、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提問]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相同點是什么? 最外層有一個電子,在反應中易失掉一個電子,表現出還原性。 (2)堿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是否相似? 接著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6頁[表 2—l],堿金屬的主要物理物質并加以總結。 ①色狀:銀白色金屬(銫略帶金色光澤) ②柔軟、密度小,熔點低 ③有較強的導電導熱性。 [提問] (1) 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不同點是什么? 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多,它們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核對于外層電子的束縛能力越來越弱,失電子的能力越來越容易。 (2)堿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有什么變化規律? 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36頁[表2—1]與[表2-2],總結出堿金屬由于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遞增,原子半徑漸大,物理性質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軟,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點:由高到低,Na略低于水的沸點,K稍高于人的體溫,Cs低于人的體溫,除汞外,金屬中銫的熔點最低。 五:[歸納]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到結論。 ①在變化規律中有個別反常現象,如鉀的密度比鈉的密度小。 ②從密度的大小得到鋰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鋰保存在石蠟中,而鈉鉀則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小結]堿金屬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的變化規律:隨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依次增加,原子半徑依次增大,還原性依次增強。 六:布置作業 1.知識目標 (1)掌握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異同,能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和遞變規律,為今后學習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礎。 (2)了解焰色反應的操作及應用。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總結、推理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堿金屬元素結構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及其原因。 難點: 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和物理性質 [引入]學生上黑板寫出堿金屬元素的名稱、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提問]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相同點是什么? 最外層有一個電子,在反應中易失掉一個電子,表現出還原性。 (2)堿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是否相似? 接著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6頁[表2—l],堿金屬的主要物理物質并加以總結。①色狀:銀白色金屬(銫略帶金色光澤)②柔軟、密度小,熔點低③有較強的導電導熱性。 [提問] (1)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的不同點是什么? 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多,它們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核對于外層電子的束縛能力越來越弱,失電子的能力越來越容易。 (2)堿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有什么變化規律? 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36頁[表2—1]與[表2-2],總結出堿金屬由于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遞增,原子半徑漸大,物理性質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軟,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點:由高到低,略低于水的沸點,K稍高于人的體溫,低于人的體溫,除汞外,金屬中銫的熔點最低。 [歸納]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到結論。①在變化規律中有個別反常現象,如鉀的密度比鈉的密度小,②從密度的大小得到鋰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鋰保存在石蠟中,而鈉鉀則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堿金屬的化學性質 [講解]堿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都是1個電子。則化學性質應與金屬鈉相似。對比與、、的反應及堿金屬其他金屬的反應,加上閱讀課文,發現與反應只生成氧化物,與反應會生成氧化物和過氧化物,而K與反應除生成氧化物、過氧化物外,還能生成超氧化物。這說明的活潑性,應該是。分析了堿金屬與的反應后,再比較鉀與水的反應 [演示實驗]課本第37頁實驗[2—9]與[2—10],教師可邊演示邊強調操作方法,并要求學生注意比較實驗的現象與程度。 [講解]通過觀察現象可知,鉀與反應能產生超氧化鉀,且比鈉與氧氣反應更加劇烈,鉀與水反應,與鈉與水反應的產物是一樣的,但更劇烈。 [討論] (1)堿金屬表現哪些共同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電子層數、原子半徑的變化有什么 聯系? (2)堿金屬元素的原子半徑與相應離子半徑的關系? [小結](1)堿金屬的共同的化學性質與遞變性 a.堿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從鋰到銫反應越來越劇烈,生成物為氧化物(鋰)、過氧化物(鈉)、比過氧化物更復雜的氧化物,如超氧化物等(鉀、銣、銫)。 b.堿金屬都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物和氫氣。從鋰到銫與水反應越來越劇烈。 c.均為強還原劑,我們知道,物質的化學性質是由其本性決定的,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決定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堿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都是一個電子,決定了它們都是活潑的金屬,強還原性。而隨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半徑增大,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逐漸減小,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活動性逐漸增強,因而,生成氧化物時越復雜,與水反應更劇烈。 (2)因為堿金屬元素為活潑金屬,易失去最外層電子使次外層變為最外層,所以其原子半徑大于相應的離子半徑。如: 即:原子半徑半徑。 3.焰色反應 [引入]每當我們看到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焰色時就會想:焰火是怎么制造的?為什么燃燒時火焰會有不同的顏色呢?我們下面可以根據演示實驗的現象來解釋這些問題。 [演示]課本第38頁實驗[2—11],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焰色反應的定義。 [提問] (1)每次試驗完后,為什么都要用鹽酸洗凈鉑絲(或光潔的鐵絲或鎳、鉻、鎢絲)? (2)除金屬的化合物之外,單質金屬能不能有同樣的現象? (3)在觀察鉀的火焰顏色時,為什么要隔著藍色的鈷玻璃? (4)學習焰色反應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讓學生參閱課本封里“焰色反應”彩圖,了解除堿金屬及它們的化合物外,鈣、鍶、鋇、銅等金屬及其化合物也能呈現焰色反應,并重點記憶鈉鉀焰色反應的顏色。強調 指出:由于一般鈉鹽、鉀鹽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又無顏色,無法通過其他反應進行檢驗“”,所以常常利用焰色反應來檢驗。 總結、擴展 1.總結 堿金屬作為典型的金屬族,通過分析、總結堿金屬元素的性質變化規律,學習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一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培養了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事物內在的不同和聯系的學習方法。 2.擴展 教學目標概覽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焰色反應,并能利用焰色反應檢驗鈉和鉀及其化合物。 (二)能力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以焰色反應檢驗鈉和鉀及其化合物的操作技能.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堿金屬元素遞變規律的學習,體會化學的規律美。焰色反應的學習體悟化學的現象美。 教學重點: 堿金屬元素的焰色反應及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 教學方法: 討論、講解、實驗相結合 教學過程: [設問]從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K、Na的化學性質是非常相似的。初中學習物質的溶解性時我們就知道鈉鹽、鉀鹽是全溶的,用離子反應是不可能把鈉離子和鉀離子鑒別出來的。怎么樣鑒別鈉鹽和鉀鹽? 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平時我們炒菜時如果不小心把鹽水灑在爐火上,火焰會變成黃色。酒精燃燒的火焰本身是淡藍色的,但我們使用酒精燈時發現酒精燈的火焰實際上也是黃色的,這是為什么? [學生]可能存在一些物質改變了火焰的顏色。 [教師]這種假設合不合理呢?我們用實驗來驗證。同學們認真觀察實驗時火焰顏色的變化。 [演示]NaCl、NaOH、Na2SO4的焰色反應。 [學生歸納]有鈉離子的化合物在灼燒時火焰都是黃色的。 [演示] K2CO3、Cu、CuSO4、BaCl2、CaCl2的焰色反應 [電腦展示]Sr、Rb的焰色反應 [板書]四、焰色反應 1、焰色反應——很多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都會使火焰發出特殊的顏色,在化學上稱為焰色反應(實質不是化學反應,是物理變化)。 2、焰色反應的操作 完成要點:先要灼燒鉑絲成無色,做完一種離子的鑒別后,要用鹽酸洗,再灼燒至無色,再檢驗第二種離子。 [思考].:為什么鉑絲用稀鹽酸洗滌、灼燒后才能做下一個焰色反應實驗? [學生]:氯化物絕大多數都是易溶的,只有氯化銀不溶,用稀鹽酸洗滌灼燒可使鉑絲上殘留的陽離子除去。 [設問]觀察鉀的焰色反應,為什么要透過藍色的鈷玻璃?(焰色反很靈敏,微量的金屬都能被檢驗出來,一般的溶液中都有少量的鈉離子,由于鉀焰色反應的顏色淺,容易被鈉干擾) [強調]1.鈉原子與鈉離子的焰色反應的顏色是一樣的,書中說:"金屬或金屬離子" 2.熟記鈉,鉀的焰色反應的顏色:鈉:黃色 鉀: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 [設問]一種溶液,若其焰色反應呈黃色,能證明它是鈉鹽溶液嗎(不能,能得出其中含有鈉離子,也可能是氫氧化鈉) [板書]3、焰色反應的用途(引導學生歸納) ① 離子檢驗 ② 焰火材料(電腦展示節日焰火圖片) 堿金屬元素(第二課時)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討論] : 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純堿。當在玻璃管口點燃某些可燃性氣體時,火焰常呈現黃色。能否由此說明這些氣體的火焰為黃色?為什么? 建議有條件的學校可補充混合物的計算。 例如:18.4g由NaOH和NaHCO3組成的固體混合物,在密閉容器中加熱到約2500C,經充分反應排出氣體,冷卻后稱得剩余固體質量為16.6g。試計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質量分數。(54.3%) [反饋練習] 1、 灼某物質灼燒時,焰色反應呈黃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該物質一定含鈉元素 (B)該物質一定是鈉的化合物 (C)該物質一定是金屬鈉 (D)不能確定是否含鉀元素,堿金屬元素(第二課時) 2、 下列關于銫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CsOH是一種可溶于水的強堿性物質 (B) Cs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一種氧化物Cs2O (C)Cs與水反應,能發生爆炸,并放出O2 (D) 加熱Cs2CO3可生成氧化銫和二氧化碳 3、A,B,C,D四種化合物的焰色反應,透過鈷玻璃觀察均為紫色.A,B,C和鹽酸反應均生成D,B和C 反應可生成A,在B溶液中通入一種無色,無味氣體時,適量時得A,過量時得C,寫出分子式: A___ ____B____ ____C___ ____D_____ ____ 4、一定條件下,下列各物質可發生如圖所示的變化(反應中生成的水沒有寫出)。請回答: (1)固體A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堿金屬元素(第二課時)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5、有A、B、C、D四種物質的水溶液,焰色反應均為黃色。 A為酸性,B為堿性,C、D為兩種鹽。在A的水溶液里加入HNO3酸化的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A與B、C、D反應時,B無明顯現象,C、D均能產生無色無臭氣體,并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D也可以等物質的量相互反應生成C。試回答: (1)寫出化學式A 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2)B與D作用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與D作用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顯酸性的原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堿金屬元素(第二課時)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堿金屬元素(第二課時)。 【堿金屬元素教案】相關文章: 堿金屬鈉說課稿11-04 高一化學教案 碳族元素03-16 DNA組成元素10-11 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么意思10-12 化學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么?10-12 鉀元素科普知識06-23 文化的幾個元素作文11-05 化學《元素》說課稿(精選5篇)11-30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02-08 化學元素拼音及讀法介紹07-19堿金屬元素教案3
堿金屬元素教案4
堿金屬元素教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