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空氣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身邊到處是空氣。
2、知道空氣是無色、無味的。
3、在科學活動中,用語言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現。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塑料袋若干
2、各種實物,如積木等
3、水缸、充氣塑料袋
活動過程:
1、教師讓幼兒摸摸幾個塑料袋(其中有積木、空氣等)
通過幼兒對固體、液體的感覺,引出對空氣的性質的發現
教師同時點一下三態的性質
1、把有小洞的塑料袋放進水缸中,“發現了什么?”
2、“哪里有空氣?”教師記錄
3、幼兒找空氣
4、交流分享
最后得出結論“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活動反思: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空氣無處不在,它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對于幼兒園中班的孩子,空氣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也給了我智慧和靈感,多彩的氣球,充氣彩虹門,讓我找到了孩子們的興趣點,更找到了中班孩子活動的切入點,利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去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境準備:體育區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發現現象。
1. 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柜子上,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幼兒教案《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 ?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
4. 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柜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了解現代信息交流的幾種方式。
2、關注生活中的先進科技產品,感知現代信息交流方式的豐富多樣和方便快捷。
3、有操作現代通訊工具的興趣,樂于與他人交流。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通訊工具。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有關通訊工具的圖片2、調查表——我家的通訊工具
活動過程:
一、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家里的通訊工具
大家說一說,你們家里有哪些通訊工具,它們有什么用?
二、欣賞故事,感知幾種現代通訊工具的交流方式。
1、教師講述故事,從開始到“啊,太好了,大海的波濤聲!我聽得很清楚。媽媽說!眴枺郝糜蔚牡谝惶,豆豆是怎樣讓媽媽聽到大海的聲音的?
2、教師接著講述故事,到“我好象和你們一起看到了日出!眴:豆豆是怎樣讓媽媽看到豆豆的畫畫的?
3、教師將故事講述到最后問:豆豆是怎樣讓媽媽看到豆豆的城堡的?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進一步認識現代通訊工具。
1、觀察圖片,說一說有哪些現代通訊工具?它們有什么特點?
2、仔細觀察電話機上的鍵盤,說說:少了什么?請幼兒幫著添畫數字。
3、觀察畫面上的傳真機和電腦發送E郵件的直觀圖象,知道這些通訊工具的傳遞特點。
4、啟發幼兒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現代通訊工具?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移動電話、磁卡電話、可視電話,還有傳真機、電腦等,它們都能方便我們與別人聯系,我們給它們起一個名字:通訊工具。
活動反思:
1、現代社會是飛速發展的`社會,通訊工具時刻伴隨著我們。對于我們現在的孩子來說,認識通訊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設計這節課,讓孩子們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去感受通訊工具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和快樂。本節課學生積極性高,充分與別的小朋友交流,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2、只有個別孩子似乎交流的較少,可能是準備的時間不是很充分,我會在以后的活動中逐步滲透有關通訊方面的知識,讓每個孩子都有所收獲。
小百科:通訊是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報道形式。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對顏色感興趣,在玩色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仔細觀察,樂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顏色。
3.在認識三原色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對顏色有初步的感知;顒忧敖處熀陀變阂黄鹜孀兡g的游戲。
2.物質準備:小礦泉水瓶若干、瓶蓋提前涂上顏料、紅黃藍顏色標記、帶標記的瓶蓋若干。
活動重點:
通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顏色。
活動難點:
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過程:
一、游戲"變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導入情景: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師變魔術?
2.出示魔瓶,引起幼兒的興趣:這是什么?水是什么顏色的?
3.教師變魔術,依次變出紅黃藍三種顏色,并引導幼兒觀察:魔術瓶里的水寶寶變成什么顏色了?你見過什么東西是這個顏色?
二、幼兒變魔術,感知三原色。
1.幼兒自由取瓶子變魔術,初步感知不同的顏色,小朋友我們來當小小魔術師,看看誰能變出好看的顏色。你的水寶寶變成什么顏色了?還有誰變出這個顏色?
2.給顏色做標記我們來給你的魔術瓶做個標記吧,你的水寶寶是什么顏色的?可以做個什么顏色的標記?請小朋友選與水寶寶相同顏色的標記貼在魔術瓶上。
3.引導發現魔術的秘密水寶寶為什么會變顏色?秘密藏在哪里,找一找?
小結:顏料溶解在水里,水變了顏色。
三、換瓶蓋,變顏色。發現色彩的變化
1.通過操作,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這里有許多的瓶蓋,看看這些瓶蓋里藏著什么顏色?怎樣讓你的水寶寶再變顏色?
2.請幼兒選一個和自己的水寶寶顏色不一樣瓶蓋玩變色游戲。
你的水寶寶變色了嗎?又變成什么顏色了?怎么變得?
小結: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就變成另外一種顏色了。
四、結束部分
除了這些顏色,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顏色,顏色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非常美麗老師今天把這個魔術瓶送給你們,回去后再用它變出更多美麗的顏色。
活動延伸:
1.引導用變出的顏色進行涂鴉畫。
2.引導玩配色游戲感知更多的顏色變化。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科學活動:
會翻跟斗的猴子
活動目標:
1、對科技小制作活動感興趣,體驗玩的樂趣。
2、學習看圖示制作會翻跟斗的機靈候,感知物體重心下移使物體下降的現象。
3、能發現問題,學習比較分析及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制作圖示、電池、斜坡、紙張、剪刀等。
【幼兒園PPT課件制作】
活動過程:
一、出示機靈候成品,激發幼兒對制作機靈候的興趣。
1、引導幼兒觀察機靈候從斜坡上滾下的狀態
2、引導幼兒圍繞"機靈候為什么會滾動"進行大膽猜想與觀察探究。
二、觀察、探究制作材料及制作的步驟圖示。
1、拆分機靈候的成品,展示并引導幼兒觀察作品的結構與局部的特征。
2、提出問題:為什么藥在機靈候肚子里放置電池?
3、展示制作圖示,引導幼兒逐圖觀察,理解圖示。
4、師幼互動話題:
A、制作活動由幾個步驟完成?你是怎么知道的?
B、按步驟圖示的順序,我們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C、那個步驟圖示你看不懂,需要同伴和老師幫助?
5、提出制作要求:根據制作圖示,有步驟地獨立完成制作;制作完成后,是否成功應在斜坡上進行驗證。
三、幼兒分組制作,教師觀察指導。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示,有步驟地操作材料。(在電池擺放位置、紙張重疊黏貼等環節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幫助)
2、引導個別幼兒分析制作不成功的原因,對照圖示,發現制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調整,鼓勵幼兒多次嘗試。
四、游戲"比比誰的小猴滾得快",幼兒從中感受玩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科學區投放相關材料,引導幼兒繼續制作翻跟斗的機靈候。
活動反思:
幼兒能說出小膠囊在斜面上翻跟頭是因為鋼珠在里面滾動的原因,并說出鋼珠與兩外兩個材料的不同,活動很成功。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蘿卜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蘿卜在農村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有白蘿卜、胡蘿卜、卞蘿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它營養豐富,吃法繁多,可煮湯、可涼拌、可紅燒、可腌著吃,有的還可生吃呢!然而幼兒雖然知道蘿卜,但對蘿卜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現幼兒不愛吃蘿卜的現象。因此,我認為:此活動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的:“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在話題《秋天的果實》中我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生成了此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了解蘿卜的外形,形成對蘿卜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蘿卜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發幼兒愛蘿卜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觀察白蘿卜、胡蘿卜,學會從顏色、外形、味道等方面進行相對應的比較,找出其不同點。
2、知道蘿卜有營養,喜歡吃蘿卜。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蘿卜的特征、用途。通過探索發現、品嘗蘿卜,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難點:講述蘿卜的不同特征,并通過集體小結、整理兩種蘿卜的特征。
活動準備:
1、白蘿卜、胡蘿卜若干(數量超過幼兒的人數),切成小塊的兩盤蘿卜及牙簽。
2、小兔子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
3、課前請家長配合有意識地讓幼兒認識一些蘿卜食品并品嘗。
活動過程:
1、以游戲的形式和口吻進入主題。
。1)教師帶幼兒來到活動場地,手指蘿卜筐:“寶寶們,看那里有什么呀?”幼兒集體邊看邊一起回答:“有蘿卜。”教師:“那現在媽媽請寶寶每人去拔一個蘿卜!
。2)教師帶動幼兒跳著去拔蘿卜,拔好后按一白蘿卜一胡蘿卜相隔坐好座位。
。ㄔu析:“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顒右婚_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為幼兒創設了“小兔拔蘿卜”的語言情境和物質(蘿卜)情境,引發幼兒觀察蘿卜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2、比較兩種蘿卜的異同。
。1)認識名稱:寶寶,告訴媽媽你拔到的是什么蘿卜?(引導幼兒先從名稱上分清兩種蘿卜)
(2)比較兩種蘿卜:
比較顏色:看一看,它們的顏色一樣嗎?它們分別是什么顏色的?(引導幼兒分別觀察自己與同伴的蘿卜,學習詞語:桔黃)
比較形狀:看看寶寶手里的蘿卜是什么樣的?和好朋友手里的蘿卜一樣嗎?(引導幼兒說出蘿卜有大有小、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摸摸蘿卜的皮有什么感覺?(學習詞語:光滑)
比較味道:你知道蘿卜有什么用?(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自由地講述。)今天媽媽給寶寶們準備了生的白蘿卜和胡蘿卜,請寶寶們去嘗嘗看是什么味道的?(幼兒自由品嘗并及時地講述自己吃到的白蘿卜、胡蘿卜分別是什么味道的)
。ㄔu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讓幼兒人手一個蘿卜,引導幼兒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嘴巴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幼兒通過比比、摸摸、說說各自看到的蘿卜的特征。)
3、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
(1)白蘿卜里外都是白的,圓圓的或長圓的,皮很光滑,吃起來甜甜的;胡蘿卜里外都是桔黃色的,長長的有點尖,皮不光滑,吃起來有點藥味,也有甜味。蘿卜很有營養,小朋友應該多吃。
。2)寶寶們,拿起我們拔到的蘿卜到食堂看阿姨怎么用蘿卜做成好吃的菜。(幼兒帶著蘿卜和老師一起離開活動室去食堂)
(評析:在活動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就通過引導與幼兒一同小結的方式,對幼兒獲取蘿卜的經驗進行整理。同時,引導幼兒品嘗蘿卜,大家吃吃講講,在興奮的狀態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多吃蘿卜(蔬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使身體長得更捧,目標2就自然完成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效果非常好。幼兒在能看、能摸、能聞、能嘗的親身體驗中達成了活動目標,活動中幼兒興趣性高、自主性強,特別是讓幼兒與同伴比較兩種蘿卜的異同,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把兩種蘿卜擺放在一起,邊看邊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見解,但是在“蘿卜有什么用”的環節當中,多數幼兒只說了蘿卜“能做湯吃”,說明幼兒課前知識經驗還不夠豐富、我與家長的聯系還不夠充分、到位,沒有讓家長真正地參與到我們的活動當中。由此,我深深地領悟到:家長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六篇】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7篇03-15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3-11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3-12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10篇03-05
【精華】科學活動教案4篇03-02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九篇02-28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匯編8篇03-17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合集7篇03-16
【精華】科學活動教案匯總5篇03-13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4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