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生物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生物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
2、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組成員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動,體驗與人的合作與交流;
4、認同嚴謹求實、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
二、重點難點
重點:
1、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
2、探究活動“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難點:探究活動中小組成員要做好分工,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觀察記錄。
三、課前準備
教師:
1、變質的牛奶、各種真菌(木耳、香菇、靈芝等)長霉的饅頭、面包,腐爛變質的水果;
2、實物投影儀;
3、培養菌落實物;
4、瓊脂、培養皿、燒杯、甜豆漿、酒精燈、吸管、三角架、無菌棉棒、鑷子、放大鏡。
學生:預習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
四、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引入新課
積極思考、踴躍提問
展示變質的牛奶,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認識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細觀察,從實物中獲得有感性認識。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實物。
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
請兩個同學講解和演示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提問并解答。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
區分細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點
觀察菌落實物、區分其分布的特點。閱讀教材。
將課前培養的菌落實物分發給各小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并及時點評并給予鼓勵。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通過對實物、圖片的觀察總結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展示實物、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制定探究活動的方案
制定實施方案、交流活動的計劃及展示觀察記錄的表格
下課后半小時內將在各自環境中已接種的培養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設計探究方案,提醒學生注意設計對照組。巡視和指導、參與設計,及時激勵。
每組發給兩套有培養基的培養皿。
八年級生物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探究活動,學會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釋原因;嘗試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
2、能力目標:描述酒精發酵過程,明確發酵原理;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生物的濃厚興趣;通過對祖國傳統工藝的介紹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學會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釋原因。
2、認識發酵現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說出發酵技術的應用。
3、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4、發酵過程的控制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相關圖片、動畫、視頻資料
2、學生做預習
3、相關實驗材料的準備
四、教學過程
1、教師描述:我們在平時吃早飯時會吃腐乳,學校樓下還經常會有人叫賣桂花酒釀(板書)(酒、醋、醬油、饅頭等)
教師:剛才我在黑板上寫下的這些食品都有一個共同點,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問:我們經常會聽別人說到發酵,究竟什么是發酵呢?
(發酵:某些微生物厭氧呼吸的一種方式)
教師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氣中為什么會變酸,水果放久了為什么會有酒味,發酵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答:發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氣的情況進行的一種特殊的呼吸。通過這種呼吸不同的微生物會產生不同的'產物。
教師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氣的情況下,乳酸菌會發酵產生乳酸,使酒變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發酵會產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會有酒味。以上這兩種情況是我們所不希望發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這兩種發酵產物我們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
2、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
3、教師提問果酒的制作過程以及原理。
4、學生自己看課本后回答問題。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點評和補充。
6、教師演示果酒的制作過程,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請學生上臺嘗試。
7、教師提問不同風味的腐乳的制作過程并向學生展示他們的不同,引起學生的興趣。
8、學生根據課本回答問題。
9、教師補充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10、教師向學生發酵的基本原理以及發酵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菌種和其它物品。
11、布置課外作業。學生調查最感興趣的與發酵技術相關的一種職業,如面包師、制藥廠技術員、食品廠技術員、釀酒廠技術人員等,了解該職業主要的工作內容和職業特點。
【八年級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生物教案八篇03-15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集合五篇03-15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01-23
初中八年級生物模擬試卷07-17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01-23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總結01-20
八年級生物復習資料08-26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說課稿11-03
初中八年級生物測試卷07-26
八年級生物教學總結(15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