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嶺南版美術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嶺南版美術教案1
第一單元畫家筆下的生命贊歌
第1課陽光下的世界
一、教學目標
能用美術術語說出自己對畫家筆下的陽光下的世界的感受;能觀察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段陽光照射下的變化或畫一幅表現陽光的作品。
二、教學重點:
從名家的作品中感受陽光給世間萬物所帶來的迷人色彩。
三、教學難點:
能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興趣點:
①與同學一起欣賞討論、評述、交流、創作等學習活動。②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情感。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通過欣賞各種陽光下的美景,讓學生感受到陽光孕育著生命,也給世界帶來了溫暖和亮麗的景色。用畫筆表現陽光下多彩的世界,是畫家終身追求的目標。引導學生去探討一些藝術家們在這方面做出的成績和貢獻。
2、欣賞探密一——莫奈為什么長期迷戀于陽光與色彩的表現?看一看:清晨、正午、夕陽、日落雪景時的麥草堆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色調變化如何?(讓學生從色彩的冷暖、色調的變化去分析作品給人的視覺感受)
議一議:莫奈為什么要表現不同時段的麥草堆?(對大自然的色彩、光與影產生千變萬化的迷人效果的研究,
2、欣賞評述——你欣賞莫奈的作品嗎?
聽一聽:一些評論家對莫奈作品所作的評論,介紹莫奈的生平和藝術地位。
想一想:你對莫奈作品有何感受?你欣賞他嗎?
議一議:為什么欣賞或不欣賞?
說一說:你對莫奈作品《麥草堆》系列作品的欣賞小評論。能從構圖、色彩上分析作品的成功之處,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3、欣賞探密二——中國畫技法如何表現陽光?
看一看:作者用什么方法表現陽光下沐浴的三個游泳者?(淡墨、淡色塊與空白交錯的方法)
想一想:作者為什么選擇較難表現陽光的中國畫技法?(作者是在生活中細心觀察發現的結果,敢于創新的精神鼓勵著他。)
說一說:你對作者大膽創新的做法聯想到什么?重在啟發學生如何善于學習作者對傳統藝術的創新追求,對困難不示弱的精神。
4、拓展欣賞——陽光下的世界,真美!
看一看:課外收集的陽光下的世界(繪畫作品、攝影作品等)
說一說:充滿活力的陽光,不僅孕育著生命,也給世界帶來溫暖和亮麗的景色,你在生活中對陽光的感受如何?
畫一畫:把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陽光畫面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板書設計:
欣賞評述——欣賞探密二——拓展欣賞
教學后記: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基本能用美術術語說出自己對畫家筆下的陽光下的世界的感受;能觀察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段陽光照射下的變化或畫一幅表現陽光的作品。能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從名家的作品中感受陽光給世間萬物所帶來的迷人色彩。
第2課繪畫作品中的勞動者
一、教學目標:
能用美術術語說出自己對畫家筆下的纖夫的感受;能觀察畫中各人物的表情、特點,深刻感受到沙皇統治下纖夫們的沉重的苦難及堅強的毅力。
二、教學重點:
從名家作品中感受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最光榮,能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學習大師們對勞動者的尊重和贊美。
三、教學難點:
了解畫家通過勞動者的動態、表情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興趣點:
①激發對勞動者的尊敬和贊美;
②表演畫中人物的動作,激發觀察的興趣;
③與同學一起欣賞討論、評述、交流、創作等學習活動。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欣賞《伏爾加船夫曲》導入課題(感受與激趣)
聽一聽:創設情境,播放《伏爾加河船夫曲》樂曲或朗讀,欣賞后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看一看:《伏爾加河纖夫》
(1)觀察各個纖夫的動態、表情、衣著特點,你能發現哪位纖夫是新手、哪位是已經習慣這種工作的?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2)纖夫們是怎樣工作的?作者是誰?為什么作者畫了大量的時間去寫生后才創作這幅作品?
議一議:讓學生合作討論從畫面的構圖、色彩、內容上如何去感受和理解列賓筆下的纖夫的苦難和堅強的毅力。作者為什么要表現這些纖夫?
說一說: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演一演:模仿纖夫的姿態和動作,體驗纖夫的苦難和堅強。
2、欣賞其他各圖,要求通過看一看、議一議、說一說的方法去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他們對勞動者的贊美之情。
3、分組介紹本組所欣賞的作品的內容、形式、特點及疑問,并綜合本組同學的感受做一個簡短的演講匯報。
4、欣賞課外收集的表現勞動者的美術作品,了解和認識更多的畫家并激發學生學習大師的興趣。
5、讓學生回憶自己所經歷過的勞動場面,談談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能畫的同學可以通過線條畫把自己勞動的感受畫出來,也可以用文字表達出
來。
6、欣賞評述學生創作的各類作品。
7、課后延伸:鼓勵學生多點去勞動,感受勞動給人帶來的無限歡樂。板書設計:
欣賞評述——欣賞探密二——拓展欣賞
教學后記: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基本能用美術術語說出自己對畫家筆下的纖夫的感受;能觀察畫中各人物的表情、特點,深刻感受到沙皇統治下纖夫們的沉重的苦難及堅強的毅力。從名家作品中感受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最光榮,能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學習大師們對勞動者的尊重和贊美。了解畫家通過勞動者的動態、表情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3課童眼看世界
一、教學目標:
①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性認識能力;
②運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現內心對世界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
①引發學生對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認識;
②啟發想象。
三、教學難點:
創造性地運用點線面色等造型元素將想象和感受表現出來。
嶺南版美術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恰當地利用廢舊物品的造型、顏色完成一件立體的小藝術品。
2、欣賞他人作品,啟發、開闊學生創造思路;注重合作完成作品,培養集體協調能力。
3、養成愛護環境的意識練就一雙變廢為寶、變廢為寶的雙眼和雙手,體驗其中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造型組合
難點:合理地運用廢舊物品的外形、顏色進行造型組合。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多媒體光盤。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利用廢品制作的環保小發明作品,激發學生興趣,導入課程。
二、探究活動
1、探究活動一:布置廢舊物展覽。
(1)分類游戲:
按點材、線材、面材進行分類;按不同質感進行分類;按不同色彩進行分類。
(2)想一想,說一說:
選一個你喜歡的廢棄物,說說它美在哪里?
有哪些獨特的地方,讓你想到了什么?
2、探究活動二:與同學交流一些科技新聞或常識,啟發學生創作思維
(1)你準備創作一個什么小發明?
(2)你是通過什么途徑取得靈感?
(3)你準備用什么形式完成環保小發明?
3、探究活動三:感受創作的樂趣,交流制作經驗
(1)把握廢棄物的特征,選擇適合的廢棄物;
(2)從應用方面選材或根據材料進行聯想創作。
4、布置環境、科技、美術展
三、欣賞與評價
評價點:①造型組合、裝飾、審美;②科學性;③變廢為寶。
(1)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臨摹、變化創作。學生獨立藝術創作,教師輔導。
(2)引導學生從圖案的造型、顏色、創意等各方面進行評述。
(3)通過學習制作環保小發明,引導學生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愛護我們的環境,能用自己學到的美術知識變廢為寶,創造漂亮的藝術品。
嶺南版美術教案3
嶺南版美術第三冊嶺南版美術教案 (第三冊)
第1課 民間玩具世界 嶺南版美術教案 (第三冊完整版)
教學重點: 感受民間玩具造型、色彩特點與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能用語言描述民間玩具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1、 活動一:教師問:“你發現什么?它們叫什么?”
欣賞課本提供的玩具圖例,找出它們的名字。
2、 活動二: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教師提供“泥、紙、竹、皮、面、木、布”等多種材料,讓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B、感受民間藝人心靈手巧及民間藝術特色。 嶺南版美術教案 (第三冊完整版)
3、活動三:它們“想說”些什么?
A、讓學生討論民間玩具的產地、寓意及有關的故事。
4、活動四:民間玩具美在哪里?為什么?
A、提供描述的感覺詞語(如:材料美、裝飾美、對稱美、質樸、飽滿、逼真),
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產生這種感覺?
B、民間玩具造型、色彩特點與審美情趣。
嶺南版美術教案4
學習目標:
1、能掌握人物五官比例、頭部與面部特征,學會基本的寫生方法。
2、能欣賞名家人像畫作品,懂得形神兼備的特點。
3、能積極探索畫家怎樣在肖像畫中表達人物的情感和個性特征。
學習重點:掌握人物頭像的基本比例和寫生方法。
學習難點:“形”與“神”的關系。
教學環節:
生:通過上網等途經收集肖像畫圖片資料。課堂導入:
1、設問導入:世界上有沒有長相相同的人?請同桌互相看看彼此的長相有什么不同。
2、游戲導入:猜猜這是誰?
給出幾個不同名人的肖像漫畫(可以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偶像),讓學生說出他們的名字。
3、板書課題:名畫中的人像。
1、故事激趣:凡·高的一生。展示凡·高不同時期的自畫像,并簡短地闡述凡·高的藝術故事。提問:從凡·高的自畫像可以看出凡·高是一個什么樣個性的人?
2、欣賞名作,感受“形神兼備”(可多列舉幾幅不同表情的人像名作)。用對比的方法欣賞作品,討論分析細節表現在人像畫中的作用。提問:你能判斷出這些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嗎?用喜、怒、哀、樂等表情照片來提示五官變化對人物表情的影響。
3、活動激趣:在活動中觀察、了解頭部五官比例及面部特征。總結三庭五眼,并向學生簡單總結介紹不同的臉型。
4、方法示意:頭像寫生步驟及不同表現形式的學生作品展示。
提問: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表現形式?從這張臉由具象到抽象的變化過程中,你看到了哪些變化?
5、創作體驗:可以以小組寫生的方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人像,抓住特征加以表現。作業展示:哪位學生畫的人像能生動地刻畫出人物特征?能夠表現出人物的年齡、個性與氣質?哪位學生能大膽采用非具象的表現手法?
畫面的線條變化與細節描繪是否生動美觀?展示作品,繼續評述活動。請其他老師來參觀學生們的人像作業,猜猜畫的是誰。
嶺南版美術教案5
(二年級第三冊)嶺南板美術教案
教學計劃
一、全冊教學要求:
重點:是在小學一年級完成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繼續通過欣賞、繪畫、工藝設計的制作活動,去感受美、認識美、欣賞美、進而表現美。
難點:著重感性,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喜歡,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分析力、審美力和造型表現力,不斷培養學生熱愛美術、熱愛自然、熱愛美好事物。
要求:在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有趣極地、生動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學課時安排:
1.全冊共33課:2.欣賞課2課。3.繪畫課21課。4.工藝課8課。
5.自行補充教材2課。三、教學方法:
1.做到豐富多才多樣,靈活有趣。
2.要貫徹啟發式原則,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波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
3.教師加強示范,充分利用課件、圖片、影片、錄象片等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民間玩具和現代玩具世界(美術欣賞)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對民間玩具的欣賞后,懂得民間玩具是民間藝人就地取材制作的小玩具,神態生動,有色彩鮮艷的花圖案。
2、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二、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感受到藝術美的熏陶,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三、授課時間(2課時)
恐龍回來了
一、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喚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并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從而更家熱愛生活。二、教學重點:畫恐龍和人物在一起。三、教學難點:恐龍的外形和特征。四、課時和作業要求:
1授課時間(2)課時。2畫一幅恐龍和人們在一起的畫面。
3構圖要飽滿充實,人物和恐龍動態要生動。4添加現代設備和背景。
巧救小昆蟲
一、教學目的:
通過對小昆蟲的繪畫教學,增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繪畫能力,并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
二、教學重點:能把小昆蟲畫得最新奇。三、教學難點:把故事的結局畫得更精彩。
四、課時和作業要求:1授課時間(2)課時。2聽完故事后,畫出你心中昆蟲故事或結局的記憶畫。
可愛的玩具蛇
一、教學目的:
教學生運用加添、繪畫、裝飾、剪割的方法,把卡紙制作成一條會跳舞的蛇,再添畫上漂亮的圖案。二、教學重點:制作方法。三、教學難點:進行裝飾。
四、課時和作業要求:1授課時間(2)課時。2制作出一條會跳舞的蛇,并有美麗的裝飾圖案。五、教學過程:
嶺南版美術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蔬果根、莖、葉、芽、花、果等都含有豐富的營養。能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態、色彩特點,進行雕刻、塑造、創意設計一個立體形象。
2.過程與方法:在聯想中、能對蔬果的自然形態、花紋質感進行觀察、構思新形象。在比較中體驗添加或切、刻、雕、挖等不同制作方法。
在創作中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態創造新形象。
3.情感:注意觀察生活、養成發現生活美的能力。大膽想象,培養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對蔬果的自然形態、花紋、質感等特點進行聯想與添加、組合造型,培養觀察與設計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對蔬果的原形進行切、刻、雕、挖創造與眾不同的藝術形象。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創設情境:欣賞“蔬果童話形象”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2.讓學生能用語言說出蔬果童話形象夸張、變形的蔬果娃娃。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設問提出要求:
(1)蔬果娃娃它們象什么?
(2)小作者是怎樣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態、花紋、質感進行構想與創作的?
(3)你喜歡哪一件作品?為什么?
4.板書課題:
一邊板書一邊讓學生打開課本,并認真閱讀課文內容。
(二)教授新課:
1.觀看課件,欣賞課件中的各種圖片。
2.問:在欣賞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能用蔬果創作些什么?
知道的哪些和這些不同的蔬果的藝術作品?
3. 小組活動:討論你所知道的不同蔬果藝術品的。你準備用什么樣方法設計作品。
(三)作業布置:
能運用多種制作方法,設計與眾不同的新形象來表現蔬果的童話故事。
(四)巡視輔導: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講評。
(五)結果:
作業評述:展示全班作品,讓學生自評優秀作品。
1.教師小結:能憑記憶想象、大膽嘗試表現的作品進行表揚。
2.課后拓展:設問:你今天學會了什么?特別美的地方在哪里?
嶺南版美術教案7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紙碟怪臉
1、感知民間面具的審美趣味;
2、能利用各種材料和紙碟設計制作一個造型美觀、紙碟怪臉色彩對比鮮明的“紙碟怪臉”面具。
過程與方法:
1、在欣賞中感受面具的藝術趣味;
2、在比較中找出面具的造型與色彩特色,啟發創作思路;
3、在探索中,運用各種廢棄物進行“怪”面具的形狀、色彩、五官的夸張造型與裝飾設計,發展創造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民間面具產生好奇與興趣;
2、能與同學交流,互相幫助;
3、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能利用紙碟和廢棄物設計制作一個“紙碟怪臉”。
【教學難點】妙用各種廢棄物,設計和裝飾怪面具。
【教學時間】第17周
【教學準備】范作
【教學內容】紙碟怪臉
【教學過程】
一、探究民間面具的審美情趣。
找一找、想一想:
1、找一找面具上的“點、線、面、色”及具象形。想一想,這些造型元素是用來裝飾什么?面具是五官有什么特征?(幾何形表現、具象形表現、夸張表現)
2、找一找,面具造型奇特的地方和夸張的色彩。
想一想、說一說:
1、面具給你什么感受?(怪異、神秘、恐怖……)
2、哪些地方使你產生這種感受?
3、面具有什么功能?
二、探究面具美的設計制作方法。紙碟怪臉看一看、做一做:根據書上的步驟圖,邊做邊想。
1、用什么材料才能妙用。
2、怎樣排列裝飾才美。
3、造型、五官及色彩要怎樣設計才有奇特和怪的效果。
三、合作創作,共享成功快樂。合作創作:材料共享,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1、構思;2、選材料;3、如何妙用(形式美的設計和運用材料);4、合作創作。戴一戴、玩一玩:戴上面具玩一玩,體驗創造的快樂。
可模仿非洲民間的一些風俗進行古老的“驅魔保平安”游戲。了解利用面具的猙獰的造型進行驅魔的做法,是古人對“疾病”的恐懼,在缺乏醫學知識和藥品的情況下,祈求通過“驅魔”能得到“神”的幫助,而體驗古面具文化。
四、審美與評價。
評價點:1、造型獨特;2、色彩強烈。
【板書設計】紙碟怪臉
【布置作業】用廢舊材料和紙碟做一個面具,造型要大膽夸張。
【教學后記】面具是世界性的古老藝術,它不但具有藝術的內涵和價值,更以其夸張多變的造型、豐富鮮艷的色彩、能游戲娛樂和美化環境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通過學習,學生基本能掌握一些簡單的面具設計制作方法與妙用材料的技能,發展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同時,感受了面具的藝術魅力,提高審美情趣和美術素養。
嶺南版美術教案8
教學目的:
學習初步的浮雕構成知識,培養學生抽象構成的能力,在紋樣的組合排列和色調處理中加深對圖案形式美(統一、變化)的感性認識。
重點:認識設計植物浮雕。
難點:1、對植物浮雕知識的理解。
2、運用泥團、泥條、泥塊形成點、線、面,簡練夸張地表現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欣賞引入新課:
出示課前準備的構成的植物造型及教師的范品,指導學生仔細欣賞。認識這些植物有不同的花、果、葉、莖,它們的形狀、顏色各有特色。
板書課題:浮雕(設計)。
二、講新課:
1.指導學生觀看右上圖的照片,指出樹葉的形狀本來很簡單,色彩也很單純,由于它重重疊疊,便產生了豐富奇妙的裝飾效果。人們從這現象中找出了一種規律,就是現代設計的構成方法——雕塑。教師演示用兩片樹葉的外形,并將它們部分疊合,從它們形狀、色彩的變化,說明用這種構成形式可以設計出很漂亮的植物浮雕。
2.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浮雕設計作品,講解設計步驟,邊講邊演示:
①選一個不太復雜的任意形作基本形(只畫外形)。
②在紙上畫一個14cmX14cm的方格,把基本形逐個畫在格內,使每個基本形之間都有一部分疊合在一起,注意疊合時高低、左右位置或方向的變化,疊合部分的面積也應有大小、多少的變化。
③選擇同一種植物的三四個不同構圖,標在畫紙上,然后按稿著色,進行雕塑。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先讓學生朗讀理解課文及作業要點,后按要求以泥塑方法設計一幅植物浮雕。
四、講評:選出優秀作業,從構成的方法與效果作講評,以加深學生對設計知識的體會。
第二節
一、課業準備:印有一件線描植物的作業紙,每人一張。
二、教學要求:繼續練習浮雕設計,運用上一節課所學的構成知識,為各式植物設計花紋。
三、教學過程:
1,教師宣布學習要求。
2.出示三種未經裝飾的植物的線描圖,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種,用雕塑的構成方法,在上面畫上自己設計的花紋,方法與上一節課相同。
3.學生作業:為衣服設計好看的圖案。
4,講評:從實用、美觀、新穎的角度表揚優秀作業,使學生對設計的原則有明確的感受。
嶺南版美術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運用線條、色彩畫出自己的形象;
2、能用不同的創作手法,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征。
3、在觀察比較中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規律,通過描繪未來的我,樹立遠大的理想。
教學重點
1、認識人物臉型、發式、一官及表情的神態特征。
2、運用線條、色彩等繪畫元素描繪現在或未來自己的形象。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嘗試運用其他媒介和材料來表現未來的我。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比較
觀察小時候的照片,通過鏡子比較現在的我與以前有哪些變化。
1、臉型、發式、五官的變化;
2、身體上的變化;
3、服飾方面的變化。
二、欣賞與發現
引導學生欣賞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你發現了什么?
1、人物的表情和神態能體現一個人的'人性特征;
2、運用夸張、拉長變形的手法能使作品更具藝術感染力。
三、探討與嘗試
1、嘗試運用線條、色彩等造型元素畫出自己現在或未來的形象;
2、能否學學大師用夸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呢?
3、小組探討用其他繪畫工具、材料來表現的可能性
課后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能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征,線條流暢、構圖飽滿。
嶺南版美術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浮雕。
能用像皮泥條、泥快表現有前后層次、凹凸畫面的泥板植物浮雕。
2.過程與方法:在比較中,學會觀察與比較植物的不同形態與色彩。能在創作中,大膽想象與表現泥板植物浮雕。
3.情感:熱愛大自然,喜歡大自然的花草樹木。知道植物、泥與人的關系。
教學重點:能用泥條、泥快表現有前后層次、凹凸畫面的泥板植物浮雕。
教學難點:能表現前后前后層次、凹凸畫面的泥板植物浮雕。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創設喜慶情境:從多媒體課件中欣賞浮雕藝術作品。讓學生感受浮雕藝術作品的“夸張、變形、概括、對稱”等植物造型特點。
2.讓學生能用語言說出植物的生長形態和色彩。它們的枝干、葉莖、花果和花心、花蕊、花瓣等有什么不同?把你喜歡的植物,說說她1形態特點和色彩特點。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設問提出要求:像皮泥、的特征,嘗試用像皮泥塑出凹凸起伏、夸張、寫實的植物畫面。
4.板書課題:
一邊板書一邊讓學生打開課本,并認真閱讀課文內容。
(二)教授新課:
1.觀看課件,欣賞課件中的各種圖片。
2.問:在欣賞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浮雕藝術作品?
3.小組活動:討論你所知道的浮雕藝術品。你準備用像皮泥雕出什么樣的植物作品。
嶺南版美術教案11
學習目標:
1、能自主收集兩位美術家的生平及經典代表作等資料。
2、能用簡單的美術術語對美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分析、評述,表達自己的感受。
3、能積極探索美術家與美術作品之間的關系,學習美術家繼承優秀傳統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學習重點:了解齊白石、徐悲鴻的生平及其藝術特色。
學習難點:用較為專業的美術術語對美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分析、評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環節:
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收集有關齊白石、徐悲鴻的作品圖片、文字資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前置作業。
展示齊白石、徐悲鴻的照片。
2、板書課題:齊白石徐悲鴻。
生:學生回答。
說一說對這兩位大師的簡單認識(時代、代表作、藝術主張等)。
可分小組派代表發言。
2、重點分析:齊白石的作品《祖國萬歲》和徐悲鴻的作品《奔馬》圖片對比。
提供簡明的表格讓學生填寫比較報告。
想一想:兩幅畫在題材和意境的表達上有什么不同?與傳統繪畫相比,他們分別有哪些創新?
3、簡單小結。
4、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從作品的內容、形式、情感及技法等方面討論徐悲鴻的《田橫五百士》。提問:你知道這幅畫創作的時代背景嗎?它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我們向美術家齊白石、徐悲鴻學到了什么?
生:觀察,感受,對比,討論,分享感受,填寫報告。
評價:評選出本節課的最佳評論者,看誰描述得最清楚、最準確、最精彩。還有哪些美術家通過對國外藝術的學習、吸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嶺南版美術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從周圍環境的色彩中認出三原色和間色,能用顏料調出間色。
2、感受三原色與間色給人的不同感覺,感受色彩變幻之美。
教學重點 認出三原色與三間色,調出三間色。
教學難點 感受不同顏色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欣賞范例
1、欣賞妮古羅莉的《夏日》:
A、先在左邊的圖片中找一的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你能說出這些色彩的名稱嗎?
B、這幅畫用了多少種色彩,你看得出來嗎?
C、你能否給我幅畫取個名字,說說畫給你什么感覺。
D、看了畫家的一,你還有什么感受?
二、色彩游戲
1、師展示三個裝有顏色試管。
如果把兩個試管的顏色倒在一起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2、讓學生自由地進行色彩的調配,看兩兩調,會發生什么變化?
3、學生匯報調色結果,師板書
三、畫一畫
1、我們身邊的物體都是什么顏色的?
2、你能用我們有的三種顏色把沒有的顏色也調出來嗎?
3、學生分小組進行調色、創作。
四、展示、評價
1、自由展示自己調色創作的作品
2、學生自由評價
3、師小結。
課后反思 教學的評價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評價:
1、能否對觀察大自然色彩及裝扮生活的色彩產生興趣。
2、是否能用色彩大膽地表達自己觀察得到的色彩印象。
3、我發現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嶺南版美術教案13
教學目的:
學習初步的雕塑構成知識,培養學生抽象構成的能力,在紋樣的組合排列和色調處理中加深對圖案形式美(統一、變化)的感性認識。
重點:認識設計圖騰柱。
難點:1、對圖騰柱知識的理解。
2、運用泥團、泥條、泥塊形成點、線、面,簡練夸張地表現圖騰柱的主要特征。
3、運用紙制作圖騰柱。
教學過程:
一、欣賞引入新課:
出示課前準備的構成的圖騰柱造型及教師的范品,指導學生仔細欣賞。認識這些圖騰柱有不同形狀、顏色各有特色。介紹圖騰柱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圖騰柱(設計)。
二、講新課:
1.指導學生觀看課前準備的照片。原始部落認為某種動物或自然跟本氏族有特殊關系,而其當作本氏族的標志,形成圖騰。圖騰柱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引導學生發現圖騰柱的神秘抽象之處。
2.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圖騰柱作品,引導學生嘗試探索如何折(卷)紙材畫成裝飾柱?如何卷成泥柱子塑造裝飾柱?你還能運用哪些材料和方法塑造與眾不同的裝飾柱?
3.圖騰柱造型大膽夸張,由各種不同形象大小穿插、組合而成,柱身遍布裝飾,別有情趣;講解設計步驟,邊講邊演示:
①畫出柱體外形;
②劃分柱體單元;
③添加裝飾紋樣。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繪畫、泥塑等),個人或小組創作一個裝飾柱。
四、講評:
完成作業后,舉辦裝飾柱大展,評出你最喜歡的作品,說說喜歡它的理由。
嶺南版美術教案14
學習目標:
1、能掌握面具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2、能積極動腦,大膽創新,運用夸張、變形的方法制作面具。
3、能欣賞各民族、各地區的面具藝術,了解面具中包含的人文知識。
學習重點:面具的設計制作方法。
學習難點:面具造型的創意設計。
教學環節:師:收集中外面具藝術的圖文及視頻資料。
生:查找面具資料,準備工具材料。1、視頻導入:社火表演等。
提問:你知道面具的起源嗎?現代面具的作用是什么?可以在哪些場合使用面具?
2、板書課題:獨具魅力的面具。
1、欣賞探索:展示各個地區不同風格的面具,讓學生感受、分析其不同的風格特點和造型特色,并總結面具變形、夸張的共同特點。
觀察感受:
1通過對不同面具的外形特點和用途來進行分析討論。思考:為什么不同地區的面具差異這么○
大?面具對現代藝術有何影響?
2總結面具的特點。○(夸張、變形、象征性強)
2、思考總結:如何創造出具有魅力的面具?
分組討論探究:
1工具材料的使用。○
2面具的造型。○
3面具的紋飾(點、線、面)○、色彩。
3、表現創造:
1主題討論。小組討論自己喜歡的主題。○
2面具制作。通過想象,利用自己帶來的材料制作一個有創意的面具,工具材料不限。老師可先○
展示自己的作品或現場示范。組織學生分享與展示自己的作業。可在班上舉辦一個小型面具展或戴面具的化裝舞會。
嶺南版美術教案15
嶺南版四年級美術教案:如意吉祥的民間美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一些以“諧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達吉祥如意主題的圖案紋樣。
能用語言描述民間美術作品的圖案紋樣、色彩特點等。
能靈活運用民間吉祥的圖案和色彩,嘗試組合表現一幅喜慶吉祥的圖畫。
2、過程與方法:創設“比較”情境,體驗民間表達“吉祥”主題的圖案紋樣、色彩特點等。
嘗試運用民間吉祥的圖案紋樣組合一幅圖畫。
3、情感:對民間吉祥圖案紋樣或色彩產生興趣。收集民間吉祥的圖案。
教學重點:能用語言描述民間美術作品中的吉祥圖案紋樣、色彩特點等。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民間吉祥的圖案和色彩。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創設喜慶情境:從多媒體課件中欣賞民間藝術作品。讓學生感受民間美術“夸張、變形、概括、對稱”等造型特點。
2.讓學生能用語言說“吉利話”想對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話與吉利畫”的關系,了解和進行“諧音、寓意、或、象征”的聯想。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設問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見到的還有哪些民間藝術品。
4.板書課題:
一邊板書一邊讓學生打開課本,并認真閱讀課文內容。
(二)教授新課:
1.觀看課件,欣賞課件中的各種圖片。
2.問:在欣賞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間藝術品?
3.小組活動:討論你所知道的民間藝術品,你準備用什么方法和材料進行創造一幅有特色的民間作品?
(三)作業布置:
能用適當的材料,運用具象與抽象的吉祥紋樣和色彩組合一幅吉祥圖案。
(四)巡視輔導: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講評。
(五)結果:
1.作業評述:舉辦墻報,展示全班作品,讓學生自評優秀作品。
2.教師小結:對構圖完整,圖畫有特點的學生進行表揚。
3.課后拓展:設問:你今天學會了什么?特別美的地方在哪里?
4.課后思考題:尋找身邊的民間美術,寫成文字或畫出草圖,下節課帶來。
【嶺南版美術教案15篇】相關文章:
嶺南版美術五年級上冊環保小發明教案02-28
佛山嶺南美術實驗高中怎么樣07-21
湖南版一年級美術上冊教案02-17
美術的教案02-28
經典美術教案02-22
走進美術教案02-21
送王昌齡之嶺南11-20
冀教版初中美術說課稿 美術的世界11-02
簡單小班美術教案03-01
《魚》大班美術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