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課:紙片變變變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課:紙片變變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認識螺旋形,發現粗細會影響紙條長短的變化。
2.養成做事細致的好習慣,體驗成功的快樂。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一人一把剪刀,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
2.螺旋形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認識螺旋形
1.出示圓形紙片,請幼兒幫圓紙片變成長條形。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順著圓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認識螺旋形。
(1)圓紙片變好了,你覺得圓形變成了什么?(蝸牛殼、棒棒糖)
小結:對了,這個和小朋友說的蝸牛殼差不多,它從中間往外,一圈一圈,越變越大,就變成了螺旋形。
(2)誰來介紹一下你的圓紙片是怎么變成螺旋形的?
小結:順著圓的形狀從外往里一直剪,剪的時候一邊轉紙片一邊剪,就能剪出螺旋形。
二、第二次操作:變長長的螺旋形幼兒剪完展示作品,讓幼兒觀察、提問:螺旋形有什么不同?(長短不同)為什么同樣大的紙片剪成的螺旋形會不一樣長?(粗細不同)提問:讓你剪出一條長長的細細的.螺旋形你會怎么剪?
老師小結:一條長長的螺旋形要細細的剪,剪的時間長一點,不要剪斷。
三、第三次操作:
1.觀察并討論如何變出長長的螺旋形。
2.提出比賽要求,幼兒再次操作。
3.引導幼兒觀察黑板上的螺旋形,評出冠軍。
4.觀看PPT5.我們剛剛認識了螺旋形,那我們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和螺旋形差不多的形狀?(螺絲玩具、螺絲釘、電話線、電燈)
總結:原來,在同樣大的紙片上,小朋友在剪的時候,剪得越細,螺旋形就會變得越長。
活動延伸: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時用其他形狀的紙片剪出螺旋形。
大班數學《紙片變變變》教學反思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語言一定要簡練,到位,否則孩子們會對教師過多的語言產生反感,越聽越糊涂。
在《紙片變變變》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滲透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從探索中發現規律得出結論,每次的提問都是簡經營簡練,明了,讓孩子得出結論,老師再小結。
2、各個環節要清晰,環環相扣,符合數學教學邏輯。
從第一次操作,讓幼兒試著剪出長條形,從而過渡螺旋形,這里我講評的比較快,過渡比較緊湊,但第二次操作,讓幼兒通過操作剪螺旋形從而發現長短不一,為什么同一圓方剪出的螺旋形會長短不一呢?(粗細不一)從而引導幼兒比賽,誰剪得螺旋形又長又細。幼兒的動手能力強,剪得都較長也細細的,個個環節比較清晰,層層遞近,目標效果已達到。
3、在聯系實際生活中什么東西是螺旋形的,我班幼兒擴散思維強,想了很多,(如圓棒、樹的紋路、發型等)我們老師也一下想不到的,幼兒都能回答出,發言積極,以上是我本次活動的反思,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給予指導,以便使活動能更有效的開展。
【大班科學課:紙片變變變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影子變變變》教案01-09
中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顏色變變變》09-22
青青校園變變變12-09
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肥皂變變變》09-22
幼兒園大班科學課教案《有趣的泡泡》08-23
《圖形變變變》課后的教學反思12-18
小班綜合活動《香蕉香蕉變變變》說課稿11-24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水變干凈了》12-21
毽子變乖了教案01-13
《紙片插接》課件設計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