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峽》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峽》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峽》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領悟課文抓住景物特征進行典型化描寫的手法。
(二)理清本文精妙的寫作思路,欣賞優美流暢的語言。
(三)了解三峽的滄桑巨變,感受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
二、教學課時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音樂導入
同學們,你領略過三峽的秀麗風光嗎?電視專題片《三峽的傳說》將你帶進雄偉壯麗的三峽,現在我們來欣賞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主題歌《鄉戀》(放VCD),讓我們在歌聲中游覽三峽的秀麗風光吧!
(二)美文欣賞
配樂散文《三峽》背景音樂《三峽情》
(三)點擊作者
大家欣賞了優美的散文,你一定會被《三峽》磅礴的氣勢、流暢的語言所折服,你可知道,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竟出自于一個地理學家之手,他就是酈道元。(介紹著名的地理學家、文學家酈道元)
(四)小組自學
自學要求如下:
1.借助注釋,讀懂課文。
2.小組討論,翻譯課文。
3.理清思路,感受美景。
(五)教師行間巡視,了解學生自學中遇到的問題,作個別輔導
(六)布置課后作業
1.完成“思考與練習二”。
2.用行楷抄寫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講解文言句,理清文章思路。
(一)講授新課
1.講解重點文言句,正確理解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互文)亭午見太陽,夜分見月亮。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互文)白色的激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3)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該句運用了對比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船行之快。
2.理清寫作思路:
先寫山高峽深,連綿不斷。
次寫江水大而急。
再寫春冬之景。
最后寫“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色。
3.分析寫作特色:
抓住特征來寫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寫作特點。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山水中四季變化的景色穿插其間,將動景和靜景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顯示出三峽整體的富于動感的景色,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
(二)總結課文
同學們,20xx年6月1日,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已下閘蓄水發電,幾代中國人的夢想在今天得以實現。如果你乘著飛機,你會鳥瞰到三峽大壩的雄姿;如果你泛舟三峽水庫,你會欣賞到“高峽出平湖”的奇跡。讓我們為三峽出現的奇跡而引吭高歌吧!
(三)課后作業
1.熟讀背誦,用行楷默寫課文。
2.知識延伸:觀看專題片《三峽工程》。
板書設計
三峽
山勢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動靜結合
水勢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春冬之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晴初霜旦林寒澗肅高猿長嘯情景交融
《三峽》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朗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愛國激情。
教學重點:朗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匯;學習抓特征寫景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愛國激情。
輔助教具:計算機(數量1) 液晶投影儀(數量1)
投影屏幕(數量1) CAI課件 三峽風光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欣賞三峽風光片,導入新課。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題解;作家作品簡介。
四、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并思考。
五、疏通字詞,了解文章內容。
六、分析文章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歸納小結;課堂鞏固。
八、指導背誦課文。
第一頁
《三峽》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解表:
編號知 識 點學 習 水 平
識記理解應用
1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2積累文言詞匯√
3學習抓住特征寫景√√
4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5正確、流暢朗讀并背誦課文√
二、學習水平描述表:
知識點學習水平描 述 語 句行為動詞
1識 記記住酈道元、《水經注》常識記 住
2識 記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含義記 住
3理 解了解文中先總寫地貌,再分季節、抓特征描繪景物的方法領會歸納
應 用能多角度、抓特征對景物進行描繪(課外練筆)領會表達
4理 解了解字里行間作者流露的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領會歸納
5識 記根據文脈“總寫概貌—夏景—春冬景—秋景”背誦全文記 住
第二頁
三、媒體選用情況表:
知識點媒體類型媒 體 內容 要 點資料來源媒 體 在 教 學中 的 應 用使用方法
1投影長江三峽風光自選導入新課播放
2投影長江三峽相關圖片自制理解標題顯示
3投影范讀課文自制有感情朗讀全文播放
4投影文意理解自制從局部到整體理解文意、體會思想感情分析
四、板書設計:
第三頁
五、作業:搜集描述三峽的其它文學作品,小組交流。
《三峽》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讀生字,正確解釋關鍵詞語或句子,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大意,反復朗讀課文。
2.在反復閱讀中,學習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達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感受三峽壯美的'景色。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反復朗讀中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2.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在反復閱讀中,學習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達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美和文化魅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豐富其文學素養和古代文化的修養。
教學方法:誦讀法,拓展法,討論點撥結合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想和大家聊個天,喜歡旅游嗎?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個我們國內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師就帶大家進行免費的旅游。放(三峽風光視頻)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就像我們展示了三峽的美景。
二、走進作者
(學生簡介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好學博覽,留心水道等地理現象,撰《水經注》。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具有較高文學價值)
三、整體感知,通過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美
1.檢查預習情況出示幻燈片,檢查字的讀音。
2.輕讀課文,初步感知三峽的美景
3.指導朗讀,體會三峽的美
這篇課文雖然短小,但生字比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難,把它讀得自然流暢?讀課文,注意不讀錯字、漏字,把握好節奏。我相信隨著大家對課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峽之美時,朗讀得會更好。
四、合作交流,質疑解答
1.小組為單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問題,大家一起解決
2.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會出現怎樣的景色?
師總結峽的特點:兩山夾水的地方就是峽。(板書)
3.那我們就先去看看三峽的山。有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讀一下寫山的語句?其他同學請注意聽,看看三峽的山有怎樣的特點?
二、三、四段寫水,描繪不同季節山峽的不同景象。
總結特點:根據課文內容,想象三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1.選一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三峽的奇景(教師提醒學生想象要扣緊山水、季節、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啼、悲涼的漁歌等)
4.站在美學的角度,同學們來總結一下三峽具有怎樣的美?
老師總結: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壯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榮峻茂秀美
秋:凄涼凄美
5.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對三峽進行贊美,并說出理由。
6.找同學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漁者歌,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借漁者的感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用哀轉久絕的猿聲來側面襯托三峽的凄涼與悲哀。)
在三峽這篇課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來描寫事物,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在寫作中我們能借鑒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正式動工。
以下這首詩表現了三峽工程從提出到開始興建的漫長曲折歷程及三峽工程給長江帶來的巨大變化。
三峽吟
沈克昌
探研論證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曉,長江三峽夢成真。
萬噸船隊達宜渝,千億電量供漢申。
巫山云雨不為患,高峽平湖映女神。
“預警放水”防空襲“蓄清排渾”庫長存。
生態環境可保護,多種源泉積資金。
除害興利振國威,脫貧致富得民心。
環宇矚目西江壁,華夏歡呼東風臨,
三峽工程利國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設也使其成為長江三峽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峽是我們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們探究的東西還很多。如今:“高峽出平湖”的奇觀的出現,中國人70年的夢想就要出現了,其經濟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著三峽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面臨著如何繼承和發展的問題。
請大家憑著對三峽的熱愛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將確立在哪方面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師小結:
你們關注三峽、研究的領域很廣闊,三峽的文化的確很豐厚,同學們,隨著你們走進三峽、研究三峽,美麗的三峽將在你們心中永恒。
《三峽》教案 篇4
一.教材及學情的分析
《三峽》是山水游記的杰作,酈道元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長江三峽的壯麗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節選自《水經注· 江水》,編入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初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單元要求“注意了解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語言運用的好處,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并要求“背誦詩文,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其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在初一年級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為學習本課打下一定的基礎。本課篇幅短小,層次清楚,詞義注釋較具體,適合學生自主閱讀。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第四學段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并能“背誦”其中的優秀者。結合初二學生的文言基礎,可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第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掃除課文文字障礙,找出其中有積累價值的語匯充實自己的文言儲備;
第二.在熟讀中理清思路,緊緊扣住課文內容,體會寫景的妙處,摸索寫景的方法;
第三.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最有效的辦法是讓他們多讀,熟讀以至背誦。因此,宜把“通過朗讀以至背誦課文,積累材料,培養語感”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課文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細致的描繪,畫面感強,動人心魄,因此“領悟三峽景物的特點,體會寫景的妙處,做一點簡要的分析”宜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二。課文綜合運用多種景物描寫的方法,課文第二部分的內部層次安排的意圖,學生可能產生疑問,作為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及學法指導
本課教學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讀”,可采用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自由讀等方式,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熟讀成誦。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解決課文中比較艱深的字句。
在重點難點的突破上,可采用發現法,不求學生分析探究得面面俱到,只求在引導之下,學生能對寫景的方法有所發現,對層次的安排意圖有所領悟即可。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在學法上,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養成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等排除文字障礙、疏通文句的習慣。學習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品味文章的精彩語句。
四.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步:認讀感知
首先要求學生暢讀課文五分鐘。可采用各種朗讀形式,語速、語調可加以變化。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熟讀成誦,增強語感。讀要讀得正確、通順、流暢。基本要求是讀音準確,不讀破句;較高要求是注意重音、停頓、速度、節奏合宜。
學生熟讀后采用自讀自譯的方式閱讀課文,然后同桌互譯。就文章中較難理解的句子,學生質疑,并盡量請學生說出譯文,老師評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第二步:品讀探究
學生繼續誦讀課文,教師出示閱讀思考題,要求學生先根據思考題自己品讀課文,獨立思考,勾畫出相應的語句并做一些簡要的分析,然后小組交流學習所得。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讀課文,以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下六個問題根據各人學力求得解決:
(一)課文先總寫三峽地貌特點,再分寫三峽四季景色。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明確作者描寫對象的主體。(思考要點:“峽”者,兩山夾著的水道也。文章描繪的景物自然以“山”、“水”為主體,理解、讀背這篇課文,自然也以“山”、“水”為線。)
(二)請找出文章中描寫“山”的語句,用“從……我們可以看出三峽的山……”的句式做一點簡要的分析。(思考要點: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可以看出三峽的“山”夾江對峙、綿延不絕;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可以看出三峽的“山”高峻挺拔、雄偉壯麗;從“絕讞多生怪柏”可以看出三峽的“山”秀麗幽雅、郁郁蔥蔥……)
文章除了直接描寫“山”的語句,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到了三峽的山?(思考要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側面寫出三峽的“山”高聳陡峭,兩岸的山離得很近。)
(三)用分析三峽的“山”的方法,學生自己品讀三峽的“水”,找出語句并做分析。(思考要點:從“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可以看出三峽的“水”水勢浩大、水流湍急、水情險惡;從“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峽的“水”清澈嫵媚,搖曳多姿;從“懸泉瀑布,飛溯其間”可以看出飛流直下的“水”給夾江對峙的山崖增添了生機……)
文章除了直接描寫“水”的語句,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到了三峽的水?(思考要點:“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用夸張手法從側面寫出三峽的“水”水流疾速;“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寫出船行之快,也從側面寫出三峽的“水”流速之快。)
(四)山,雄渾蒼涼,充滿陽剛之氣;水,浩蕩奔涌,蘊涵陰柔之美。我們面對平面的文字,眼前卻涌現出生動的畫面,這與作者寫景手法的高妙分不開。我們一同來探討課文寫景的方法,從中獲得有益的經驗。
(思考要點:寫“山”和“水”都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寫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絕”的寫實概括,又有“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形象夸張;寫春冬的“水”側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綠”、“清”等;寫水不離山,寫山不離水,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五)課文第二部分寫三峽的四季,卻沒有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順序寫,而是先從夏季寫起,而且春冬景色合在一起寫,這樣安排合理嗎?說說自己的理解。
(思考要點:夏季三峽中江水上漲,水急浪險,最能體現三峽風光的特點,所以放在前面寫。冬春兩季相連,冬末緊承春初,長江一帶冬春季節景色相近,合寫符合情理,也節省筆墨。)
(六)一山一水總關情,透過文章對山水的描繪,我們的心也同作者一起跳動。說說我們體會到的作者的心情。
(思考要點:“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是“實在是有無窮的趣味啊”,作者面對春冬之時的山光水色的秀麗奇絕,實在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而從筆下自然流露出來,使讀者深受感染。)
第三步:拓展應用
用本課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記承天寺夜游》,意在培養遷移能力。通過閱讀方法的遷移,鞏固所學。
閱讀思路如下:
1.把握課文描寫的對象;
2.分析課文寫景的方法;
3.體會景物中寄予的心情。
課堂教學結束后,布置課外作業: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課文中的美詞佳句;
2.收集課外古代詩文中描寫山與水的佳句;
3.以“我喜歡三峽的 季”寫一段話。結合課文內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100字左右。
【《三峽》教案】相關文章:
《三峽》教案07-29
《三峽》教案04-11
《三峽》教案06-22
三峽的教案08-26
精選三峽教案08-25
三峽的教案08-02
三峽教案07-30
《三峽》教案07-21
《三峽的孩子愛三峽》教案09-02
《三峽的孩子愛三峽》教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