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夸父追日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夸父追日教案1
課題:夸父追日
教學日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神話,初步知道神話的特點。
3.體會夸父為民造福,勇于犧牲的。
4.認識8個生字。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什么是神話,體會夸父的品質。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板書課題,由課題提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學生自讀課文。
3.小組互動。
4.集體交流,說說讀懂了什么?
5.說說夸父是個什么樣的人?
6.指導朗讀。
二、遷移練習:
1.檢查識字。
(1)鞏固生字讀音。(2)小組內認讀,老師指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3)交流識字方法。
2.實踐活動。收集神話故事,開一次神話故事會。
板書設計:夸父追日
夸父——勇于犧牲——為民造福
夸父追日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故事。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張精彩的圖片,大家想看嗎?邊看邊猜猜每張圖片講了哪個故事?
2.在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借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這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這節課,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
板書課題:夸父追日。
(指名讀,齊讀)
3.釋題:追日(追趕太陽)讓生質疑: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沒有?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章。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波浪線把能解答三個問題的有關語句畫下來。
2.交流畫好的句子。(順便檢查畫的是否準確,讀得是否準確、通順。隨即指導讀詞“虞淵”“瀚海”“渭河”“頹然”)
為什么追?——每天夜里,……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為什么?)
怎么追?——于是夸父拿著手杖……夸父就追到了
追到了沒有?——第三節、第四節有關語句。
3.能不能用自己簡單的話來連起來回答這三個問題?(指導概括主要內容)
三、品讀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強大精神之柱。
1.夸父為什么要去追趕太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段,劃出句子。
2.交流:
課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⑴
指名讀。
⑵
引讀:
師:是呀,夸父對光明是那么的渴望,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師: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⑶
同學們,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出夸父的心聲,呼出他對光明的渴望?
生齊讀:“我不喜歡……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⑷
讀著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
課件出示:我看到了一個()的夸父。
(勇敢 向往光明)
四、品讀第2~5段。
過渡:是呀,在字里行間,我們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動了,更被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著,讓我們再次隨著這些神奇的語言文字走進故事2~5節。
1.默讀2~5節,邊讀邊思考夸父還神在哪里,又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課件出示:“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
(跑步速度快)
⑵抓“一眨眼”“像風似的奔跑”體會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車在告訴公路上行駛,如果以每小時100公里來計算,兩千公里得開多少小時。(20小時)
整整要開20小時,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⑶還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風似的奔跑)
⑷此時,所有的感受只在一個“讀”,來,一起讀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創設情境:
夸父,你為什么跑得這么快,這么急?
預設:因為太陽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為夸父心中始終記著這樣一個目標: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生齊讀)
4.不知不覺中,一個“神”已深深印在我們心頭,夸父還“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
⑵拓展黃河、渭河資料,抓關鍵詞“霎時間”體會夸父之渴。
⑶指導讀。
5.是呀,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顧疲憊去追趕太陽,那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支撐著他。
讀到這里,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6.夸父還“神”哪里:
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塞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⑴指名讀,夸父遺憾什么?
(沒有追到太陽、沒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遺憾、對光明的渴望都化作這最后的奮力“一拋”上,這一拋,都拋出了什么?
(這一拋,拋出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這一拋,還拋出了鮮美的桃子。)
⑶引導:孩子們,傳說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個首領,這個部落特別奇怪。一年中只有兩個月,天上是有太陽,其余的十個月,人們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陽留住。那么這一拋,夸父還想拋出什么?
(根據生回答板書:希望、光明……)
⑷指名讀。
⑸難怪大地和山河在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連太陽也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送給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讓我們帶著滿心的敬意讀讀夸父的最后一瞬間。
(齊讀)
⑹讀著讀著,你覺得這一拋還拋出了什么?
讀到這里,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7.練筆升華:夸父,我想對你說……
寫一兩句話,佩服夸父的決心及毅力、還有做事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永遠秉持著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艱難的精神;追求光和熱,契而不舍;“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生命不息,追趕不止;學習上也應該有夸父不斷追趕的精神,使自己不斷進步。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這則神話故事出自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經》,想學看看這本書中是如何寫這個故事的嗎?
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讀一讀,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說說古文的意思。
2.以晉代詩人陶淵明稱贊夸父的古詩作結: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竟走。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
夸父追日教案3
教材簡說 夸父追日也是我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他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本篇神話弘揚了一種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2、交流從故事中得到的收獲。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教學過程
一、古詩引題。
1、出示古詩,學生朗讀。(說說陶淵明寫的古詩與哪個神話有關?)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竟走。
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
2、揭題〈夸父追日〉。
(對,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神奇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夸父追日〉。
二、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
手杖虞淵伏身渭河
瀚海頹然拋出咕嘟
雄心壯志奉獻精神
求光明奮勇前行
(形式:齊讀、個別讀、領讀等)
3、默讀填空。
神話寫了夸父()太陽,()虞淵,
夸父倒下變成(),他的手杖(),
目的是()。
(一篇略讀課文,要體現略讀的要求,應以學生的自學為主,教學時,應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同學討論交流來讀懂課文。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自己查工具書解決。初讀課文后,應重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合作讀書,感情朗讀,感受神話。
1、同桌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評價:給你認為讀的好的同桌加顆星。)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與課文進行對比,感受課文的魅力。
《海外北經》里寫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課文中豐富又夸張、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寫夸父為了解渴。
⑶、感受夸父精神。
從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四、復述課文,評價補充。
1、小組內練習講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2、各組推選代表和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五、總結。
再讀古詩,你想對夸父說什么?
六、課外拓展。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評課:
金姝娟:《夸父追日》是承《盤古開天辟地》后又一堂有關神話故事主題的課,兩堂課相比較而言,《夸父追日》在上法上又有了突破,較新穎。把有關夸父追日的古詩、古文、神話故事三者相結合,自然引入該教學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發言鋪設了平臺,讓學生真正體會了神話傳說的神奇與魅力。要是在課文總結時,再回到古文、古詩中進行二次提升,那對神話的理解、體會會更上一個層次。
諸葛紅:該堂課學生學得較扎實,生字、朗讀等基礎知識讓學生扎扎實實地過。如在引入古文時先了解其意,可能對以后的教學起更大的作用。
虞蔚英:整堂課容量較大,學生接受的信息量較多,又由于引入的切入口較到位,學生的發言有個性,出現了許多亮點。
自我反思:
自從上了《盤古開天辟地》后,我似乎被以前的上法框住了頭腦,所以不敢再去上相關主題的課文,怕沒創新,怕形式古板,上不出味道。
當翻開教學用書,細細閱讀,突然有關夸父追日的古詩和古文印入眼簾,使我有了靈感,何不將古詩、古文和神話故事三者結合,自然、不露痕跡地將學生引入體會神話的神奇和夸張的想象中,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訴,激發學生的興趣。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學設計。今天一試效果還真不錯,出乎意料之外,對于今天的收獲可真是慶幸,我也從中得到了啟示:
1、教學設計盡量充分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
2、在教學過程中,除重視語文基礎外,還應拓展教學時空,應憑借教材中的創新性因素,充分挖掘教材,給學生營造適合的空間,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
夸父追日教案4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女媧補天》,誰能用幾個字對這個故事進行評價?四個字的、三個字的,兩個字的也行,一個字的也行。
生:兩個字的──神奇。一個字的──神。
生:兩個字的──傳說。
師:有點意思,你的意思是說,女媧補天是個神話傳說對吧!假如加上他的“神奇”就是“女媧補天是個神奇的傳說”,就更好了。
生:四個字的──無私奉獻。
師:誰無私奉獻?
生:女媧。
師:她奉獻了什么?
生:她奉獻了自身的愛,把天上的大窟窿補上了,拯救了人類。
師:說的精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神話故事。假如用一個字來形容的話,也可以用你說的,你說的,再加上你說的。
生:神奇的傳說。
師:對!但是,是否也有無私奉獻的意思,大家讀完以后,說不定也有點證據。
現在,老師要寫課題啦,假如愿意,大家可以拿起筆來跟著我一起書寫。(教師板書課題,寫完后巡視)寫字的姿勢很好,速度可以適當的加快一些。三年級了,我發現個別同學還在用鉛筆,最好不用鉛筆。
師:有沒有人知道這個《夸父追日》在古代的文章里是怎樣寫的?
生:(無人舉手)
師:沒人知道,那有沒有人知道,《夸父追日》是從哪本書上選來的,用現在的時髦的話說,是從哪里“瀏覽”下來的?
生:《神話故事》。
師:你說的是你手上的《神話故事》。那你書上的神話故事是從哪來的?
生:出版社。(眾笑)
師:出版社是一個單位。咱們現在說的應該是古代的一個出版社,這個古代的出版社出版的是一本什么書?不知道吧?我來告訴大家。可以拿筆記下來,寫在哪兒呢?就寫在課文題目的下邊。
(板書《山海經》)
假如各位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上網去查,只要你在“搜索”欄里輸上“山海經”這三個字就能出現《山海經》的原文,不過都是古文!這是一本寫地理方面的書,寫了這里的山如何,那里的水怎樣,還記載了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書里邊僅寥寥幾十個字就把這個非常神奇的故事神奇地講出來了!想不想讀一讀?!
生:想!
師:好。(出示古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缺乏,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現在請大家自身讀一讀。
生:(讀書)
師:誰敢勇敢的站起來讀一讀,注意,讀錯了沒關系。要都讀對了我倒覺得不太高興。你來。
生:讀。(比較流利)
師:應該說讀的非常好。三年級啊!這可是古文啊!知道這是什么人學的嗎?起碼是初中。誰來再讀一下,要讀出比他更高的水平。
生:(學生好多人舉手)我讀!我讀!
師:那好,這樣吧,愿意讀的站起來讀,不愿意讀的坐著聽他們讀。“夸父與日逐走……”起──
生:(齊讀古文)。
師:究竟什么叫“逐走”?什么叫“渴欲得飲”?什么叫“河”?什么叫“渭”?什么是“大澤”?什么是“鄧林”?可能有的同學讀完了已經大致知道了。不知道的也沒關系,我相信讀完了咱們書上的課文,很多同學都能夠理解,其實這里邊最難最難的只有一個,(生插話:鄧林)對了,鄧林。是不是姓鄧家的樹林啊?
生:(笑)不是。
師:咱們暫且不論他,打開書自由讀,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那些地方能能夠和這古代的文章對上號。
生:(自由讀書。)
師:剛才我問了一下,很多同學已經知道了什么叫鄧林,很會動腦筋哦!接著讀,仔細讀,看看還有什么新發現。
生:(又開始讀書。)
師:哎!好了好了,有兩個同學,一個男同學一個女同學,比我還“牛”,短短時間內,他們說已經知道了古文的全部意思。
生:(插嘴)我也知道!
師:你也知道,你也是。那誰敢站起來說說這段古文的意思?。這就是古文翻譯啊!說錯了,我“獎勵”他兩巴掌,還敢不敢?
生:敢!
師:誰來?陳永釗,你來。
生:他追著太陽一起走,到了太陽里邊,很想喝水。他喝了黃河渭河的水,還疑惑渴,就到北方找大河的水喝,但還沒到,他就渴死了。他臨死前,把手里的拐杖一拋就變成了桃林。
師:99分,為什么扣一分?他說夸父“進入太陽里面”,媽呀,我可不敢!(笑聲)
生:那就變成水了。
師:變成氣啦!就這一個“入日”他沒搞懂。
生:我知道,入曰( yuē )。
師:那個字念“ yuē ”嗎?咱們不是學過,瘦“日”──
生:扁曰。
師:對呀!
生:我知道什么意思。
師:你知道?說。說錯了沒關系。
生:因為夸父追到日的時候,看見太陽他就跳上去了。
師:看見太陽就跳上去啦?哈,還是進入了,那還有命在嗎?(笑聲)還是不對。
生:他離太陽很近但是沒有跳到太陽里面。
師:厲害,厲害!和我知道的一點點差不多了。
生:準備抱住太陽。
師:想象的好──正要抱住太陽突然口渴了。反正“入日”決不是跑到太陽里面去了。我現在宣布,后海小學三⑵班一大半的同學具有初中三年級的語文水平!
生:耶──!
師:小朋友們,給自身鼓掌!
生:(熱烈鼓掌)
師:好了,小朋友們,古文有什么了不起的?!是吧!
生:是──!
師:我非常希望大家上網查到“女媧補天”的古文。然后把它讀熟了,意思搞懂了,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師:君子一言──
生:駟馬難追!
師:明天上午交到我的──(伸開手掌)
生:(齊)手掌心。
師:好,那咱們先不看《山海經》中的“夸父追日”,繼續來研究咱們語文書中的“夸父追日”。剛才有同學用兩個詞概括了書上的內容──“神奇”,現在我請大家做一件事,就是拿你的筆,把你認為最“神奇”地方劃下來,不光要劃,還要想一想,說一說,你為什么就劃這一句,不劃其他的地方。先同學之間說一說;你要是有興趣,你也可以和我說一說。有問題我愿意隨時為您服務。開始啦!
生:(讀書、考慮。)
師:(巡視)我看有的同學劃好了,但沒畫完整,只是劃了一句,其實有很多句。
師:有兩個同學劃的那一句還不是最“神奇”的地方。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相看看,看看劃的一樣不一樣。
師:好了,劃的比較集中的地方是“夸父喝水”,也就是古文上的“渴欲得飲,飲于河、渭”,夠神奇;還有的同學劃在那兒,也就是《山海經》里的“棄其杖,化為鄧林”。有同學問我,怪了,怎么把手杖一扔就能變成“鄧林”?(有生舉手)來你說。
生:因為手上的是桃木。
夸父追日教案5
本文是人教版教材三下第八組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組課文是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夸父追日》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最早見于《山海經》的《海外北經》,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它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烈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對照原文,可以看出課文把原文中簡寫的幾處神奇的地方,通過豐富又夸張的想象具體化了。教學時,在遵循略讀課文教學原則的基礎上,還須引導學生認真揣摩體會,進一步感受神話的神奇魅力,激起其對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本著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文特點——想象神奇,我在設計時,努力體現中段略讀課文的要求和年段訓練目標,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適當合作學習,在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培養的同時,養成樂于與同學交流的習慣。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視教師的點撥引領作用,略中有精,抓住文本關鍵詞句,通過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悟神話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獲得思想啟迪,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
【學習目標】
1.借助學習提示自讀課文,交流閱讀感受,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2.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
3.體會夸父追日的執著、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借助學習提示自讀課文,交流閱讀感受,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教學難點】
感悟夸父追日的執著、奉獻精神。
【教學流程】
一、以圖導入,引發神奇
1.看圖猜故事。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幾張精彩的圖片。邊看邊猜猜每張圖片講了哪個故事?(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
2.揭題;讀題;聊特點。
同學們,在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借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再來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板書課題,讀題。你知道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嗎?(板書:神奇)誰有一雙慧眼,能從題目中發現神奇?我們再來讀讀,讀出它的神奇。
二、充分初讀,整體感知
1.明確課型,閱讀提示,明確學習任務
(1)閱讀提示,畫出學習任務
《夸父追日》這個課題與《女媧補天》有點不同,課題前面有一個*號,說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我們有個好幫手,課文前面有個學習提示,現在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個學習提示,畫出學習本篇課文的學習任務
(2)匯報交流:誰來說說,提示告訴我們一些什么學習要求?
(略讀課文前的一段導語既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又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地利用好這段導語,引導學生學會根據導語進行略讀課文的學習。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閱讀重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實效,又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大氣、簡約,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面面俱到,教學環節的繁瑣復雜,使整個教學結構粗線條化。)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我們先來完成第一個學習任務: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讀順,注意一遍讀完如果老師沒有叫停,你就抓緊時間讀第二遍第三遍,并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習生字:在了解主要內容之前,我們先來關注一下這樣幾個詞語。
虞淵 渭河 瀚海 大澤
手杖 頹然 遺憾
一眨眼 霎時間
A 指名讀,齊讀。大家注意沒有,第一組詞都與什么有關?
B 讀準第二組詞語。
C個別讀,齊讀。讀這兩個詞(第三組),你們有什么發現?
3.說說主要內容:現在我們來完成第一個任務,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說。
(2)出示提示,幫助學生學會概括。
這個神話故事主要講了夸父( ),就去追趕( ),追到( )時,他倒下來變成了( ),他的手杖變成了( )。
(3)同桌互說,指名說,齊說
(許多略讀課文,在前面的連接語中明確提出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而學生的概括能力一般都比較弱,在說課文主要內容時要么過于簡單,概括得不完整,要么過于羅嗦,相當于復述。精讀課文承載著較多的學習任務,教師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方面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訓練。在這里,教者可加大概話能力的訓練力度,舍得點花時間,下點功夫,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
過渡,神話故事就是這么神奇,連手杖也變成了一大片桃林。像這樣神奇的句子課文里還有很多。
三、指導閱讀,感受神奇
1.默讀課文,用﹏﹏劃出讓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細細地讀一讀,想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2.交流:哪些語句讓你感到了神奇;指名說,各抒己見。
(編者在教材中安排略讀課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用于閱讀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葉老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精讀課文是例子,是出發點,目的指向是學會自主閱讀。”葉老的話充分肯定了略讀課文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實施略讀課文教學時,我們首先要甩開臂膀,大膽放手,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自讀自悟,并充分地與同伴進行交流。)
重點句子
句子一: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1.個別讀,你覺得神奇在哪兒?
2.感悟“一眨眼”、“兩千里”(“一眨眼”是多長時間?→你眨一下眼→你們眨一下眼→一眨眼夸父跑了多遠?→知道兩千里有多遠嗎?→大約是從我們溫州到南京的距離。你看就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跑過了杭州、跑過了無錫、跑過了常州、跑到了南京,神奇吧?真是太神奇了。)
3.指導朗讀:隨機對話,指導學生讀出這種神奇。現在假如你就是夸父,我問問你,你為什么要跑得這樣快?
過渡:其實更神奇的還在后面呢。
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的水都給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渴。
1.讀一讀,你感受到什么了?
2.給“霎時間”換詞,讀句子
3.指導朗讀
句子三: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發出巨響。
1.想像:這個時候,夸父已經累得怎樣?理解“頹然”。
2.指導朗讀
(略讀課文教學講究“簡”、“略”,但并不是說就不需要有“精”、“細”,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精略交互,相互融合。由于受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要“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反復斟酌、精心選擇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細”讀的“著力點”,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夸父追日》的著力點在“體會神話的神奇”,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那些最具神奇性的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使略讀與精讀融為一體。)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1.夸父耗盡所有力氣去追趕太陽,這是為什么呢?讀同學們讀讀第一段,找出原因。
2.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1)指名讀
(2)引讀:是的,當追得口渴難忍時,夸父就是這樣想的——;當追得氣喘吁吁時,夸父還是這樣想的——;當追得快要耗盡全身力氣時,夸父仍然是這樣想的——。
3.感悟精神:同學們,面對頹然倒下的夸父,面對為了人類,為了大地永遠光明而獻出寶貴生命的夸父,你想說什么?交流提煉板書:精神
(提示:夸父追日的目的是什么?)
4.《夸父追日》出自我國先秦古籍《山海經》。這是一部記述我國古代神話、地理、物產、民俗、宗教等方面內容的書,全書共18卷,是我國最早的地理書,大家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么寫《夸父追日》這個故事的。
5.出示古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山海經》
(1)師范讀
(2)自由讀
(3)能懂得它的意思嗎?我們來試試
(4)你是喜歡現代文還是古文?為什么?
現代文與古文各有長處,現代文好讀,容易懂;古文精煉,很講究用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山海經》,也可以讀讀其他的神話故事。
(教學略讀課文,我們還應該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連,進行課前、課中、課后拓展閱讀。本設計在課終圍繞“體會神話的神奇”這根主線,“拖出”古文,意在通過文白對照,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對古文的興趣。)
【板書設計】
夸父追日
神奇
精神
夸父追日教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4.知識點梳理復述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遙遠的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能追上太陽嗎?他給我們留下一個怎樣神奇的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自主練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并想一想喜歡的原因。
3.默讀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讀書,感情朗讀,復述課文
1.小組內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小組內練習講這個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四、全班交流,評價補充
1.隨機抽查每組一至兩名同學朗讀喜歡的段落,交流喜歡的原因,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2.各組推選代表或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五、課外拓展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六、課后反思
可以將本課的古文版本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一下,觸碰一下我們的傳統文化。
夸父追日教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故事,背誦最后一段。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教學設想】
細讀文本,我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故事之所以能流傳到現在,不是因為夸父的“神”,而是夸父身上那種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感動了我們。為什么追?因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追的時候太累了,心中時時想起“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才有動力去追,即使在最后一刻,他還是想起“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他才會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然后才水到渠成的升華,這一拋都拋出了什么?
《夸父追日》是一篇略讀課文,但孩子們前幾篇童話故事未學。所以我在設計目標定位上把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去掉。
一、導入新課
1、喜歡看課外書嗎?那一定讀過很多有趣的故事,平時都讀過哪些有趣的故事?
2、除了看些童話故事,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指名說:
在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借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這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例如《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女媧補天》……這節課,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
板書課題:夸父追日。
(指名讀,齊讀)
3、對夸父,你了解多少:
讓我們跟隨著夸父走進這個神話故事,相信學完后,你對夸父會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下面請同學們翻開132頁,自由讀讀這個神話故事,讀前老師提兩條建議:
⑴要把故事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詞句要多讀幾遍。
⑵讀完課文,想想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2、檢查生字:
手杖虞淵伏下頹然遺憾渭河瀚海一眨眼霎時間
⑴指名讀、齊讀,重點正音“虞淵”。
⑵在這些詞語中,有兩個詞的意思很相近,他們是──?
“一眨眼、霎時間”。他們都是表示時間──很短。
3、交流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夸父為了光明,追趕太陽)
指導方法:這是一種好方法,有時文章的主要內容藏在題目里,我們可以借助題目概括主要內容。
三、品讀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強大精神之柱
1、夸父為什么要去追趕太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段,劃出句子。
2、交流:
課件出示:
“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⑴指名2~3位讀。
⑵引讀:
師:是呀,夸父對光明是那么的渴望,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師: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⑶同學們,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出夸父的心聲,呼出他對光明的渴望?
生齊讀:“我不喜歡……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⑷讀著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
課件出示:我看到了一個()的夸父。
(勇敢向往光明)
四、品讀第2~5段
過渡:是呀,在字里行間,我們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動了,更被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著,讓我們再次隨著這些神奇的語言文字走進故事2~5節。
1、默讀2~5節,邊讀邊思考夸父還神在哪里,又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課件出示:“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
(跑步速度快)
⑵抓“一眨眼”“像風似的奔跑”體會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車在告訴公路上行駛,如果以每小時100公里來計算,兩千公里得開多少小時。(20小時)
整整要開20小時,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⑶還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風似的奔跑)
⑷此時,所有的感受只在一個“讀”,來,一起讀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創設情境:
夸父,你為什么跑得這么快,這么急?
預設:因為太陽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為夸父心中始終記著這樣一個目標: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生齊讀)
4、不知不覺中,一個“神”已深深印在我們心頭,夸父還“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
⑵拓展黃河、渭河資料,抓關鍵詞“霎時間”體會夸父之渴。
⑶指導讀。
5、是呀,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顧疲憊去追趕太陽,那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支撐著他。
讀到這里,你又看到了一個()的夸父。
6、夸父還“神”哪里:
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塞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⑴指名讀,夸父遺憾什么?
(沒有追到太陽、沒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遺憾、對光明的渴望都化作這最后的奮力“一拋”上,這一拋,都拋出了什么?
(這一拋,拋出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這一拋,還拋出了鮮美的桃子。)
⑶引導:
孩子們,傳說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個首領,這個部落特別奇怪。一年中只有兩個月,天上是有太陽,其余的十個月,人們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陽留住。那么這一拋,夸父還想拋出什么?
(根據生回答板書:希望、光明……)
⑷指名讀。
⑸難怪大地和山河在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連太陽也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送給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讓我們帶著滿心的敬意讀讀夸父的最后一瞬間。
(齊讀)
⑹讀著讀著,你覺得這一拋還拋出了什么?
五、總結,積累語言
1、孩子們,學了這篇神話故事,你對夸父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讓我們記住故事的“神奇”,更要記住夸父為追求光明堅持不懈的決心。
3、指導背誦:
文章有許多生動語言文字,讓我們一起把課文最后一段背下來。
4、摘錄詞語。
【板書設計】
夸父追日
神光明……
夸父追日教案8
教 學
目 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知識點梳 理復述
教 學
過 程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遙遠的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能追上太陽嗎?他給我們留下一個怎樣神奇的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夸父追日》。
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自主練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并想一想喜歡的原因。
3.默讀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讀書,感情朗讀,復述課文
1.小組內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小組內練習講這個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全班交流,評價補充
1.隨機抽查每組一至兩名同學朗讀喜歡的段落,交流喜歡的原因,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2.各組推選代表或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課外拓展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課 后
反 思可以將本課的古文版本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一下,觸碰一下我們的傳統文化。
夸父追日教案9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故事。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4、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三、課程資源準備與開發:幻燈片
四、教學過程:
(一)猜猜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1、課件逐一出示:
(1)他開辟了天地,并用身軀化作世間萬物。――盤古
(2)他帶領百姓戰勝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
(3)他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后羿
(4)她懷抱玉兔,在月宮遙望親人。――嫦娥
(5)她化作小鳥,把石子投入大海。――精衛
(6)她創造人類,使百姓獲得新生。――女媧
2、小結:這些神話故事和人物帶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奇)是的,神話故事帶給我們最大的感受莫過于神奇,因為這些神話故事是我們的老祖先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里面充滿神奇的想象。今天,我們再來學個神話故事。
(二)揭示課題
1、齊讀,說說主人公是誰?正音。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預設:夸父為什么要追日?
夸父是怎樣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結果如何?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章。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橫線把能解答三個問題的有關語句畫下來。
2、檢查字詞。
追趕 手杖 虞淵 伏身 渭河 咕嘟咕嘟 霎時間 瀚海 頹然 拋出 長眠 金光普照 枝葉茂密 鮮果累累 追求光明 奮勇前行
(形式:小老師帶讀、齊讀)
3、能不能用自己簡單的話來連起來回答這三個問題?
這個神話主要寫了夸父( )太陽,( )虞淵,夸父倒下變成( ),他的手杖變成了( ),目的是( )。(指幾名學生說)
(四)品讀課文
過渡:現在我們詳細地來解決這三個問題。
為什么追?
1、夸父為什么要去追趕太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段,波浪線劃出句子。
2、交流:
課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⑴ 指名讀。
⑵ 引讀:
師:是呀,夸父對光明是那么的渴望,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師: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⑶讀著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
我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追求光明)(板書)
4〕同學們,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出夸父的心聲,呼出他對光明的渴望!
生齊讀:“我不喜歡……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怎樣追?
過渡:是呀,在字里行間,我們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動了,更被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著,讓我們再次隨著這些神奇的語言文字走進故事2~4節。
1、四人小組默讀2~4節,邊讀邊討論夸父追日的神奇在哪里,又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波浪線劃出有關句子,并寫上批注。
2、交流句子一:
課件出示:“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跑步速度快)
⑵從哪里體會到?(抓“一眨眼”“像風似的奔跑”體會夸父速度快)
提示:爸爸的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如果以每小時100公里來計算,兩千里得開多少小時?(10小時)整整要開10小時,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3〕創設情境:夸父,你為什么跑得這么快,這么急?
預設:因為太陽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為夸父心中始終記著這樣一個目標: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生齊讀)
4、不知不覺中,一個“神”已深深印在我們心頭,夸父還“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里?
⑵抓關鍵詞“霎時間”體會夸父喝水的速度之快。給“霎時間”換個詞:一眨眼、一瞬間、一剎那、轉眼間……
⑶夸父喝水不僅速度快,而且――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感受夸父喝的水多。)
⑷指導朗讀,表現出夸父喝水快,量多。(指幾名學生讀)
⑸盡管如此,可夸父還是沒有止住口渴,因為他實在是――(太渴了!)
〔6〕出示: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
〔7〕從哪個詞看出他真的是很渴很渴?
〔8〕齊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夸父那種口渴難忍的感受。
5、是呀,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但他有沒有準備放棄追日?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支撐著他。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生齊讀)
讀到這里,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6、夸父還“神”哪里:
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塞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⑴指名讀,夸父遺憾什么?(沒有追到太陽、沒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遺憾、對光明的渴望都化作這最后的奮力“一拋”上。此時,這一拋,都拋出了什么?(這一拋,拋出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這一拋,還拋出了鮮美的桃子。)
⑶引導:同學們,傳說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個首領,這個部落特別奇怪。一年中只有兩個月,天上是有太陽,其余的十個月,人們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陽留住。你說,這一拋,夸父還想拋出什么?(根據生回答板書:希望、光明……)
⑷指名讀。
⑸想象他當時倒下時的情景,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山崩地裂、地動山搖……)是呀,大地和山河在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連太陽也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送給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讓我們帶著滿心的敬意讀讀夸父的最后一瞬間。(齊讀)
⑹讀著讀著,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7〕小結:追求光明、堅持不懈、無私奉獻……這就是夸父精神。
結果
1、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學生續讀)
2、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那個追尋光明的人,當你吃著鮮美的桃子,看著茂密的桃樹林時,你有什么想對夸父說的呢?(佩服夸父的決心及毅力、還有做事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永遠秉持著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艱難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這則神話故事出自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經》,想看看這本書中是如何寫這個故事的嗎?
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2、以晉代詩人陶淵明稱贊夸父的古詩(齊讀):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竟走。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
3、總結,引導課外閱讀
“功竟在身后”,是呀,同學們,精彩神奇的神話故事,帶給我們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多的則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一個發人深省的深刻道理,或許還是一個個催人淚下的真情故事。即將下課,老師送給大家一份小小的禮物,這份禮物或許并不值錢,但是如果你能好好運用的話,將會是無價之寶。
課件出示:中國神話、希臘神話、歐洲神話、阿拉伯神話等書的封面。
夸父追日教案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的積累。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太陽的神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張精彩的圖片,大家想看嗎?邊看邊猜猜每張圖片講了哪個故事?
2、在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借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這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這節課,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
板書課題:夸父追日。(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帶著剛才的問題思考。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三、感悟課文
1、全班交流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順序相機指導。
2、“夸父為什么要追日?”:
(1)找到句子,讀出來再用自己的話回答。板書“喜歡光明”。
(2)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3)指名讀,評議,指導讀。
3、“夸父怎樣追日?”: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著手杖……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2)用各種形式朗讀,讀出夸父的歡喜之情。
(3)抓住關鍵詞“拿著、提起、邁開、像風奔跑、無比歡喜”板書。同時體會神話的神奇。
(4)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可是還沒止住口渴。”體會神話的神奇。
4、夸父追到了太陽嗎?找出書上的句子。
5、夸父沒有追到太陽,反而倒下去了,此時你想對夸父說什么呢?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夸父追日一心為他人、自我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
6、夸父變成了什么?你從這個故事中想到什么?
四、復述課文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這則神話故事出自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經》,想學看看這本書中是如何寫這個故事的嗎?
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讀一讀,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說說古文的意思。
2、以晉代詩人陶淵明稱贊夸父的古詩作結: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竟走。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
板書
夸父追日
喜歡光明
夸父追日 拿著 提起 邁開
↓ 無比歡喜奮力
自我奉獻 奮力拼搏
夸父追日教案11
【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2、交流從故事中得到的收獲。
3、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明確閱讀要求
1、指名讀課文前面的導語,邊聽邊想:導語中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
2、要求為:
⑴ 讀讀課文。
⑵ 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⑶ 交流一下從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二、按照導語中提出的要求,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自己查工具書解決。
2、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你從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三、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四、全班交流、討論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
2、想一想:
課文為什么要這樣寫?從課文內容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從夸父的心中所想,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對光明的向往和追趕太陽、抓住太陽的宏大志向。從表面結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在遺憾的長嘆中閉上眼睛,其實從夸父的追趕過程中已充分體現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倒下的夸父變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目的是給追尋光明的人們解渴,激勵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進,去完成夸父未竟的事業,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傳。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小練筆
寫一寫讀了這組課文的感受。
【教學反思】
1、結合學過課文《盤古開天地》,對比訓練,了解夸父倒下的變化。
2、 查找許多神話故事,搞故事會。
夸父追日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2、交流從故事中得到的收獲。
3、培養獨立的閱讀能力。
一、導入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神話故事嗎?大家都知道哪些什么神話故事呢?
生:愚公移山、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的可真多啊!老師今天呢,要帶大家學習一篇神奇的神話故事,名字叫做《夸父追日》(寫課題)
二、教學過程
(一)檢查生字詞
孩子們,老師昨天讓大家在課下預習了在文中出現的字詞,現在呢,老師要來檢查一下(出示幻燈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幻燈片里出現的詞語,大家自己先熟悉一下。
生:(自己讀)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第一個詞語“虞淵”是什么意思呢?
生:太陽落下的地方(教師給予及時評價)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讀一遍后可以分男女生讀等多種方式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我們在熟悉詞語后,一起來想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出示要求
用簡單的話說說,概括文章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找學生誰說,及時給予評價。
師:孩子們總結的都很全面,但是不夠簡練,老師給大家出示一份簡單的一段話(出示幻燈片)
(三)孩子們,夸父追到太陽了嗎?可是他為什么還要追趕太陽呢?
孩子們,我們現在從課文中找一找。(預習課文的同學很容易從第一自然段找出來,在這里向學生普及夸父故事發生的背景,引導孩子們明白夸父不是為了一個人的利益而是為了整個部族的利益,為了讓大地充滿光明。)
(四)精讀課文,體會神奇
師:接下來,夸父開始追趕太陽了,夸父追趕太陽的過程處處充滿了神奇,我們現在再來讀一下課文,邊讀邊畫出讓你感到神奇的句子。
1、學生一:“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兩千里”
師:那這句神奇的地方在哪兒呢?或者它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兒?(引導孩子們出表示神奇的詞語)
學生:人一般不會一眨眼就跑兩千里
師:孩子,那你能說說哪些詞語讓你感到神奇嗎?
生:像風似的奔跑,一眨眼,兩千里
師:那你能帶著你的神奇讀一下這個句子嗎?(學生讀)
生:(讀) 《夸父追日》公開課教學設計
師:孩子們,你所感受到的,也是陳老師所感受的,孩子們,可以眨一下眼睛,這個時候,夸父已經從北京跑到上海了,再眨一下眼睛,又從上海回到了北京,像風似的,像什么風呢?
生:臺風,龍卷風,颶風等
師:孩子們。龍卷風一小時才160里,而夸父一眨眼都兩千里呢,大家可以大膽想象一下,能多大膽,就多大膽,要知道,神話最大的特點就是大膽想象,那大家可以想象這句話應該怎么讀。
2、生:“夸父伏下身子……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師:認為神奇的地方在哪兒,我們應該把那種神奇融入到我們的文字中呢?
注意“霎時間”一詞
3、“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巨響”,重點體會“巨響”
4、“昨天倒在原野上的夸父……”這是一個重點句,即變化的神奇,讓學生體會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神奇。
5、孩子們,夸父在倒下的時候變成了桃林,孩子們夸父在倒下之前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動作,是什么?(向前一拋)孩子們,夸父為什么會向前一拋呢?想一想(他想把太陽支撐住,他想把太陽打下來,他不甘心等等)及時糾正學生的“想把太陽打下來”一說,因為這種說法與夸父本意正好相反。
孩子們,夸父在倒下的時候,不只是夸父不甘心、遺憾,夸父身上肩負著整個夸父族的重任,所以,他背后成千上萬個族人也深深感到遺憾,所以他這一拋,拋出了不甘心,拋出了遺憾,同時也拋出了希望。
三、寄予希望
孩子們,夸父這一拋,拋出了一大片桃林,請問變成桃林是何用意呢?(變成桃林,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夸父一個人倒下了,但是卻有千千萬萬個像夸父一樣的人站起來了,那便是千千萬萬個追尋光明的人。講到這里,夸父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了呢?(無私奉獻。敢于犧牲、勇往直前、鍥而不舍等等)
晉朝詩人陶淵明有感于夸父追日的故事,曾經寫道: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夸父在感動我們的同時,也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人們把“夸父追日”比作有宏大志向的人。
四、總結
同學們,像夸父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出示幻燈片)愚公移山、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等這些神話故事都出自于《山海經》,這些神話故事反映出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決心和頑強不息的精神一直被全人類,全民族向往著,銘記著,繼承著,這才是神話傳說想要傳遞給我們的。
五、作業
1、寫一寫你想對夸父說的話。
2、畫一畫夸父死后夸父和手杖的變化。
夸父追日教案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體會夸父精神的可貴,感受神話傳說的神奇。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喜歡聽故事吧?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學一個神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師板書)
2、指名讀,正音。
3、你對夸父有什么了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揭題〈夸父追日〉。
(對,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神奇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夸父追日〉。
二、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
手杖 虞淵 伏身 渭河
瀚海 頹然 拋出 咕嘟
雄心壯志 奉獻精神
追求光明 奮勇前行
(形式:齊讀、個別讀、領讀等)
3、默讀填空。
神話寫了夸父( )太陽,( )虞淵,
夸父倒下變成( ),他的手杖( ),
目的是( )。
三、合作讀書,感情朗讀,感受神話。
1、同桌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找出你最喜歡的段落,寫寫感受。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與課文進行對比,感受課文的魅力。
《海外北經》里寫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課文中豐富又夸張、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寫夸父為了解渴。
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進行寫作方法的滲透。
⑶、感受夸父精神。
從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四、復述課文,評價補充。
1、小組內練習講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2、各組推選代表和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五、總結。
再讀古詩,你想對夸父說什么?
六、課外拓展。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3、寫寫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夸父追日教案14
教學重點:
1、 積累文言字詞,正確翻譯課文;
2、 熟讀《兩小兒辯日》;
3、 多角度理解兩篇短文的內涵。
學習資料:
《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晉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
基礎知識:
1、 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盤盂(yú) 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滄涼(cāng) 決(jué)
2、 解釋下列劃線字:
孔子東游(向東) 辯斗(爭辯)
問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離)
探湯(熱水) 多知(通智,智慧)
不能決(判斷)
3、 說出下列兩組一詞多義的含義:
① 一兒以日初出遠(認為)
此獨以跛之故(因為)
②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孰為汝多知乎(認為)
4、 翻譯下列句子
①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譯句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
② 孰為汝多知乎? 譯句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教學過程
一、課文內容把握。
這篇短文寫兩個小孩兒對太陽在早上和中午時離地球上人的遠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爭執不下,連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斷,以此說明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盡,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這篇短文還反映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本文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爭辯,然后擺出兩小兒的不同看法,繼而提出兩小兒所持看法的依據,最后寫孔子不能作出判斷而受到譏笑。全文僅一百多字,語言簡潔,層次分明,主要通過對話來表現人物,展開情節。
二、問題探究。
1、對于兩小兒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據,你能否根據已掌握的科學知識,對這兩種現象解釋一下。
2、對兩小兒的“辯斗”你有什么看法?
兩小兒喜愛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觀察常見的生活現象,并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
3、“兩小兒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認為他們該不該笑?
“笑”是譏笑,若從作者為道家,孔子是儒家來看,顯然要笑孔子;若從下文孔子的態度來看,又不該“笑”了,因為孔子實事求是。
4、 面兩句話,分別贊揚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⑴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贊揚孔子不恥下問的精神。
⑵ 孔子不能決也。
贊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5、 你讀了這個故事,得到那些啟示?(從不同角度)
① 從兩小兒的辯斗的角度:看問題要透過表象看實質,要發揚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
② 從“孔子不能決”的角度:宇宙是無限的,知識無涯,學無止境,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拓展遷移。
莊子欲刺虎
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注釋:
①選自《史記.張儀列傳》。②莊子:此指卞莊子,春秋時魯國的勇士。③館豎(shù)子:旅館的童仆。④須:等待。
1.解釋加有下劃線的詞:
(1) 莊子欲刺虎(想要)
(2) 館豎子止之曰(勸阻)
(3) 兩虎方且食牛(吃)
(4) 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名聲)
(5) 兩虎果斗(果然)
(6) 一舉果有雙虎之功(功效)
2.翻譯文中句子。
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
卞莊子認為這話對,就站著等待它們。
3.閱讀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示?
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
譯文
孔子往東方游學時,看到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問他們爭論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像個大圓車篷,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子或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清涼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熱得像把手伸向熱水里。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距離遠就覺得涼嗎?”
孔子不能夠斷定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夸父追日教案15
這次公開課我講的是三年級語文下冊《夸父追日》。這篇課文是本冊的最后一篇,時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2.交流從故事中得到的收獲。
3.培養學生的獨立預讀能力。
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問題,并學會總結,這也有助于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這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存在很多不足,我做以下總結:
1課前準備不足,課前音樂因為設備出現故障,耽誤時間,做好的因為沒有到教室的的電腦上檢查,結果出現格式錯誤的問題。
2.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給孩子的思考時間有點短,可能因為我的內容安排的有點多有關,
3.講課的過程中沒有及時板書,
4.PP她的背景色很重。
5.整節課的氣氛稍顯平淡,最后提出問題稍有難度,因為時間關系沒有小組討論。
6.形式上不夠豐富多彩。
【夸父追日教案15篇】相關文章:
夸父追日說課稿7篇11-08
夸父追日說課稿8篇12-07
夸父追日說課稿7篇11-08
《夸父追日》評課稿12-25
小學二年級語文《夸父追日》優選教案三篇12-17
夸父追日教學設計(15篇)12-08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15篇12-22
夸父追日擴寫作文2000字07-31
三年級語文下冊《夸父追日》教學反思12-16
小學三年級語文《夸父追日》練習題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