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絕句》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絕句》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絕句》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仿佛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
無論從詩句內容還是在學詩體驗上,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另外結合教材圖文并茂、詩句韻味優美適于誦讀的特點,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放手,營造學詩意境,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鼓勵學生誦讀,加深對詩句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課件或插圖,適合讀詩配樂的音樂資料。
2、收集曾經讀背過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
〖對話平臺〗
一、回顧
1、背誦《望廬山瀑布》,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2、回顧上節課學習的方法。
鞏固積累,引導方法,為《絕句》的學習做準備。
二、自讀
1、按上節課的方法,自讀學習:
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
2、交流自學情況:
出示卡片認讀生字,(鷺、含、嶺、泊、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學生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記。
3、指讀詩句:
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如:“翠”讀“平舌音”,“泊”讀“ bo ”不要發成“ be ”的音等。
挖掘學生識字經驗,引導主動識字。加強識字經驗的交流,培養學生多渠道識字的良好習慣。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吳、含、窗、嶺、鳴、絕、泊、柳”,引導學生從字形、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
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窗”注意不要丟掉“囪”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嶺”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嶺”里面的是“令”。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寫字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中應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氣,抓實抓好。以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四、感悟
1、出示詩句(不出現插圖),默讀詩句,利用工具書自學詩句內容。
2、啟發思考:
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你覺得畫面上應該畫些什么,并說出理由。
3、組內交流:
有條件的可采用適當的時間讓學生動筆畫簡筆畫,并說出這樣畫的理由。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重點字詞的理解。如:“含”“東吳”。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這首詩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創設情境,變“話”為畫,有機地轉化學習活動,在學生想畫、說畫、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理解了詩句的大意,體現學科整合的思想。但組織過程中要注意“畫畫”不是活動的主體,只是理解詩意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費過長時間,以免喧賓奪主,偏離重點,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
五、誦讀
1、出示插圖或學生的優秀畫作,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圖文對照,啟發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以及詩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濃的特點。
3、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讀背詩句。如:自讀、小組合作讀、配樂讀、指畫面讀等,實現美讀成誦的學習目標。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有條件的可以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情況。
【二年級語文下冊《絕句》教案】相關文章:
1.語文下冊教案
2.語文下冊教案
4.語文下冊優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