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科學教案《手電筒亮了》(通用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手電筒亮了》,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科學教案《手電筒亮了》 1
活動目標:
1.對電池產生興趣,初步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樂意參加安裝電池的探索活動,感受成功的樂趣。
3.愿意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常用電池若干個(1、2、5、7號,)大小不同的電筒若干個(分別使用1號、2號及5號電池)錄音機、磁帶黑貓警長圖片電視機、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嘗試從多角度發現電池的差異。
1.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提問:"桌子上有什么?"(電池)
"這些電池一樣嗎?"(不一樣)"它們有那些地方不一樣?請你從籃子里分別拿兩個不一樣的'電池來比一比,找一找。"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比較,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提問:(1)"你們發現這些電池那些地方不一樣?"
師幼共同小結:我們發現這些電池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粗細不一樣…
提問(2)"這些電池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師生共同小結:這些電池的一頭都有一個小帽子,另一頭都是平的或是凹進去的。
二、初步了解電池的用途,并探索為大小不同的電筒安裝電池。
(一)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了解電池的用途。
提問:
1. "這些電池有什么用呢?"(能讓電筒亮起來;讓電動玩具動起來;讓錄音機響起來…)。
(二)播放《黑貓警長》視頻,引起幼兒安裝電池的興趣。
提問:"剛才是誰呀?" "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怎么幫?"
教師提供不同型號的電筒,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安裝電池,讓電筒亮起來。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一起討論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你是怎樣裝電池的,電筒才會亮起來?"教師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舉典型事例。
3.幼兒操作結束,教師組織:"請裝好電池的小朋友趕快把亮起來的電筒送給黑貓警長!"
4.師生共同小結:電筒的大小不同,它們也需要大小不同的電池,大電池裝在大電筒里,小電池裝在小電筒里。為電筒安裝電池時,要讓電池上有小帽子的一頭先放進去,第二個電池也是一樣,然后蓋緊蓋子,打開開關,電筒就會亮了。
延伸活動:
1.讓活動中沒有正確安裝電池的幼兒繼續操作練習。
2.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并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3.環保教育:不亂扔廢舊電池。
中班科學教案《手電筒亮了》 2
一、教學目標
讓幼兒了解手電筒發光需要完整電路,知道電池、燈泡和電線是電路組成部分。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通過組裝簡易電路使手電筒亮起來。
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其觀察與思考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完整電路對手電筒發光的重要性,學會組裝簡單電路。
難點:引導幼兒認識電路中電流的流動方向及原理。
三、教學準備
每組一套實驗材料,包含電池、燈泡、電線、開關、手電筒外殼。
手電筒發光原理的`動畫視頻。
四、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一段在黑暗房間里使用手電筒照明的視頻,提問幼兒手電筒為什么能亮,引發興趣。
認識材料:向幼兒介紹電池、燈泡、電線、開關等材料,讓他們觀察并觸摸。
講解原理:播放動畫視頻,簡單講解電流從電池出發,通過電線,經過燈泡,再回到電池,形成回路,燈泡就亮了。
動手操作:幼兒分組嘗試組裝電路,教師巡回指導,幫助解決問題。
總結:請幼兒分享實驗結果,總結手電筒亮起來的原因是形成了完整電路。
中班科學教案《手電筒亮了》 3
一、教學目標
引導幼兒認識手電筒的主要結構,如電池倉、燈泡、燈罩、開關等。
讓幼兒了解各結構在手電筒發光過程中的作用。
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悉手電筒各部分結構名稱及功能。
難點:理解各結構協同工作使手電筒發光的.過程。
三、教學準備
不同類型的手電筒若干,供幼兒觀察。
手電筒結構分解圖。
四、教學過程
導入:拿出一個手電筒,打開開關,問幼兒想不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樣的。
觀察手電筒:給每個幼兒發放一個手電筒,讓他們觀察外觀,教師引導觀察開關、燈罩等部分。
結構講解:展示手電筒結構分解圖,介紹電池倉裝電池提供電力,燈泡發光,燈罩聚光,開關控制電流通斷。
互動環節:教師說出結構名稱,幼兒在自己的手電筒上指出;或者教師指出結構,幼兒說出名稱。
總結:回顧手電筒的結構和各部分作用,鼓勵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觀察手電筒。
中班科學教案《手電筒亮了》 4
一、教學目標
讓幼兒了解電池是手電筒的能量來源,知道不同類型電池的特點。
培養幼兒對電池正負極的認知,學會正確安裝電池。
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知道不能隨意拆卸電池。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電池的作用、正負極及正確安裝方法。
難點:理解電池如何為手電筒提供能量。
三、教學準備
各種類型的'電池,如干電池、充電電池。
標有正負極的電池安裝示意圖。
關于電池使用安全的圖片或視頻。
四、教學過程
導入:展示一個沒有電池的手電筒,打開開關不亮,提問幼兒為什么,引出電池話題。
認識電池:向幼兒介紹不同類型電池,讓他們觀察大小、形狀等特點。
正負極講解:通過示意圖,講解電池正負極,強調安裝時要注意方向。
安裝電池:幼兒嘗試在手電筒中正確安裝電池,教師指導。
安全講解:播放圖片或視頻,提醒幼兒不能拆解電池,電池用完要正確回收。
總結:總結電池在手電筒中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項。
中班科學教案《手電筒亮了》 5
一、教學目標
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探索手電筒的多種玩法。
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增強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分享玩法互相學習。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想出新穎有趣的手電筒玩法。
難點:引導幼兒在玩法中進一步感受光的`特性。
三、教學準備
人手一個手電筒。
一些輔助材料,如彩色塑料片、透明膠帶、剪刀、紙筒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教師用手電筒照出不同形狀的光影,引發幼兒興趣,提問他們還能想出哪些好玩的玩法。
自由探索:幼兒自由擺弄手電筒,嘗試不同玩法,教師鼓勵他們大膽創新。
創意啟發:提供輔助材料,引導幼兒思考如何利用這些材料創造新玩法,如用彩色塑料片改變光的顏色。
分享交流:幼兒分享自己的玩法,互相學習,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總結:表揚幼兒的創意,鼓勵他們在生活中繼續探索光的奧秘。
中班科學教案《手電筒亮了》 6
一、教學目標
讓幼兒通過手電筒照射物體,觀察并了解光與影的關系。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
引導幼兒感受光影游戲的樂趣,激發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光照射物體形成影子,以及物體位置、角度變化對影子的影響。
難點:能通過實驗操作總結光與影的變化規律。
三、教學準備
手電筒若干。
各種形狀的物體,如積木、玩偶、紙模型等。
大白紙或白色墻面作為投影背景。
四、教學過程
導入:在較暗的教室中,教師用手電筒照射一個玩偶,讓幼兒觀察地上的影子,提問影子是怎么來的。
光影實驗:幼兒分組,用手電筒照射不同物體,觀察影子形狀,記錄在白紙上。
探索變化:改變物體與手電筒的距離、角度,觀察影子大小、形狀的變化,進行討論。
創意影子秀:鼓勵幼兒用身體或多個物體組合,創造有趣的影子造型。
總結:回顧光與影的關系,強調物體位置、角度對影子的影響。
【中班科學教案《手電筒亮了》】相關文章:
小燈泡亮了的中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燈泡亮了》08-17
手電筒作文12-23
手電筒散文05-20
心亮了作文05-16
《天亮了》的歌詞03-20
心亮了作文07-11
燈亮了作文07-18
天亮了作文08-30
天亮了經典散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