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時 上、下、前、后
【教學內容】
教材P9及練習二第1、2、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應用于實際生活。
2.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方位感。
【教具準備】
教材第9頁例題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出示教科書P9的圖,教師介紹南京長江大橋的結構,引導學生觀察:
(1)圖上有什么?
(2)你能用一句話描述這幅圖嗎?
學生自由發揮,各抒己見。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出:卡車在火車的上面,火車在卡車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兩種相對的位置關系。并讓學生思考:
①卡車在輪船的'()面。
②輪船在火車的()面。
③卡車的下面有什么?
同桌互相說,再請個別同學上臺說。
(3)完成書本第9頁的“做一做”,讓學生自由操作,擺好后互相說一說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區分上下方位關系。
2.教師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這兩種方位以外還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書P11第1題的圖,請學生觀察:
(1)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圖上畫了什么?
(2)找一找圖上有哪些位置關系?
并回答:
①小兵在小玉的()面,小玉在小兵的()面。
②小東的前面是(),小云在小華的()面。
學生討論并重點敘述小玉的位置關系(教師小結:指出前、后與上、下一樣,都是具有相互關系的方位詞,因此它們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3)完成練習二第2題。讓學生獨立填寫后,教師再進行講評。
二、鞏固練習
1.找一找在你的身邊有哪些物體是處于上下或前后關系的,請你用一句話說一說。
2.完成教科書P11第三題。看圖想一想,填一填。
【第1課時 上、下、前、后】相關文章:
人教版二上《紙船和風箏》第1課時教學設計12-16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第1課時)12-16
木蘭詩新課標教案第1、2課時06-05
飲湖上初晴后雨第1首詩02-01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1課時教學設計11-20
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1課時教學設計12-0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1課時教學設計范文12-0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1課時教學設計模板11-19
蘇教版四上《一路花香》第2課時教學設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