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幼兒園吃飯教案

時間:2022-11-16 09:35:35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吃飯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吃飯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吃飯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得要自己吃飯,不要別人喂。

  2、學習一些獨立進餐的基本方法:學用小勺,能把飯萊一勺一勺送進嘴里細嚼慢咽。

  重點與難點:

  掌握一些獨立進餐的基本方法,改變進餐依賴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生活區角活動:舀小勺。

  2、體育游戲:給小動物喂食。

  3、飯廳環境布置:自己吃飯真能干、小鏡子若干、小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感知討論——實踐操作——強化鞏固

  1、感知討論

  (1)餐廳環境布置“自己吃飯真能干”。用環境隱性的教育手段,讓幼兒潛移默化感知,吃飯要自己吃。

  (2)演示“學用小勺”。請幾名幼兒演示各自用小勺的方法,然后讓小朋友說說誰拿的方法對或不對。教師再示范講解正確使用小勺的方法:左手扶碗,右手拿小勺,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勺柄,無名指和小指配合抵住,不宜捏得過低或過高。

  (3)照鏡子“我們的牙齒真能干”建議可利用吃點心時,發給每位幼兒一面小鏡子,先張開小嘴照一照,看見嘴巴里有牙齒和咽喉部等,再拿一塊點心放進嘴里,看看原來的點心怎么會變得越來越碎?最后是從哪里咽下去的?讓幼兒直觀感知一下,自己的牙齒真能干,吃東西時要咀嚼,一口一口咽下去,這樣才能吸收營養長身體。

  2、實踐操作

  (1)生活區角活動:在生活角里投放一些玻璃彈或各類豆粒等材料,讓幼兒練習舀小勺,掌握正確用小勺的方法。

  (2)體育游戲“給小動物喂食”,讓幼兒扮演飼養員,給小動物喂食(要用小勺舀起“食物”送進小動物嘴里)看哪組飼養員喂得又快又多。

  (3)幼兒餐點時,注意督促提醒幼兒要正確使用小勺,一勺一勺把食物舀進嘴里,要細嚼慢咽。對特殊幼兒,先要求會嚼會咽,逐步要求自己拿勺吃。

  3、強化鞏固

  建議可不定期地在午餐時搞一些小獎勵,對那些能獨立吃完自己一份飯萊的幼兒送以小獎品,激發幼兒獨立進餐的積極性,逐步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延伸

  通過家園之窗,向家長進行幼兒獨立進餐要求的宣傳,要求幼兒在家在園一個樣,父母不要包辦代替,盡可能堅持培養幼兒獨立進餐的習慣,隨時保持家園聯系,溝通了解幼兒進餐的情況。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有良好的進餐習慣,會知道坐端正、手扶碗、專心地一口接一口地吃飯。

  2、學習念《吃飯》的兒歌。

  3、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木偶兔子、鴨子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情景表演并引導討論

  1、觀看情景表演(一)

  提問:你們看,我的兩位小客人吃飯時坐的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小兔吃飯時坐得很端正)

  2、觀看情景表演(二)

  提問:誰把碗打翻了?為什么會翻?小兔是怎么樣的?(引導幼兒說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就不會打翻了)

  3、觀看情景表演(三)

  提問:我們來看看,小兔、小鴨他們桌上怎么樣?為什么小兔面前干干凈凈,小鴨面前的桌上很臟?

  二、小結:剛才你們看到小兔、小鴨是怎么樣吃飯的,你們要學習誰呢?

  三、學習兒歌《吃飯》

  1、小兔吃飯吃得好是因為他照兒歌上的話去做的,你們想聽聽兒歌里說了些什么嗎?老師朗誦兒歌

  2、老師帶幼兒一起念兒歌2—3遍。

  附兒歌:《吃飯》

  吃飯時,坐端正

  右手拿調羹,

  左手扶著碗。

  細細嚼,慢慢咽,

  不剩飯,不挑菜,

  自己吃飯真能干。

  情境表演(一):

  木偶小兔小鴨:到老師家來做客(敲門),老師好

  老師:今天你們來做客,我準備了你們愛吃的飯菜請你們吃。(兔、鴨面前放一只碗、一把勺。)

  小兔坐得端正吃得認真

  小鴨坐不好,東張西望

  情境表演(二):

  兔、鴨繼續吃飯

  小兔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一口認真地吃

  小鴨不扶碗,把碗弄翻了

  情境表演(三):

  兔、鴨繼續吃飯

  兔吃得很干凈

  鴨說:這個我不愛吃還用手抓出來。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進餐時間的行為符合禮儀要求。

  2、培養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平時使用的餐具:碗、盤子、勺子各一個。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直接介紹活動名稱,導入活動。

  (二)關鍵步驟:

  1、第一步,餐前準備練習。

  (1)取餐墊放在桌子上,取餐具放在餐墊上。

  (2)學習用雙手將椅子拉開,在入座。

  (3)老師講盛好食物的餐具放在餐車上,幼兒用雙手端起飯碗,放在餐墊上。

  2、第二步,吃飯練習。

  (1)腳規矩的放在椅子前面。

  (2)飯、菜要搭配著吃。

  (3)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吃飯。

  (4)需要添飯菜,舉手請求老師的幫助,或經老師的允許后,有自己到指定的地點添飯。

  3、第三步,收拾桌面的練習。

  (1)清潔桌面:去抹布區取干凈抹布,擦拭餐墊和桌面后,將臟的抹布放在臟抹布區。

  (2)餐墊使用后,放在指定地點。

  4、第四步,漱口和擦嘴的習慣。

  練習后,要注意幼兒在進餐時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4

  目標預設

  1、教育幼兒在園會自己吃飯,在家也會自己吃飯。

  2、培養幼兒樂意自己吃飯的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吃飯方法。

  難點:讓幼兒用正確的吃飯方法,喂動物寶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幼兒集體朗誦兒歌《自己吃飯味道好》。

  2、小朋友真能干,都學會了自己吃飯。小黃狗和小黑狗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放火車的音樂,幼兒自由律動。)

  二、看情景表演:《小黃狗和小黑狗》

  1、狗媽媽家有哪兩個寶寶?

  2、你喜歡哪只小狗,為什么喜歡它?

  3、你們喜歡小黑狗嗎?告訴小黑狗,怎么做你們就喜歡它了?

  教師小結;小黃狗真能干,在家里吃飯不要媽媽喂,會自己吃飯,我們送它一朵小紅花。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有自己吃飯的愿望,初步學習正確使用調羹的方法。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活動準備

  (1)圖片一幅:熊媽媽喂小熊吃飯;一碗飯。

  (2)小碗4只、調羹4只、小熊4只(此教具由幼兒和老師共同制作,幼兒帶一個較大的雪碧瓶來,老師貼畫小熊的頭,在嘴巴處挖個洞),小木珠做的飯粒若干。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自己吃飯的愿望

  出示圖片并講述小故事:小熊自己不會吃飯,總要媽媽喂。熊媽媽說:“別的寶寶都會自己吃飯,而你還要媽媽喂。”小熊說:“我才不信呢!”他要媽媽帶他去看那些自己吃飯的寶寶。

  熊媽媽帶著小熊去看小貓吃飯,小貓的胡須上沾滿了飯粒。小熊說:“小貓吃飯一點也不干凈!”熊媽媽帶小熊看小鴨吃飯,小鴨的飯桌上也都是飯粒。小熊說:“小鴨吃飯一點也不干凈!”一只喜鵲飛過來,對熊媽媽說:“告訴你吧!幼兒園的小朋友,他們都是自己吃飯的,吃得又快又干凈。”熊媽媽高興地說:“太好了,我要帶我的小熊去看看幼兒園里的小朋友,他們是怎樣吃飯的,讓小熊學學他們的好樣子。”

  提問:熊媽媽要帶小熊來看小朋友吃飯,我們是怎樣把飯吃得又快又干凈的呢?

  2.老師示范吃飯

  (1)老師邊講邊示范:我用小調羹舀飯,不多也不少,把飯送到嘴里,嚼呀嚼,咽下去。(吃完第一口)

  (2)老師示范吃第二口飯時,老師先說:“我用小調羹舀飯,不多也不少,把飯送到嘴里,嚼呀嚼,咽下去。桌上沒有飯粒,地上也沒有飯粒,嘴上沒有飯粒,真干凈,真干凈。”這樣共示范吃4調羹飯,每次均強調上述要求。

  (3)示范吃完碗里的最后一口飯,然后教幼兒把飯粒撥在一起,最后全部撥到嘴里。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安安靜靜地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吃飯要自己吃,不要大人喂。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小河馬和小青蛙的手偶各一個

  2、背景圖畫

  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吃飯需不需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是老師喂呀?(請小朋友回答,師幼互動)。那老師來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們聽一聽,里面的小動物寶寶吃飯時遇到了些什么事。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幼兒回答)

  故事里有誰?(幼兒回答)

  師:那小青蛙、小河馬發生了哪些事呢?小朋友聽仔細了!老師再講一遍。

  2.借助圖片和手偶再講述一遍故事。

  提問:每天吃飯時,小河馬等著媽媽來干什么?(幼兒回答)

  提問:小青蛙笑話小河馬,說了什么?小青蛙為什么要笑話小河馬?(幼兒回答)

  提問:有一天,媽媽有事出門了,有沒有回來喂小河馬?小河馬怎么樣了?(幼兒回答)

  提問:小青蛙來幫忙,喂小河馬吃飯,飯喂完了嗎?(幼兒回答)

  提問:小青蛙問小河馬:“你的手呢?”這是要小河馬干什么,而小河馬又是怎么樣做的?(幼兒回答)

  你喜歡要媽媽喂飯的小河馬還是喜歡自己吃飯的小河馬?(幼兒回答)

  3.討論:小朋友吃飯要不要大人喂。

  活動結束

  師評:小朋友們,我們要向小河馬學習,自己吃飯,不需要大人喂。

  (附)故事

  小河馬吃飯

  每天吃飯時,小河馬就圍好飯兜兜,等著媽媽來喂飯。小青蛙看見了,就笑話小河馬:“呱呱呱,小河馬,難為情,吃飯還要媽媽喂。”小河馬聽了,頭一歪,嘴巴一噘:“就要媽媽喂。”

  有一天早晨,媽媽把飯做好了,有事要出門,就讓小河馬自己吃。可小河馬就等媽媽回來喂他,太陽老高了,媽媽還沒回來,小河馬餓得直哭。

  小青蛙只好來幫忙,可是他個子太小了,小河馬嘴巴又大,喂了半天才喂了一口,累極了。小河馬不停地大哭:“媽媽快回來呀,喂我吃飯呀!”小青蛙著急地說:“小河馬你的手呢,你快自己吃飯呀!”

  小河馬聽了小青蛙的話,拿起了勺子,一口一口地把飯全吃完了。

  小青蛙高興地說:“小河馬真能干。”

  媽媽回來了,看到小河馬吃飽了飯,和小青蛙一起玩得那么開心,媽媽也高興地笑了。

  活動反思:

  同學評:

  1、提問環節可在第二遍講故事時穿插著進行,設置懸念。

  2、整個活動思路清晰,故事講述時角色間有區分,幼兒注意力較為集中。

  師評:

  1、故事題目提問環節可設在故事講完后,如故事講完后,教師提問:“哪位小朋友可以幫忙給故事取個題目?”這樣一來可以使孩子們回憶故事內容,開動腦筋;二來可以活躍氣氛。

  2、背景圖盡可能畫的大些,顏色鮮明些,讓孩子們看得更清楚。不過有時為了節省畫圖時間,老師給了我以下建議:將故事中的主要人事物畫出來,然后根據故事內容在邊講故事中邊移動圖片,呈現一個故事畫面。

  3、最后一個討論環節的提問針對性不夠。建議改下,如“那小朋友們想一想中午吃飯的時候哪些小朋友是像小河馬一樣自己吃的,哪些小朋友是需要老師幫忙的?”這樣更有討論的點,討論更有氛圍。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愿意跟著老師一起嘗試用小勺喂動物寶寶吃飯。

  2、體驗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大貓、小兔、小勺若干、動物頭像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大貓和小兔

  (1)逐一出示大貓、小兔引導寶寶問好。

  (2)看看、說說哪個動物長的大?

  (3)貓咪為什么長的大呢?小兔為什么長的小呢?

  (4)寶寶會自己吃飯嗎?引導寶寶學學做做自己吃飯的動作。

  2、操作活動:喂動物寶寶吃飯。

  (1)有好多動物寶寶還不會自己吃飯,可是他們的肚子好餓哦,怎么辦呢?

  (2)請個別寶寶嘗試學學喂食的動作。

  (3)鼓勵寶寶用小勺喂動物寶寶吃飯。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用小勺自己進餐。

  2、初步了解吃飯的常識,學會不挑食。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勺、碗、蝶等餐具;小熊、小貓、小狗、小猴頭飾。

  活動過程:

  1、教師操作動物頭飾,以情境表演《小熊請客》的形式,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引導幼兒觀看情境表演。

  (2)提出問題:

  ①小熊邀請了哪些小動物到它家來做客?

  ②小熊把飯、菜裝在什么地方?

  ③小動物們是怎么吃飯的?

  2、引導幼兒利用小勺、碗、碟,模擬練習使用小勺自己進餐。

  3、指導幼兒操作 《誰對誰不對?》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吃飯時是怎么做的,判斷對、錯并貼上"哭臉"或"笑臉"

  4、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用紙盒、可樂瓶等材料自制嘴巴大小不一的娃娃,提供小勺、珠子、米粒、花生、豆類等,讓幼兒反復練習使用小勺。

  2、家園共育:引導家長為幼兒提供適宜的餐具,不包辦,不代替,鼓勵幼兒自己進餐,達到家園要求一致。

  教學反思

  本活動適合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進行。在表演自己吃飯的時候,教師應在旁指導告訴幼兒怎樣正確吃飯。并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小百科:在中國及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吃是一種文化,民以食為天,一般一日三餐,分吃早飯、午飯和晚飯,發展到現在,在許多大中城市,許多人形成了吃夜宵的習慣。 吃飯是人攝入負熵維持耗散體系的主要方式。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常見的飯菜;2.通過簡單的實際操作,讓幼兒體驗做飯的過程并對飯菜的好壞有基本判斷;3.培養幼兒愛惜糧食的態度;[教學準備]:

  包餃子的相關材料及工具、PPT[教學時數]:

  大班 20分鐘[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操作法、講解與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教師直接切入主題教師引導及提問:"哇,我們的教室里好香啊!惹得老師都直流口水了,看來小朋友們都把自己喜歡的飯菜帶來啦。讓老師看一看,小朋友們都帶了哪些好吃的飯菜呢?"注:教師在昨天已要求幼兒今天上課帶一份自己喜歡的飯菜,并將活動主題告知。

  二、基礎部分:幼兒介紹自己的飯菜、討論自己喜歡的飯菜。教師播放PPT,向幼兒展示其它常見的飯菜,并通過回答問題,認識到不能吃過期、太冷、太辛辣的食物。

  教師提問:

  1."有魚香肉絲、香菇青菜……小朋友的飯菜種類可真多呀!那我們小朋友來跟大家介紹介紹自己的飯菜,講一講它是由什么做成的?你為什么喜歡它,好不好?"2."除了這些,小朋友們還喜歡、知道什么飯菜呢?"3."小明下午將媽媽前天炒好的豆角吃了,然后和小伙伴一起去打球,天氣很熱,回到家后他把冰箱里的冰醪糟喝了,晚上爸爸又帶小明去吃了火鍋,結果晚上的時候小明肚子疼的很厲害,送去了醫院。小朋友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注:幼兒介紹自己的飯菜,產生互動與討論,并對該吃什么飯菜有了基本的判斷。

  三、結束部分:教師與幼兒一起動手包餃子教師提問1."今天我們大家了解到了這么多好吃的飯菜,有常見的,也有不常見的,真是大開眼界。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和老師一起包餃子呢?等包好了餃子,我們交給廚房的叔叔阿姨,讓他們幫我們煮熟,再配上小朋友自己的飯菜,一起開始我們的中午飯,好不好?"注:安排小朋友排隊洗手,在包餃子的過程中,可以討論自己的喜歡吃什么樣的餃子,并幫幼兒逐漸樹立珍惜糧食,不浪費等態度意識。

  [延伸活動]:

  幼兒將自己喜歡吃的飯菜可以畫出來;語言活動--討論自己喜歡吃的飯菜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正確進餐的方法,初步學習吃魚的正確方法。

  2.理解詞語:“細嚼慢咽”,體會安全、文明進餐的愉悅。

  活動準備:

  相關課件和兒歌一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主題

  1.師:寶寶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教師講故事,幼兒仔細聽故事中發生的.事情。)

  2.師:故事里面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為什么小貓和小狗會被魚刺卡住,被骨頭嗆著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一)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提問:

  (1)圖上有什么?

  (2)小貓為什么會被魚刺卡住?

  (3)誰也來醫院看病了?

  (4)小狗為什么會被小骨頭嗆著呢?(幼兒請個別寶寶起來回答。)

  2.教師講述故事的后半段:小羊過生日請大家吃好多好吃的東西......(教師講述故事的后半段,讓幼兒知道,在吃魚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咽,不能著急,這樣就不會被卡住了。)

  3.教師幫助幼兒理解詞語:細嚼慢咽。(就是吃東西的時候要仔細的咀嚼,慢慢地咽下去。)

  三、了解安全進餐的方法。

  1.請幼兒看圖提問:醫生提醒小貓、小狗在吃東西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為什么?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

  2.教師吃魚:我們小朋友在吃魚的時候不能說話,要細嚼慢咽,慢慢地咽下,不能著急。

  3.教師:那我們小朋友最喜歡吃的蛋的蛋黃應該怎么吃呢?

  4.教師:不能邊說話邊吃,要細嚼慢咽,慢慢地咽下,不能著急,吃的時候可以喝點湯或者水。

  四、學習兒歌,教師。

  師:孩子們,老師把怎么吃魚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趕緊跟著老師一起來學一學吧。

  吃魚要注意,

  安全是第一,

  吃魚不吃飯,

  吃飯不吃魚。

  師:寶寶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在吃魚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以后我們吃魚就肯定不會像小貓一樣被卡住了。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2、通過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葷菜,才有利于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

  3、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4、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根據圖畫信息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情節的發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通過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葷菜,才有利于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

  活動準備

  三只小熊的圖片。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三只小熊圖片,引起幼兒觀察,提問:這三只小熊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顏色、胖瘦不一樣。)你知道他們為什么會有的胖,有的瘦嗎?

  2、教師操作圖片講述故事。

  3、組織幼兒討論。

  ①白熊為什么會那么胖?(因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②黃熊為什么會那么瘦?(因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③為什么大家都夸棕熊漂亮呢?(因為它不挑食,身體不胖不瘦。)

  ④你愿意做哪只小熊呢?為什么?

  ⑤怎樣才能像棕熊那樣漂亮呢?

  教師小結:

  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們就要像小棕熊一樣,又吃蔬菜,又吃肉,這樣身體才健康。 結合三只小熊,我另外請了三個胖瘦不一的寶寶,我想這樣更利于寶寶們直觀的了解胖和瘦,同時對于挑食的、瘦瘦的寶寶來說更是一次直接的教育,所以效果比預期的好。最后請小朋友看課文里的洋洋挑食的下場是怎么樣的呢?使孩子們認識到人的身體需要各種各樣的營養,吃飯不能挑食,這樣對身體健康才有好處。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先從孩子們喜歡方式看圖片開始,設疑:小熊為什么胖瘦不一?結合課文洋洋的故事,從而認識到挑食的危害。

  我班有好多孩子有挑食的現象,他們主要是不喜歡吃蔬菜,而且飯也吃的很少,在家也這樣。通過這次活動以后,當天吃飯時,就有孩子吃蔬菜了,而且還一口菜一口飯吃得很好。最可喜的是莫繼凡小朋友還很快吃完了自己的一份飯菜呢?為了讓他們天天如此,我特地在班里表揚了他們,讓他們繼續發揚下去。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孩子吃飯時經常提醒他們,以表揚、鼓勵的形式,讓他們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認識常見食物并說出名稱

  2、促使幼兒了解正確的用餐前后的衛生習慣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自制的大胃王玩偶

  (2)常見的食物圖卡,如面包,牛奶,稀飯,饅頭,水果等

  活動重難點

  學習正確的進餐習慣和衛生習慣

  小班孩子年齡較小,課堂紀律尚未形成,在活動中注意幼兒的活動秩序

  活動過程:

  環節一:展示大胃王玩偶,并語言提示:“今天大胃王沒有吃東西,肚子餓的咕咕叫,請小朋友們給它喂點吃的吧”。

  環節二:提醒小朋友們進餐衛生習慣和進餐禮儀

  (1)大胃王吃飯前應該做什么

  (2)大胃王吃飯時應該怎樣有禮貌

  環節三:

  把常吃的食物放進神秘袋里,請幼兒抽出并說出食物的名稱,然后再喂給大胃王吃,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后,提示大胃王吃飽了,最后問一句:“大胃王吃完飯要做什么啊?”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環節五:小組交流自己給大胃王喂了些什么的吃的,并說說在活動中學習到的用餐習慣和衛生習慣。

  活動延伸:

  在平時一日三餐的進餐過程中,可以調動小朋友情緒,讓大家一起來學習大胃王吃飯。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情景表演,了解進餐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2.能對情景表演以及圖中的行為作出簡單的評價,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小男孩和小女孩玩偶,餐車,湯鍋。

  2.點心人手一份。

  3.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

  (1)小朋友們喜歡在幼兒園里吃飯嗎?在幼兒園吃飯和在家里吃飯有什么不一樣呢?

  (2)在幼兒園里吃飯要注意些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知道的注意事項)

  2.幼兒觀看情景表演,了解進餐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1)教育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1--洗干凈的手不能再去摸別的東西。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2--遠離熱的湯鍋。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3--吃飯的時候不能去碰旁邊的小朋友。

  3.觀看教學掛圖,對圖片中的行為進行判斷,進一步鞏固進餐的安全知識。

  教師:

  (1)這里有一些小朋友,他們在吃飯。我們來看看,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么?

  (2)你知道吃飯的時候還要注意些什么嗎?什么事會發生危險,是不能做的?

  4.組織幼兒吃點心,鼓勵幼兒應用所獲得的安全知識。

  教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吃的點心,比一比看哪一個小朋友在吃點心時最懂得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這節課,我是根據我班幼兒具體存在的問題所設計的,在活動中讓每位幼兒通過觀看課件來感受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孩子的反應很好,在活動后,孩子在用餐時也能盡量注意吃飯時要注意的問題。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愿意跟著老師一起嘗試用小勺自己吃飯。

  2.體驗活動的快樂。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吃飯方法。

  難點:讓幼兒用正確的吃飯方法,喂動物寶寶。

  活動準備

  1.小勺若干、動物頭像若干。

  2.幼兒每人一個飯碗。

  活動過程

  過程一:故事導入

  1.教師給幼兒講故事《能干的樂樂》。

  2.教師提問:故事中講了什么內容?

  幼兒討論后回答。(要求幼兒知道故事講的是一個能干的孩子)

  過程二:比一比

  1.教師要幼兒說說會自己吃飯嗎?自己吃飯的時候有什么小動作嗎?

  幼兒自由回答。(一般幼兒都回答能自己吃飯)

  2.教師發給幼兒每人一個勺子、一個碗,要求表演自己是怎么吃飯的。

  幼兒各自“吃飯”,“吃飯”表演的時候,教師提醒幼兒要會自己拿勺子吃飯,吃飯時,不說話,不東張西望。

  3.教師要幼兒分組表演自己吃飯,看誰做得最好,誰就是班上的“樂樂”。

  4.活動完成后,評選出班上的“樂樂”,可以評選多個。

  過程三:喂寶寶吃飯

  1.教師提問:動物寶寶會自己吃飯嗎?引導寶寶學學做做自己吃飯的動作。

  2.操作活動:喂動物寶寶吃飯

  ①.有好多動物寶寶還不會自己吃飯,可是它們的肚子好餓哦,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說出喂動物寶寶吃飯)

  ②.請個別幼兒嘗試學學喂食的動作。

  ③.教師鼓勵幼兒用小勺喂動物寶寶吃飯。

  過程四:經驗總結

  1. 教師要幼兒小組交流自己吃飯的經驗。

  2.教師小結本活動,表揚鼓勵幼兒。

  教學反思

  本活動適合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進行。在表演自己吃飯的時候,教師應在旁指導告訴幼兒怎樣正確吃飯。并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小的時候吃飯是需要大人喂的,隨著幼兒慢慢地長大,會自己吃飯了,但是幼兒自己吃飯也會出現很多相應的問題,如不會拿勺子、把飯弄得到處都是。因此我們在這里設計這一健康活動。

  小百科:在中國及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吃是一種文化,民以食為天,一般一日三餐,分吃早飯、午飯和晚飯,發展到現在,在許多大中城市,許多人形成了吃夜宵的習慣。 吃飯是人攝入負熵維持耗散體系的主要方式。

  幼兒園吃飯教案 篇15

  活動設計理念: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中,小班幼兒應在引導下,不偏食、挑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而在當今下小班幼兒經常會出現挑食、偏食的現象,幼兒吃飯時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少吃或不吃,還有的幼兒不吃蔬菜和水果,為了使幼兒懂得不挑食的重要性,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特設計教育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2、懂得既吃蔬菜,又吃葷菜,才有利于身體健康。

  3、培養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

  讓幼兒懂得不挑食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

  懂得既吃蔬菜,又吃葷菜,才有利于身體健康。

  活動準備:

  PPT、視頻、故事音頻

  活動過程:

  一、鬧鐘聲導入引出故事

  師:小朋友們聽到什么聲音呢?鬧鐘叫我們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并提問。

  1、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注意傾聽。

  2、回顧故事內容,幼兒理解故事

  提問:小鬧鐘叫我們干什么?(吃飯)剛剛都有誰來吃飯呢?(小白兔、小獅子、小猴子、小老虎、小雞)

  三、再次聆聽故事內容,幼兒加深對理解故事

  帶著問題聆聽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誰吃飯不挑食,誰挑食,他們有什么樣的表現。”

  1、哪些動物挑食?哪些動物不挑食?小朋友們喜歡誰?為什么?(幼兒回答,教師引導)

  2、在運動會上挑食的小動物表現的怎么樣?不挑食的小動物表現的怎么樣?為什么?(幼兒回答,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小結:挑食、偏食的小雞在運動會上沒有得獎,身體也不壯實。小朋友要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這樣才會像小白兔、小獅子、小猴子、小老虎一樣身體棒,長得高,才會健康,才能和小伙伴們更好的玩耍!

  活動延伸:

  家長督促幼兒多吃蔬菜、水果,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幼兒園吃飯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吃飯的教案03-29

《吃飯》教案08-27

吃飯教案08-09

《吃飯》教案04-08

幼兒園小班吃飯前教案03-30

《學吃飯》教案07-07

《吃飯》教案范文04-08

《學吃飯》教案09-05

幼兒園吃飯不挑食教案模板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