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江南的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江南的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江南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印糕板形狀、圖案的美,初步了解印糕板的多種寓意與用途,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2、學習將一般圖案轉化成團花圖案,并用線描畫的方式加以表現。
3、欣賞民間藝術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動準備:
教具:各種形狀的印糕板圖案,各種供幼兒示范的圖案;長方形、圓形白紙各一張,2朵可平方可彎曲的花。
學具:每組大、小印糕板各一個,共6組;幼兒作畫工具(記號筆、白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印糕板的圖片,導入活動。
1、欣賞各種不同圖案的印糕板。
(此環節一張ppt放4張印糕板,為保證幼兒的視線更清晰,建議可當孩子具體說到那張圖片時自動放大,讓全班孩子更清晰地觀察到每個印糕板的內部圖案。)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圖案?這些圖案人們是什么時候用的?
(教師引導孩子關注具有明顯特征的圖案,如有狀元、一朵蓮花、一條魚、喜字、壽字等)
教師小結:這個叫狀元糕;這個有一朵花開了,代表著花開富貴;有條魚代表著年年有余;這個是結婚的時候用的糕點;這個是做壽時用的糕點;這個是以前人家過年時吃的糕點,他們都有不同的用處和有趣的意義。
2、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不同圖案印糕板有不同的花紋。
請你們去摸一摸這些印糕板,他們長得什么樣子的?
你摸上去什么感覺?有哪些圖案呢?這些印糕板都是什么形狀的呢?
(此環節教師目的想引導孩子說出“團圓”這個寓意,但一個孩子說看到圓形想起了月餅,又想起月亮也是圓圓的,老師對她的回答沒有過多的回應,建議可以繼續追加一句“那什么時候的月亮是圓圓的,那時我們一家人也都怎么樣了?”把幼兒原有的思路引導團圓上,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教案《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教師小結:圓形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圖形,看到了圓形大家都想到了團圓。這些圓形的圖案我們叫他為“團花圖案”。
二、通過比較幫助幼兒加深對團圓圖案的理解。
1、出示兩幅水平放置和團圓放置的鳳凰圖案。
這兩幅鳳凰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原來將鳳凰的頭和尾彎成圓形,就成團圓圖案了。
2、通過幼兒個別操作,集體觀察,進一步體驗團花團圖案的特點。
出示長方形和圓形2張白紙,
請幼兒想辦法將花貼到紙上。
(教師給幼兒準備的紙張的形狀已經給孩子很好的暗示,我覺得教師不需在紙張上事先就貼好雙面膠,這樣一定程度上局限孩子自由的操作、探索、思考,導致在畫團花圖案時,個別孩子對團花圖案的概念不是很明確。建議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把孩子感到有困難而發生出錯的現象展現在集體面前,組織孩子通過集體討論,最終順利完成操作活動,不僅可以增加本次活動中缺少的幼幼互動,還可以使本次活動的難點更加突出,為孩子下一環節的畫團花圖案打好扎實的基礎。)
三、幼兒繪畫活動——設計團花圖案。(播放輕柔的背景音樂)
教師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水平放置的圖案供幼兒參考。
現在請你也來設計一下好看的團花圖案,你可以用自己想的圖案,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參考老師上面的圖案,并想想你設計的團花圖案是什么時候用的?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繪畫。
四、幼兒作品展示,互賞各種各樣的印糕板。
1、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此環節沒有給孩子一個可以安靜、輕松的'欣賞范圍,教師請幼兒上來,導致后面的孩子不停地再擠或干脆不看左右走動,而前面的孩子由于距離過近和都到后面孩子的干擾,也無法安靜地欣賞同伴的作品。建議讓孩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安靜地欣賞。
幼兒前面環節的時間過長,導致真正給孩子欣賞的時間不是很充分。)
2、教師播放教師設計的團花圖案,結束活動。
活動總體評價:
1、活動環節清晰,環環緊扣,重難點比較突出,某些細節處有待繼續深思。
2、教態自然,親切和藹,師幼互動積極、充分,但幼幼互動沒有。
3、教案選材富有濃郁的民間特色,題材新穎,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濃厚。
4、教學支架設計出彩,幼兒欣賞到設計中間搭建了一個支架(通過比較兩只鳳凰放置位置的不同,幫助幼兒感知團花圖案中“環形圍繞”的特點。)
關于江南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其中的4個字。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借助拼音和課文插圖,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借助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字。
教學難點
初步具有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具、學具
教具:自制CAI光盤,課文放大彩圖,生字卡片,畫有小魚、荷葉、東南西北圖案的頭飾。
學具: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利用CAI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們采蓮和水中魚兒戲游的情景。(學生一邊看畫面、聽音樂,一邊想象)
小朋友,看了剛才屏幕上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這個地方美嗎?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書課題。學生借助拼音齊讀課題兩遍。
教師講解:江南就是我國的長江以南一帶,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要求:先讀讀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特別要讀準生字的音。
2.數一數,課文共有幾行,是由幾句話組成的。
3.檢查自讀情況。問: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抽幾個同學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用“·”畫出生字,教師抽查。
4.教師范讀、領讀。
三、學習生字
1.
指名分句朗讀,結合學習生字詞。(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葉、何;第三句:魚、戲、間。
2.學生拿出生字卡自讀,教師相機正音。
注意“江”、“間”的讀音一個是后鼻音,一個是前鼻音。“采”的讀音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可”和“何”韻母相同,“葉”和“魚”的讀音是自成音節。
3.檢查識字情況。先打亂順序認讀生字,師出示生字卡,抽讀,開火車讀,齊讀;再朗讀包含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導寫字:可、江、采、魚。
(1)記住字形。
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識記生字。可啟發學生用學過的筆畫和熟字來分析記憶字形。
“可”:有五筆。擴詞:可愛、可口、可以。
“江”:三點水加“工”。江與水有關,所以有三點水。口頭組詞:江水、江邊、江上、長江、江岸。
“采”:上下結構,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個爪字頭。口頭組詞:采花……
“魚”:下邊的一橫是“魚”的尾巴,利用課件展示。口頭組詞:魚兒、魚尾巴……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
(5)生練習寫生字后師點評。
四、精讀課文
1.
學習詩的一、二行。
(1)指名朗讀詩的一、二行。
(2)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荷葉。荷花長得怎樣。“何”:表示感嘆,驚訝;“田田”:指荷葉長得層層疊疊,茂盛鮮亮,非常可愛。
(3)指導反復朗讀,展開聯想,從這兩行詩中你知道了什么?從中感受荷葉茂盛鮮亮、非常可愛的樣子。
2.學習詩的后五行。
(1)指明朗讀詩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葉、荷花、蓮蓬之外,還有什么?(魚兒)魚兒在干什么?(游水嬉戲)
(2)魚兒在蓮葉間是怎樣游動的?哪些地方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
指導反復朗讀:“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北。”
課件展示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讓學生展開聯想,感受魚兒的快樂和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理解方位詞:東、南、西、北,并讓學生動手畫出方位圖。這里的東南西北是指荷葉的四周。
展開想象:魚兒在蓮葉間游玩,它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魚兒在蓮葉間游玩的歡快情景。
教師揭示:魚兒在蓮葉間,一會兒游到東面,一會兒又穿到西面,一會兒鉆到南面,一會兒又滑到了北面。五個“戲”字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東、南、西、北”則寫出了魚兒在水間自由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問:小朋友,當你看到魚兒那樣歡快,你心情怎么樣呢?
懷著高興的心情朗讀魚兒戲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頓。
五、背誦課文
1.嘗試背誦。(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練習背誦課文。)
2.抽生背誦,說說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誦課文。(看圖記、根據重點字詞記、想象記)
六、戴上頭飾表演魚兒在荷葉中戲游的歡樂情景
4個同學戴著東、南、西、北的頭飾扮演東、南、西、北,3個同學戴著小魚的頭飾扮演小魚,6個同學戴著荷葉的頭飾扮演荷葉,邊背誦邊表演。
七、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本課的生字,理解了詩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們以后要更加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從本課的學習中,我們還體會到了閱讀古詩的樂趣,希望今后繼續努力,多閱讀多積累一些優秀的古詩。
關于江南的教案3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第一篇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學習。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這首詞中,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贊嘆和思念。
【學習目標】
1、深入理解詞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體會作者贊美與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詞的特點,掌握學習詞的方法。
3、有感情誦讀。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誦讀。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簡介相關資料
1、背誦有關描繪春天景色的詩句。
2、齊讀詩題:憶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圖)
3、介紹詩人和創作背景:
教師補充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他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12年后,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創作了一組千古絕唱──《憶江南》。
二、初讀全詩,感知詞的特點
1、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讀流暢。
2、初步感知詞的特點:
⑴ 有沒有發現這首詩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不同?
明確今天我們學習的其實是一首詞。
⑵ 師生交流對詞的初步認識。
3、指名讀。
(重點提示諳這個生字的讀音)
4、教師范讀激情,評議導學。
三、自學交流,探究詩意
1、學生自學,理解字意、句意:
教師引導,遷移學法:
同學們可用學習古詩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詞。
2、同桌交流自學收獲。
3、全班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意。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你從哪幾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⑴ 賞讀:
日出江花紅勝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
紅勝火:體會江花的紅艷;花的數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氣。
勝可否換成似?
什么時候江邊的花更紅,更艷?(日出圖)
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江花圖)
體會后指名有感情朗讀、評讀。
⑵ 賞讀:
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句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綠如藍:體會水的青綠,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機。
為什么江水這樣清綠?讓我們聯想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江水圖)
⑶ 引導學生想像并對比兩句詩所描繪的不同畫面,感悟兩句詩紅與綠相互映襯之美。
⑷ 學生結合想象誦讀:
① 指名讀。
② 合作讀:
(師:日出時分,花開的如此熱烈,男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
(師:春來碧水悠悠,純凈、清幽,女生讀:春來江水綠如藍)
2、體會前兩句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麗、絢爛,作者用一個字就表達了由衷的贊嘆,那就是──好,
這個好字是在贊美江南的什么好?讀出自己的體會。
作者贊嘆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親自感受到的,理解風景舊曾諳一句。
3、對比引申,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⑴ 引入作者另一首詩《魏王堤》:
當江南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出示七絕《魏王堤》。
⑵ 引讀體會: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 上的柳絲,才透出那么一點兒春意。
⑶ 再次朗讀體會能不憶江南? 一句的含義。
4、拓展引申,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⑴ 賞讀白居易其它兩首《憶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詩人對江南的贊美和思念。
引導:作者回憶了哪里?又在懷念江南的什么?
⑵ 師補充: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蘇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著來為他送行。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對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讀能不憶江南?
⑶ 江南不僅景色優美讓作者懷念,還有純樸的人民讓作者牽掛,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們再來讀讀這句。再看這個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義?
⑷ 感情朗讀,讀出贊美之情、讀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業
展開想象,把日春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景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寫,也可以畫。)
【板書設計】
贊美
憶江南────好詞
思念
關于江南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9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的美景,培養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朗讀、背誦課文,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讀生字。
2、揭示新課。
二、朗讀課文
1、指讀第一行,這里的“蓮”指的是什么?看圖:姑娘是怎樣采蓮的?
2、是啊!江南一帶的小河里、池塘里長滿了荷花,夏天蓮子成熟了,人們就乘著小船去采蓮。所以課文說——江南可采蓮。(指讀)
3、大家看:這滿池塘的蓮葉長得怎么樣?
(1)引導學生從顏色上來說說。
(2)引導學生從形狀上來說說。
(3)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說說蓮葉的特點。
(4)這句是贊美蓮葉的,“何”可以理解為多么,蓮葉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綠茂盛!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話。
5、看圖描述:小姑娘在蓮葉叢中一邊采蓮,一邊唱歌,聽她們唱的多快樂呀!(放錄音)小姑娘的歌聲驚動了誰呀?
6、看圖:魚在干什么?它們是怎么游水的呢?
7、詩句里是怎么講的?(指讀)
8、魚兒在蓮葉間游戲,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游的怎么樣?
(1)指導朗讀。
(2)比賽讀,齊讀。
(3)請學生扮演小魚活動活動。
9、連起來讀課文。
三、背誦練習
1、老師發現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讀好詩,還能背詩呢!
自己看圖試背。表演背。(引導學生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有規律地游動。)
2、齊背全文。(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是背誦。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教師幫助學生設置臺階,從自己嘗試背誦、老師引背到表演背誦,讓學生裝體驗學習的快樂。)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滲透教育)
四、學習生字
1、出示:“西”“可”。
2、學生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書寫。
(1)“可”字的末筆是豎鉤。(組詞)
(2)“西”按筆順寫準確。(組詞)
4、學生描紅,臨寫。
【關于江南的教案】相關文章:
《江南春》教案設計09-03
《憶江南》教案合集七篇01-11
《江南春絕句》教案設計09-05
描寫江南的詩歌11-17
江南的橋作文08-23
江南吟的歌詞10-18
描寫江南的古詩06-26
江南的雨巷11-16
江南詩歌12-06
憶江南·江南憶原文及賞析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