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可不可以吃》含反思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可不可以吃》含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可不可以吃》含反思 1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辨可吃和不可吃的東西。
2、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注意飲食安全。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可不可以吃》。
2、各種糖果、小點心和飲料等。
3、和上述食物顏色、樣子差不多的東西,如藥片、藥丸、玻璃彩球、紐扣、洗潔精等。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怎么了
1、教師用小動物手偶表演小動物將藥片、玻璃彩球等誤當作糖果吃下去,或吃了其他不該吃的東西后肚子很痛、表情痛苦的樣子。
2、請幼兒猜一猜為什么會這樣,引導幼兒了解飲食安全的重要性。
二、看一看:可不可以吃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可不可以吃》,請幼兒觀察,并說說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
2、教師出示實物,請幼兒辨別哪些可吃,哪些不可吃。
三、游戲:火眼金睛
1、教師提供各種食物和物品的圖片或實物,請幼兒將能吃的和不能吃的物品進行分類。
2、幼兒互相檢查分得對不對,并說出原因。
四、延伸活動
進行其他安全教育,如:不能為了好玩而將彈珠塞進鼻子、耳朵里,以免造成呼吸困難、耳朵疼痛等后果。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是根據我班幼兒具體存在的問題所設計的,在活動中讓每位幼兒通過觀看課件來感受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孩子的反應很好,在活動后,孩子在用餐時也能盡量注意吃飯時要注意的問題,同時,也不再撿地上臟的'東西吃,不足在于,我沒有加入有趣的游戲,讓孩子們能夠鞏固所學的內容,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先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記錄一下幼兒在家中的進餐片段,以免幼兒在幼兒園時能夠注意,但是在家中又會出現不好的習慣,同時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比如說“誰是我的好朋友?”讓孩子能分辨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東西不能吃。這樣教育效果就會更加明顯,同時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提醒孩子們的飲食行為!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可不可以吃》含反思 2
活動目標:
1、初步辨認容易誤食的東西。
2、知道一些簡單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和家長一起收集幼兒容易誤食的東西(如:藥、玻璃彩球、紐扣、洗潔精、洗發精、化妝品等)
2、和上述物品顏色差不多的糖或飲料。
活動過程:
1、一小段啞劇,情節為:不小心誤食某種東西而腹痛。
請幼兒猜猜老師在表演什么?
請有過誤食經驗的幼兒說說感受,以及誤食后該怎么辦。
2、演出啞劇,穿插各種情節:食物掉在地上撿起來吃,聞聞香水覺得很香喝進肚子里,嘗嘗藥片有甜味,就當成糖果吃進去等等。
3、當演到某一情節,給幼兒響應的機會。比如演到聞香水時,請配班老師在一旁問幼兒:"這是什么呀?聞上去味道很香啊,干脆把它喝了吧。"借啞劇情節讓幼兒辨識各種危險的東西,并請幼兒說明原因。
4、引導幼兒討論啞劇情節,并認識到誤食的各種東西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提醒幼兒注意飲食安全。
親子活動:
向家長介紹幼兒園進行的活動,請家長們在家里也與孩子共同找一找哪些東西能吃,哪些東西不能吃,并交流為何不能吃。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是根據我班幼兒具體存在的問題所設計的,在活動中讓每位幼兒通過觀看課件來感受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孩子的反應很好,在活動后,孩子在用餐時也能盡量注意吃飯時要注意的問題,同時,也不再撿地上臟的.東西吃,不足在于,我沒有加入有趣的游戲,讓孩子們能夠鞏固所學的內容,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先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記錄一下幼兒在家中的進餐片段,以免幼兒在幼兒園時能夠注意,但是在家中又會出現不好的習慣,同時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比如說“誰是我的好朋友?”讓孩子能分辨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東西不能吃。這樣教育效果就會更加明顯,同時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提醒孩子們的飲食行為!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可不可以吃》含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小雞吃米》含反思03-15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好聽的名字》含反思03-17
幼兒園小班優秀社會教案《敲門》含反思03-02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折衣褲》含反思09-30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動物保姆》含反思03-13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客人來了》含反思03-13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雞蛋哥哥》含反思03-17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借玩具》含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