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運算律的推廣 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加法運算律的推廣 教案及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知道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的,能運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技巧,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做事認真,講求方法,注重實效。
教學重點: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法中的應用,并使一些分數加法計算簡便。
教學難點: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法中的應用,并使一些分數加法計算簡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口算(小組競賽)
前兩組口算,體會湊整的好處;
后兩組口算,體會加法運算律給計算帶來的方便。
二、探究
1、出示例3
這四種文具,小華各買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談話:你會計算這道題嗎?請你獨立列式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注意選擇學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展示。
比較:
1)觀察這兩種算法,你有什么發現?
2)你認為哪種算法簡便?
提問用第二種方法的學生:你是怎么想到用這個方法的?
談話:這種方法的使用,使你想到了整數加法的哪些運算律?
小結: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加法的運算簡便。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內容。
2、提問: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加法的運算定律?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樣的數?
指出:因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所以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數的范圍既包括整數,也包括小數。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集體交流,注意說一說使用的運算律。
補充一題,問,這題為什么不可以用簡便方法?
提問:我們在使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一審:審清題目(特別是運算符號)。
二看:觀察數字特征,選擇比較簡便的算法。
三算:認真計算。
四查:查運算順序;查數字;查每一步的計算。
2、完成第2題。
提問:求接力賽的總成績,就是求什么?
學生獨立解決。
小結:看來加法運算律用到小數加法里,果然很簡便。
3、完成練習九的第2題
談話:下面進行個比賽,請一二兩組同學計算第一題,三四兩組的同學計算第二題。
這兩題做完,讓你聯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整數減法的`性質是什么嗎?
你掌握了這個性質后,這一組題,你會選擇做哪題?
小結:整數減法的運算性質,對小數減法也同樣適用。
4、判斷下列算式,能簡便運算的,在()里打√,不能簡便運算的打×。
2.7+6.6+3.4()
5.08-0.8-4.2()
7.5-3.87+2.13()
6.02+4.5+0.98()
6.17+28+3.2()
6.59+9.32-2.59()
小結:簡便運算的時候,是不是光看數字就可以了?
5、填數,使計算簡便:
32.54+2.75+()
四、課堂作業: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總結
完成練習九的3~5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學生在已有的整數加法運算率的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的重點是順利將加法(及減法的性質)的運算律遷移到小數加(減)法的運算中來,使得計算簡便,難點是知識延伸中,學生的再建構。對于加法的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學生已有基礎,因此我本節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從探索中尋求答案,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在探索中學會技能,避免了學習的單一性。
在教學本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遷移的認知規律,創設貼近兒童生活的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
1、競賽。本課屬于計算課,本身讓人覺得枯燥無味、學生缺乏興趣。因此在口算題目的處理中改為小組競賽,希望以此為切入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2、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教學時,我創設了小華買文具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幫助他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情的快樂,不僅實現了角色轉換,喚起學生的主角意識,而且讓學生享受到助人的樂趣。計算時讓學生自行探究,從比較中得到簡便算法,這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3、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題目,在本節課中,我另外編排了一些調動學生智力發展的問題,讓學生有一個質的提升。
在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不足,比如,板書受學生影響,沒有列出更合理的,導致板書不能對學生起到引導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幾處重要小結也沒有做到水到渠成,顯得不自然。
【加法運算律的推廣 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加法運算律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23
加法運算律評課稿01-25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2-26
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2-26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范文】12-26
運算律說課稿11-05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說課稿11-04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5篇12-26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5篇】12-26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5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