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4節氣之立冬班會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4節氣之立冬班會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4節氣之立冬班會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讓幼兒知道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立冬,并能通過活動簡單了解立冬的來歷,知道立冬是24節氣之一。
2.了解立冬各地不同的習俗,如:北方吃餃子、南方吃赤豆糯米飯、哈爾冰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等。
活動形式
親子活動、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內容
根據園所情況,各班可開展以下活動:
綜合活動:立冬我知道(小、中、大班)
社會活動:立冬習俗知多少(小、中、大班)
語言活動:兒歌:《立冬啦》(小班)
藝術活動:五彩餃子(泥工)(中、大班)
活動時間
11月7日或8日,教師可通知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立冬的`圖片、資料,向幼兒講述有關立冬的習俗。
24節氣之立冬班會教案2
教學目標
1.收集有關冬至的傳說、民俗,通過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義。
2.感受冬至節的喜慶,增強學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
3.讓學生了解并認同冬至節,喜愛傳統節日,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
教學重點
通過收集冬至的材料,傳承節日文化,建立起對家鄉濃厚的感情。
教學準備
1.通過網絡等途徑,收集與冬至有關的資料。
2.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冬至有關的`習俗。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誦《節氣歌》
同學們,你們能背一背《二十四節氣歌》嗎?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瑯瑯上口的節氣歌不僅韻律優美,而且包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2、學生交流關于節氣的信息。預設: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開始“數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這樣將課前準備的信息進行交流,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3、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說說冬至。板書:冬至。
二、說冬至由來
簡介冬至的由來、俗稱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為冬至并沒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稱為“活節”;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陽歷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冬至”又稱為“冬節”。
(教學形式:學生介紹,教師用課件的形式同步呈現相關信息。)
三、說冬至傳說、習俗
過渡:為什么古代的節日還能保留至今?讓我們一起用傳說和習俗來“說冬至”吧!
1、用傳說說冬至。主要有:
傳說一:冬至餛飩夏至面。(見補充材料)
傳說二:冬至吃狗肉。(見補充材料)
傳說三: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見補充材料)
傳說四:冬至吃餃子(見補充材料)
2、用習俗說冬至。主要有:
(1)習俗一:祭天迎日、緬懷祖德——冬至之祭(見補充材料)
(2)習俗二:新裝雍容、衣飾應景——冬至之農(見補充材料)
(3)習俗三:葭灰土炭、圖歌消寒——冬至之娛(見補充材料)
(4)習俗四:盛情敬師、贈襪履長——冬至之禮(見補充材料)
(5)習俗五:精心寧神、食療養生——冬至之養(見補充材料)
3、各地冬至習俗有不同
(1)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
(2)蘇州人過冬至節所吃的湯圓,又稱“冬至團”。亦稱“冬至丸”。流行于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陽歷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蘿卜絲等作餡,包成團,稱作“冬至團”,并饋贈親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團圓的意思。
蘇州人過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3)寧夏:冬至吃“頭腦”,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四、慶冬至
1、交流:引領學生走進冬至節,齊過冬至節,交流自己的父輩和祖父輩是怎樣過冬至的。
2、回憶:自己家里是怎樣過冬至的。要求學生在冬至節節慶之際,偕同家長齊過冬至節,讓學生在當天撰寫日記、作文等,將擇優評獎。
五、暢冬至
1、暢想:下一個冬至,你打算怎么過?
2、結合時令要求學生在冬至節節慶之際,偕同家長齊過冬至節,讓學生在當天撰寫日記、作文或描繪出你最向往過的冬至的情景。
六、作業
1、體驗:跟家長學會做餛飩或水餃,感受冬至節的喜慶,增強學生動手的能力。
2、講述:給弟弟妹妹講述有關冬至的傳說和習俗。
24節氣之立冬班會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立冬的時間及由來
2.初步了解立冬的節氣特點
活動過程:
1.說一說我知道的立冬是什么?
2.請你用多種方式將你知道的立冬表現出來,(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立冬的理解)
3.聽故事了解立冬節氣的'由來
4.通過故事掌握立冬的節氣特點
24節氣之立冬班會教案4
活動名稱:香香的餃子
學生情況:
本班共8名學生,實際年齡在3-4歲之間,其中2名學生佩戴人工耳蝸,6名學生雙耳配戴助聽器。通過聽覺語言能力評估,本班孩子聽覺能力為一級,聽覺補償效果基本達到最適;語言年齡平均為3歲。
活動目標:
1、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x吃”,并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x給x吃。
2、通過活動,讓孩子學會分享勞動成果,培養幼兒熱愛家人的感情。
活動重點:
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x吃”。
活動難點:
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x吃”,并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x給x吃。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在生活中吃過餃子,已經了解一些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兒歌《包餃子》、實物餃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餃子、水果模型、小動物模型、家庭成員的手指偶
活動過程:
一、點名法檢查助聽器的工作狀態。
聽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師擊掌問好。
二、活動導入:播放兒歌《包餃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題。
羊媽媽,(雙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餃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內、往外來回扳)
中間突起,(雙手握拳)兩邊翹(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勢)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寶(兩只手半舉并左右搖動)
師:兒歌里,羊媽媽包什么?
幼:羊媽媽包餃子。
三、出示實物餃子,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請幼兒觀察、講述餃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吃餃子的經歷。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餃子長什么樣子?
幼:餃子像小船,像元寶,還像橘子瓣兒……
師:你們吃過餃子嗎?什么時候吃的?
師:冬至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吃餃子,要不然,耳朵都凍掉了。
師:餃子好吃不好吃?餃子里面有什么?
幼:餃子很好吃。餃子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雞蛋,有韭菜,有肉肉……
師:你們喜歡吃餃子嗎?你們會不會做餃子?
……..
四、請小動物吃餃子,練習句型:我把餃子給x吃。
師:“喵喵喵”,小貓來了,它說它聞到小朋友做的餃子真香!它也想吃餃子,誰想讓小貓吃餃子?
師:小貓說:謝謝你,你的餃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餃子嗎?那么誰想讓小狗吃餃子?
(引導幼兒練習表達:我把餃子給x吃。)
五:學習仿編:“我把x給x吃”的句式。
通過“我愛我家”游戲,學習仿編句式。幼兒通過教師引導學習仿編句子。我們也請爸爸媽媽吃水果吧?如:我把蘋果給爸爸吃。我把香蕉給媽媽吃……
六、老師總結,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餃子,體驗自己動手制作食物的快樂。
活動反思:
語言教學的核心在于“運用”二字。本次活動通過創設豐富的情景,讓幼兒在寬松的游戲中不知不覺練習句型,大膽仿編。而且兩個情景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對于他們并不陌生,更容易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拓展閱讀】
“冬至大如年”:專家詳解冬至民俗內涵
現在人們只知冬至這天是我國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從冬至起開始“數九”,步入嚴寒季節。但民俗專家說,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古代的人們一直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亞于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過后,白晝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祥的日子,值得慶賀。因此冬至又稱“冬節”“交冬”“賀冬”“亞歲”“一陽節”和“消寒節”等等。
民俗專家介紹說,根據史料記載,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已故的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祝賀。
民俗專家表示,隨著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轉變,冬至的節日重要性雖然有所降低,但豐富的節日內涵依然世代傳承,我國很多地方仍然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
冬至這天,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家家戶戶不論貧富,餃子是不可或缺的食品,而南方的傳統習俗是煮食湯圓、吃米團和長線面,吃湯圓大多是取團圓之意,還有人喜歡在這一天吃火鍋。
24節氣之立冬班會教案5
活動背景:
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繼承傳統習俗,享受健康娛樂,彰顯傳統文化魅力。在這充滿激情的十二月份,冬至節的步伐慢慢邁近,這正是我們舉行活動的好時期,也是我們宣傳自己,鍛煉自己綜合能力的大好時機。而作為新時代的代言人,大學生總是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充滿著狂熱的激情,對新奇的活動必定會踴躍參加,同時也是為了展示大學生的青春風采,增進思想交流,繁榮校園飲食文化,拓寬同學們的興趣愛好。
活動目的:
1、至來臨之際,讓所有在院的'同學一起過節,增進大家之間的親密聯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節日的問候。在集體的溫暖中度過異地的傳統節日、感受家的溫暖、集體的溫馨。
2、通過親自動手包湯圓、煮湯圓,讓全院同學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了解更多具體的工藝,比如包湯圓的方法和餡料的搭配等等,以輕松的方式進一步鍛煉同學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
3、感受節日氣氛、發揚傳統文化,繼承傳統習俗。
活動時間:x年12月22日晚19:00-21:00包湯圓煮湯圓、
21:00——22:00邀請老師品嘗湯圓。
活動地點:x大學餐廳
參加對象:x大學大一全體學生
活動內容:“湯圓”的制作及共慶冬至吃湯圓活動
活動的前期策劃準備工作:
(一)宣傳:海報,led,廣播站宣傳、橫幅、報名單傳單
1、出4張海報,3張貼在膳委宣傳欄,1張南生活區宣傳欄,1張貼在①號宿舍門口的宣傳板。(18號之前海報貼完)
2、led的宣傳,主教樓(待定)
3、廣播搞3篇,于20至22號連續廣播宣傳。
4、橫幅:5條,內容:(待定)
5、報名及組隊:13號——16號
(二)參加方式:各班通知報名
1、安排人員到各班進行通知,選出各班的代表團于22日晚7:00到食堂的班級定點進行團員的制作。(各班選派5——8人作為代表)
2、晚自習9:00下課,各班同學到各班活動地點同慶冬至,共品湯圓。
3、各班以班費出資購買材料(材料單膳委準備一份),材料由各班自行決定,22號晚6:00-7:00擺放到各班活動地點。
(三)邀請主持人:4名(待定)15號確定。
(四)制作以及派發邀請函
(待定)
(五)會場所需物品:照相機4臺,邀請攝影協會。調音器兩臺、無線麥克風4支(17號前申請到)。
(六)布置場地:
1、在主教樓宣傳欄及食堂膳委宣傳欄各貼一張海報場地設置指示圖。
2、嘉賓席設于食堂二樓三張圓桌
3、市營:一班二班三班,會計:一二班,會計:七八班,會計:九十班,工管:一二班、物流:一班二班三班,在第一食堂一樓,共十四個班級
3、國貿:一班二班三班、港口:一班二班,英語:一二班,會計:三四班,會計:五六班,在第一食堂二樓,共十一個班級
備注:集體各班席位(20號前確定21號前通知下去)
活動流程:
1、17:00-19:00布置會場、音響設備、工作人員、各班安排人員將食材排放入各班的活動地點
2、19:00各班代表團入場
3、19:15由經管系學工辦主任林益彬老師致開幕辭
4、各班進行湯圓的制作(過程中主持人、、、小游戲、、)
5、20:50邀請嘉賓入場,進嘉賓席
【24節氣之立冬班會教案】相關文章:
24節氣之小雪教案范文03-02
24節氣立冬詩詞11-04
節氣立冬教案(精選6篇)11-09
24節氣之小雪教案(通用11篇)11-24
我們的24節氣之冬至教案(精選14篇)12-15
24節氣之立秋的習俗08-09
24節氣之小滿詩詞05-23
2022年24節氣立冬詩詞11-07
24節氣立冬諺語(精選155句)11-07
24節氣之夏至節氣的諺語60句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