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做到節奏停頓得當。
過程與方法 : 通過自學、交流、感悟、讀書,能理解兩則論語的意思,體會到學習與思考的關系,并得到啟迪。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初步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學習方法的能力,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語言韻味和思想內涵,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詞句的意思,明白學思結合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背誦《三字經》
2.“曰仁義,理智信”你知道這是誰說的話嗎——孔子。他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一生交了3000多個學生,其中有名的有72個呢。論語記錄了孔子的學生問老師的一些問題和孔子經典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論語》中的兩句話。
二、初讀課文 體會明確句意的重要性。
1.請您自己先試著讀一讀這篇文言文,讀準字音? (指名一生)
出示:罔和殆。復習讀音
2.生字讀音有點難,,自己再讀一讀,看看這回能不能讀準、讀通順了。(學生自由讀)誰來試試?(指名兩生)
3.指導字音:
(1)第一則中有個多音字(課件強調:為)既念wi又念 wi,猜猜在這句話里應該讀哪個音?為什么?(學生爭論)
(2)我們要按照正確得意思理解后才能確定讀音。課件出示:為兩個讀音的不同解釋
想一想,根據哪個意思能確定這個字的讀音呢?(引導學生說把哪個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當)這么解釋比較合理,你們同意嗎?這個字的意思是做、當。課件出示:為:做、當。這個字讀?課件出示:為:wi
三 、了解句意 積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 學習第一則,積累學法,創設情境,初步感悟“學思結合”。
1.輕聲讀第一則,看看哪些字在下面有注釋,請你把它搬回老家—就是抄到原字的下面。
2. 把原句中的字替換成它的解釋再讀一遍。看看你還有哪些字的意思不懂,圈出來。
3. 質疑不懂的字義。那些沒注釋的字,我們怎樣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聯) 先和同桌互相交流看看能不能弄懂。全班交流。
4. 弄懂了每個字的意思,你能連起來解釋這句話了嗎?不通順怎么辦?這時就可以做適當的調整?同桌互相說,全班交流。
小結:調整時,有時需要添幾個字,有時需要減幾個字,有時換個意思相近的詞,以后,我們還可能遇到需要調整詞語順序的情況呢,但不管怎么調,都不能改變句子本來的.意思。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再試試。
老師也解釋了這句話,并且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看看這樣解釋是不是更通順一些?你默讀一下,看看和你們要說的意思一樣嗎?(課件出示:第一則意思)
課件出示。
5.溫故知新已經是個成語了, 你能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嗎?
6.聯想:孔子是在學生問他什么問題時這樣回答的?
7. 表演,評價。
8. 再讀,指導。誦讀古文應該讀出韻味,慢慢品味才能知道含義,范讀,自由讀,大家讀。
通過學習我們不僅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還應該能做一個“溫故知新”的人。
(二)學習第二則,運用方法,獨立研究,重點體會“學思結合”。
1.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則論語的意思?就請你按照剛才我們學習的第一則的方法來自學第二則。出示自學提示:
(1)把下邊的注釋搬回家,讀一遍。
(2)圈出不懂的字,同桌互相質疑,運用字典查一查,聯系前后詞語想一想。
(3)自己解釋句意,同桌交流。
3. 全班交流學習成果:
(1)指名交流
(2)看看你的理解和老師的理解一樣嗎?
(3)說一說第一則和第二則有什么關系嗎?
古人說的學習一般指讀書學習,只讀書學習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回顧剛剛我們學過的溫故知新這句話,其實學習過程中包括了溫習舊知識要重新思考,才能有新發現?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說出第二則論語的意思了?
(5)按照讀第一則時那樣讀一讀第二則。
4.小結:學而不思,思而不學,都是孔子勸告我們學習中應該避免的情況,這樣做不對,那我們該怎樣做?(板書:學思結合)把學習思考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新知識,時間長了,我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就有辦法解決更多問題,獲得更多的新知識,這樣我們也可以為師矣。而且古人短短兩句話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這只能說明他們是經過了深入的思考得出的結論,所以能千古傳送。
(三)誦讀
1.這兩則論語的意思你都記住了嗎?不光要記住意思,能讀出古文的意思也很重要,你理解了就一定能讀出來。讀古文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展示古文的魅力。你試一試。
2.看到大家讀的很有進步,我專門找了音樂,現在我們誰能給我們以聽覺的享受?指名讀。
四、總結學法。
1.學習了孔子的這兩句話,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還有什么其他收獲?你還知道孔子的故事嗎?
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巧:
1.靈活運用識字方法學會學會12個生字及新詞。
2.體會漢字音、形、義三位一體的特點,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聯系生活實際、想象、課件演示相互結合。
態度情感價值觀:
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科學幻想的興趣和想要發明的愿望。
教學重點:讀課文,了解內容,產生對科學幻想的興趣和想要發明的愿望。
教學難點:
1.能夠結合課外知識,說說自己想發明些什么和有什么用處,然后寫下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在對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利用生字表初步識字,正確認讀字詞,正確讀文,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朗讀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教學重點:讀課文,了解內容,產生對科學幻想的興趣和想要發明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想發明……》看到課題你想到什么?(困)
生匯報:愛迪生發明電燈……
理解發明的含義:服務人類,對人類有益,幫助人類解決困難。
二、新授。
1.匯報預習內容。
(1)生字、詞的記憶理解:館、塵、染易錯。
(2)自然段的理解。
(3)同桌讀課文,填寫107頁的表格。
(4)指名匯報。
三、再讀課文。
說說讀完課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發明什么,那我們默讀一遍課文,把你覺得很有趣的句子畫出來,畫完自己放聲讀一讀。
體會每個人發明的用處。
四、質疑。
五、作業。
抄寫生字組詞,熟讀課文。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生字較多,生字的筆畫也較多,所以要求學生在學習生字時要格外的用心,但是從課上的檢查情況來看,有好幾名學生沒有完成預習作業,導致課上的學習效率不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科學幻想的興趣和想要發明的愿望。
教學難點:能夠結合課內外知識,說說自己項發明什么和他有什么用處,然后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默讀課文
回憶課文中講了誰的,什么發明?(困)
二、新授:
1.再讀你喜歡的發明,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發明?
2.匯報
(1)讀“科學樹不但可以減少空氣中的污染,而且還給市區增加了新的景觀。”
理解“減少……增加”的含義。
(2)用“減少……增加……”說句話。
(3)填空:
科學數能夠 能夠 還能夠
科學樹可以 可以 還可以
3.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4.自由發言,并出主意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5.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嗎?
6.小結:我們只要有好的創意,加以嘗試就能有好的發明。“……”很多的發明靠每一個去
嘗試實現。
三、作業。
1.造句。
2.填空。
3.寫一個你的設計發明。
板書設計:
29 我想發明……
表哥 人行道自動化 方便環保
表妹 電動垃圾箱 方便環保
我 種植科學樹 美化、凈化環境
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及新詞,認讀6個字;
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掌握字形,規范書寫。訓練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一、初讀課文
1、今天咱們要去發明的世界去看一看,想去嗎?
2、揭示課題 一讀、要求帶著問題讀文
二、檢查讀文
1、出示生字卡片。
2、出示詞語(提前板書)。
3、要求帶著字詞復讀全文,再次思考問題。
4、指名分段朗讀。
(1)糾正字音,指導朗讀。
(2)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興高采烈” 據題質疑 自由讀文,思考問題 拼讀組詞 練讀,指名帶讀,交流預習中質疑的詞語 分自然段讀文 理解詞語 導入,了解學生疑問,讀通讀順課文,理解詞語。
三、了解主要內容
1、指名說說知道的內容,以及據題質疑的答案。
2、逐節默讀思考主要意思。
3、指導想一想“發明的原因?誰產生了發明愿望?名稱是什么?”
4、口頭完成填表。
四、再次質疑
1、梳理板書問題。
2、組織簡單問題的交流。
板書設計:
29、我想發明
【西師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升初語文模擬試卷西師大版12-14
西師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旋轉與平移說課稿11-04
西師版三年級的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3-22
西師大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胡楊贊》教案12-12
西師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計劃03-22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莫高窟》教案12-03
西師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09-12
語文版三年級語文上冊 團結的力量說課稿11-0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西師版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