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音和噪音》幼兒園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樂音和噪音》幼兒園中班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的:
1、感受樂音與噪音,理解樂音、噪音兩詞的意義,能正確運用。
2、通過、聽、說、玩、看使幼兒了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3、通過感受樂音與噪音, 培養幼兒的聽覺感受能力和比較能力,正確區分樂音和噪音。
4、養成不發出噪音的習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6、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區別噪音和樂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培養幼兒的聽覺感受能力和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錄有樂音和噪音的磁帶、打擊樂器、圖片等。
活動流程:
(感受樂音和噪音)→(區別樂音和噪音)→(敲敲打打)→感知噪音的危害→操作活動
活動過程:
一、感受樂音和噪音,引起興趣。
1、和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引導:加點聲音伴奏怎樣?
2、說說在音樂伴奏下的感受,優美的音樂讓我們感到舒服,想不想再聽一聽?
3、繼續播放音樂。突然音樂停,錄音機里發出難聽的拖拉桌子的聲音。
提問:聽得好好的,你們為什么把耳朵捂起來?你們覺得哪一種聲音好聽,為什么?
4、小結:原來有的聲音讓人聽了覺得舒服,也有的聲音讓人聽了很難受。
二、區別噪音和樂音(播放音樂片段)并能用樂音和噪音來表達。
1、老師這里還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咱們一起來聽聽吧。
2、聽到了哪些聲音?
3、喜歡哪些聲音,不喜歡哪些聲音?為什么?
4、小結:剛才大家都說的特別好,我發現小朋友聽到動聽、悅耳的聲音時,都是笑瞇瞇的,這些讓我們覺得很舒服的聲音我們把它叫做樂音,樂音通常是指那些動聽的,令人愉快的聲音。還有一些不好聽的聲音小朋友聽到時都皺起了眉頭,這些聲音我們把它叫做噪音。噪聲通常是指那些難聽的,令人厭煩的聲音。(教師拿出樂音和噪音字卡片)
5、認讀“噪音”、“樂音”兩個詞,理解它們的意義,請幼兒來說說。
三、敲敲打打,感受聲音給我們的不同感受。
1、老師這里有許多打擊樂器,你們覺得打擊樂器會發出樂音還是噪音?
2、請幼兒自己試一試,并把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錄下來,放給幼兒聽,區別是樂音還是噪音?你們快來聽一聽,剛才你們的小樂器到底發出了什么樣的.聲音?
3、怎樣才能讓打擊樂器發出樂音?(幼兒一起演奏《春天我把小樹栽》)聽后提問:現在你們覺得是樂音還是噪音?為什么?
4、小結:原來同樣是打擊樂器,大家亂敲亂搖就會發出噪音,大家一起有節奏有規律的演奏就會發出樂音。
四、回憶、探討和交流。
1、在生活中你聽到過哪些噪音和樂音?
你們發出過噪音嗎?(舉例孩子愛大聲說話,和拖椅子發出的聲音,搶著回答問題,讓人聽不清,別人在回答問題時總說話等等)
2、噪音這么難聽,我們都不喜歡噪音,現在請大家想想,哪些地方特別需要安靜?為什么?
3、如果我們在這些地方應該怎么做?
小結:我們要養成不發出噪音的習慣。
五、噪音有什么危害呢?
噪音除了讓我們覺得難聽、不喜歡,它還有很多的危害呢,你們知道噪音都有哪些危害嗎?欣賞故事《噪音國》。
1、提問:為什么叫噪音國?后來變成什么了?噪音對我們有哪些危害?
2、與幼兒小結:遠離噪音,不制造噪音。
六、活動延伸。
出示評比表,引導幼兒從日常生活的每件事做起,不做噪音的制造者,養成“說話輕輕,做事輕輕”的習慣。
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有點緊張,語速有些偏快了。前面的三個環節處理的比較好,在第四個探討交流的環節中,沒能結合幼兒的表現,給他們足夠多的時間充分表達,當孩子說到身邊的某些噪音時,沒有抓住契機進行隨機教育,如有部分孩子樂器沒放下,還總發出聲音。同時對于孩子平時制造出的噪音沒有一一例舉,錯過引導教育的機會。自己感覺整個活動比較順暢,目標達到,但是細節處理還不夠,隨即教育能力有待加強。
【《樂音和噪音》幼兒園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語言故事教案《小豬和靴子》03-03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螞蟻和西瓜03-03
中班社會繩和線教案03-31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小樹葉和小螞蟻03-30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胖廚師和小老鼠》反思03-28
中班主題高和矮教案03-31
中班語言教案大魚和小魚04-02
中班語言教案風兒和云彩04-02
中班語言教案大樹和小鳥04-02
中班游戲仙女和小精靈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