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時間:2024-11-13 11:13:53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解決問題》影響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精選11篇)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1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2頁。本節課是綜合運用折扣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促銷”問題,對不同的促銷方式有更深入的認識。通過兩種不同優惠方式的對比,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折扣的計算方法,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

  (二)核心能力

  通過分析、對比兩種不同的優惠方式,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稍復雜折扣問題的過程,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通過解決購物中的折扣問題,進一步鞏固折扣的計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確計算不同優惠形式的折扣。

  2.通過自行探索,分析對比,選擇合理可行的方案,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四)學習重點

  理解購物中多種優惠形式,并能正確計算出優惠后的金額。

  (五)學習難點

  能根據結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確選擇。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解決問題》名師課件。

  二、學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預習任務

  調查雙十一期間,電商或者實體商場的一些促銷方式。

  【設計意圖:打折銷售,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并不感到陌生。通過課前實際調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搜集、提取、整理、歸納信息的能力,同時為后續的學習做鋪墊。】

  (二)課堂設計

  1.談話導入

  師: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全天成交額超過1682億元。你知道商家有哪些促銷活動嗎?

  師:有時,同一品牌在兩個商場活動不同,需要我們通過對比選擇其中更為劃算的。紅紅媽媽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選擇更合理。

  【設計意圖:對于商場的促銷,學生并不陌生,從生活問題引入新課,讓學生知道今天的學習內容就在身邊,具有現實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考查目標1】

  2.問題探究

  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按“滿100元減5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

  ①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

  ②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1)閱讀與理解

  學生自主讀題,理解題意。

  師:這兩個商場的活動各是什么?請說說你對這兩個活動的理解。

  重點分析以下問題:

  A.打五折銷售什么意思?

  B.“滿100元減50元”又是什么意思?

  預設:就是在總價中取整百元部分,每100元減去50元,不滿100元的零頭部分不優惠。

  (2)分析與解答

  師:想想按兩個商場的活動,在A、B兩個商場買各付多少錢?哪個更省錢?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匯報

  在A商場買的實際花費:230×50%=115(元)?

  在B商場買的實際花費:230-50×2=230-100=130(元)

  115<130

  (3)回顧與反思

  師:滿100元減50元,也是打五折,怎么優惠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在什么情況下,這兩種促銷方式的結果是一樣的?在什么情況下兩種促銷方式的結果相差的不多?在什么情況下兩種促銷方式的結果會相差很多呢?

  小組里討論后,交流匯報。

  引導小結:打五折就是無論標價是多少,實際售價都是原價的50%,滿100元的是50%,不滿100元的也能按它的50%計算。而“100元減50元”就只能是原價中滿了100元的部分能優惠50元,能打五折,而不滿100元的部分就沒有折扣了。如果商品的售價剛好是整百元的時候,兩種優惠結果是一樣的。總價比整百元多一點點,兩種促銷方式的結果相差的不多;總價比整百元少一點點,兩種促銷方式的結果會相差很多。

  師:不計算,你知道哪個商場更省錢嗎?為什么?

  師:在B商場買這條裙子,相當于打了幾折?

  130÷230×100%≈56.5%

  小結:在商場促銷活動時,通過對比、思考來選擇更省錢的.方案。數學在我們生活中還是大有用處的。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在之前百分數應用上進行的,在分析解答時側重對不同優惠形式的理解。在明確“滿100元減50元”的含義后,完全放手讓學生自行去完成,在此基礎上,在回顧反思環節,提出問題,讓小組討論交流,進行分析、對比,選擇合理可行的方案,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目標1、2】

  鞏固練習

  (1)“五一”黃金周,甲商場以“打八折”的形式促銷,乙商場以“滿100元送20元購物券”的形式促銷。爸爸買200元的褲子,在( )商場購物劃算一些。

  ? A.甲? B.乙? C.甲、乙都一樣

  (2)A、B兩家商店銷售的某種商品定價相同,A商場“九折”優惠,B商場“買10件送1件”促銷。若小明要買22件這種商品,去哪家商店更便宜?( )

  A. 相同 B.A商場 C.B商場

  (3)蘇果超市和華聯超市以同樣的價格賣同一種品牌的洗發液。為了促銷,兩家超市打出優惠廣告(如下圖所示)。到哪家超市買比較便宜?說明理由。

  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小結: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用到數學知識,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計算,最終選擇最佳方案。

  (三)課時作業

  1.一件衣服標價500元。濱江商廈:一律八折。友誼新天地:購物不足200元不予優惠;購物超過200元,超過部分七折優惠,去哪個商場買省錢?

  答案:濱江商廈:500×80%=400(元)

  友誼新天地:200+(500-200)×70%=410(元)

  400<410

  答:去濱江商廈買省錢。

  解析:本題是分段收費的問題,學生需要明白超過200元的部分才打七折,同時不要忘記加上前邊的200元。在這里可讓學生初步體會函數思想。【考查目標1、2】

  2.一種飲料,大瓶裝每瓶1200ml,10元一瓶;罐裝每罐200ml,2元一罐。現有三家商店出售這種飲料,并推出了不同的促銷方式。

  甲商店:買一大瓶,送一罐。

  乙商店:一律九折。

  丙商店:滿30元即享受八折優惠。

  問:①你喜歡到哪一家商店購買?說說你的想法。

  ②你們班共有多少學生?如果給每位同學配備200ml飲料,共需多少飲料?

  ③這些飲料,上哪一家商店購買可以使所花費的錢最少?請以小組為單位,制定一個購買方案。

  答案不唯一。

  解析:本題幫助學生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靈活的應用,同時考查學生能根據提供的信息,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選擇合理可行的方案。【考查目標1、2】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2

  課題十一:

  解決問題(二)

  教學內容:

  P33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問題。你能幫助小強的媽媽,王阿姨,解決她們遇到的問題嗎?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將例題創設為實際情景)。

  二、組織學生辯論,以辯明理。

  1、出示例12

  ①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現的三種答案,6.25個、6個、7個)。

  ②組織學生進行辯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

  同學們充分發表意見,明確瓶數取整數,6.25按四舍五入法應舍去25,但實際裝油時,6個瓶子不夠裝,因此瓶數應比計算結果多1個。

  2、再來看看王阿姨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

  ①先獨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答案,組織學生討論,強調以理服人,使學生明確,盒數取整數,16.66…計算結果按四舍五入法本應進1,但實際包裝時,絲帶不夠包裝第17個,因此個數應比計算結果少1。

  3、生談感受。

  師小結:看來,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適用于一般情況,在解決問題時,有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有時要多一點,有時要少一點。

  4、生質疑。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P33“做一做”

  如何處理的結果?為什么這樣處理?

  2、P356、7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3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00頁例2,“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三第11、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連除解決問題能正確求解。

  教學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來解答。

  教具準備: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兩個課時的教學,現在學生已初步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經驗,為了讓學生區分連乘與連除,結合教材特意設計了這一節連除。(具體設計意圖負載各個環節后)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口算。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問題,老師帶來了一些口算練習,你來?

  出示:5×3×2= 60÷3÷4= 7×7+1= 21÷3+9=

  (2)簡單的解決問題。

  出示:有30人參加團體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

  師:能補充問題嗎?

  引導學生總結出: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齊讀)

  【設計意圖】口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兩步的口算題給本節課的兩部計算埋下伏筆。“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把問題的提出留給學生,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學習主人。

  二、新授例題

  1、找信息 搜集數學信息

  師: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團體操表演隊的60位同學正在緊張的排練著。我們來看看團體操的隊形,左邊的這些同學圍成了一個大圈,右邊的這些同學也圍成了(一個大圈),我們來看看左邊的這一個大圈,這幾個同學圍成了一個小圈,這一個大圈里有幾個小圈(5 個),右邊的大圈里有幾個小圈(也是5個),那么從這一幅圖里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說數學、做數學、創數學”是我校數學研究課題“數學閱讀”的主旨,通過指導學生仔細認真的閱讀主題圖,以便保證學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會學生看圖的基本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了數學離不開閱讀。

  2、提問題 完善解決問題

  師:整理題目,出示“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個大圈,每個大圈平均分成了5個小圈, ?”

  師:你能補充問題嗎?

  生: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學生默讀)

  【設計意圖】課堂的學習,不應該是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是給學生一個充滿遐想的省略號,應留給學生一片未曾開發的灘涂。就像前面說的“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3、說思路 理清解題思路

  師: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方法總結:要求每個小圈的人數,可以先求每個大圈的人數,再用1個大圈的人數除以5就得到了,每個小圈的人數?

  師:誰還能說一說這一題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說數學”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學生會說數學,也就是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在教師總結后讓學生互相說,既是給養學生成功的體驗,也體現了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列算式 嘗試解決問題

  師:你能列式解答嗎。

  【設計意圖】會說不一定會寫,讓學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寫下來,也是為了檢查學生將解題思路轉變成數學符號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5、說意義 掌握解題步驟

  師:“60÷2=30(人)”表示什么?

  師:是的,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個大圈多少人,再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同學們,今天我們解決問題用的什么計算方法(除法),幾步計算呢?(兩步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運用除法兩部計算”解決問題。(板書課題),在解決問題里,我們先要觀察圖,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再通過有用的數學信息分析問題,也就是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解決問題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時也是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達,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后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完善板書。

  6、寫綜合算式。 類比分步計算

  師:剛才我們是用分步計算的方法,你能寫出這個兩步計算的綜合算式嗎?

  師:綜合算式和他一樣的向老師招招手,好嗎?

  【設計意圖】掌握綜合算式的一般計算法則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上節課學生已經初步獲得了用綜合算式來解題的經驗,在這里直接放手讓學生列綜合算式,同時也是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鞏固練習。

  100頁做一做。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達出來。

  師:完成了的同學請用你的正確坐姿告訴老師,你已經完成了。要解決這一題必須先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你找到了嗎?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模仿練習題,老師不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獨立解答,部分學生完成后并不著急講解,等待更多的學生完成再講解,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四、課堂訓練。

  1、第104頁的第11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1題。

  師:青蛙和啄木鳥都是消滅害蟲的能手,都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的保護他們。能做到嗎?

  生:能。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學會減除類型的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連除、減除類型解決問題的理解,同是也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2、第104頁的第12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2題。

  師:做好的認真思考,我做的對不對?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一題意在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學會一種方法后,并不急于評講,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他們的信心,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總結。

  師: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課堂的真正主人是學生,學生的學習必須是一個生動活潑的過程,把課堂小結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樂學、愛學。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5

  教學目標:

  1、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兩步乘法解決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2、讓學生從多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

  3、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多角度能用兩步連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描述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師:今天謝老師非常高興能和我們班的同學一起來學習數學。在上課之前,老師問了本校的其他老師說我們班的同學上課特別積極,老師特想在這節課上看到大家的風采。看誰的耳朵最會聽老師和其他同學的發言,看誰的腦筋動得最快并且能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一個方陣

  師:前段時間育才小學正在舉行運動會,瞧,他們排著整齊的方陣過來了。(播放:運動會情境)如果老師用手中的這副圖上的一個圓表示其中的一個人(貼圖),那你從這一個方陣中(板:一個方陣)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橫著排的有5人。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橫著排的叫做行。板:行

  師:那有幾行?每行幾人?板:每行有5人,有4行。

  生2:豎著排的有4人。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豎著排的叫做列。板:列

  師:那有幾列?每列幾人?板:每列有4人,有5列。

  生:一個方陣有20人。

  師:很棒,你還看出了一個方陣的人數。

  2、提出問題

  師:緊接著又走來了一個相同的方陣,看著這兩個方陣,現在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2個方陣一共有幾人?

  3、探究方法

  師:這個問題你能自己解決嗎?

  (安靜獨立地思考,把算式寫到本子上;寫好后,思考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巡視一圈,同時聽取和指導完善學生說的過程。

  4、匯報交流

  (1)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算的?(生說算式師板,再說思路)

  生1:54=20(人)

  202=40(人)

  師:那你的這個算式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一個方陣的人數,就是54=20(人),再求2個方陣的人數,就是202=40(人)。

  師:你能上來圈一圈嗎?

  師:誰聽懂了他的解題思路再來說一說?(生說師同步媒體演示)

  師:大家都都聽懂了他的解題思路嗎?一起來讀一讀這個方法的解題思路。(生齊讀)

  (2)師:除了這種方法,誰有不同的算法或思路?

  生1:25=10(人)

  104=40(人)

  師:那你的這個思路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合并后一個行的人數,就是25=10(人),再求4個這樣一行的人數,就是104=40(人)

  師:你能上來圈一圈嗎?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師:誰能根據這幅圖把剛才這名同學的思路再說一次?(生說師同步媒體演示)

  師:大家都都聽懂了他的解題思路嗎?一起來讀一讀這個方法的解題思路。(生齊讀)

  (3)師:還有另一種方法嗎?

  生1:42=8(人)

  85=40(人)

  師:42=8(人),表示你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個列的人數)師移動方陣

  師:你能上來圈一圈嗎?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生:先求合并后一個列的人數,就是42=8(人),再求5個這樣一行的人數,就是85=40(人)

  師:誰聽懂了他的解題思路再來說一說?(生說師同步媒體演示)

  師:大家都都聽懂了他的解題思路嗎?一起來讀一讀這個方法的解題思路。(生齊讀)

  【預設】:若學生出不來第三種方法,則師出示。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小朋友的方法,42=8,85=40你能說一說嗎?他表示的42先求哪部分,再求?

  師:你能上來指一指嗎?你可真聰明!

  (4)師:那我們能把這2條算式,寫成一條綜合算式嗎?

  生1:452=40(人),生2:254=40(人),生3:245=40(人)

  5、對比提升

  (1)師:通過剛才的小組交流,我們得出了這樣3種方法。(課件出示3種方法)。

  (2)觀察這三種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點預設: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計算(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連乘解決問題)

  不同點預設:方法不一樣。方法怎么不一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結:真了不起!,同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三、聯系實際,鞏固提高

  師:學習了方法,就來解決具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雞蛋問題。(不同策略,解決問題)

  師:這么多雞蛋會有多少個呢?(課件出示堆成一堆的雞蛋)。

  (1)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這里有信息嗎?你能用簡潔的語言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張圖片的內容嗎?獨立解題。

  (2)師:如果用一個正方體換掉雞蛋,你能用多種方法解決這個正方體的問題嗎?

  生1:從上面看先求一層的正方體個數,45=20(個),203=60(個)

  生2:從側面看先求一層的正方體個數,34=12(個),125=60(個)

  生3:從前面看先求一層的正方體個數,35=15(個),154=60(個)

  (同步媒體演示,讓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小結:真棒!同一個問題,不僅能自己收集信息,還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在數學中有很多題目是類似的,只要你掌握其中最本質的方法,其實我們的數學就這么簡單。

  2、面包問題(選擇信息,解決問題)

  40個隊,每隊有20位運動員;每人要3個面包,2瓶礦泉水,共要多少個面包呢?

  (1)40202=1600

  (2)40203=2400

  (3)32040=1600

  師:怎樣改一改其他兩個也是正確的。

  小結:在解決問題中,選擇有價值的信息非常重要。

  3、游泳問題(隱含信息,解決問題)

  師:在信息中,你覺得那個是需要特別提醒其他同學的?

  小結:我很佩服大家,不但能用乘法解決問題,還能靈活的找出題中隱含的信息。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老師也非常高興與同學們一起還學會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先求一部分,再求整體。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1、加深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能用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2、提高學生對應用問題數量關系的分析能力和對正、反比例的.判斷能力。

  二、教學重點:

  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斷。

  2、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

  一:找到題中不變的量;

  二:根據不變的量寫出關系式;

  三:判斷成什么比例;

  四:列出比例式;

  五:解比例。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5: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20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a.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① 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② 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③ 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b. 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根據比例的意義,學生獨立完成,并在小組中交流。

  學生匯報:

  解:設要捆元。

  30=2018

  = 36030

  =12

  答:要捆12包。

  五、應用反饋

  課件出示:

  1. 教材60頁做一做第2題。(單價乘數量等于總價,總價一定)

  2. 課件上的練習題。

  指名扮演,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鞏固新知,訓練解題能力。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歸一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并學會檢驗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獨立思考,理解歸一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清歸一問題的解題思路,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難點:理解歸一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問題,看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解決,請看

  1.一支筆2元錢,買5支要用多少錢?

  生:2×5=10(元)

  2.一個文具盒8元,56元能買幾個文具盒?

  生:56÷8=7(元)

  3.媽媽買了3個碗,用了18元。

  師:你能提一個問題并解答嗎?

  生:一個碗要多少錢?答:18÷3=6(元)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前面學過的數學知識,大家都懂得如何進行解答,今天老師還要帶大家繼續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板書:乘除法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媽媽買3個碗用了18元。如果買8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師:全班齊讀這道題。

  師:從題目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買3個碗用了18元,買了8個同樣的碗

  這道題的關鍵詞是什么?(同樣)同樣的碗是什么意思?

  師: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這兩個條件都知道嗎?不知道怎么辦?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師:好,看來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探究結果了,哪一個小組愿意來分享一下?

  學生可能會這樣匯報:要求買8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知道一個碗多少錢。根據3個碗用了18元可以求出一個碗多少錢。所以,先求出一個碗多少錢:

  18÷3=6(元)

  再算8個碗多少錢:

  8×6=48(元)。

  教師一邊小結一邊板書。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通過小組合作就把我們生活中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我們再來解決這個題目吧。

  2.想一想:18元可以買3個碗,30元可以買幾個同樣的碗?

  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成員聽一聽。

  ②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生:從題目中我們知道了3個碗18元,問題是30元可以買幾個同樣的碗。

  先求出1個碗多少錢:

  18÷3=6(元)

  再算出一個碗6元,30元可以買幾個:

  30÷6=5(個)

  師:同學們都是聰明的小探究家啊!看來大家都已經掌握了今天的知識了,下面請同學們來試一試解決這道題吧。

  3.試一試

  小林讀一本故事書,3天讀了24頁。

  ①照這種速度,7天可以讀多少頁?

  ②照這種速度,全書64頁,幾天可以讀完?

  三、鞏固練習

  1. 同學們大掃除,3名同學擦12塊玻璃。

  (1)照這樣計算,6名同學可以擦多少塊玻璃?

  (2)教室共有36塊玻璃,一共需要幾名同學?

  2. 豆腐坊用5千克黃豆做出20千克豆腐,照這樣計算,用18千克黃豆可以做出多少千克豆腐?

  (1)先求一千克黃豆可以做出多少千克豆腐?

  算式是:

  (2)再算出18千克黃豆可以做出多少千克豆腐?

  算式是:

  3. 8箱蜜蜂可以釀48千克蜂蜜。你能提什么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乘除法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先求出一個碗多少錢:18÷3=6(元) 18÷3=6(元)

  再算8個碗多少錢:8×6=48(元)。 30÷6=5(個)

  綜合算式為:18÷3×8 30÷(18÷3)

  =6×8 =30÷6

  =48(元) =5(個)

  答:買8個同樣的碗,需要48元。 答:30元可以買5個同樣的碗。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8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學科:數學

  3、課時:1

  二、教學課題

  1、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兩步乘法解決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2、讓學生能從多個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

  3、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正確分析數量關系,能用連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

  三、教材分析:

  本部分內容是學生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關于解決問題,新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是:“能在教師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相關生活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教學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解決問題,《課標》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是:能在教師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由于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教學設計上,注重緊密聯系實際,展示實際生活中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必要性。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意識,教學中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五一節就要到了,五一的前一天是什么日子?4月30日,我校將舉行春季運動會,我們的體育老師正在為運動會做準備,現在他們要解決一個問題:(出示題目例1)

  (二)學習新課

  例1:運動會開幕式上準備安排3個方陣表演,每個方陣8行,每行10人,一共需要多少人?

  1、小組交流,看哪個小組的方法多,組長做好紀錄。

  2、小組匯報,派代表到前面講解,其他補充,師板演。這是體育老師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們幫他解決了,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運動會就要到了,運動員也在加緊訓練,我班的體育健將羅毅肯定還是一舉奪魁!為什么呢?這是它的秘密:(出示例2)

  例2:我班體育健將羅毅堅持鍛煉身體,他每天繞操場跑2圈,跑道每圈400米,他一星期跑多少米?

  1、獨立試做

  2、同桌交流

  3、匯報交流,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4、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你能提出不同的問題嗎?(學生會提出:他一個月能跑多少米?

  他一年能跑多少米?等等。)

  (三)總結出示課題

  觀察以上兩題的算式,有什么共同點?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出示課題:用連乘解決問題

  其實生活中有好多這樣的問題,在我們學校、在我們教室找找看吧!

  (四)嘗試解決身邊的問題:(多媒體課件出示)

  1、我們教室南邊有()個窗戶,我校教學前樓一共有()層,每層有()個教室,學校打算更換南邊的窗簾,需要算一下:一共有多少個窗戶?

  引導學生找條件,獨立完成,匯報交流!回家找一找,有沒有用連乘解決的問題?

  2、引導學生自己編用連乘解決的問題

  3、小明在回家的路上就找到了一道用連乘解決的問題:(多媒體課件出示題目)

  小明家離學校500米,他上學每天走2個來回,一星期走了多少米?

  六、看書質疑,布置作業。

  略

  七、小結:

  引導學生談收獲、體會。

  八、課后反思:

  “解決問題”是思維訓練較強的課型,這樣的課上起來可能會比較沉悶。可是抱著嘗試的態度,我還是按照教學進度,精心準備了這節課。在備課過程中我一直思索如何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事、身邊的人中挖掘教學資源,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學生的思維軌跡,讓學生在扎實、有效的學習中提高各種能力。在備課時盡管做了充分準備,但是還是難免存在一些問題:

  1、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如在練習時,可以放手讓學生編題,當放手的力度還是不夠大膽。

  2、應該安排看書質疑的環節,不能完全拋開課本。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教學中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去觀察、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會學的有興趣,才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使學生學用用的數學。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9

  教學目標:

  1、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稍復雜的實際應用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了解用列綜合算式的方法解決應用題以及理解乘除法混合運算的`順序,會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運算。

  教學重點:

  理解乘除法應用題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應用題之間的數量關系

  教法:

  觀察法、舉例法、實踐法

  學法:

  探究法、合作交流、練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5分)

  1、口算。(大屏幕出示口算題)

  5×716÷421÷79×8

  28÷430÷5 72÷89×9

  64÷83×948÷64×7

  2、列式計算: (1)5個4相加是多少?(2)64是8的多少倍?

  (3)48里面有幾個8? (4)6乘9積是多少?

  3、談話引入:星期天,媽媽帶著文文來到了樂樂玩具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1分)

  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稍

  復雜的實際應用問題。

  三、自學指導(10分)

  1、問題情景。大屏幕出示例3情景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

  2、合作研討題意。

  (1)讓學生分組研討,在組內互相說一說“要求“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各組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說一說圖意和題意。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教師了解看是否還有同學不理解題意,對不理解題意的地方進行補充講解。

  3、自主嘗試解答。

  (1)讓學生各自獨立思考,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并嘗試進行解

  答。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啟發學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讓學生交流匯報各自的解答算式,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結合學生說的思考過程,教師板書出:

  56÷8=7(個)

  教師小結:一個地球儀是8元,要求“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也就是在求56元里面有幾個8元,因為56里面有7個8,所以能買7個地球儀。

  四、質疑探究(5分)

  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小組交流,指名發言。

  五、當堂訓練(19分)

  (a)強化練習

  1、出示做一做

  如果24元買了6輛小汽車,一輛小汽車多少錢?

  誰會列式解決?

  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2、出示練習九第二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指名板演)

  (b)堂清作業

  完成課本練習九第1、3、4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56÷8=7(個)

  口答:56元可以買7個地球儀。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10

  教材分析

  例5是“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單元的最后一個內容,主要討論乘、加兩級運算中常用的簡便計算。教材將簡便方法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了起來,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方法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從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測發現,學生大多可以自主設計兩種以上的算法,包括“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數列式計算”的方法;部分同學具有初步的策略選擇意識。這表明學生有進行新學習的基礎和優化算法的需要。

  教材的例5較完整地展現了該類問題的思考、解決過程,甚至給出了兩種算法,壓縮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空間,也不全面。我們考慮,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引入本課以豐富學習材料,擴大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把“練習八”中的2、7兩題作為學生應用簡算知識、強化簡算意識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關于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知識。

  2、能運用所學的運算定律及相關知識,選擇合適的簡便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其中,對中上學生要求靈活掌握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對中下學生只要掌握一兩種即可,個別能模仿即可。

  3、在情境中,通過觀察、思考、嘗試與交流,體會不同的'簡便方法,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預設過程

  一、研究南極科考日程的計算

  1、材料:中國第22次南極科學考察,“雪龍號”從2005年11月18日出發,到2006年3月28日返港,經過了多少天?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及數周數的方法。

  3、月歷表:供學生研究問題時使用。

  通過討論,明確第22次南極科考的起止時間。

  自主探索“這次南極科考一共用了多少天”的簡便方法。

  準確解釋自己的“研究成果”。

  4、參與對多種方法的評價,優選出“自己的”最簡方法。

  二、研究學期天數的計算

  1、材料:陽光小學上個學期于2006年9月1日開學,計劃于2007年1月31日放寒假。由于遭遇暴風雪,提前至1月29日放假。他們上個學期有多少天?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

  三、研究一周費用的計算

  1、材料:課本P46第二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

  四、研究菜地面積的計算

  1、材料:課本P47第七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和組合圖形(菜地)的分割、旋轉、拼接。

  五、回顧總結

  1、能通過對月歷表的觀察,策劃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向大家交流。

  2、能理解“運用乘法分配律列式計算”、“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數列式計算”、“按周列式計算”等方法。

  3、能按自己的尺度優選出最簡方法。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掌握兩步計算問題的思考方法和步驟。

  2、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過程:

  一、師揭示課題并板書:解決問題

  二、基本練習

  1、只列式,不計算。

  ⑴比17多25的數是多少?

  ⑵比75少15的數是多少?

  ⑶第一個數是720,它比第二個數多80,第二個數是多少?

  ⑷35里面有幾個7?

  ⑸6個100是多少?

  2、白兔有8只,黑兔的只數是白兔的'3倍。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學生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師再指名回答。

  ⑴黑兔有多少只?

  ⑵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⑶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

  ⑷白兔比黑兔少多少只?

  4、你能解決提出的這些問題嗎?

  5、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再指名全班交流,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列式。

  6、觀察小結: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的題是一步計算,有兩步計算。如果一步不能計算,那么要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確定用什么方法計算。

  三、課堂作業:練習十一第7、8題。(師指導生看懂8題的表格圖)

  四、發展練習:P73思考題

  五、課堂小結:這節課復習了什么?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識?

【《解決問題》影響教案】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2)》教案09-15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09-21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05-26

數學《解決問題》教案02-24

數學《解決問題》教案09-19

《解決問題》精品教案08-27

解決問題的優秀教案10-10

數學估算解決問題教案01-25

《解決問題》教案15篇03-03

數學教案:解決問題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