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統計圖的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折線統計圖的認識。教科書第116~118頁上的例1,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三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與對比,認識折線統計圖及其特點,能看懂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及其變化情況做簡單分析。
2.在觀察、對比、交流的過程中,體會折線統計圖在表示數據變化趨勢方面的作用,培養同學們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對折線統計圖作分析。
教具準備
各類統計圖表,有關非典的統計圖片、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嗎?2003年春,我國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經過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終于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在抗擊"非典"期間,人們非常關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數。
2.出示北京地區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表以及條形統計圖。
師:從統計表和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從統計表和統計圖中你能很直接地看出"非典"病人數量的哪些變化?
生1: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生2:其實,從統計表上可以直接看出當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數。
師:總結得很好。
生3: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師:統計表能很快了解到具體數據,而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比較病人數量的多與少。
3.揭示課題。
師: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通過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看出來嗎?其實整理數據還可以用另外一種統計圖--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板書:折線統計圖,并出示北京地區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數量折線統計圖)
二、分析研究,探尋特點
1.觀察折線統計圖,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
師:仔細觀察北京地區2003年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你從圖中看到了哪些項目?
生1:我發現折線統計圖上有名稱、時間。
生2: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一樣,橫向表示日期,縱向表示人數。
師:你從折線統計圖中還觀察到了什么?
生1:折線統計圖上還有許多的小點,這些小點都用折線連起來。
生2:這些折線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們的傾斜程度還不一樣。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不但看到折線統計圖有點,有折線,還看到這些折線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們的傾斜程度也不一樣。接下來我們就圍繞折線統計圖中的.點、折線上升和下降、折線的傾斜程度討論以下三個問題。(師課件出示)
(1)從圖中的各個點,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從折線的上升和下降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3)從折線傾斜的程度又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師巡視,指名回答。
生1:圖中的第一個點表示的是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后面每個格點上的點,表示的是相應時間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少。
師:你從哪兒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最少?生1:5月1日的點最高,所以那天新增病人的數量最多;5月31日的點最低,新增病人的數量就最少。
師:你是一個細心觀察的孩子。
生2:把各個點連接起來,就形成了折線。折線上升說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還在增多,折線下降說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數量在減少。
生3:折線上升時傾斜的程度大,說明"非典"病人的數量增加速度快;傾斜程度小,說明"非典"病人的數量增加慢。
生4:還有,折線下降時傾斜的程度大,說明新增"非典"病人減少的速度快;程度小,說明新增"非典"病人減少的速度慢。
師: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時候?新增病人數量減少最快呢?
生5: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新增病人數量減少最快是從5月1日到5月6日。
師:你能用手勢比劃并簡單說明一下"非典"病人數量變化的情況嗎?根據變化情況,你估計6月份"非典"病人會怎樣變化?
(抽生回答,全班進行評價。)
師:正像大家所估計的那樣,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數量越來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協力和正確認識,防治非典,才讓新增病人減少。請大家根據剛才交流的信息,獨立完成書上第117頁(1),(2),(3)題。
(生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2.議一議
師:根據剛才對折線統計圖的分析,請大家小組討論,說說對折線統計圖的認識;和條形統計圖比,它有什么優點?
(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生1:折線統計圖很容易看出事情的變化情況。
生2:它還能夠看出一件事情的變化趨勢。
師: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相比,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比較數量的多與少,而折線統計圖中每條線段的上升或下降趨勢以及它們的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幅度或變化趨勢。特別是在有很多數據的時候,折線統計圖更簡潔。
三、鞏固練習,反饋提高
1.課堂活動第1題。
師:生活中,有許多的現象都有上升與下降的變化情況。比如我們城市的綠化面積越來越大。(老師邊說邊用手勢比劃)讓我們用手勢來比劃一下書中描述的生活現象。
(1)從春天到秋天,梧桐樹上樹葉數量的變化。
(2)一個人從出生到老,牙齒顆數的變化。
……
教師逐條出示,學生思考后,進行比劃,抽一生邊比劃邊進行解釋。
師:你在生活中還發現哪些現象有數量的上升或下降的情況?把你想到的比劃給同桌看,并解釋給同桌聽。
2.第2題。
(1)出示第2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評價時,說說自己選擇的理由。
(3)結合第3個問題,思考:這些折線統計圖有用嗎?它在生活中對我們有什么幫助?
小結:利用折線統計圖,可以幫助銷售經理及時調整進貨,可以讓消費者把握消費的時機。
四、總結反思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提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
根據交流情況,師生小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五、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三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折線統計圖的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06-21
折線統計圖的教案06-24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11-26
折線統計圖教案01-12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06-10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05-22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09-25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07-25
折線統計圖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