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滔滔黃河地理教案

時間:2021-06-16 10:07:58 教案 我要投稿

滔滔黃河地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滔滔黃河地理教案

  黃河流域知識信息多、容量大、空間概念強、重點集中,尤其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的素材極其豐富。黃河的問題較多,如果處理不當,易引起學生怒黃河、恨黃河,所以應該盡量用錄像和教師的情感流露來感染學生,使其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為黃河的偉大和開發成就而驚喜,為黃河的災難而憂思,為黃河的治理而出謀劃策,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和實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ㄒ唬、知識與技能:

  1、知道黃河的源流概況;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

  4、理解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所取得的成就。

 。ǘ、過程與方法:

  1、通過指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中盡可能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角色扮演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對黃河的“利”與“害”有一個辨證的認識。

  2、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治理黃河所取得的成就,培養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3、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辨證觀。

  三、教學重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學難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黃河水害的由來。

  2、黃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平臺、實物投影儀。

  六、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自學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開放式教學等。

  七、學法引導:

  通過自主收集有關黃河的地理信息,開展小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導學生發揮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黃河提出設想,對黃河存在的其他問題進行探討;養學生分析、歸納、創新等能力。

  八、教學安排:

  二課時(黃河的概況及奉獻為第一課時,黃河的憂患和治理為第二課時。)

  九、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新課(播放錄像):

  播放一段氣勢磅礴的黃河景觀錄像,配上對白和音樂,使學生感受到黃河博大的胸懷,增加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

  師:是。〈丝涛覀兗,我們自豪!我們多么想去深入了解這條哺育了中華兒女,創造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母親河!

  評價、反思:學生情緒一下子高漲,迫切需要去了解黃河。

  滔滔黃河

  板書:一、黃河的概況

  活動一:

  利用電腦課件展示學生畫的《黃河流域圖》,并結合《中國的地形圖》,要求四人小組合作完成課本P49幾個活動題,代表上臺指圖講解,其他的同學糾正

  補充,最后師生一同在圖中分析出黃河概況(發源地、主要地形區、注入的海洋;流經的省區;長度、流域面積;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劃分.)教師及時板書。

  在此活動之前,學生用素描的形式畫出《黃河流域圖》,教師將全班同學收集的有關資料、圖片進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學的精美課件,在學生上臺講解黃河的概況時,適時展現。如在《中國的地形圖》上動畫閃爍出現黃河的發源地、主要地形區、注入的海洋;在《中國政區圖》上動畫閃爍顯示黃河流經的省區;在學生畫的《黃河流域圖》上動態顯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況。

  評價、反思: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表達能力,自我表現能力以及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成果的'展現,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興趣高漲。

  活動二(分組討論):

  接著大屏幕上展示有關黃河的討論:有的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有的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一條害河。你的觀點呢?黃河是其中之一,還是兩者兼有?(學生討論后自由發言,教師歸納總結。)

  師:是啊,黃河像一條巨龍,蜿蜒在華北大地上,它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夠具體指出是哪些?

  由于有前面的知識基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歸納出以下幾點:

  板書:二、黃河的奉獻

  塑造平原、富蘊水能、提供水源

  評價、反思:激勵學生大膽發言,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活動三:

  接著學生代表結合相關的景觀圖片,指圖一一講解。

  生:黃河沖出青銅峽后,水勢變緩,在干旱的寧夏和內蒙古境內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和“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區又塑造了廣闊的華北平原。(在流域圖中,配上相應的景觀圖片。)

  生:請看大屏幕上的《中國地形圖》,我們發現黃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資源十分豐富。然而如此豐富的水能資源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卻付之東流。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黃河的中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樞紐和水電站。(課件展示沿途主要水電站的景觀圖片,讓學生知道梯級開發成串分布的特點。)

  生:這些水電站和水利樞紐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水能,而且還提供了便利的灌溉。而首先揭開引黃灌溉歷史的是寧夏平原。新中國成立以來,又修建了許多引黃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黃河流域的面積大大增加。(課件展示寧夏平原灌溉渠道圖片和劉家峽水庫圖片。)

  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黃河的源流概況和黃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通過同學們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以及合作學習等方面能力。

  課后活動:

  學生分組收集有關黃河憂患和治理方面的資料,為下一節課作準備;

  撰寫小論文“假如我就是水利部長……”。

【滔滔黃河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滔滔黃河畔綿綿師生演講稿07-04

地理黃河習題及答案06-29

八年級地理黃河教案04-13

地理《黃河的治理》教學反思02-23

黃河的治理地理教學反思01-12

《黃河的治理》地理教學反思01-14

《黃河的治理》的地理教學反思01-14

小狼滔滔作文09-18

黃河的治理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