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戲》教案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看大戲》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大戲》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聆聽、感受、模唱的音樂活動中,體會歌曲旋律與豫劇唱腔的相似之處,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現豫劇唱腔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了解豫劇的唱腔、流派、地方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感受和體驗戲曲歌曲,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對戲曲音樂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通過歌聲表現歌曲中豫劇的風格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表演戲歌《唱臉譜》。
師:同學們,剛才老師演唱的是什么藝術種類?
生:戲曲。
師:剛才的歌詞中,你們都聽到了哪些戲曲人物呢?(學生自由回答)
師:接下來,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認識這些臉譜。(師出示圖片)課上到現在,同學們會覺得奇怪,以往的課都是唱歌呢,今天怎么唱戲了呢?今天呀,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戲曲大世界,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戲》。(出示)
首先,大家來欣賞一遍,你聽這首歌曲中有什么跟別的歌曲不同的地方呢?
二、新課教學
1.學生聽音頻范唱。
2.學生看視頻第二次聆聽。
師:誰聽到《看大戲》這首歌曲跟以往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呢?
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回答問題。
3.師一句一句教生跟唱。
師增加句子長度教生跟唱。
5. 師完整大聲唱,讓生小聲跟唱。
6.師伴奏,生唱。
三、拓展延伸
1.師:在剛才的戲曲中,同學們都聽到了哪些打擊樂器的聲音呢?
師再次播放歌曲,讓生分辨。
師出示,帶領生認識鑼、鼓、鈸等民族打擊樂器。
2.師帶領生了解經典豫劇曲目。
師:同學們,你們都了解哪些豫劇曲目呢?咱們河南臺有一個很經典的戲曲節目,是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師:對,《花木蘭》、《穆桂英掛帥》、《朝陽溝》等都是很有名的豫劇。
3.師帶領生欣賞豫劇視頻。
4.師帶領生簡單學幾句《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
師:同學們唱過之后,有沒有發現豫劇有什么特色?(生自由答)
師:豫劇比較粗礦豪爽,曲譜中經常有上滑音和下滑音,那你們覺得這跟什么有關呢?
5.模仿說河南話,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劇唱腔之間的聯系。
師:大家聽一聽“劉大哥講話,理太偏”這一句的旋律,它和河南話的音調有什么聯系呢?(生聆聽思考)
四、小結
師:大家真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戲迷。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這首具有戲曲音樂風格的歌曲,它是根據豫劇的唱腔風格創作出來的,讓我們感到了它那活潑、歡快和風趣的情緒,我想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戲曲音樂是音樂與語言最完美的結合。在今后的音樂課上,老師還會為大家介紹其他的戲曲歌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最后,就讓我們用“河南話”說聲“再見”吧!
《看大戲》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感受和體驗戲曲歌曲,豐富情感體驗,激發對戲曲音樂的熱愛。
2.在聆聽、感受、模唱等音樂活動中,體會歌曲旋律與豫劇唱腔的相似之處,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現豫劇唱腔的特點。
3.初步了解豫劇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難點
1.體驗、感受歌曲所具有的豫劇的唱腔特點。
2.表現歌曲的豫劇風格特點。
教材分析
歌曲《看大戲》是一首創作歌曲,歌曲的音調吸收了流傳于河南的主要地方劇種——豫劇的唱腔風格。歌曲旋律進行中4的運用、大跳音程以及語言與旋律的緊密結合等特點,使歌曲帶有濃濃的豫劇風格。歌曲帶有韻律的念白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學生隨著京劇《急急風》音樂,圓場步進入教室。師:剛才同學們是聽著我國哪一種戲曲的音樂走進教室的?學生自由回答。
2.導入新課內容。
師:通過四年級戲曲內容的學習,我們知道戲曲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表演藝術。有沒有同學看過戲曲的演出呢?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首根據戲曲音樂素材創作的歌曲《看大戲》。
3.歌曲表現了什么內容?什么是“看大戲”?(教師播放歌曲《看大戲》音頻。)學生欣賞歌曲范唱并回答問題。
師:在農村通常把看戲曲表演叫“看大戲”。同學們再聆聽一遍歌曲《看大戲》。
二、《看大戲》歌曲學習
1.教師范唱歌曲旋律。
2.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輕聲隨琴學唱《看大戲》曲譜。
在學唱過程中,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幾處#4及大跳音程),并指導學生正確地唱譜。
3.教師鋼琴伴奏,學生隨琴完整演唱歌曲曲譜。
4.學唱歌詞。
學生隨教師的伴奏輕聲模唱第一段歌詞,開始時的速度可以慢一些。
5.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輕聲演唱歌曲第二段曲譜及歌詞(教師提示結束句不同)。
6.教師播放《看大戲》伴奏,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7.欣賞歌曲《看大戲》動畫。
三、分析歌曲的風格特點
1.教師可請學生看曲譜,分析歌曲的旋律進行有什么特點。也可提示:從歌曲旋律進行中,有什么變化音,音程進行有什么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
2.歌曲的旋律進行中,4的運用是特點之一;旋律進行中,六度、七度大跳音程也非常有特點;
5、2是骨干音,運用較多;同時,第一段歌詞最后一句及歌曲結束句一字多音的旋律進行也很有特點等,教師帶領學生唱一唱這些句子,認真體會。
3.歌曲具有哪種戲曲的風格特點呢?聽一聽下面的三個唱段,比較一下,歌曲和其中哪個唱段的風格特點比較相似?
學生自由回答。
四、分辨戲曲唱段、體會唱腔特點
1.教師播放三種不同劇種的表演片斷,學生分辨。
(1)京劇《白蛇傳》視頻。
(2)黃梅戲《天仙配》選段——《夫妻雙雙把家還》視頻。
(3)豫劇《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視頻。
師生共同討論,歌曲《看大戲》聽辨與老師剛才播放的哪一種戲曲唱段的風格比較相似?(聽辨選擇)
這三個唱段中,由于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唱段中,旋律進行中#4使用比較多,45的進行也很有特點,音程的跳進以及5、2的運用等方面,與歌曲《看大戲》有許多相似之處。(教師可設計幾個包括2、4、5音的片段,讓學生進行模唱,感受音程之間的距離和關系。)
教師作豫劇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及演唱者常香玉簡介。
2.再次欣賞《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視頻表演,感受豫劇的唱腔風格。
五、模仿河南話,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1.模仿河南話,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教師分別用河南話學說“看呀看大戲,聽呀聽大戲”“聽呀聽大戲,演呀演大戲”“將來我要唱大戲”,然后學生演唱這些樂句。師生配合,體會河南方言與歌曲之間的緊密聯系。
2.演唱歌曲,初步表現歌曲的風格特點。
師:現在我們已經基本了解、掌握了歌曲的風格特點,請同學們再來演唱歌曲,把我們剛才掌握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演唱中去,努力表現歌曲的特點。(教師播放歌曲《看大戲》伴奏。)
六、完整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風格特點
1.設計“念白”。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歌曲之前還有一段念白,如果要更好地體現歌曲所具有的豫劇風格特點,我們應該怎樣來設計這段念白呢?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歌曲旋律與語言音調結合緊密,這段念白怎么才能反映出河南的特點呢?——用河南方言。如果班上有河南同學,請河南同學為大家示范。如果沒有河南的同學,教師課前做好相應準備,為學生示范。
2.進一步感受、體會歌曲所具有的豫劇風格特點,完整表現歌曲。教師鋼琴伴奏,學生用河南方言朗讀念白、演唱歌曲。
學生演唱后,教師再進一步提出要求,除注意語言與旋律結合的特點外,在速度與力度上對歌曲演唱進行設計。如“爸爸媽媽愛迷戲”這里是典型的戲曲“拖腔”,“愛呀愛迷戲”旋律的進行,近似戲曲中的“甩腔”,演唱時可以在這里設計力度及速度的變化。
教師鋼琴伴奏,請學生完整演唱歌曲(包括念白)。教師播放《看大戲》伴奏,學生完整演唱、表現歌曲。
七、課堂小結
戲曲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在這首歌曲中,“唱、念”我們今天都運用了,請同學們課下設計幾個戲曲動作來表現這首歌曲,下節課匯報。
《看大戲》教案設計 篇3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五年級第四單元戲曲音樂中的一節唱歌課。本節課是在欣賞我國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學唱的一首戲歌。
二、 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學會唱歌曲《看大戲》。
2、設計歌曲的念白節奏,正確演唱歌曲。
3、引發學生關 注我國的傳統戲曲文化,感受中國戲曲文化的博大精神。
三、 說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唱會歌曲《看大戲》,
升4的音準和休止符的運用;本節課的難點是通過學唱了解豫劇的相關文化知識。
四、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采用了欣賞法、教唱法、
創編法、合演法。
五、 教學思路:
打算讓學生在教師范唱的指引下,一步一步的深入教學,讓學生慢慢的去感受戲曲,接受戲曲,進而去喜歡戲曲。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為了使學生對戲曲有更直觀的感受,我進行了教師范唱讓學生進行欣賞,我分別唱了京劇、豫劇、黃梅戲三段戲曲,讓學生感受傳統戲曲文化;教唱時我使用了錄音機,讓學生進行聽唱學習,后分別指出歌曲中的重點如;升4,休止符;唱完后我讓學生自己感受念白的節奏,并進行自己重新設計節奏,接著讓學生加入打擊樂器進行伴奏,最后把學生分成演唱組和伴奏組進行合演。
《看大戲》教案設計 篇4
一、教材分析
《看大戲》是《唱大戲》中的一節唱歌課。本節課是在我國傳統戲曲的基礎上學唱的一首以豫劇風格為特色的創作歌曲。歌曲的音調吸收了豫劇唱腔的風格。豫劇又叫河南梆子,唱腔高亢流暢,表演風格樸實。歌曲旋律進行中升fa的運用、大跳音程以及地方方言與旋律結合等特點,使歌曲帶有濃郁的豫劇風格,歌曲開始部分有韻律的念白以及鑼鼓的伴奏,不但具有戲曲特點,還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同時,歌曲中極富特色的拖腔和甩腔也使歌曲充滿濃郁的豫劇特色風格。
二、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學生對戲曲知識的學習已經有過一些了解和認識,但對于地方戲曲的認識和了解仍然需要老師精心的去開掘,填補。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豫劇的相關知識,感受具有豫劇風格特點的歌曲,激發學生對戲曲風格的熱愛。
2、在聆聽、感受、體驗等音樂活動中,體會歌曲旋律與豫劇唱腔的相似之處,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現豫劇唱腔的特點,引導學生用自然流暢的音色演唱歌曲。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用鑼鼓經為歌曲念白加入伴奏。
教學重、難點:
能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準確而富有感情的演唱具有豫劇風格的歌曲。
準確演唱歌曲中上聲、去聲、拖腔和甩腔的旋律音調。
四、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交流。因此,在本節了中我采用了一下教學方法:談話法、演示法、激趣法、表演法。
五、教具準備
音樂課堂上,教具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尤其是在地方戲曲的.教學上,可以更能突出地方戲曲的風格特點,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因此上課之前我對教具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堂鼓、梆子、小鑼、镲。
六、教學過程:
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遵循“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理念,我將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首先,走進戲曲、感受豫劇風采。戲曲是門綜合性的舞臺表演藝術。中國戲曲與分布的區域、方言等密切相關。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之一,主要流行在河南、河北等地。伴奏樂器主要有:板胡、小三弦、笛子等。演唱具有濃郁的地方方言特色;個別音用到上聲和去聲,例如:“劉大哥講話禮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用到了上聲和去聲,演唱時有下滑和下墜的感覺。豫劇演唱高亢嘹亮,表演風格樸實,歌曲通唱會用到拖腔和甩腔。它的代表人物是:常香玉。(出示課件)提到豫劇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位老藝術家,她的代表作有《花木蘭》和《穆桂英掛帥》等。
隨后我會請同學們跟隨老師模仿演唱《誰說女子不如男》中開頭的幾句,通過模仿演唱,加深對豫劇唱腔的印象,體驗和感受音樂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為《看大戲》的歌曲教學做鋪墊。
(二)歌曲學唱
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的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完整而充分的聆聽歌曲,是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覺與體驗。
1、初聽歌曲,同時設置問題:歌曲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而引導學生從音樂要素感受歌曲。
2、復聽歌曲,請同學們結合對豫劇的了解,找出豫劇方言與旋律密切結合的樂句。
3、第三次聆聽歌曲,請同學們在歌曲中,找出拖腔和甩腔的音調。
4、初次演唱歌曲
5、再次演唱歌曲,同時引導學生用自然流暢的音色,準確的演唱歌曲。
6、念白處理
7、完整演唱歌曲
8、歌曲實踐
9、歌曲處理
(三)、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會用提問學生“除了豫劇還有沒有聽過其他劇種地方戲”的方式引出一個知識點,為學生簡單介紹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從而對戲曲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
(四)、課堂小結
課堂的最后我將用這段話來結束本課:“同學們,通過對本節課豫劇風格歌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祖國傳統戲曲的博大精深,我們將在以后的音樂學習中,更多的走進戲曲,感受中國的傳統戲曲,弘揚我們的戲曲文化,使我們的戲曲文化更好的得到傳承和發展。”
(六)作業
分組搜集中國五大劇種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等相關資料。
《看大戲》教案設計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看大戲,本次說課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看大戲》是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是一個以民族戲曲為主題的單元,主要內容有歌曲《唱大戲》、評劇《報花名》、河北梆子《花木蘭》、歌曲《看大戲》,《看大戲》是一節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是一首創作歌曲,歌曲的曲調吸收了流傳于我國河南地區的主要戲種——豫劇的唱腔風格,歌曲的開頭,帶有旋律的念白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旋律流暢、活潑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豫劇風格的歌曲接觸少,并且五年級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和探索創造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教學新課程標準對音樂教學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體驗和感悟音樂的過程,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學情,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感受和體驗戲曲歌曲,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對戲曲音樂的熱愛
2.在聆聽、感受、模唱的音樂活動中,體會歌曲旋律與豫劇唱腔的相似之處,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現豫劇唱腔的特點。
3.初步了解有關豫劇的知識,并能用課堂打擊樂來表現歌曲
(基于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分析,以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正確把握歌曲的節奏,完整的演唱歌曲,體會歌曲中豫劇唱腔以及方言的特點
(從學生掌握的樂理知識程度上來考慮,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是)
2、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運用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我準備采用以下教法學法)
五、說教法
在本課中,我選用問題探究式、訓練與實踐、現代信息技術等教學方法,整個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不斷思維交流和心靈溝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六、說學法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我們既要注重教師教法的運用,也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引導,本節課我選擇的學法主要有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和練習法
在教學中,教師教授只是一方面,學生的學才是關鍵,讓學生練習看大戲,只有在老師引導下,學生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因此,我采用了以上學法
七、教學手段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的特點,為學生創設一個聲形并茂的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下,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河南豫劇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八、說教具準備
傳統的教學是以靜態形象為主,學生的學習會感到枯燥乏味,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集音形色動為一體,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擬的,因此本節課我準備采用的教具有多媒體影像資料、電子琴、小鑼,鈴鼓,沙錘等課堂打擊樂器
九、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
1、激發審美興趣
2、分享審美感受
3、訓練審美技能
4、拓展審美視野、
5鼓勵審美創造等五個環節,首先進入第一環節創設審美情境、激發審美興趣
一、激發審美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營造一種愉快的氣氛,上課之前我給大家演唱一段唱臉譜片段,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范唱)鼓勵學生說出唱臉譜的是一首戲曲風格或是京劇風格的歌曲,并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戲曲種類,緊接著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歌曲看大戲的學習中。
二、分享審美感受
新課標提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教授環節,我主要是通過問題探究式的方法,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問題跟音樂學唱歌曲,同時鼓勵學生對所學歌曲表達獨立的感受和見解,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的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
三、審美技能訓練
這一環節屬于本節課的難點,我準備用聽辨、模仿、看指揮手勢、打小镲等方法來突破難點。重點解決八分休止符的節奏,比如“爺爺奶奶老戲迷”,唱這句時學生很有可能八分休止符的節奏把握不好,我準備用小镲把八分休止符打出來,比如,(示范)來接著通過力度,斷、連得處理來練習歌曲的最后兩句,“爸爸媽媽愛迷戲”,(板書)讓學生體會河南豫劇的拖腔和甩腔的特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演唱表現力。
(設計理念:通過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反復指導、反復練習,對唱得好的同學及時鼓勵,審美技能得到提高,解決歌曲中學習的難點,為新課的學習掃除了障礙)
四、拓展審美視野
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和訓練實踐式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河南豫劇,播放花木蘭的片段,讓學生通過聆聽、演唱、念白將士們才能有這吃和穿,體會河南豫劇所特有的以上聲和去聲音調為主的方言特點,并跟歌曲看大戲反復比較,進一步感受豫劇的唱腔特點。
(設計理念:不僅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學生對戲曲音樂有更深刻的認識,通過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表現及藝術審美能力。)
五、鼓勵審美創造
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實踐和發掘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我主要進行的是以開發學生潛能為目的的即興音樂創編活動
1、用課堂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這一環節是審美表現的重點,首先提醒學生歌曲伴奏中出現的打擊樂器——小鑼,示范小鑼的打擊方法,讓學生徒手練習,接著出示課堂常用打擊樂雙響筒、沙錘、鈴鼓,然后我主要采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練習等方法讓學生分組練習,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演唱、舞蹈打擊樂伴奏,最后讓學生合作共同表現歌曲。
2、課堂小結
對于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肯定,同學們表現的很投入,也很精彩,仿佛大家真的是一群活潑可親愛的小戲迷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河南豫劇風格的歌曲看大戲,大家也一定感受到了它的可愛與風趣,最后再優美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十、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本著直觀的原則,形象的原則,幫助學生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掌握重點句的強弱,斷連得處理輔助教師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本課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為課堂帶來了活力,注入了生機,彌補了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以直觀的美感享受。
以上我本次說課的全部內容,請大家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看大戲》教案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節歌曲是一首戲曲風格的歌曲,全曲以降B大調為主,歌詞通俗易懂,曲調新穎獨特。全曲充滿了鄉土氣息,讓人耳目一新。
二、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感受歌曲感情的基本能力,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懂得戲曲風格音樂的演唱特點。
2、技能目標:從歌曲的旋律入手,唱準曲中的下滑音,拖腔等樂句。
3、認知目標:初步了解豫劇,了解戲曲文化。
三、重、難點: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合唱習慣。
2、培養學生音高概念,唱準滑音,拖腔部分。
四、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聆聽戲曲風格的音樂《新貴妃醉酒》,說出歌曲風格,看戲等詞匯,引出今天的課題《看大戲》。
2、(1)仔細聆聽歌曲,感知歌曲的基本風格和段落。作為知識點了解豫劇的基本知識及主要伴奏樂器。
(2)學習念白部分,注意“槐樹底下搭戲臺”。
(3)學唱第一段,注意音準,力度,拖腔,下滑音的演唱。
(4)在學生學會第一段之后,鼓勵學生自己加入第二段的歌詞,自己試唱第二段,對于歌曲中學生唱不準的地方,給以指正。
3、為激發學生興趣,全班分組演唱。
4、課堂拓展:梨園飄香
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豫劇:《花木蘭》、《朝陽溝》、《穆桂英掛帥》......京劇:《沙家浜》、《霸王別姬》......
五、作業小結
1、有感情的演唱《看大戲》。
2、收集有關戲曲的唱段。
課堂小結:
我們這節課不光學習了戲曲風格的音樂《看大戲》,還了解了豫劇,京劇的一些經典唱段,更加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最后讓我們在《看大戲》的歌聲中結束我們本節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習的是一首戲曲風格的音樂。孩子們雖然平時有所接觸戲曲音樂,但是真正去唱的段落并不多。這次講課,對曲中樂譜的學習有所忽略,應該在平時加強對學生基本音樂素養的培訓。
在教唱念白部分時,應該讓學生自己上臺打擊節奏,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與主體地位,加深印象。在學唱部分,鼓勵學生自己根據第一段曲調,試唱第二段歌詞,自己動手、動腦,積極參與教學。
最后的課堂拓展部分,《沙家浜》選段《智斗》的伴奏沒有找到,清唱了一下,還是課前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夠。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先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把知識更好的傳授給學生。
【《看大戲》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看大戲的記憶散文01-31
《看大戲》的教學反思07-16
難忘當年看大戲散文01-30
看大戲過新年的心情日記10-08
暑假見聞之看大戲作文08-18
看大戲——樂平民俗散文09-26
姥姥家門前看大戲作文01-22
姥姥門前看大戲300字作文10-03
五年級音樂《看大戲》說課稿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