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結構的欣賞》教案
一、教學內容
《典型結構的欣賞》是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第四節的內容,本節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經歷經典結構的欣賞過程,不僅能分別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同時使他們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對中式古典建筑和西式古典建筑的對比、趙州橋等案例的欣賞,引導學生從文化和技術兩個角度賞析具有典型人文意義的結構,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對結構設計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在以后的設計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二、學生分析
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了物理、化學、立體幾何、歷史、美術等課程,在這些課程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理解結構的受力特點,物理性能,空間構成,以及建筑美學意義和價值。學生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對結構的欣賞有一定的知識準備,但大多數都是零散、片面的。學生通過討論、探究、師生互動、作品的賞析等環節,積極思考,形成欣賞角度,加深對結構的理解,豐富設計的內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典型結構的欣賞,學會觀察結構的實用性和美。
(2)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老師講解分析,使學生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學會觀察結構的實用性和美。
(2)經歷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結構的欣賞,學會對比、類比、歸納、優化等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我國經典結構的欣賞,發現中華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2)通過對世界經典建筑的欣賞,發現世界文化的多樣和豐富,培養學生開放的視野,包容的心
(3)提高自身的技術素養,拓展學生對設計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透過典型結構的欣賞,讓學生學會觀察結構的實用性和美。
2.難點:學生能從技術、文化等角度欣賞并評階典型結構的設計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設計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五、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
前面我們一起學習的結構的相關知識,通過橋梁結構調查作業,同學們也在網絡上欣賞到了很多宏偉、驚艷、經典的各式橋梁,有些橋梁甚至有上千年的歷史,卻一直是人們心中的經典,還有很多的建筑也是一樣,比如長城、金字塔等等。
新課導入
提問:我們應該怎樣賞析設計作品?
1、文化角度:文化寓意、美學原則、反映的時代、民族、習俗方面的特征、結構的個性的個性特征等
2、技術角度:使用功能、穩固耐用、設計創意和表現力,材料的合理使用、工藝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中式古典建筑和西式古典建筑的區別——技術、文化
從故宮引出中式古典建筑的特色——飛檐、斗拱
圣彼得大教堂
中國的古典建筑——沉靜幽思
歐洲的古典建筑——雄壯奔放
探究活動:趙州橋欣賞
觀看《趙州橋》視頻,注意從技術角度(結構設計特點、功能、創新等)和文化角度(具有文化、民族價值等)進行思考總結。
點評
展示:從技術、文化的角度賞析趙州橋
小結:
1、提問:在對作品進行欣賞,除了技術和文化兩角度外,還可以從哪些角度欣賞。
2、投影圖片:客家土樓
3、思考:多角度來欣賞客家土樓的建筑文化,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思考回答。
4、教師歸納(可從”客家人”的由來,客家土樓的結構,布局等進行欣賞)
多角度欣賞作品、開闊學生視野:學習檔案中提供《中國民居》等資料
六、作業
搜集廣州的經典建筑圖片,如騎樓、西關大屋、祠堂等,從功能、結構、材料、文化寓意與傳達、時代、民族、習俗和審美等角度進行分析。
七、教學反思
【《典型結構的欣賞》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結構的欣賞說課稿03-31
結構大班教案10-30
《身體的結構》教案11-26
結構大班教案10-28
中班結構游戲教案03-24
大班結構游戲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