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課文精品教案
創意說明:從寫作特點角度切入,引領學生完整地感悟課文內容,散步教案。
教學步驟:
一、感悟“大詞小用”
1.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提問思考:文章寫一家祖孫三代四人的一次散步,其中哪一個人物最令你感動?為什么?
3.課堂討論。教師著重點撥“一霎時,我感到了重大的責任”。
4.由“重大的責任”到“分歧”,到“決定”,到“整個世界”,引導學生理解“大詞小用”的特點,并請同學們仔細揣摩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二、感悟“小題大做”
1.朗讀課文最后三段,請同學們注意體會“散步”的小和大。
2.提問思考:根據課文內容,續寫“一次散步,事情雖小,意義不小,因為……”這個句子。
3.課堂發言。教師著重點撥作者所表達的關于家庭倫理的理想,以及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乃至于一個國家內在的相似和相通之處。
三、感悟“蘊藉之美”
1.跳讀課文,請同學們畫出自己所喜愛的語句。
2.指導品讀,教師先作示范,然后讓同學們按要求自由品讀。如:第二段“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寫出了母親的老邁!拔艺f,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既寫出了“我”的誠懇、孝敬,也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的順從。這些語句,在看似不經意的敘述中,顯現了人物個性獨具的情態。
3.自由品讀,小組、全班討論交流。
[資料整合平臺]
1.背景資料(見《教師用書》)
2.擴讀材料
散步的藝術
亨利·梭羅
我崇尚自然,一生追隨自然的軌跡,教案《散步教案》,F在,我將以人的身份,用最樸實、簡潔的方式說出它的深奧含義:“人,是自然的居民,而不是社會的一員!蔽腋獜娬{,自然的本質是絕對的自由與狂野,正相對于文化的禮俗教化。
我用這么強烈的方式表達,并不表示我是自然的偏執狂,我的用意是凸現我想闡述的主題。因為,文明這個不自然的東西,已經有太多的人關照,包括政府官員、學校委員會,以及文明社會的每一個人。
在我的生命中,除了少數一兩個例外,我很少遇到有人懂得“行走的藝術”,更精確地說,是“散步的藝術”。
漫步這個詞,意味深長。中世紀時,閑散的人在鄉野之間游走,并且以前往圣境之名,請求布施。而作一趟圣地之旅,孩子們會歡呼來了一個圣境行者,一個漫步者,一個圣地之行者。
其實,他們從未如他們自稱的“走訪圣地”,而只是一群浪蕩子和流浪者?墒牵腿藢の兜氖,真正到圣地的,卻往往是漫步者。另外一種對漫步的解釋,有人認為出自圣地這個詞,即沒有故鄉、沒有家園。因此,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意味著沒有特定的.住所,處處皆可為家,這就是漫步的深奧含義。
總是呆坐在家不外出走動的人,不可能是偉大的飄泊者。不過,漫步者卻像是一條蜿蜒百折、四處流淌的河流,河水總是不舍晝夜,渴望找到通往海洋的最短路徑。
我偏愛第一種說法,那可能比較接近事實。因為,每個腳步都是一種征伐,都是我們內在的彼得隱土的召喚,召喚我們勇往直前尋找圣地,并從那異教徒的手中將它復興。
真的,我們只是信心薄弱的遠征者,就算只是一趟步行,怎么說也稱不上是堅韌不拔、永不止息的偉大志士。我們的長征只是一趟旅行,太陽下山時,我們又將回到原先啟程的爐火邊。步行的一半,只是踩著我們先前的腳步。
我們應該走最短的捷徑,憑著這股壯美的探險精神,永不回頭,并且將“永恒之心”送回我們荒敗的王國。如果你已經有心理準備,將離開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遠遠的,永不再與他們相會;如果你已清償所有的債務,安頓好所有的事情,完全地自由了,那么你可以開始一趟步行之旅了。
我是個“生命的步行者”。每次,我和同伴都會想象自己是個未被文明污染的處女地國王,或者想象自己是古代社會里那種“既非騎士也非俠客,既不是行禮者也不是駕駛者”的步行旅人,我相信,這是一個更久遠、更古老、更光榮的階級。騎士、俠客和英雄曾經是屬于“騎乘者”的階級,現在似乎是等同于或者接近于“步行者”,即是說,不是武士,而是游俠。他是某種第四階級,遠在教堂、國家與人民之外。(選自《流行哲理小品》,珠海出版社2001年4月版)
本文可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一,引導學生理解“散步”的不同含義。
【《散步》課文精品教案】相關文章:
1.課文散步教案
2.散步課文教案
4.散步課文教案
5.散步課文教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