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綜合活動《有小圓珠的筆》教案設計及反思
一、活動背景:
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它卻是稍縱即逝的。他們在觀察、擺弄或操作中也許發現了什么,但由于沒有成人及時的鼓勵或指導或許它就這樣過去了。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敏銳地觀察孩子,及時發現孩子們的需要,并加以適當的點撥、引導。一天午后,我備完課把筆筒忘在了桌上,孩子們午睡起床看到后,紛紛圍在了我的筆筒邊,細細地觀察著里面各種各樣的筆,還相互探討了起來。
“這是什么筆?怎么會發出呱嗒呱嗒的聲音?”
“咦,這支筆的筆尖是彎的。”
“這支筆寫出來的字怎么和其他筆不一樣?”
“筆里面有些什么?”
……
看著孩子們好奇的目光,想探索的強烈愿望,我忽然想到《綱要》中曾說過的話“要善于發現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我何不抓住孩子當前的這一興趣點,讓它成為教育的最佳契機呢?
于是,我順應了孩子們探索筆的這種需要,帶著他們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筆,查找有關筆的資料,一個關于筆的系列活動展開了,而“有小圓珠的筆”是其中的一個探索活動。
二、活動過程
(一)活動目標:
1、嘗試自己裝配圓珠筆,從而在這一探索活動過程中了解圓珠筆的基本構造。
2、嘗試用圓珠筆進行符號裝飾畫,增強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具有繼續探索圓珠筆奧妙的興趣和愿望。
(二)具體過程
一、復習鞏固對其它筆的認識,引出“圓珠筆”。
1、出示一些字、畫作品,讓幼兒觀察,說說它們是用哪種筆寫出來或畫出來的。(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復習鞏固已認識的一些筆的知識。)
2、出示圓珠筆作品,提問:“你們知道這幅畫是用什么筆畫出來的嗎?它的名字叫圓珠筆。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圓珠筆來畫畫,高興嗎?(此環節的目的是引出今天要認識的筆,從而為以下的活動開展作好鋪墊。)
二、觀察圓珠筆,初步了解其構造,產生裝配圓珠筆的興趣。
1、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畫畫的圓珠筆不是由我給你們的,而是要你們自己裝配出來,這是一件很難的事,你們能克服困難把它裝配出來嗎?(此環節的目的是激發幼兒裝配圓珠筆的興趣,并鼓勵幼兒在探索過程中愿意克服困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3、在裝配之前,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三種類型的圓珠筆,它們都基本裝配好了,旁邊還有一些簡單的示意圖,我們可以先去看一看,它的外面是怎樣的,里面有些什么?是怎樣裝配起來的`?。看的時候不要擠,要互相謙讓,要小心些,別把里面的零件弄丟了。我們可以每一種圓珠筆都看一看,想一想,和小朋友討論一下你的發現。(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觀察已裝配好的圓珠筆及簡單示意圖,初步了解三種圓珠筆的組成零件及裝配方法。同時還提出了一些觀察要求。在觀察中,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是三種觀察材料,旨在能力水平的幼兒的探索需要。)
三、嘗試自己裝配圓珠筆,在這一探索過程中了解圓珠筆的改造。
1、孩子們,看好了嗎?你們發現圓珠筆的裝配方法了嗎?其實,這些圓珠筆有的裝配起來很容易,有的零件比較多,比較難,請你選擇一種圓珠筆試著把它裝配出來。(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嘗試自己裝配圓珠筆,在裝配中,幼兒肯定要出錯,這時教師要允許他們出錯,觀察他們出錯的原因,為尋找正確的裝配方法其實也就是對圓珠筆構造的正確認識打下基礎。
2、幼兒集中,教師提問;你們都裝配好了嗎?沒有裝配好的小朋友請你說說,你遇到了什么困難?請大家幫你共同解決。(此環節的目的是鼓勵幼兒對操作過程進行反思,大膽提問,表達自己的見解,讓他們從學習的“此岸”到達清晰自己思路的“彼岸”。)
3、幼兒再次裝配圓珠筆。要求已裝配好的小朋友可以幫助別的小朋友或者繼續裝配沒有裝配過的圓珠筆,沒有裝配好的繼續裝配。(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在習得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再探索,再發現,讓不同能力的幼兒都獲得滿足與挑戰自我的機會。)
4、幼兒自由講述在裝配中的發現,(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有一個表達,分享探索發現結果的機會。)
5、教師簡單小結
三、嘗試用圓珠筆畫畫。
1、幼兒找一支自己喜歡的圓珠筆,
2、出示范畫,讓幼兒觀察。(此環節的目的是通過欣賞圓珠筆繪畫作品來激發幼兒用圓珠筆作畫的興趣。)
3、教師示范畫法,提出作畫要求。(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學習新的作畫方式,教師還提出了不同的作畫要求,旨在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指導時,對不同的幼兒可以用不同的指導策略。
6、欣賞幼兒作品。(此環節的目的是為幼兒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與條件。)
【中班綜合活動《有小圓珠的筆》教案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中班綜合活動《有小圓珠的筆》11-25
中班主題有小圓珠的筆教案及反思08-04
中班主題活動有小圓珠的筆教案09-21
《拆裝圓珠筆》教學反思11-11
《拆裝圓珠筆》教學反思10-29
《拆裝圓珠筆》教學反思范文11-13
中班綜合活動:小綿羊11-26
幼兒園中班教案《好玩的圓珠筆》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