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4.7 力學單位制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單位制,什么是基本單位,什么是導出單位;
2、知道力學中的三個基本單位。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在計算中采用國際單位,從而使運算過程的書寫簡化;
三、德育目標:
使學生理解建立單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單位制的基本思想。
教學重點:
1、什么是基本單位,什么是導出單位;
2、力學中的三個基本單位。
教學難點:
統一單位后,計算過程的正確書寫。
教學方法:
講練法,歸納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前邊我們已經學過許多物理量,它們的公式各不相同,并且我們知道,有的是通過有關的公式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系的:那么各個物理量的單位之間有什么區別?它們又是如何構成單位制的呢?本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單位制,知道力學中的三個基本單位;
2、認識單位制在物理計算中的作用。
。ǘ⿲W習目標完成過程:
1、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
(1)舉例:
a:對于公式 ,如果位移s的單位用米,時間t的單位用秒;我們既可用公式得到v、s、t之間的數量關系,又能夠確定它們單位之間的關系,即可得到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
b:用公式F=ma時,當質量用千克做單位,加速度用米每二次方秒做單位,求出的力的單位就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也就是牛,并且我們也能得到力、質量、加速度之間的數量關系。
。2)總結推廣:
物理公式在確定物理量的`數量的同時,也確定了物理量的單位關系。
(3)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
a:在物理學中,我們選定幾個物理量的單位作為基本單位;
b:據物理公式中這個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其他物理量的單位,叫導出單位;
c:舉例說明:
1)我們選定位移的單位米,時間的單位秒,就可以利用 推導得到速度的單位米每秒。
2)再結合公式 ,就可以推導出加速度的單位:米每二次方秒。
3)如果再選定質量的單位千克,利用公式F=ma就可以推導出力的單位是牛。
(4)基本單位和到單位一起構成了單位制。
。5)學生閱讀課文,歸納得到力學中的三個基本單位。
a:長度的單位——米;
b:時間的單位——秒;
c:質量的單位——千克。
。6)鞏固訓練:
現有下列物理量或單位,按下面的要求填空:A:質量;B:N;C:m/s2 D:密度;E:m/s;F:kg;G:cm;H:s;I:長度;J:時間。
1)屬于物理量的是 。
2)在國際單位制中作為基本單位的物理量有 ;
3)在國際單位制中屬于基本單位的有 ,屬于導出單位的有 。
2、例題教學:
(1)用投影片出示例題:
一個原來靜止的物體,質量是7千克,在14牛的恒力作用下:
a:5秒末的速度是多大?
b:5秒內通過的路程是多大?
。2)分析:
本題中,物體的受力情況是已知的,需要明確物體的運動情況,物體的初速度v0=0,在恒力的作用下產生恒定的加速度,所以它作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物體的質量m和所受的力F,據牛頓第二定律F=ma求出加速度a,即可用運動學共識求解得到最終結果。
(3)學生在膠片上書寫解題過程,選取有代表性的過程進行評析:
已知:m=7kg,F=14N,t=5s
求:vt和S
解:
vt=at=2m/s2×5s=10m/s
s= at2= ×2m/s2×25s2=25m
。4)評析:剛才這位同學在解答過程中,題中各已知量的單位都是用國際單位表示的,計算的結果也是用國際單位表示的,做的很好。
引申:既然如此,我們在統一各已知量的單位后,就不必一一寫出各物理的單位,只在數字后面寫出正確單位就可以了。
。5)用投影片出示簡化后的解題過程:
(6)鞏固訓練:
質量m=200g的物體,測得它的加速度為a=20cm/s2,則關于它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及單位,下列運算既正確又符合一般運算要求的是 。
A:F=200 20=400N; B:F=0.2 0.2=0.04N:
C:F=0.2 0.2=0.04; D:F=0.2kg 0.2m/s2 =0.04N
三、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導出單位,什么是基本單位,什么是單位制,以及統一單位后,解題過程的正確書寫方法。
四、作業:
一個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一個恒力的作用,在0.3秒的時間內,速度從0.2m/s增加到0.4m/s;這個物體受到另一個恒力的作用時,在相同的時間內,速度從0.5m/s增加到0.8m/s,第二個力和第一個力之比是多大?
【高中物理4.7 力學單位制教案】相關文章:
力學單位制01-25
《力學單位制》教案設計08-28
力學單位制教學設計07-08
關于力學單位制同步試題06-12
高中物理《經典力學的局限性》優秀教案06-16
高中物理知識重點總結-力學部分09-17
工程力學教案04-13
單位制定勞動合同08-26
高中物理《液化》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