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乙醇》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 1
一、教材
該部分內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乙醇”這一部分涉及的內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質、乙醇的化學性質、乙醇的結構。在教學時要注意從結構的角度適當深化學生對乙醇的認識,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學情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乙醇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樂于去探究物質的奧秘,因此本節課從科學探究和生活實際經驗入手,充分利用實驗研究物質的性質與反應,再從結構角度深化認識。通過這樣的設置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探究精神。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烴的衍生物;認識到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能說出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能寫出乙醇的結構。
【過程與方法】
通過乙醇的結構和性質的學習,建立“(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樂趣,逐步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乙醇的化學性質。
【難點】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講授法
(過渡:好的教學方法應該在好的教學設計中應用,接下來我將重點說明我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以“乙醇汽油的利與弊”為話題,請學生談一談他們的想法,引發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警醒,培養學生的辯證意識。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乙醇是一種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密切的有機物,引入對乙醇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這一環節中需要講解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乙醇的物理性質
我會讓學生通過觀察乙醇的顏色、狀態、氣味,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得出結論。這一設計可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在講解乙醇的化學性質之前,我會首先提問學生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既然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是有所關聯的,那么能否通過探究物質的性質推知物質的結構呢,從而進入接下來的學習。
2.乙醇的化學性質
教材涉及了兩個性質:與鈉的反應、氧化反應。
(1)乙醇與鈉的反應
我會首先請學生觀看乙醇與鈉反應的視頻,并請學生根據這一實驗現象判斷產物是哪種氣體。接下來提出鈉與烴不能反應,請學生判斷乙醇分子中的氫的連接方式與烴分子中的氫的連接方式是否相同。接著讓學生根據乙醇的分子式寫出乙醇可能的結構簡式,并最終通過小組討論確定乙醇的結構簡式為。在這里我會指出—OH即為羥基。
在此基礎上,我會讓學生對比乙醇和乙烷的結構簡式有何不同,由此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從中提出烴的衍生物的概念,并且說明之前學習的鹵代烴、硝基苯都屬于烴的衍生物,
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有著極其緊密的關聯,我會請學生思考為什么乙醇和乙烷的化學性質不同,乙醇與鈉反應的本質是什么,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引出有關官能團的學習,由此建立有機物“結構—性質”的學習模式。
(2)乙醇的氧化反應
首先請學生寫出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思考乙醇還能不能發生其他的氧化反應。接著請學生自主實驗3-3,觀察實驗現象,根據教材判斷生成的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什么,銅絲的作用是什么。并且通過分析銅絲先變黑后變紅的過程寫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學方程式:
在這里我會詳細講解在乙醇生成乙醛的過程中,乙醇分子內的化學鍵是如何斷裂的,由此提出新的問題,如果醇經催化氧化能生成醛,醛應該具有怎樣的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請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其他的有關乙醇、乙醛、乙酸相互轉化的信息。
環節三:鞏固提升
在這一環節我會請學生完成學案上有關乙醇的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環節四:小結作業
化學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課程最后,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我也會給學生布置開放性的作業,比如將本節課的知識應用于生活生產中,或者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這一作業的設置也能夠體現出化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無處不在。
七、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板書內容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乙醇的化學性質有2個,我將其提綱挈領地反映在板書里,便于學生清楚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 2
教學目標
1.加深對乙醇、苯酚、乙醛性質的認識;
2.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乙醇、苯酚、乙醛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酚羥基和醇羥基的區別及探討性實驗的設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激勵學生大膽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的可行性,并指導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
實驗用品
試管、試管夾、燒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管、單孔橡皮塞、玻璃片、鑷子、藥匙、酒精燈、濾紙、小刀、火柴。
無水乙醇、乙醇、苯酚、苯酚稀溶液、10% NaOH溶液、稀鹽酸、飽和溴水、2% AgNO3溶液、2%氨水、FeCl3稀溶液、2% CuSO4溶液、乙醛稀溶液、金屬鈉、銅絲、pH試紙、熱水、蒸餾水。
教學過程
[引言]
課堂上我們學習了乙醇、苯酚和乙醛的性質,今天我們自己動手實驗,來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它們的性質。
[板書]一、乙醇的性質
[師]乙醇有哪些主要化學性質?
[生]①和Na反應;②發生催化氧化;③發生消去反應。
[師]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驗證乙醇的化學性質。
[板書]1.乙醇與Na的反應
[師]請大家根據乙醇的性質以及鈉和水反應的實驗,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1.乙醇和Na反應與H2O和Na反應相比誰快?乙醇與Na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2.如何用實驗證明乙醇與Na反應生成H2?
3.如何證明乙醇與Na反應后的溶液的酸堿性?它的酸性(或堿性)是如何引起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
1.水和Na反應快。乙醇與Na反應的實質是Na取代了乙醇分子中羥基上的H原子。
2.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放出的氣體,移開試管,用燃著的木條檢驗,可以聽到爆鳴聲。
3.滴入酚酞變紅色,說明乙醇和鈉反應后溶液顯堿性。其顯堿性的原因是CH3COONa是強堿弱酸鹽,水解顯堿性。
[師]請大家動手做Na與乙醇反應的實驗并檢驗生成的氣體及生成溶液的堿性。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巡視時解答學生發現的問題:大試管中始終有大量的不溶物,起始反應劇烈,后來緩慢。
[指導]加入Na塊過多,起初劇烈反應時生成的CH3COONa包在鈉塊表面,對乙醇和Na的反應有阻止作用。
[過渡]Na與H2O,Na與CH3CH2OH反應時現象、裝置選擇、原理過程有相似性也有不同點。大家在完成實驗報告中要重點加以比較。接下來我們學習乙醇的氧化反應。
[板書]2.乙醇的氧化反應
[師]有機物的去氫、得氧都是發生氧化反應。乙醇在有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加熱能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
[投影]原理:
[解釋]在CuO的催化作用下,CH3CH2OH中-OH的氫原子,該碳上所連的H原子都易脫去,之后氧原子的一個電子與碳原子的一個電子重新形成一對共用電子對,形成一個新的C-O鍵。脫下的兩個氫原子與CuO中的氧原子形成水分子。
[質疑]大家能否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乙醇脫氫氧化后形成乙醛呢?如何在加熱的條件下提供CuO從而理解銅做催化劑的實質呢?
[生]銅在加熱條件下形成氧化銅。若浸沒在乙醇中失去氧原子后變為紅色的銅。銅在反應前后質量、性質沒有發生改變,即做為催化劑。
[師]那么針對我們的實驗條件,大家如何進行合理的操作,且簡便易行,效果明顯呢?
[學生各抒己見,討論紛紛]
[生甲]把銅絲纏成螺旋狀,放在酒精燈上加熱后,伸進試管中。若效果不好,把銅絲纏成內徑不同的同心螺旋管進行實驗。
[生乙]把纏好的多層同心環螺旋管放在瓷管中加熱,往上面滴酒精,反應后蒸氣逸出后聞生成物的氣味。
[師]肯定后,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補充說明:第一種方案要注意,乙醇量要少,否則生成的乙醛溶于乙醇后,不能逸出,不易聞到刺激性氣味。若反復操作后效果會明顯。
第二種方案,在實驗時要控制乙醇的用量和滴入的速度,以及螺旋管的紅熱程度,一定要保證實驗安全,謹防乙醇著火燃燒。
[生]通過點撥提示后,積極思考,探索可行性方案和操作技巧。多次實驗后,安全可靠再向全班推廣。
[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1.學生把乙醇約2 mL加入試管中,把銅絲纏繞成螺旋管后在酒精燈上加熱氧化。伸入試管反應后聞氣味。重復多次,效果明顯。
2.有些學生沒注意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致使底部銅絲一直保持紅色。解釋為:靠近焰心加熱,氧化變黑的部分在燈芯高濃度酒精蒸氣的作用下,又被還原為銅。這實際也是將乙醇氧化為乙醛的一個實例。
3.利用瓷管實驗的,注意從上部加蓋單孔塞,單孔塞上裝有滴管,滴入乙醇后,(滴時注意盡可能地將乙醇澆在銅絲圈上)移去滴管,集中聞氣味。
[過渡]我們知道,羥基不僅是醇類的官能團,也是酚類的官能團,而且醇和酚在性質上有很大差別,下面我們來實驗驗證苯酚的性質。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 3
[教學目標]
1.理解烴的衍生物和官能團的概念。
2.了解乙醇的結的和物理性質。
3.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
[教學重點] 掌握乙醇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乙醇羥基上的氫原子被活潑金屬原子取代。
[教學類型] 新授課
[教學方法] 實驗探索、啟發導學
[教學內容]
引言:在第四章中,我們學習了烴類有機物—烷烴、烯烴、炔烴和芳香烴。知道它們都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同時,我們也知道這些烴通過化學變化可以引進第三種、第四種元素。
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烴分子增加其他元素?舉例說明。
指出:烴分子中引進了其他元素后就不能再叫烴了。
設問:那么,這類有機物又叫什么呢?
講解:如果烴分子里的氫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團(例:鹵素原子—X;羥基—OH;硝基—NO2等)所取代,就能生成一系列新的有機化合物(例:鹵代烴;醇;硝基化合物等),這些有機物從結構上說,都可以看作由烴衍變而來的,所以叫“烴的衍生物”。
板書: 第五章 烴的衍生物
講述:一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上的一個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而得到。一氯甲烷可以看成是甲烷的衍生物。l,2-二溴乙烷既可以看成是乙烯的衍生物,又可以看成乙烷的`衍生物。硝基苯可以看成是苯的衍生物。由此我們可以將烴的衍生物定義為:
板書:1、烴的衍生物:從結構上說,都可以看作是由烴衍變而來的有機物。
設疑:為什么要“從結構上說?”
講解:烴的衍生物并非一定要由烴通過取代、加成等方法來得到;例如乙醇可以由乙烯和水加成得到,也可以通過糧食發酵得到。
過渡:烴和烴的衍生物是有機化學的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設問:請同學們設想,烴的衍生物跟相應的烴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為什么?
講解:當烴分子上的氫原子被這些原子或原子團取代后,物質的一些性質都將發生很大變化,可以說,這些原子或原子團對烴的衍生物的性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由于它決定了這個物質的化學特性。所以在化學上把這種原子或原子團叫做官能團。
板書:2、官能團:能夠決定化合物化學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官能團。
設問:請舉出幾種常見的官能團?
思考、討論、列舉常見的官能團: 鹵素原子—X;羥基—OH;硝基—NO2;醛—CHO;羧基—COOH等。
講解:我們理解了官能團這個概念后,就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學習烴的衍生物不必一個一個物質地去學習,而是應該像前面研究烷烴時學習它的代表物甲烷;學習烯烴時學習它的代表物乙烯一樣,以達到觸類旁通,這樣我們根據官能團的不同就可將烴的衍生物分為:醇、酚、醛、羧酸等。有機物結構較為復雜,但決定有機物性質的主要是官能團,在性質分析判斷時,只要抓住官能團這個主導因素,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所以學習有機化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學習官能團,有機化學就是官能團化學。今天我們學習一種含羥基的烴的衍生物。
板書: 第二節 乙醇 醇類
引入:乙醇可以看做是乙烷分子里的一個氫原子被羥基(-OH)取代后的產物,也可以是溴乙烷通過水解反應可以得到乙醇,乙醇俗稱酒精,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種有機物。,實驗室用的酒精燈,醫院消毒用的酒精,我們平時喝的啤酒、白酒等等,都含有酒精。酒精就是乙醇,但平時喝的酒就不能說是酒精或乙醇。因為啤酒的乙醇含量只有3—5%,就是一些烈性白酒,含乙醇也只有50—70%,那么真正的乙醇又是什么樣的呢?
板書:一、乙醇
1分子結構:
教師:展示乙醇實物,嗅氣味,學生回答,教師邊問邊板書
板書:2物理性質:無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易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沸點比水低,易揮發
提問:怎樣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參考:用無水硫酸銅;
講述:乙醇可作溶劑,溶解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與水以任意比互溶。互溶的混合物,在分離上是比較困難的,但也是可以分離的。如何分離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設問:兩種不同的液體互溶在一起時,可用什么方法分離?石油是如何分離成汽油、煤油……的?
參考:蒸餾的方法分離。
講解:用分餾的方法只能得到96%的高濃度乙醇,要得到無水乙醇還得加新制的生石灰,使水與之反應生成一種難揮發的Ca(OH)2,再蒸餾。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 4
[教學目標] 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
[教學重點] 乙醇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乙醇的化學性質。
[教學類型] 新授課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內容]
過渡:乙醇從結構上可以看作是乙烷分子里的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后的產物,—OH對乙醇的化學性質有何影響呢?
板書:3、化學性質:乙醇的官能團是羥基—OH
引入: 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化學性質。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電子能力比C、H強,使得C—O鍵、O—H鍵均具有極性,在化學反應中有可能斷裂。
板書:(1)與鈉反應:(還可以與K 、Ca、Mg、Al等活潑金屬反應)
實驗6-2:
現象:鈉沉入試管底部,有氣體放出,鈉又浮到液面,氣體能燃燒,火焰呈淡藍色,燒杯壁有水滴,加石灰水不變渾濁。
板書: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設疑:乙醇分子有6個氫原子,是全部被取代?還是部分被取代?
啟發:乙烷能不能和金屬鈉反應?
參考:不能。假如能反應,我們就不能將金屬鈉保存在液態烴—煤油、汽油中了,說明乙醇分子中的乙基是較穩定的,其氫原子不會被金屬鈉取代。顯然,生成的H2,氫原子是由羥基提供的.。
指出:乙醇除了可以跟Na反應外,也可以與K、Ca、Mg反應。
練習:乙酸與K的反應方程式。
R—OH+Na→?
講述:不知同學們還記不記得,在高一化學中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實驗現象。
講述:鈉在水面上游動,咝咝作響,反應很快完成。
比較: 1,密度 2.速度
講解:此反應類似于鈉與水的反應,故乙醇又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氫原子被乙基取代的產物,根據實驗現象可以比較出乙醇與鈉反應不如水與鈉反應激烈,這說明乙醇羥基中的氫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活潑。
板書:乙醇較水還難電離。
講解:我們在實驗室中,經常采用燃燒酒精給一些物質加熱,酒精燃燒也就是氧化反應。
板書:(2) 氧化反應
①燃燒: CH3CH2OH+ 3O2 2CO2 +3H2O
講解:乙醇除了燃燒時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之外,在加熱和有催化劑(Cu或Ag)存在的條件下,也能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乙醛:如果有催化劑作用,還可以生成乙醛。
板書: ②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工業上根據這個原理,由乙醇制取乙醛。
引入:前面我們學過利用乙醇制取乙烯的反應,請同學們寫出這個反應方程式,并指出反應類型。
板書:(3)消去反應——分子內脫水,生成乙烯。
講解:如果制乙烯時溫度較低,將發生分子間脫水反應,生成乙醚。
板書:(4)取代反應——分子間脫水,生成乙醚。
1.
講解:羥基是乙醇的官能團,決定著乙醇的化學性質,在分析乙醇的化學性質時,一定要抓住斷鍵的位置,這樣才能掌握好乙醇的性質。
板書:2.跟氫鹵酸反應
講述:當乙酸與氫溴酸在加熱條件下將發生溴原子取代羥基。
板書:
講述:通常用濃 代替HBr。 練習:
講解:羥基是乙醇的官能團,決定著乙醇的化學性質,在分析乙醇的化學性質時,一定要抓住斷鍵的位置,這樣才能掌握好乙醇的性質。
板書:二、乙醇的工業制法
講解:乙醇的工業制法,主要有乙烯直接水化法和發酵法兩種。
板書:1.乙烯直接水化法
講解:乙烯直接水化法,就是在加熱、加壓和有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使乙烯蒸氣與水直接反應,生成乙醇:在此法中的原料——乙烯可大量取自石油裂解氣,成本低,產量大,這樣能節約大量糧食,因此發展很快。
板書:
板書:2.發酵法
講解:發酵法制乙醇是在釀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曾是生產乙醇的唯一工業方法。發酵法的原料可以是含淀粉的農產品,如谷類、薯類或野生植物果實等;也可用制糖廠的廢糖蜜;或者用含纖維素的木屑、植物莖稈等。這些物質經一定的預處理后,經水解(用廢糖蜜作原料不經這一步)、發酵,即可制得乙醇。發酵液中乙醇的質量分數約為6%~10%,并含有其他一些有機雜質,經精餾可得95%的工業乙醇。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 5
[教學目標] 1了解乙醇的工業制法,常識性介紹乙醇的生理作用。
2了解醇類的一般通性和幾種典型醇的用途
[教學重點] 乙醇的工業制法,醇類的一般通性
[教學難點] 乙醇的工業制法,醇類的一般通性
[教學類型] 新授課
[教學方法] 講解、歸納
[教學內容]
復習:1乙醇有哪些化學性質?
2寫出下列物質間轉化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條件。
分析:根據(CH3)2C=CH2,可以推斷氯代烷結構有兩種:(CH3)2CHCH2Cl和(CH3)2CClCH3,又醇B可以被氧化生成醛,所以只有(CH3)2CHCH2Cl正確。
引入:研究乙醇結構可以看出,乙醇是由烴基和羥基相連的化合物,在有機化學中,像具有這樣結構的物質叫做醇。請看課本P158二、醇類,了解醇類的分類和性質。
講解:醇是分子中含有跟鏈烴基結合著的羥基化合物。根據醇分子里羥基的數目,醇可以分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分子里只含有一個羥基的,叫做一元醇。由烷烴所衍生的一元醇,叫做飽和一元醇,如甲醇、乙醇等,它們的通式是CnH2n+1OH,簡寫為R—OH。乙醇是重要的化工溶劑,廣泛應用于醫藥、涂料、化妝品、油脂等工業;甲醇、乙醇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時,它們還可用作車用燃料,是一類新的可再生能源。甲醇有毒,飲用約10mL就能使眼睛失明,再多就能使人致死。
低級的飽和一元醇為無色中性液體,具有特殊的氣味和辛辣味道。甲醇、乙醇、丙醇可與水以任意比混溶;含4至11個C的醇為油狀液體,可以部分地溶于水;含12個C以上的醇為無色、無味的蠟狀固體,不溶于水。表7-2中列出了幾種飽和一元醇的某些物理性質。
板書:二、醇類
1定義:鏈烴基或苯環側鏈上的碳結合的羥基
練習:下列哪些物質屬于醇?
板書:2分類 按羥基數目分(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
按烴基類別分(脂肪醇、芳香醇)
3飽和一元醇:烷基+一個羥基
(1) 通式:CnH2n+1OH 或CnH2n+2O、R—OH
(2)物理性質: n≤3, 無色液體、與水任意比互溶
4≤n≤11,無色油狀液體,部分溶于水
n ≥12,無色蠟狀固體,不溶于水。
溶解度: 碳原子數越多,溶解度越小,直至不溶。
沸點: 碳原子數越多,沸點越高
(3)化學性質:似乙醇,但要注意發生消去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條件及其產物。
①消去反應的條件:似鹵代烴發生消去反應的條件。與—OH所連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即β位C原子)上必須有H原子。如CH3OH、(CH3)3CCH2OH等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②氧化條件: 與—OH所連的碳原子(即α位C原子)上必須有H原子。如C(CH3)3OH不能被氧化。
③氧化產物:α位C原子有兩個H原子生成醛,α位C原子有一個H原子生成酮。
4幾種重要醇結構、性質與用途:
講解:甲醇、乙醇為可再生能源,甲醇有毒;乙二醇和丙三醇都是無色、粘稠、有甜味的液體,與水和酒精以任意比互溶,;丙三醇吸濕性強,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混溶,它們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此外,丙三醇還有護膚作用,俗稱甘油。
板書:分子里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羥基的醇,分別叫做二元醇和多元醇,如乙二醇和丙三醇:
閱讀
醇的沸點與氫鍵
比較表6-1與表7-2,不難發現,低級醇的沸點比與其相對應的烷烴要高得多,例如乙醇的沸點是78.5℃,而乙烷的沸點僅是-88.63℃。這是因為,醇分子里有羥基,低級醇在液態時與水類似,分子間能形成氫鍵:
因此,要使液態醇變為蒸氣,不僅要破壞分子間的范德華引力,還需消耗一定的能量破壞氫鍵,這就是低級醇的沸點相對較高的原因。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了解乙醇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氧化反應、取代反應
過程與方法
3.通過實驗探索學習,獲得乙醇的結構、性質之間的關系
4.從觀察實驗現象入手,分析產生現象的因果關系和本質聯系,從而了解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通過人人動手實驗,規范操作,培養求實、嚴謹的優良品質
6.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知識遷移、擴展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教材分析
在初中化學中,只簡單的介紹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沒有從組成和結構角度認識其性質、存在和用途。乙醇和乙酸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烴的衍生物,從這種烴的衍生物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出發,可以讓學生知道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建立“(組成)結構---結構---性質”的有機物學習模式。教學設計中,在學生初中知識的基礎上,突出從烴到烴的.衍生物的結構變化,強調官能團與結構之間的關系,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建立烴基與官能團位置關系等立體結構模型,幫助學生打好進一步學習的方法論基礎,同時鼓勵學生用學習到的知識解釋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三、學情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就常見的物質,對于其物理性質,燃燒等,甚至結構等,學生在初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本節內容是甲烷、乙烯和苯內容學習之后的第三節內容。經過了前面兩節知識的學習,學生對于有機化學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對于“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更復雜的有機化合物乙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教學的內容上可以進一步進行拓展,對于乙醇的催化氧化進行實驗探究。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官能團的概念、乙醇的組成、乙醇的取代反應與氧化反應。
難點:使學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并能從結構角度初步認識乙醇的氧化反應
四、教學過程
五、板書設計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乙醇的組成、結構及主要性質。加深認識乙醇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二)過程與方法:
從乙醇組成-結構-性質出發,建立組成-結構-性質的學習模式;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
描述、解釋實驗現象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分析歸納,概括總結能力
與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探究中,學生親歷體驗實驗的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中的困惑,頓悟、喜悅。激發學生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逐步形成將所學的知識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在質疑、反思中提升內在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作風和求實進取的優良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乙醇的分子結構;乙醇的取代反應與氧化反應。
難點:使學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并能從性質推測分子結構,同時通過分子結構指導認識乙醇的相關性質。
三、滲透安全教育、法制教育
(一)安全教育
從上圖可以清楚地看出酒精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主要在肝臟中進行,少量酒精可在進入人體之后,馬上隨肺部呼吸或經汗腺排出體外,絕大部分酒精在
肝臟中先與脫氫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對人體有害,但它很快會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轉化成乙酸。乙酸是酒精進入人體后產生的唯一有營養價值的物質,它可以提供人體需要的熱量。
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飲酒過量,酒精就會在體內器官,特別是在肝臟和大腦中積蓄,積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現酒精中毒癥狀。如果在短時間內飲用大量酒,初始酒精會像輕度鎮靜劑一樣,使人興奮、減輕抑郁程度,這是因為酒精壓抑了某些大腦中樞的活動,這些中樞在平時對極興奮行為起抑制作用。這個階段不會維持很久,接下來,大部分人會變得安靜、憂郁、恍惚、直到不省人事,嚴重時甚至會因心臟被麻醉或呼吸中樞失去功能而造成窒息死亡。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兩個反應中需氧化耗氧,且是在特殊的蛋白酶的作用下進行的。有的人體內含酶較多,有人較少。含酶多的人雖飲了較多的酒,但能順利地完成上述代謝,而酶含量比較少的人,酒后不能快速完成代謝,致使大量的乙醇和乙醛會刺激神經系統,使人產生一系列反應,也就是酒精中毒。
以此提醒學生勸導家人不飲酒或者少飲酒,敬酒雖好,切莫貪杯。
(二)法制教育
由乙醇引出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并從上面找出與酒駕、醉駕相關的條例。
第九十一條,飲酒后駕駛機動車的,處暫扣六個月機動車駕駛證,并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因飲酒后駕駛機動車被處罰,再次飲酒后駕駛機動車的,處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飲酒后駕駛營運機動車的,處十五日拘留,并處五千元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醉酒駕駛營運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十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重新取得機動
車駕駛證后,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
飲酒后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以上面相關條例提醒學生時常警示家人遵守法律,做到“喝酒不開車”“駕車不飲酒”。
四、教學過程HH
HHHOHHHHOHHH
【設疑】如何證明乙醇的分子結構究竟是前者還是后者?
【教師引導】我們知道金屬單質鈉存放在煤油中,煤油的主要成分是含有C10-C16烷烴,說明鈉能在烴溶液里穩定存在,不發生反應,也就是說鈉不能使C-H鍵斷裂。而水可以與金屬鈉反應,能置換出H2,那乙醇可以與金屬鈉反應嗎?
【設計并演示實驗】乙醇與鈉的反應
【學生活動】與水相比較總結實驗現象,填寫實驗記錄,分析實驗現象。
【探究活動】乙醇分子的結構特點
【總結】乙醇分子中應該有O-H鍵,其中的H沒有水中的H活潑,乙醇分子的結構式:
HH
HC
HHOH
【展示結論】乙醇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教師活動】我們將乙醇與乙烷相比,乙醇可以看成是-OH取代了乙烷上的一個H而得到。將-OH稱為羥基。烴分子中的一個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而產生的一系列化合物稱為烴的衍生物。我們以前學習的哪些是聽的衍生物呢?
【學生活動】一氯甲烷、1,2-二溴乙烷、硝基苯等均是烴的衍生物。
【教師活動】由于-OH的加入,使得乙醇表現出不同于烷烴的性質,像這樣當烴分子的氫原子被原子或原子團取代后物質的一些性質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這些原子或原子團對烴的衍生物性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化學上,我們將決定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的原子或原子團稱為官能團。
乙醇的官能團是—OH稱為“羥基”。鹵原子(—X)硝基(—NO2)等都是
官能團,烯烴分子中的碳碳雙鍵也是官能團。
【教師活動】我們剛剛接觸羥基,是不是感覺它和我們無機中的氫氧根很相似?那它們到底有什么樣的區別與聯系呢?
【學生活動】寫出氫氧根和羥基的電子式,觀察區別。
【設計意圖】通過表格形式,簡單明了的向學生展示分析了羥基與氫氧根之間的差別與聯系。不僅加強師生間的互動,還在互動中,使學生清楚羥基與氫氧根的差別,一次類推知道有機化合物中基團與無機化合物中離子之間的區別。
【教師活動】乙醇特殊的結構決定了乙醇分子在不同條件下可表現出不同的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寫出乙醇與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思考問題: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乙醇與鈉反應斷裂的是哪個化學鍵?
【教師活動】乙醇還能發生哪些反應呢?
【學生活動】能點燃,與氧氣反應。
【教師活動】非常正確,乙醇它可以作為燃料,在空氣中點燃能能放出大量的熱。同學們根據前面所學的有機物燃燒的反應方程式寫出乙醇點燃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活動】認真寫出乙醇與氧氣點燃的反應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思考交流】(1)描述乙醇燃燒的現象?
(2)對比甲烷、乙烯、苯、乙醇燃燒的現象,解釋燃燒現象不同的原因。
(3)乙醇在燃燒的過程中斷裂哪些化學鍵?
【教師活動】乙醇與氧氣點燃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乙醇具有還原性,除了點燃反應還有沒有其他反應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實驗探究一下吧。
【演示實驗】乙醇催化氧化
【學生活動】觀察現象并思考問題:
(1)兩步反應的總反應方程式如何書寫?
(2)Cu在整個反應中起什么作用?
(3)反應中乙醇斷裂了哪些鍵?
【展示結論】
HH
HHHOHHHHHCO有機反應中的氧化和還原
氧化反應:得氧或失氫的反應
還原反應:失氧或得氫的反應
【教師活動】銅在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說明銅是做催化劑的。乙醇被催化氧化成乙醛(乙醛具有刺激性氣味)
【討論與交流】你熟悉的典型的氧化劑還有哪些?它們能和乙醇發生反應嗎?將乙醇加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是否會褪色?
【實驗探究】乙醇與高錳酸鉀反應。
【總結】乙醇具有還原性,能被氧化劑氧化。
【回歸目標】本節內容回顧
五、板書設計
乙醇
一、物理性質三、化學性質
1、乙醇與鈉的反應
二、組成及結構2、乙醇在空氣中燃燒
3、乙醇催化氧化HH
HHOH
六、課后小結
七、完成書本76頁1--3題作業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 8
設計思想:
新課課倡導“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讓學生學習有用的化學”。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見有機物,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聽到的,學生感覺親切、熟悉。《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知道乙醇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介紹其主要性質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一性質一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從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出發,從實驗開始,組織教學內容,盡力滲透結構分析的觀點,使學生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學無止境。
二、學情分析
初中化學知道了乙醇的組成、物理性質、燃燒反應和一些用途,但是學生對物質性質的認識主要停留在宏觀表象階段,只是在烯烴的學習中開始從微觀結構認識物質。因此在乙醇的教學設計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結構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與乙醇分子、氫氧化鈉和乙醇鈉的對比,滲透結構決定性質這一科學分析方法。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乙醇化學性質的教學采用學生小組實驗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1)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能夠列舉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質;
(2)通過實驗探究,能完成乙醇與氧氣、與鈉反應的實驗操作,并能正確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3)通過師生共同歸納,初步學習羥基、官能團等概念,并能解釋羥基對乙醇性質的影響;
(4)通過閱讀、交流加深對酒駕、乙醇汽油等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的認識,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學重點: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和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3.教學難點: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
四、教學過程:
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句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
教學第一環節──學生討論、交流所知道的乙醇
學生討淪、交流所知道的'乙醇,歸納出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乙醇的物理性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提出與已有經驗相聯系而義具有新的自己可望進一步了解的東兩,如飲酒與人體健康、司機酒后駕駛等問題)
教學第二環節──實驗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以學生最為關注的社會熱點──酒駕切入本節課的教學。創沒情景:世界衛生組織的事故調查顯示,50—60%的交通事故均與司機灑后駕駛有關。提出問題:人在過渡飲酒后,會出現種種不適癥狀,乙醇在人體內發生了怎樣的化學變化?(教師向學生展示乙醇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圖)
提出問題:
乙醇生成乙醛的變化在人體外也存在著。銅銀焊接時表面會生成發黑的氧化膜,工匠說只要把銅銀在火上燒熱,馬上蘸一下酒精,就會光亮如初,這是什么原理?
實驗探究:
學生分小組模擬這一實驗過程。
實驗改進:
將盛有無水乙醇的試管浸入到500C左右的熱水中,以保持反應所需要的溫度(參考蘇教版教材),銅絲使用細電線中的細銅絲,經砂紙打磨后繞成螺旋狀,改進之后的實驗增大了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只需l一2次就可以成功的聞到乙醛的刺激性氣味。(學生觀察銅絲表面的顏色變化,對比實驗前后試管中液體氣味的變化,書寫方程式,思考銅絲的作用)
歸納總結:
教師與學生一起完成方程式,認識羥基結構,得出銅絲在反應中起催化劑的作用。
教學第三環節──閱讀、交流,認識乙醇與強化劑的反應及應用
乙醇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乙醛,它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乙醛能夠麻痹大腦的中樞神經,繼而出現心悸、惡心、嘔吐、四肢不協調等癥狀。交警是如何檢驗司機酒后駕車的呢?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資料卡片。學生了解乙醇與強氧化劑反應,直接被氧化為乙酸,同時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
教學第四環節──觀看錄像,探討乙醇汽油的利與弊
教師播放一段錄像,目的讓學生關注乙醇的能源價值。學生了解到乙醇汽油的推廣使用減少了有害氣體的排放,節約了石油資源,解決了能源危機。教師提醒學生乙醇汽油的生產消耗了大量的玉米,從而出現汽車與人爭糧食的社會現象,引發學生對社會問題的認識和警醒,培養學生參與禮會建設的意識。
教學第五環節──探究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創設情景:百度搜索──乙醇鈉,乙醇鈉是制造二十余種西藥的原料。提出問題:由乙醇如何制得乙醇鈉?(類比水與鈉的反應)實驗探究:學生分小組完成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實驗改進:取一支注射器,拔下注射器活塞,將一塊綠豆粒大小的金屬鈉放人其中,再將注射器活塞裝上,之后輕拉注射器活塞,使乙醇進入注射器中,可以觀察到鈉與乙醇發生反應,有大量氣泡產生,將注射器內的不純氣體排出,迅速倒轉注射器,反應產生的氣體可以將乙醇排出,待鈉消失后再排出多余的乙醇,輕推注射器活塞,點燃反應產生的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燒杯。改進之后的實驗減少了反應物的用量,氫氣無需驗純,操作簡單,適合學生完成。
歸納總結:
學生模擬鈉與水反應的原理書寫方程式:
概括整合──乙醇的結構和化學性質
學生觀察發現乙醇的兩條化學性質均與羥基結構有關,講解官能團的概念并強調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滲透結構決定性質的科學思想,引導學生建立“結構一性質一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 9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乙醇的分子結構、化學性質(1.與活潑金屬的反應2.發生氧化反應3.發生消去反應)
能力目標:學會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質、變化,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人人動手實驗,規范學生操作,全面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通過收集乙醇用途的信息,培養學生通過網絡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以及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和交流的能力。
德育目標:通過分析結構的特點,推斷乙醇的化學性質,對學生進行結構是本質,性質是形象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點的教育;通過分析乙醇在銅催化劑條件下,氧化生成乙醛,銅作為催化劑結論的得出,培養學生嚴謹的、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
美育目標:學生自學發酵法制酒的發展歷程以及對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讓學生體會人類偉大的創造力,體會化學化工為人類社會創造了美。另外,通過酒對人類社會的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危害,甚至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使學生體會到美與丑的辯證關系。
科學思想:通過對乙醇性質的學習,使學生獲得物質的結構、性質之間關系的科學觀點。
科學品質: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知識遷移、擴展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求實、嚴謹的優良品質。
科學方法:從觀察實驗現象入手,學生分析產生現象的因果關系和本質聯系,從而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乙醇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和羥基的特性。
難點:乙醇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能從理性上探索事物變化的本質,發現事物變化的規律;強化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解決方法:這節課在網絡教室,其最大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作用,挖掘學生學習的最大潛力。這是本節課一個很大的特點;學習化學的重要思路是:結構決定性質。由乙醇的結構推測乙醇具有什么化學性質。這是學習化學的特點。結合這兩方面的特點,教師精心在網絡課件中準備了大量材料。在實施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認真分析乙醇的結構,大膽對乙醇可能發生的斷鍵位置進行推測。然后學生帶著他們的推測進入到乙醇化學性質中的學習。學生們帶著他們的推測、假設和疑問,在閱讀中、實驗中、協作學習中、網絡討論中、師生討論中努力檢驗他們的推測是否正確。推測正確的同學就好比得到了鼓勵,增強了學習的信心。而推測不對的同學認真反思,總結出現錯誤的原因。這樣,既起到了學習乙醇的結構的目的,又可以牢牢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同時,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對于把握事物的本質,發現事物的規律也有了一定的'自己的心得和體會。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網絡課件、投影儀、試管、無水乙醇、鈉、火柴、酒精燈、銅絲、小刀。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1.利用乙醇的用途引入乙醇的這節課。請學生匯報利用網絡搜索信息的結果。后引導學生進入乙醇的結構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
2.引導學生進入乙醇的化學性質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在此期間,老師可以與學生直接交流,或者在線進行交流)學生學習完以后,利用某些典型例題和學生一起總結交流。
3.指導學生進入在線測試系統,學生檢驗自主學習的效果。并就一些比較難的題進行交流、討論。
學生活動設計
1.以分組的形式匯報乙醇的用途。(這一信息收集工作學生在課前已經完成)
2.進入到乙醇結構的學習中,并對乙醇可能的斷鍵位置作出推測。
3.進入到乙醇的化學性質的學習中,與老師、同學進行面對面的、在線的交流。學習完乙醇的化學性質,一起思考討論某一些典型的例題。
4.進入在線檢測系統,檢驗學習的效果。并就一些比較難的題進行交流、討論。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相關文章:
高二化學《乙醇》教案設計04-05
化學《乙醇》教案(通用10篇)11-17
化學乙醇課堂的教學反思06-29
高中化學乙醇教學課件03-31
《乙醇,醋酸》教案07-02
乙醇的化學性質是什么08-24
高二化學化學平衡教案06-11
關于高二化學的教案07-13
乙醇 醋酸教案設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