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腳丫教案反思
腳是身體的 重要器官,它有著重要的功能,為了讓幼兒懂得要如何保護自己的小腳,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小腳丫教案反思,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小腳丫教案反思【1】
小班幼兒對自己的身體各部分是非常感興趣的,本次活動的內容就是通過游戲在游戲中觀察腳,認識腳的不同部位。由于小班孩子想象能力強,但是想象和表述不能一致,而且他們的想象都是具體形象性的,對于經歷過的他能聯想,但是小班孩子經驗比較缺乏,不能一下子說出各個部位及小腳的作用,因此我特別引導幼兒用各種有趣的動作配合兒歌有節奏的動作,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的腳。活動中幼兒學得開心、玩得開心,我們在說一說、摸一摸、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中知道了許多知識。
原本這個活動應該放在室外進行,最后一個環節設計的是在沙子里藏小腳,這樣更能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所以臨時將最后一個環節換成了“小腳丫操”,所以效果不是特別好。如果活動前我能考慮得更全面,也許達到的效果會更好。可見每次活動的預設有多重要,今后我將在活動設計時考慮得更全面一些,讓幼兒能在有限的時間中,學習與體驗的更多。
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將繼續安排一些小腳丫的游戲活動,比如讓幼兒在地毯、草地、沙坑、鵝卵石路、水泥路、瓷磚路、輪胎走走,對自己的小腳丫進行進一步了解。本次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幼兒只聽其他人講,自己卻不肯舉手回答回答問題,對這部分幼兒的引導支持不夠。
小腳丫教案反思【2】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她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小腳丫是每個人都有的,是每天都要用到的部位。那這些可愛的腳丫會做什么事情呢,幼兒除了說會走走,跳跳外說不出腳丫還能干什么。通過《小腳丫》這個繪本,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通過游戲來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對游戲的興趣,發揮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二研活動后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在活動中的亮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內容來源于生活。
本次活動選擇的內容是幼兒所熟悉,但又不是太“關注”的小腳。幼兒根據自己對小手的認識,從而很自然的過度到腳各自的名稱。通過有趣的故事中的小腳丫,走走、想想,發揮幼兒大膽的想象能力,原來腳趾每一個不同的地方,就可以變出各種不同的東西。
二、巧妙運用游戲。
《綱要》中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游戲是本次的活動的亮點。本次活動打破了以往語言一味的講述形式,采用聽聽故事,玩玩游戲的形式完成了本次的活動達成了預設的目標。游戲方式激發了幼兒參與的興趣。在游戲中,通過讓幼兒觀察游戲玩法,講解游戲玩法,并出示相應的圖示,再加上幼兒示范表演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從中掌握了整個游戲的玩法。巧妙地將小朋友熟悉的.“水果蹲”游戲改變成了“腳丫蹲”,小朋友們很感興趣,積極性很高;并通過小朋友之間的相互協作,大膽想象,用完整的語言表述了小腳丫的變化過程,讓小朋友在快樂游戲中獲得了本領。通過在游戲中邊玩、邊想、邊說等形式,在游戲中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多媒體運用恰到好處。
多媒體,讓幼兒直觀地感受作品中所描述的意境,讓孩子身臨其境,多感官、多方位地感知場景,引發幼兒自由聯想和交流,為幼兒進一步理解仿編句子等積累了豐富的直覺經驗。如利用多媒體技術演示的“腳趾蹲”游戲,既形象有生動,讓幼兒一看就明白這個游戲的玩法,這就避免了教師口頭講解不清的困惑,并能讓幼兒自己觀察發現其玩法,幼兒變被動為主動。利用多媒體示范的效果遠遠好于老師口頭講述的效果。最后,利用優美的的音樂和圖片相結合,再次讓幼兒進入了美麗的意境。在寬松的氛圍中進行著“師生互動”和“生生活動”,是孩子發自內心的學習。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如:要考慮到幼兒的能力差異,對于語言表達能力弱的班級,可以課前做些相應的鋪墊,這樣在活動中,幼兒的表達上會更加豐富多樣。還有在最后一個環節的時候,創設的意境音樂聲音要小一些,這樣效果會更好。
【小腳丫教案反思】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教學反思04-30
《觀潮》教學反思教案11-09
主題教案及教學反思04-26
采薇教案與反思10-19
《化石吟》教案與反思11-21
《礦產》教案課件教學設計反思04-20
《愉快的暑假》教案教學反思04-20
大班美術教案及教學反思04-28
小班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