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會教案中的教學后記
做好教學后記,我們才能更好的發現自己的不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班會教案中的教學后記,歡迎閱讀。
班會教案中的教學后記【一】
《體悟親情 學會溝通》這一節班會課是針對六年級學生陸續進入青春期,逆反心理較重,不懂得體諒父母的關愛,難以與父母友好溝通這一特點設計的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由于本課的定位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與主題班會進行有機結合,而如何把心理健康有機融入到班會課的這種教學形式是一個新興的話題,由于沒有一定的模式可借鑒,所以只能誠惶誠恐的摸著石頭過河。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 選材源于生活
在上課前,我多次與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調查,了解學生與父母之間普遍存在的溝通問題。課堂上,先播放本班同學與父母的一些溫馨照片,勾起學生對兒時的美好回憶,體驗到與父母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快樂。而后選取與學生生活相近的視頻案例,活生生地將發生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問題呈現在孩子們面前,當孩子眉頭緊鎖,目不轉睛地看著屏幕時,我知道他們的心靈已有所觸動了,正是這源于生活的真實再現,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么慘痛的結局?從而讓學生明白應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學會傾聽父母的心聲;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而更進一步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及與父母進行友好溝通的重要性。
二、 傾訴源于安全
課上,當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發現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而沒有很好進行溝通就會使矛盾激化,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時,他們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引發學生傾訴的內心需求。于是我盡可能地創設安全的心理環境,毫不吝嗇地將時間交給學生,鼓勵他們盡情傾訴自己的煩惱,因為我知道此時此刻,孩子們最需要的是把壓抑著的苦惱傾瀉出來,而傾訴正是解決的良好開始。
三、 情感源于交流
課堂上,我深知情感是溝通的靈魂,也是本節課是否有效的關鍵。因此在這節課上,當孩子們盡情地傾訴著自己的情感時,我并沒有生硬地引導孩子理解自己的父母;當孩子們頗有微詞地細數著父母的種種“不是”后,我并沒有單純地附和孩子們的想法。而是讓孩子聽家長訴說煩惱,請學校的心理咨詢師來分析原因,從不同的角度觸及孩子的心靈,引導孩子們從心靈深處進行愛的反思。在這一環節里,當孩子聽到父母對自己說的心理話時,流淚了。這源于心靈的感動,將化作溝通的動力。
四、方法源于需要
因為在孩子的內心產生共鳴了,所以能引發孩子深層次的思考,從而讓孩子們真切地找到產生矛盾的源頭——因為缺少溝通而產生不愉快,順其自然地引發孩子們想學習溝通方法的欲望。當孩子們從同學善于與父母溝通的成功例子中發現溝通妙招后,就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想法,所以在即興表演與父母相處的溝通難題時,孩子們表演得非常逼真和形象,方法也運用得非常好。在角色轉換時,也能充分運用所發現的方法,從而更深層次的理解、體會父母的心情。
總之,在這一節班會課上,我盡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通過這一節課也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生活的、真實的,才是令人感動的,有效的。
班會教案中的`教學后記【二】
這節課,在通知政教處出開課公告之后,我才開始構思運作。我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1、形式上。
首先是學生位置的調整,力求避免之前同行們采用的形式——外實中空,我采取了與之相反的“外空中實”,學生集中坐在中間,講臺上擺放五個座位供主持人和四位發言人就坐,聽課者坐在學生的外圍。這倒不是什么標新立異,只是圖個新鮮感而已,避免同行的審美疲勞。
其次,力求避免喧鬧,不要求學生預先排演合唱、獨唱、朗誦、小品、宣誓等(課后,原教育局局長辦公室秘書、現學校督管部部長徐揚跟我交流時指出:“這節課很精彩,頗能震撼人的心靈。假如說有遺憾的話,就是還可以增加歌唱和朗誦的。”)事后我想,確實如此,盡管課堂上學生的氣氛很是活躍。增加一兩個朗誦或者獨唱節目,也是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的體現。可惜我舍棄了。
第三,我力求保持與學生的現場互動,及時就學生的提問和回答進行技術矯正,對內容和方式等進行友情提醒,而不是交給班長主持后就甩手不管作壁上觀。
2、內容上。
首先,我考慮必須呈現課堂生成,我只對我必須要講的一些話預先寫稿,主持人的開場白、串聯詞和結束語由主持人自己預先寫稿,至于學生的提問和回答,由學生在班會課上臨場激情發揮,盡量減少預設,力求避免“做課”。我想,公開課是要做一些課前準備,但如果完全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套路再現,那并不是我們真正的課堂,對于自己絕大多數的非公開課教學也沒有多大幫助,因為,你的那些非公開課不可能也一一事先“做好”。
“我守紀
第三,在細節上,我注意了課堂氣氛的活躍,就某些問題的說明多為幽默性質,很好地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比如,我告訴學生:“你大膽提問,他們有問必答,不得使用外交辭令‘無可奉告’。”話音剛了,就引來笑聲一片。再比如,當有一位同學的提問和先前的一位同學提問的內容重復時,我指出:“遇到類似情況,發言人可用一句話回答‘對不起,這個問題我剛才已經回答了某某某同學’。”想不到沒過多久又再次遇到這種情形,孔緒權同學就原樣搬用我的招數,惹得教室內所有的人都齊聲笑出。
最后,我想說的是,班會課上,學生的提問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如何記單詞、寫作文、理解文言文,有關于學習的動力和弱科的處理,有關于奇裝異服和副科課堂的紀律,有關于貪睡遲到和如何花錢等等,都是和他們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話題,很少重復,而發言人的回復則精彩紛呈,尤其是孔緒權和沙夢婷兩位同學的臨場智慧和穩重臺風,給聽課者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其精彩程度超過了我的發言,而這正是我所期盼和高心的。
總而言之,自我感覺,上好一節班會課,比上好一節語文課,要難得多。在此,再次致謝前來聽課的各位領導和老師,也真誠希望你們給予更多的批評指正。
【班會教案中的教學后記】相關文章:
天凈沙秋思的教學后記02-20
天凈沙秋思教學后記02-20
答謝中書書教后記10-19
《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教學后記07-19
《陋室銘》的教學后記07-07
漢語拼音教學后記06-22
教學:英語聽課后記01-19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教學后記07-25
少年王勃教學后記11-10
漢語拼音aoouiu教學后記范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