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評課案例
《姥姥的剪紙》(片斷)評課案例
自2006年秋學期以來,我校實施了“掛牌聽課”制度,其主要形式為:教導處在每天上午早讀課前用小黑板公布當日被聽課人員名單、節次與科目,學校成立的相應聽課組成員聽課,聽課組成員檢查教者的備課筆記、集中形成書面評價反饋意見,將書面評價反饋意見與教者見面或聽課組成員與教者面對面交流。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檢查與研究的手段,并將繼續堅持下去。
《姥姥的剪紙》也是本學期的“掛牌聽課”課例之一。
一、導入激趣。(略)
二、初讀感知
1、范讀課文。
【評: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教者范讀課文的做法值得贊賞,也應當提倡!
2、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字音;⑵讀通順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⑴選擇正確的讀音(小黑板)
擇(zé zhái)菜 刁難(nán nàn)
機靈(línɡ linɡ) 薅(hāorǔ)草
數(shǔ shù)九隆冬 三伏盛(shènɡ chénɡ)夏
、茝囊陨显~語中找出一對反義詞。
、亲x一讀(小黑板)
小屯 喂豬 刁難 豈知
莊稼 馱著 啃食 清爽
質疑:以上詞語中,哪些詞語你不懂?(同學互助)
【評:教者并沒有讓學生查詞典,而是通過同學互助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但對“豈知”的意思不應簡單告知,應當讓學生聯系課文來理解!
4、指導寫字:
、拧暗蟆钡淖詈笠还P是什么?
、啤柏M”是上下結構,下部是什么?
⑶“爽”的筆順是什么?
【評:在指導寫字時,也應當對其他字的結構特點作適當強調!
5、指名讀課文。
三、指導分段。(略)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1-3)。(略)
五、課堂小結。(略)
六、布置作業。(略)
評課:
《姥姥的剪紙》是蘇教版第十一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凹艏垺笔秦灤牡木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充分體現了姥姥對“我”的深情以及“我”對姥姥的思念。
根據新課程標準,精讀課文的基本教學步驟一般可分為四步。作為第一課時,主要教學任務是粗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步一般是從學生自己讀課文開始,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順課文,弄清課文大意,劃出不懂的詞句。
教者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不僅完成了以上教學任務,同時引導學生精讀了課文第一段,讓學生初步感受了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藝和廣結善緣的善良品格。縱觀教學過程,本節課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教師的示范作用明顯。
無論是平時的課堂教學,還是教學觀摩,乃至一定層次的公開課,絕大多數教師熱衷于使用錄音磁帶、網絡視(音)頻資料來代替教師范讀課文。而本節課的教者面對這篇篇幅較長的`課文,仍然堅持范讀課文,且讀得聲情并茂,值得提倡和贊賞。同時,盡管是六年級,教者還是堅持對“爽”等生字的示范書寫。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
在在過程中,教者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讀書、自由思考、各抒己見。教者既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積累,又讓學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建構知識、培養能力。
三、教學手段簡單樸實。
作為平常的課堂教學,本節課教者沒有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而是使用了常用的小黑板,雖然簡單,但是適用。本節課教者先后兩次使用了小黑板,遴選了課文中的重點字詞,既成功地讓學生達到識字的目的,又有效地檢查了學生掌握重點詞語的情況。
總之,本節課上得比較成功,得益于教者能夠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如果教者能夠在學法指導上再多下點的功夫,相信本節課將會更精彩!
【《姥姥的剪紙》評課案例】相關文章: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04-03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05-20
《姥姥的剪紙》課文內容02-18
《姥姥的剪紙》課文教后記12-17
課文《姥姥的剪紙》教后記12-17
關于姥姥的剪紙作文05-09
續寫課文《姥姥的剪紙》07-23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15篇04-10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15篇)04-10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15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