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活動教案范文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鏡子。
2、尋找生活中可以反射影像的物品或場地。
教學重點:
尋找生活中的鏡子,讓幼兒留意生活周圍的景物,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教學難點:
尋找生活中可以反射影像的物品或場地。
活動準備:
鏡子、窗戶、黑色書面紙、鐵制餅干盒、光亮的鍋子、臉盆、水龍頭、門把、汽車后視鏡
活動過程:
一、照鏡子
1、教師先以“照鏡子”為題引起幼兒的注意。
2、與幼兒討論:我們什么時候會照鏡子?
3、請幼兒想一想,除了鏡子外哪些東西也可以當做鏡子使用?
二、教師帶領幼兒,在教室中尋找像鏡子一般的物品,并一一驗證幼兒們剛才的想法,看看這些東西是否真能照出自己的影像?
三、帶幼兒回歸幼兒用書第26、27頁面,讓幼兒觀察頁面中的畫面,并說出觀察到的情形。
1、餅干盒可以清楚地照出自己的樣子。
2、商店街中的櫥窗像面鏡子。
3、亮晶晶的水龍頭也可以當做鏡子。
4、汽車的車窗玻璃,也是很棒的鏡子。
5、廚房的大湯勺也可以當做鏡子。
6、地上的小水洼有時也可以照出模樣。
7、家中的電視機熒幕也可以當成鏡子。
四、教師讓幼兒利用手邊發現的、準備的東西照照看,然后把可以當成小鏡子的東西畫在頁面上。
五、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玻璃,并了解用玻璃可以當鏡子的條件。
1、先請幼兒觀察窗戶玻璃,看看是否能看出自己的影像?
2、接著在窗戶玻璃的另一面鋪上黑色書面紙,讓幼兒再次觀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樣,并比較影像的清晰度。
讓幼兒實地操作后在進行討論與分享。
活動延伸:
在陽光晴好的日子里帶領幼兒到戶外玩“陽光接力賽”的游戲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一)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進一步了解種子成長的過程。
(二)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對種子成長繼續保持探索興趣。
二、活動重難點
(一)重點:了解種子成長的過程。
(二)難點:按照種子成長的過程進行排序。
三、活動準備
(一)事先組織過幼兒進行種植活動,幼兒已有照顧、觀察種子的經驗。
(二)每一組準備一盆水培的豆芽菜,最好能看到根、芽和葉子。
(三)種子成長的視頻。
(四)圖卡《種子成長的秘密》。
(五)幼兒用書第2冊第14~15頁。
(六)掛圖(《種子的秘密》)。
四、活動過程
(一)你是我的小寶貝。
1.介紹自己的種植盆。
師:前段時間每位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種子寶貝,并把它種在了盆子里,天天照顧它。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可愛的小芽兒吧。
師:請介紹一下你盆子里種的是什么。它現在長得怎么樣?
2.交流自己的記錄表。
師:我們在照顧種子的時候,都很認真地觀察了種子成長的過程,還有的小朋友把種子的成長記錄了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請記錄的小朋友來講一講你記錄的是什么。
(二)我的寶貝在長大。
1.為種子成長排排隊。
師:我們都知道小種子要成長,需要一個過程。那么,它是先長什么,后長什么的呢?你們在照顧它的時候觀察到了嗎?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小種子成長的圖片,請你按種子成長的先后順序為它們排排隊。
師:播種、長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你排對了嗎?
師:老師這里有一盆水培的豆芽菜,我們來找一找豆芽菜的根、芽和葉子在哪里。
師:觀察一下,你的種子現在已經長出了什么?它還會發生什么變化?
2.觀看種子成長視頻。
師:小種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誰的幫助?
師:你在平時是怎樣幫助和照顧小種子的?
師:你還知道其他種子寶貝是怎樣發芽和成長的嗎?
五、活動延伸
(一)繼續觀察、記錄種子的成長。
(二)把成長過程圖貼在主題墻上展示。
(三)使用幼兒用書第14~15頁,給種子的成長過程排排隊。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發現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復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準備:
1、每人收集同種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張記錄表。
3、植物葉子。
4、一個相同形狀的雪花片和一個不同形狀的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他們一個樣兒。
1、請幼兒把積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觀察比較這些積木是否一個樣兒,說說它們是怎么做的一個樣的。
2、請幼兒說說這些積木各有什么特點?
3、你在那里看到過一模一樣的東西。(礦泉水、報紙、書、巧克力等)分別是什么工廠生產的?
4、為什么人們要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
二、尋找復制品。
1、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的過程,叫做復制。你們能找出活動室里哪些東西是復制品嗎?
2、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內一模一樣的東西。
3、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4、我們一個小小的活動室就有這么多相同的東西,真沒想到!如果我們走出幼兒園,肯定會有更多的發現!以后,你們一有發現,就及時告訴大家,好嗎?
三、產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1、出示植物葉子,引導幼兒發現各種植物的葉子是不同的。
2、引導幼兒產生探究自然界中的復制現象。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了解篩子的作用,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篩子能分離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3、樂于表達,體驗科學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篩子、勺子、、筷子圖片若干。
2、分組操作材料:多種混合物、黃豆、赤豆、大米、、玉米粒、石子、鹽、沙、玉米粉各一盤,紙盒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小廚師學本領”情境,引出課題
1、教師出示混合物(大米和鹽),提問:
(1)、盆子里有什么?
(2)、小廚師能有什么辦法把兩樣東西分開?幼兒嘗試用多種辦法分離盆中的混合物。
2、教師出示篩子,提問:
(1)、有哪位小廚師知道這是什么?
(2)、如果把東西混在一起放在篩子里,會發生什么奇怪的事情呢?
(二)、操作活動: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1)、小廚師任選幾種東西混合后在用篩子分離。
(2)、看看發生了什么奇怪的現象。
2、幼兒自由操作交流,教師隨機啟發幼兒發現問題。
(三)、討論分析活動:
邊講邊圖片演示:
(1)、小廚師發現了什么?(黃豆、大米、赤豆、石子、玉米粒留在篩子里;鹽、玉米粉、沙漏下去了。)
(2)、為什么黃豆、大米、赤豆、石子、玉米粒留在篩子里,而鹽、玉米粉、沙漏下去呢?
啟發幼兒發現比較:
(1)比篩孔大的東西留在篩子里
(2)比篩孔小的東西會漏下去
小結:篩子神氣的本領就是篩子上有許多小孔,它可以把比孔小的東西漏下去,比孔大的東西留在上面,又快又方便地把混在一起的東西分開。
(四)、在生活中我們運用篩子的本領解決哪些困難?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并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綱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為了讓幼兒認識篩子,我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實驗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強調幼兒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能力,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2.通過實驗,感知物質在水中的溶化現象,溶解的速度與溫度的關系。
3.愉快參與實驗,感受色彩變化所帶來的驚喜。
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感受色彩變化帶來的驚喜。難點:感知彩虹糖溶化現象,溶解的速度與溫度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小朋友認識彩虹糖,知道水的特性。
2.多媒體準備;彩虹糖溶解視頻,彩虹堂造型以及彩虹糖做成的食物 PPT。
3.物質準備:彩虹糖若干,小勺子若干,冷熱水掛圖一份,刻量杯子一個, 裝熱水的保溫杯,透明碗及杯子每人一份,白陶瓷碟子幼兒每人一份,抹布,托盤,小黑板。
活動過程
一、出示水和兩粒彩虹糖導入活動,引發幼兒猜想為什么會變顏色。
1.先引導小朋友觀察水的特性。
師:今天,廖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碗水,請小朋友們聞一聞水有味道嗎? 看一看水有顏色嗎?
小結:水是透明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2.讓小朋友感受彩虹糖的融化現象。
師:在桌面上的小杯子里面有兩粒彩虹糖,如果把一粒彩虹糖放進水里,小朋友們來猜一猜,會發生什么變化呢?讓幼兒討論一會兒。如果把另外一粒彩虹糖含在口中小舌頭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小朋友們來猜一猜,互相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拿一粒放進小碗里,另外一粒含在嘴巴里。
當把彩虹糖放在水中的時候,輕輕地拿起小勺子攪一攪,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會發生什么變化?
師:含在口中的糖,用舌頭舔一下,甜不甜?伸出舌頭,看一看你的小舌頭有什么變化呢?怎么會有顏色呢?
3.讓小朋友邊吃邊攪拌,過一段時間后,大家一起討論說一說水怎么會有顏色?小舌頭怎么會有顏色。
師:剛才水是透明的,現在水怎么會變成有顏色呢?
小結:水把彩虹糖溶化了,所以水變成有顏色,嘴巴里有口水,有溫度,把彩虹糖溶化了,顏色留在舌頭上,所以小舌頭會有顏色.
二、換場地,自主探究彩虹糖的造型,自由擺放圖案。
1.出示彩虹糖
師:小朋友,廖老師準備了好多的彩虹糖,用彩虹糖擺好看的造型。
2.欣賞彩虹糖不同的造型。
師:請看!(貼在小黑板的彩圖翻到正面來),欣賞一下這些好看的造型。
3、播放視頻,知道擺放的方法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彩這個叔叔是怎么擺放的。
4.請小朋友自主探究彩虹糖的造型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彩虹糖一粒一粒地倒出來,在碟子上自由地擺造型,看誰的圖案擺得最好看最有創意。(隨機指導,啟發幼兒擺不同樣式的圖案) 小結:小朋友真棒,各種各樣的造型都有,有的……有的……還有的…… 三、用冷熱水做實驗,感知彩虹糖的`溶化速度與溫度的關系。
1.感知冷熱水,拿出冷熱水掛圖。
師:小朋友請看這幅圖,有兩個杯子,你們來猜一猜哪個杯子是裝熱水的那個是裝冷水的?
端兩杯水(一杯熱一杯冷)給孩子摸一摸,知道哪杯是熱的哪杯是冷的。
師:那我們來摸一摸,看看哪杯是熱的哪杯是冷的。
2.用冷熱水做實驗。提前擺位置貼好標簽,一邊是熱水另一邊是冷水師:請小朋友每人在托盤上拿一杯水。先拿好,不要倒。
3.倒冷熱水在碟子里觀察彩虹糖的溶化現象。猜一猜那種水溶化的快?哪種水溶化的慢?
師:小朋友們先拿好水,你們猜一猜什么水溶化的快,什么水溶化的慢? 老師叫 123 倒水,大家一起倒。好,1-2-3,倒!
師:哇,這些彩虹糖顏色有什么變化呢?冷水先溶化還是熱水先溶化?
你看這邊碟子上的顏色擴散的很快,全部都有顏色,那邊的碟子擴散的比較慢,碟子中間還白色的。
小結:熱水溶化的快,冷水溶化的慢,熱水的溫度比較高,溶解度大,擴散的快,所以彩虹糖顏色溶化的快。
四、活動延伸
播放課件,更多的擺放造型加水后所顯現的溶化效果,增加趣味性。了解在生活中的常見的彩虹糖做成的食物,美味可口,吸引幼兒。
師:下課回到家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嘗試做彩虹糖實驗。也可以叫爸爸媽媽帶你們去吃這些可口美味的食物。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材料準備充分,彩虹糖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也是幼兒喜歡吃的糖,很吸引幼兒,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為什么彩虹糖會變顏色?在老師的啟發下一步一步地猜想,然后做彩虹糖溶化的實驗,驗證小朋友們的猜想,原來彩虹糖會變顏色,是因為溶化了。通過感知冷熱水,去做實驗,用冷水熱水作比較,知道彩虹糖的溶解速度與溫度的關系,也很好地達到了本次的活動目標。但也有存在不足的地方,在提問的時候,個別小朋友回答的挺好的,也說出了他自己的發現,作為上課老師沒有及時發現,按照他的回答引向活動的目標效果會更好。在擺造型那環節出示彩圖幾種造型,有些限定了孩子的思維,壓抑住了豐富的想象力,孩子的世
界是豐富多彩的,應該讓他們不看圖的情況下,發揮想象力自由地擺造型。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自由探索活動了解紙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處。
2、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愛惜紙張,變廢為寶,尊敬勞動人民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各類紙,剪刀、筆、水等
三、活動過程:
(一)各種各樣的紙
1、看一看、摸一摸。我們身邊都有哪些不同的紙?(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顏色的不同并用手觸摸感覺光滑與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導幼兒發現紙的硬軟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導幼兒觀察哪種容易撕破及撕紙過程中紙的變化。)
4、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紙?
(二)水中的紙娃娃(分組活動)
1、通過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紙會吸水?什么紙不會吸水?為幼兒準備各種各樣的紙張,讓幼兒將各種各樣的紙張放入水中試一試,看看哪些紙濕了,哪些紙不會濕。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分類,并作記錄。
2、比一比:教師為幼兒準備同樣大小的各種紙張,讓幼兒將紙分別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紙吸水快,吸水強?
3、比一比:鼓勵幼兒將紙折成各種各樣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時間最長?
(三)交流討論,分享同伴的經驗。
引導幼兒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探索紙的用處,交流幼兒已有的經驗。
(四)情景感知體驗理解。
觀看錄象,向幼兒介紹紙的發明者,造紙的過程,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之情。
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愛惜紙張?
(五)好玩的紙制體育玩具。
教師提供多種紙制玩具,有紙棒、紙球、報紙等,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進行探索創新,教師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師引導幼兒合作玩。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特種車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把廢舊可樂瓶和紙制圓錐體進行巧妙的組合,變成一個能飛上天的小火箭,這種活動對于好奇、好問的中班幼兒來說,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設計者正是利用這種吸引力,來激發幼兒強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索興趣。整個教學活動滲透著幼兒主動學習、發現學習的理念,充分體現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這樣一種和諧的師幼互動關系。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2、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科學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 小火箭人手一個(大可樂瓶上蓋一個紙做的圓錐體)。
2) 在活動室柱子或墻面上做好不同高度的標記。
2、經驗準備:
幼兒對空氣已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
活動過程:
1、 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 提供可樂瓶及紙制圓錐體,讓幼兒自由嘗試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提問:你用什么方法使小火箭上天?
2) 幼兒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種方法。
提問: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3) 幼兒驗證性實驗。(同時用雙手重重地拍打可樂瓶兩側,小火箭就會飛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 提問:為什么我們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飛起來?到底是誰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2) 幼兒蓋上瓶蓋,再用力拍瓶子。
提問:小火箭還能飛起來嗎?為什么?
3、競賽游戲:火箭發射
要求幼兒以柱子或墻面上不同高度的標記為參照物,比比誰的小火箭飛得高。
1)分組輪流進行火箭發射。
2)每組的勝者再進行比賽。
延伸活動:
提問:為什么有的小火箭飛得高,有的小火箭飛得低呢?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發現不同的保溫材料保溫時間的不同,有繼續探索的欲望。
2、學會使用溫度計,初步掌握看刻度的方法。
活動準備:
塑料瓶、冰塊、各種保溫材料、溫度計、黑板。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
(1)提出問題,展開討論:“要使冰塊在較長的時間里都不融化,有什么辦法?”
(2)幼兒運用原有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
2、在試驗中進行嘗試:
(1)認識各種保溫用品,引起幼兒實驗的欲望:“在那么多的材料中,你認為哪種材料的保溫時間最長?”
(2)幼兒按自己的想法選材料進行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保溫時間與保溫材料的關系。
3、出示溫度計,介紹溫度計上的刻度表示的意思及使用的方法:
(1)幼兒用溫度計對水溫進行測量。
(2)幼兒看刻度,介紹結果。
(3)將幼兒所說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得出結論。
4、引導幼兒再次實驗的興趣:
師:“通過實驗,我們了解了哪些材料的保溫時間長,哪些材料的保溫時間短。那么,每種材料的保溫時間究竟有多長?在區域活動的時候,你們還可以去試一試。”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溫室種植技術可以讓人們吃到不同季節的蔬菜。
2、激發幼兒對蔬菜培植新技術的關注,有興趣嘗試小實驗。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ppt(菜場、溫室的有關資料和各種溫室中生長的蔬菜圖片)、塑料筐(里面有泥土)、細條有機板、保鮮膜等。
【活動過程】
一、菜場里蔬菜真多呀。
引導語:前幾天我們逛過菜場,菜場里蔬菜怎么樣?(又多又新鮮)讓我們用歌聲來唱一唱吧。(ppt菜場圖片、插入音樂)
1、歌曲《菜場》引入:菜場里的蔬菜真多呀!
2、說說:在菜場里還有些什么菜?(幼兒很快地說出各種蔬菜名稱)
(幼兒根據參觀過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
二、張奶奶買菜。
過渡語:我們的菜場可真熱鬧,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蔬菜。可是早上我遇見鄰居家的張奶奶卻空著菜籃子滿臉不高興地回家來。這是怎么回事呢?
1、故事:張奶奶買菜。
原來張奶奶剛從很遠的農村來到這里,她說在他們老家的田里現在就種著蘿卜、白菜、青菜等冬天生長的蔬菜,可是這里的菜場卻和他們老家不一樣。(故事講述前半部分……)
2、討論:張奶奶的想法對嗎?為什么我們的菜場里會有不同季節的蔬菜呢?讓我們和張奶奶一起去了解了解科學的蔬菜種植技術好嗎?
(幼兒根據自己之前的調查進行交流)
三、溫室種植蔬菜多。
1、介紹溫室栽培的知識(通過ppt圖片,向幼兒簡單介紹溫室栽培的技術)
(農業溫室分玻璃溫室和塑料大棚兩種,可以人工調節溫度和濕度。主要用于蔬菜的超季節栽培,使冬春兩季也能生產供應。是一種在室內不加熱的溫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節,也只依靠太陽光來維持室內一定的溫度水平,以滿足蔬菜作物生長的需要。)
2、嘗試制作簡易小暖棚。(小組合作)
3、小結:現在除了在溫室里種蔬菜外,農業科學家們還利用溫暖地區的氣候和山區的立體氣候資源進行農業生產,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4、溫室種植蔬菜多又多(ppt觀看各種溫室中生長的蔬菜圖片)
四、張奶奶的菜籃子滿了。
引導語:現在張奶奶知道了原來這些反季節的蔬菜是通過這些科學種植的方法種出來的,一樣新鮮又有營養。讓我們陪著張奶奶再去一次菜場,買菜去咯!再次演唱歌曲《菜場》。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組織幼兒參觀蔬菜大棚,幼兒不但增長了很多知識,還從中懂得種植蔬菜大棚的不易,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才會有所收獲。并懂得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激發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欲望。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教案04-01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06-18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7-12
【精】科學活動教案07-12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8-30
科學活動教案磁鐵08-29
磁鐵科學活動教案08-25
科學新年活動教案12-25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