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科學活動教案模板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玩巧提沙的游戲,讓幼兒探索提沙的方法,培養幼兒愛動腦筋的習慣。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干沙、濕沙、一次性塑料杯子、筷子、吸管、毛線、竹簽等。
活動過程
一、探究的問題:不用手端,能把裝沙的杯子提起來嗎?幼兒討論。
(1)不能提起來。
(2)把筷子插到沙子里。
(3)我把毛線一頭埋在沙子里。
(4)我用樹葉提沙。
(5)我用吸管提沙。
二、試一試。
(1)把筷子插到沙子里,將沙壓緊。
(2)把毛線一頭插到沙子里,將沙壓緊。
(3)把吸管插到沙子里,將沙壓緊。
(4)把水彩筆插到沙子里,將沙壓緊。
三、說一說我的實驗。
(1)我用毛線把杯子提起來了。
(2)我用水彩筆把杯子提起來了。
(3)我用筷子把杯子提起來了。
四、畫一畫:我的實驗過程。
五、注意事項
注意幼兒玩沙時不能用沙撒向他人。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土豆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2、樂于探索,喜歡玩科學小游戲。
活動準備:土豆拼盤、鹽、調羹、泡沫板、木頭玩具等。
活動過程:
1、欣賞土豆拼盤,視頻了解土豆的一般特征
(1)欣賞土豆拼盤,說說像什么?
(2)猜猜這些美麗的圖畫是用什么做成的?
(3)觀看PPT,說說土豆的一般特征。
2、觀察土豆在清水中的沉浮現象
(1)提出問題:土豆娃娃想游泳,猜猜它在水里會怎樣?(用站和蹲的動作表示沉和浮)
(2)幼兒第一次操作,感受土豆的沉浮。
(3)第二次操作,借助輔助材料讓土豆娃娃浮起來。
教師:你能讓土豆娃娃浮在水面上嗎?請你們去試試吧!
3、教師“變魔術”
教師:老師要變個魔術讓土豆娃娃自己浮起來呢!加上“魔粉”攪一攪,土豆娃娃浮起來!(邀請小朋友一起念“咒語”)
教師:這個“魔粉”到底是什么呀?我也為大家準備了許多“魔粉”,請你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再嘗一嘗,猜猜“魔粉”到底是什么?
4、再次操作
教師:是不是加了鹽土豆娃娃就會浮起來呢?請你去試試吧!
教師:為什么有的土豆娃娃浮了起來,有的土豆娃娃還是沉在水底呢?
5、操作驗證
活動延伸:
你們真棒,都獲得了成功。那在水中加入糖、奶粉等其他東西土豆娃娃會浮起來嗎?我們下次再來試試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發現保護色對動物生存的價值,知道有些動物只有一種保護色,有些動物有幾種保護色。
2、通過對保護色的認識,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欲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引出主題
提問:小灰兔為什么沒有被發現?
教師小結:原來他身上的顏色跟泥土的顏色很像所以沒有被發現
二、出示圖片
師:小動物在跟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看你們找找看,他們是什么小動物? (師逐一出示圖片)
師:你們在這些圖片中發現了什么?他們的顏色為什么跟周圍環境這么像?有什么用處嗎?
師:這些顏色是用來保護自己的,我們叫它保護色。
師:那你們還知道有什么動物他們有保護色?(幼兒講述)
三、出示圖片請小朋友找找,誰使用了保護色
師:一些動物只有一種保護色,有些動物有幾種保護色,他們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環境也保護了動物。
四、出示圖片,看看環境的破壞,說說這樣對小動物有什么影響?激發幼兒保護環境。
五、結束
我們要保護環境,不僅要告訴別人保護環境,而且要自己用行動告訴大家保護環境。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我園的戶外活動場地上新置了一些廢舊輪胎供幼兒操作、玩耍,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或滾動或搭建,百玩不厭。在一次活動中浩然小朋友忽然問我:“老師,這些輪子這么好玩,是怎么做出來的?”這句話使我陷入了思考。幼兒對輪子并不陌生,從咿呀學語時的玩具汽車到路上的車水馬龍,可以說輪子遍布在幼兒生活的各個角落。但越是熟悉的東西就越容易被忽視。輪子有什么小秘密,以前沒有輪子時人們怎么運送物品,輪子是怎樣演進來的,幼兒都無從知曉。因此我設計了“和輪子玩游戲”的教育活動,通過玩游戲、看動畫,幫助幼兒在探索、實踐中了解、認識他們熟悉但不熟知的輪子,知道輪子的演進過程。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精神,能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
2.認識輪子的演進過程,了解輪子的材質。
活動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廢舊輪胎、三個裝有沙袋的紙箱、圓柱形積木。
2.課前適量運動。
活動過程
一、實踐活動DD運箱子
1.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剛剛做完運動,小朋友還有沒有勁?(有)那太好了,今天老師就請你們幫一個忙。看,這兒有三個箱子,很重,老師想把它們運到那邊,可怎么也弄不動,你們可以想出各種辦法運送,看能不能運送成功。有信心嗎?開始!
2.幼兒自由嘗試運送箱子。
3.通過比較知道滾動省力。
“剛才你們是怎樣運送箱子的?”請幼兒演示。
“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方法。(推動箱子、拉動箱子、用圓柱形積木滾動箱子)
哪種方法好?為什么?
4.想一想生活中更省力的辦法。
幼兒講述自己的辦法。(用車)
師:用有輪子的車子運送非常省力,但在以前沒有輪子的時候人們就是用剛才的辦法運東西,輪子是怎樣一步一步變化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輪子的故事吧!
(評析:通過實踐,幼兒非常感性地認識到了滾動省力。這一環節幼兒非常活躍,積極地想各種辦法,推、拉、用積木撬…-由于箱子很。重還自發合作。最后想到將圓柱形積木放到箱子下滾動運送。教師有意限制了材料的投放,即只有箱子和圓柱形積木,這是因為生活中裝載工具先進,只有限制材料的投放.幼兒才能拋掉習慣思維,想到并感受人們最原始的運輸方法。)
二、看課件認識輪子的演進
1.看課件《輪子的故事》,以生、動形象的動畫認識輪子的演進。大滾木DD實心木輪DD拼接的實心木輪DD輪輻輪DD鐵皮輪DD橡膠輪DD鋼圈輪。’
2.第二次看課件《輪子的故事》,觀察比較每個階段輪子的不同。
以前沒有輪子,人們發現什么能省力,用它運送巨大的石頭?
最早的輪子是什么形狀的?用什么做成的?
后來為了分散重力所以有輪輻,它是什么形狀呢?
最后為了增加硬度和彈性,又有哪些變化?
(評析:輪子的演進過程以直觀、生動的動畫形式展現,比枯燥的講解或靜止的圖片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幼兒很輕松地知道了輪子的演進過程和輪子材質的變化。)
三、和輪子玩游戲
談話:現在的輪子不但用處大,還非常好玩,大家可以和輪子玩游戲。
1.每人一個輪子實物,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2.說一說輪胎的小秘密。
是什么形狀和顏色的?
摸一摸什么感覺?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它為什么會凹凸不平?
(評析:通過與輪子親密接觸和以前玩輪子的經驗,幼兒能找到輪子的秘密,了解輪子的特征DD黑顏色、有彈性、表面有花紋……幼兒之間共同分享自己的發現,并現場驗證是否正確,最后對輪子有了較完整的認識。)
四、游戲練習
1.看課件《請你幫我找到家》,示范玩法。
2.幼兒上機操作游戲。先按教師的要求找到相應的輪子,然后操作鼠標送輪子回家。
反復游戲,給不同水平的幼兒同等機會。
(評析:信息化技術開始應用在幼兒園,具有其他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課件并非只是一個“教具”,它也是幼兒的“學具”。它能實現人機互動,幼兒親自操作鼠標以游戲的方式鞏固所學,回顧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各種輪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延伸活動
談話:我們認識了以前的輪子和現在的輪子,那未來的輪子會是什么樣子的,請你們當小小設計師,一起設計未來的輪子,好不好?說不定將來的汽車上會安裝上小朋友設計的輪子呢!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背景和設計意圖
我們是海島上的孩子,海和船只對于我們說已再熟悉不過。但是真正讓我們說出船上有些什么,它有哪些作用,也是很困難的。我曾經問過一個問題:“在船上,漁民伯伯把魚捕來放在哪里?”孩子們都不知道。說:“我沒有上過漁船。”據了解很多孩子除了要乘坐的客船外,很少帶著孩子去別的船上看一看,所以,我設計這一科學活動,意讓孩子對船只的內部結構有較深入的認識,從而激發幼兒對船只、對周邊事物深入觀察的興趣和能力。
二、活動目標
(一)了解船的結構,能說出船上主要部件的名稱。
(二)知道目前船的主要作用是海上交通工具
三、活動準備
各種船的圖片、模型 船的大圖片一張
四、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船的基本結構
重點提問
“這是什么?”“船上有什么?”
“有這個,”老師根據幼兒描述告知其名稱。
(二)幫助幼兒理解他們的作用。
幼兒討論錨 甲板 駕駛室 船艙 螺旋槳等是派什么用場的?
總結
(三)討論船的作用
重點提問
“如果沒有船會怎么樣?“
“船會帶來什么好處?”—總結
(四)出示各種各樣的船,展示
活動反思與建議
(一)通過本次活動的進行,孩子們對船只的結構和里面的裝備產生了很濃的興趣。紛紛向老師詢問自己在船上看到的是什么東西?是做什么用的?引發了幼兒的自主學習。
(二)同時,這次的活動內容科學性十分的強,孩子雖然喜歡,但是,簡單的看圖片和模型講述,有的還是理解不了。所以,建議教師再設計一有關于水流位置與船行方向之間的關系的探索活動加深理解。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2、通過幼兒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節約用水,利用教學圖片教育幼兒要保護水資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的用處可大了》
教學過程
1、導入語
師:在上課之前請小朋友們先復習一下我們學習過的語言兒歌(幼兒背兒歌:好兒童,像鮮花。生活在,陽光下。)
師:剛才我們背完了兒歌,小朋友們背得真不錯!不過,老師還想考考小朋友們認不認識我們學習過的生字寶寶(板書“活”字)
師:這是個什么字?
生:活!
師:對,這是個生活的活字。是我們在哪一首兒歌中認識的?
它里面有我們學過的偏旁你發現了么?(三點水)
師:好兒童像鮮花一樣在陽光下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離不開陽光,還離不開一樣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水,這節課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走進水的世界,請小朋友們看大屏幕(點擊出現課題《水的用處可大了》)
2、水的作用
①引導幼兒討論水的作用
師:水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常見、最重要、最美好,也是最神秘的物質了,水就在我們的身邊,時刻陪伴著我們,為我們的生活服務。今天,老師特地把這位小客人(小水滴)請到了我們班,大家看,它正向小朋友們打招呼呢!它說:“小朋友們好!我是小水滴!”小朋友們也向它打個招呼吧!
師:好!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位小客人。小水滴呢今天來是要告訴小朋友們,水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作用,請小朋友們看小水滴它在做什么呢?(讓幼兒看完四幅圖片,教師在復述一遍。小結:小水滴真勤快!)
師:其實小水滴不僅很勤快,而且很能干,我們繼續往下看————————
師: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發現水有浮力,這一特殊的作用(浮力,就是我們把一些東西放到水里,它不會沉下去)于是就發明了能在水里行走的大輪船。水還可以用來澆灌清潔……
師:其實除了小朋友們現在看到的這些作用外,水還有很多重要的用處,你們知道嗎?(請幼兒舉手回答)
師:水的用有好多,但是它對我們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我們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開水,多喝水對人的身體有好處,那么小朋友們知道我們平時喝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請個別幼兒來回答)
②顯示大屏幕,講述自來水的來源。
(點擊出示自來水圖片)
師:下雨的'時候,雨水都流到了江河里,可是江河里的水不干凈,不能直接喝,自來水廠就將江河里的水抽上來進行加工消毒,使它變得干凈了,然后通過自來水管把它們輸送到各個地方,輸送到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里,我們打開水龍頭,自來水就嘩嘩地流出來了。
③討論自來水與人們的密切關系
師:小朋友們平時看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用自來水干什么?如果沒有自來水會怎么樣呢?(幼兒自由討論,說出人們與水的關系)
④教師小結:平時我們要喝水……如沒有水我們就會口渴,沒有水就不能做飯洗衣打掃衛生等)
3、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①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師;水對我們的生活太重要了,可是你們知道嗎!現在有很多地方的江河里都受到了污染,小朋友們都知道,如果我們喝了不干凈的水臟水,就會生病。現在我們來看看,清清的河水是怎樣變臟的呢!(點擊大屏幕,教師解說)
師:有些工廠將大量的污煙排放到空氣中,這些污煙籠罩在我們的上空,好久都不能散開,下雨時小雨滴穿過污煙落到地面上,流到江河里,就使水受到污染變成了臟水。再看,有些人把垃圾廢物等亂七八糟的東西丟到河里,也使水受到污染。小朋友們看,這是一條被污染了的河,河第一幅圖片比起來,我們喜歡哪一幅呢!臟水又臭又臟,讓人很討厭!
②認識節約用水的標志,在生活中做到節約用水。
師:以前我們認識過各種各樣的標志,今天我們再認識一個節約用水的標志。
③看看圖中的行為,應該怎樣做?引導幼兒進行討論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要求:
1、對物體落下來的現象感興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學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初步嘗試記錄。
活動準備:
羽毛、降落傘、紙條、包裝帶、沙包、飛鏢、貼有相應物體的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1、小故事引發幼兒猜測:物體是否會落下來?以激發興趣。
2、觀察材料,擺弄物體進行感性探索體驗:它們是不是都落下來了?
3、第二次探索,比較落體的不同方式。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所玩的物體,觀察落下來的樣子,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現自己的發現。
4、學習記錄:觀察記錄表上貼的物體,引導幼兒選擇相應物體嘗試后把該物體下落的樣子畫下來。
5、延伸活動:玩落體游戲,如“托氣球、吹羽毛”等,啟發幼兒觀察更多落體現象,并想辦法使其落不下來。
本園教師觀察反思:
適宜性行為
1、本活動目標定位較好,能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科學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師能夠較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充分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
3、教師在活動中能注重讓孩子在玩中探究,豐富體驗,特別是能大膽地嘗試讓幼兒將自己的感受與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
4、努力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促使幼兒能自主地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不適宜性行為
1、問題:在師生互動中,教師的觀察不夠細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結果的傾向。
原因: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仍然受傳統的目標意識影響。
對策: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觀察水平,對幼兒臨時出現的一些狀況作出及時和適宜的回應,要更加尊重過程,從幼兒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實。
2、問題:幼兒積累的體驗還不夠多、不夠深入。
原因:小班幼兒還不善于主動與同伴交換、合作地玩,因此表現出部分幼兒接觸的材料不夠多。
對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換材料、合作探索。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仔細觀察,發現有趣的科學現象。
2、能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并對自己的觀察和發現做好記錄。
3、有積極的探索興趣,有大膽發言的欲望。
活動準備:
1、每人兩份水,一份醋、一份油,備用的水、醋、油。
2、筷子若干
3、記錄板、記錄紙(帶標記的)、黃色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出示一杯水,一杯醋。
老師:老師這邊有兩個杯子,一杯是水,另外一杯里是什么呢?誰來猜一猜?
幼兒:是醋!
老師: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子就知道是醋了,那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誰來說一說?
幼兒:我是聞出來的。
老師:你們真棒,小鼻子真靈,一下子就聞出來了,這杯子里就是平時我們吃的醋。
2、老師:那如果把醋倒在水里,會怎樣呢?誰來說一說?
幼兒自由猜想并表述。(幼兒:水會變成醋的顏色。)(老師:水和醋融在一起了)
3、幼兒操作并觀察:醋倒入水中發生了什么?
老師:那究竟是不是和小朋友猜想的一樣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水和醋,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下,把醋倒在水里,看看會發生什么現象?不過要記住在倒醋的時候要嘴對嘴慢慢的倒(老師示范),不要把杯子弄倒了。倒好了,你可以用筷子攪一攪,再觀察。
4、集體交流各自的發現。
老師:請你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幼兒:我發現。。。
出示老師的記錄現象示意圖:小朋友把醋倒在水里,這樣你們還能分清哪邊是水哪邊是醋嗎?(不能)原來醋和水融在一起了。
二、第二次猜想。
1、出示油杯:老師這邊還有一點油,那如果把油倒在水里,又會怎樣呢?
2、幼兒將自己的猜想大膽地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再進行自由猜想的表述,
老師:老師先讓你們的把你們的猜想記錄下來,那怎么記錄呢?老師來說一說。
出示記錄紙:看看紙上有什么?(?眼睛 兩杯水)
老師:那你們覺得應該把猜想記錄在哪里呢?為什么?(記錄在?的下面)
老師:請你們把凳子下的記錄紙和筆拿出來,黃顏色的蠟筆就代表油。好,開始記錄吧。
老師:先把記錄好的紙放在腿的前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猜想的?
幼兒拿好自己的記錄紙上來表述。
幼兒第二次操作,仔細觀察,并將觀察到的現象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
老師:那是不是這樣呢?等會兒老師還要讓你們自己去試一下,看看跟你的猜想是不是一樣。在做實驗時,也要把油輕輕的倒在水里,然后用筷子攪一攪,最后蹲下身子觀察,觀察到的現象才準確。觀察時要等幾分鐘再觀察,等到水面不動了,你才能回來把你看到的記在眼睛的下面。
老師:我們要怎么觀察?幼兒說一遍,老師補充一下。
3、集體交流自己的發現及自己的記錄。
老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記錄的結果跟后面的老師說一說,也可以貼到前面黑板上和其他的小朋友說一說。
讓幼兒把帶有標記的記錄紙貼在展示板上,讓幾個幼兒上來講一講。
老師: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幼兒:我看到油在水的上面。
老師:那你剛才猜想的是什么呢?哦,原來猜想的不一定就是對的。
老師: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再來試一試,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實驗驗證
小結:我們把油倒在水里,不論用筷子怎么攪,最后都是油浮在水的上面。它們分成了兩層,說明油是不溶于水的。
三、延伸問題。
老師:今天我們發現油是浮在水面上的,那能不能讓油和水也溶在一起呢?這個問題我們下次再來探討,好不好?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06-18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新年活動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