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戶外活動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戶外活動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戶外活動教案 篇1
一、背景
孩子的世界看似幼稚,其實并不簡單,其中充滿智慧,孩子們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把他們的世界變得多姿多彩。
二、案例
一次戶外活動時,我組織孩子集體活動“運果子”。孩子分兩組比賽,幫助果農運果子。經過激烈的比賽,孩子們有些累了。
接下來是孩子們自由分散活動。他們有的繼續玩運果子的游戲,并在原有的基礎上自己加了新的路障(用小椅子當小山,紙箱當山洞)。增添了游戲的新鮮感,我覺得不錯。還有的選擇了玩球。黃志鴻領著幾個伙伴找來紅綠燈標志,一起玩起了“司機開汽車”的游戲。一時間場地上沒有了空閑,孩子們各自投入的玩著。
“車上拉的什么?”不知是誰用好奇的口氣問,黃志鴻回答“車上裝的水果,我要趕快送到超市去,“紅燈亮了快停車”“綠燈亮了我們走吧”“嘀嘀嘀點點滴滴”孩子們便開車邊介紹”我要去北京送貨” “我要把水果送給災區的小朋友,快走呀,他們等不及了”“對呀災區也沒水喝,我要給他們送飲料喝”孩子們真能想象,還能想到災區,我在一旁加了一句“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司機呀”。
這時,又有孩子加入到了司機的隊伍里來,“車太多了”場地顯然有些擁擠。云豪大聲喊“我們用火車啦”喊聲一落,他身后已經排起了長長的“火車箱”“咔咔”火車開動了,穿梭在場地四周,“嗚!”到站了,孩子們歡呼起來。
三、反思
孩子們真有辦法,整個分散活動,沒有老師的介入孩子們憑自己的智慧玩得開心有意義。把主權交給孩子,孩子會帶給你一份驚喜,孩子快樂老師輕松,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戶外活動教案 篇2
目標:
1. 遵守戶外活動的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 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準備:一些小游戲、操場空地一塊
過程:
1. 游戲“森林小衛士”導入。
2. 休息討論:
(1) 老師帶小朋友到戶外做游戲的時候,你們高興嗎?
(2) 但是,在做游戲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那些安全?
3. 教師做小結:戶外活動時,要聽好老師的指令,排隊時不推不擠,不私自離開一個人玩,要和大家在一起,不再操場上快速跑,容易摔跤,注意不和同伴碰撞,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4. 教師帶領幼兒開展有組織的游戲以及自由活動,并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5. 組織幼兒回活動室,表揚遵守規則,注意安全的`小朋友。
戶外活動教案 篇3
主器械:
各類車輔助器械:跨欄 紅綠燈 雪碧瓶 梅花樁
前期思考:
車 類活動我們每個星期都會有一次要玩到,小朋友對玩車也有很高的興趣,然而車的種類只有這三種,而且還有許多車時壞的。大班孩子他們都已知道交通規則,都知 道要往右邊走,可是還是有個別孩子會違反規則,我想那么就用跨欄梅花樁等物把馬路隔開,設置一道防護欄。同時在馬路上設置紅綠燈,這樣既可調節孩子的活動 量,也可培養孩子從小懂得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活動目的:
1、在活動中能遵守交通規則,與同伴和睦相處分享快樂的心情。
2、鍛煉幼兒腿步肌肉,練習蹬的動作。
生活用具:
毛巾、衣筐
活動流程:
共同布置場地--------交待要求-------幼兒活動教師觀察-----接力車賽-------整理場地
活動過程:
一、共同布置場地
1 師:今天老師請你們來當小司機,司機是做什么工作的呢?那開車應該注意什么?應該往哪邊走?當小司機之前我們先來做做運動,熱熱身吧!
2 師:我們看見馬路中間有什么?(路線)今天老師想請你們來建這個防護欄,用跨欄和梅花樁,雪碧瓶你們會建出一個怎樣的防護欄呢?幼兒自行設置。
思考:幼兒已升入大班,已經有能力自己設想出自己想要的東西,那么老師只需把要求說清楚,把需要的材料交代好讓幼兒動手做。
二、交待要求:
師: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拿到了車,而且剛才我們已經布置好了路,在開車時我們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發生撞車事故。在路上開車時注意遵守交通規則,保證安全。
三、幼兒活動教師觀察
看幼兒參與活動的情況,是否有危險行為及是否有違規現象。
出示紅綠燈,暗示幼兒遵守交通規則。
提醒運動量大、出汗多的幼兒注意休息。
思考:停車場是在固定的一個P的地方,開始時要讓幼兒清楚,停車場的地方.
四、接力車賽
今天我們來玩個游戲,我們來個接力賽,在玩的過程中,可能有危險,那怎樣來避免呢?
如:在第一個跑的過程中,我們跑步時身體不能前傾,不能去撞別的幼兒,要保持距離.
接力棒要交給對面的幼兒后,那個幼兒才能開始跑.
五、整理玩具
戶外活動教案 篇4
一、教材解讀:
1、情景圖。
左圖。是一幅同學們活動的情形.
右圖。是同學們在調查戶外活動的時間的情景.
2、統計表。教材呈現的是一個沒做完的分段統計表。
3、統計圖。教材中也是一個未做完的統計圖.
4、分析與交流。
完成統計圖表。
發現與交流。
提出建議。
二、活動建議
1、真正進行調查,注重方法指導。
2、引導學生體會數學在實踐活動中的應用。
時間觀念和時間單位的問題。
經歷統計全過程的問題。
3、發揮活動的最大功能。
三、活動目標
1.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一定時間的長短。
2.通過活動鞏固學過的統計知識,發展學生收集信息、信息的能力以及借助統計結果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了解戶外活動的意義,增強體育鍛煉的意識。
四、活動設想:
該實踐活動是調查學生在一般常態情況下的戶外活動時間,體會一定時間的長短。由于學生個體家庭背景不同,因而每天戶外活動的內容和時間也不會相同。為了使統計的結果具有客觀性與科學性,具有說服力,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們可以把學生上學與放學在路上的時間排除在外,因而早晨、中午基本沒有戶外活動的時間,這一段可以忽略不計;晚飯后不宜立即活動且活動時間很少,統計的意義不大,因此確定所統計的戶外活動時間是指下午放學后到晚飯前這一段。另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一個月的時間太漫長,所以一般確定統計學生在最近一周內的戶外活動時間,星期六、星期日的活動除外。
由于我們統計的是戶外活動時間的大約平均值,不是某一天的活動時間,因此需要學生家長協助。
五、活動準備:
提前一周布置學生統計每天下午放學后活動的內容及時間,指導學生完成下表。家長協助完成。
戶外活動時間統計表姓名:________
戶外活動時間
平均每天戶外活動時間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活動過程
一、調查與收集
1、統計的必要性:
課前我們對自己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都作了調查,現在請同學們把填好的統計表拿出來,能不能告訴小朋友,你平均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大約是多少?
想不想知道其他小朋友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大約是多少?
怎樣才能知道我們全班同學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引導學生想到--把全班同學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進行統計。
2、收集數據:
請小組長把每個小朋友“戶外活動時間統計表”收上來交給老師。
二、與描述:
發給學生每人一份如下所示的統計圖,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描述數據的工作。
1、指導方法:引導學生想到--為了保證數據既不重復又不遺漏,老師讀一個數據,小朋友要在統計圖中相應的空格里畫“√”或“×”符號作統計。
2、合作:教師讀原始成績表中的每一個數據,全體學生在統計圖中畫“√”或“×”符號作統計。
三、分析與反思
首先引導學生把上面的統計圖簡化成如下所示的統計表。
活動時間
半小時以下
半小時~1小時
1小時以上
人 數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統計圖和統計表,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發現:我們班同學戶外活動時間在哪一個時間段之間的人數最多等。
在活動中你們遇到過哪些困難?你們是怎么解決的?
我們通過對戶外活動的調查以及活動時間的統計,你們對安排戶外活動有什么建議?
教師要關注學生是否能對自己的活動進行反思,是否能對戶外活動提出好的建議等。
【有關戶外活動教案四篇】相關文章:
有關戶外活動教案三篇05-31
有關戶外活動教案4篇05-28
戶外活動教案6篇05-19
戶外活動教案五篇05-15
戶外活動教案3篇05-13
戶外活動教案四篇05-09
戶外活動教案四篇05-27
有關戶外活動總結04-21
【精品】戶外活動教案三篇05-30
【必備】戶外活動教案三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