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赤壁歌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

時間:2024-09-01 13:52:40 古籍 我要投稿

《赤壁歌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集合]

  一、古詩簡介

  《赤壁歌送別》是唐代偉大人的一首七古。此詩前四句講的是之戰,突出周瑜的事跡;后四句則是時有感而發,希望友人經常來信報告佳音。全詩把歌詠和友人這兩個內容藝術地統一起來,并突出前者。作品格慷慨,蘊含了作者濟時救民的思想感情。

《赤壁歌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集合]

  二、翻譯/譯文

  猶如二龍爭戰以決雌雄,赤壁一戰,的樓被一掃而空。烈火熊熊焰煙沖天,照耀,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君去大江觀看青碧澄明的,看到了當時留下的大鯨演行爭斗的遺跡。請您將實地的觀感一一寫信給我,使我看過信后也大快一下壯心。

  三、注釋

  1、二龍:指爭戰之雙方。此指和孫權。雌雄:指輸贏。

  2、“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劉備與孫權聯合與在赤壁作戰。周瑜用黃蓋詐降計,“蓋放諸同時發火,時威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漲天,人燒溺死者甚眾”(見《·吳書·周瑜傳》。

  3、滄江:指,因古時較清澈呈青蒼色,故稱。望:一作“弄”。

  4、鯨鯢:大名,比喻吞食小國的不義之人。《·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杜預注:“鯨鯢,人名,以喻不義之人吞食小國。”此指與孫劉聯軍鏖兵的軍隊。

  四、賞析/鑒賞

  從此詩題目可以看出,詩人的創作意圖在于把歌詠赤壁和友人這兩個內容藝術地統一起來,并突出前者。

  全詩八句,前四句講的是的事跡,后四句則是時的有感而發,形式上組成兩個相對獨立的段落。使人驚異的是,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的任務。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赤壁之戰,曹操用大量軍隊,深入東吳國土,一心要同周瑜“決”戰,“爭”雌雄。周瑜雖處于劣勢,但能化不利利,以火攻取勝,曹操只落得全軍潰敗的下場。上述內容在這兩句詩里藝術地得到表現。上句化用《》里“龍戰于野”的典故。“二龍爭戰”是魏吳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來之筆,直接寫出了赤壁之戰曹操水師以失敗告終的結局。“樓船掃地空”五字頗見妙思。曹軍樓船集江面,構成龐大的水上陣地,自謂堅如金城。不料這陣“地”頃刻間就被橫“掃”一“空”。詩人不說樓船在水上安營,而說在“地”上扎寨,這既是對曹操水師在吳地徹底完蛋的如實刻,也是對他吞并東吳土地夢想落空的含蓄。

  “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前面詩人用“樓船掃地空”五字預示了的結局。這兩句才把造成這結局的緣由具體說出。但“烈火”句絕不僅僅是對“樓船掃地空”的原因的說明,更重要的是對古戰場上赤焰燒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實寫照。上句“張”“照”二字,極大地渲染了吳軍的攻勢。詩人把因果關系顛倒處理,既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也顯示了詩人對穩操勝券者的輝煌戰果的深情贊許。赤壁之戰的勝敗,成因固然是吳方采用火攻法,但歸根到底取決于兩軍統帥在戰略戰術上的水平。下句詩人以凝重之筆指出:善于決戰決勝的周瑜,就是這樣從容不迫地在赤壁下擊破曹操幾十萬大軍的。這句雖然加入了議論成分,但周瑜的儒將風度,卻樸實地表現出來了。

  后半的送別,是在詠史的基礎上進行的。字數雖與前半相等,實則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滄江望澄碧”,這位友人就要離他而去,望著清澄碧綠的江波,少不了要興起送別的感傷。但古戰場上“二龍爭戰”的“馀跡”還在腦際留存。“鯨鯢唐突留馀跡。”“鯨鯢”,是由《左傳》上的典故引起的聯想。“鯨鯢”是“大魚名”,以喻那“吞食小國”的“不義之人”。“唐突”義同觸犯。這里大約是喻指曹操倚仗權勢,想吞食東吳。在送別的詩行中,并沒有完全割裂詠史的情感線索。但詩人又立即回到現實中來,“一一書來報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經常來信報告佳音。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業抱負的人物。所以詩人在結尾寫道:“我欲因之壯心魄。”詩人能從友人那里得到鼓舞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壯”自己的“心”膽與氣“魄”。

  早年就有“大定”“寰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政治抱負,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時代濟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詩把詠史與送別結合起來并特別突出前者,原因就在這里。

  此詩韻腳“平仄相半”,在形式上與《滕王閣詩》一類“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體,變婉麗和平之調為慷慨雄壯之聲,這又是與異趣的。

【《赤壁歌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赤壁歌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3-04

《赤壁歌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07-03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3-09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0-09

《送別》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赤壁原文翻譯及賞析12-13

赤壁原文翻譯及賞析03-10

《赤壁》原文翻譯及賞析05-18

赤壁原文、翻譯及賞析10-10